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全球央行应变免蹈大萧条覆辙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9年第4期(总第926期)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经济热点
    国际资金仍在流出中国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张明发文称,中国央行1月13日下午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去年12月单月外汇储备增加613亿美元,同比增加300亿美元。
     尽管目前央行及外管局网站上尚未公布去年10月份与11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但根据媒体相关报道,10月份的外汇储备净增加额约为-150亿美元,11月份的外汇储备净增长额约为-19亿美元。而12月外汇储备却猛增613亿美元,趋势与前两个月迥然相异。
     奇怪的是,贸易及FDI(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并不支持上述外汇储备变动。
     从贸易相关数据来看,去年10至12月的贸易顺差分别为352、401、390亿美元,变动并不显着。从FDI相关数据来看,10至11月的FDI净流入分别为67、53亿美元,12月预计也不会下降太多。因此,12月份外汇储备猛增并非由贸易与外资直接投资造成的。
     假设去年12月的FDI净流入为40亿美元,用“月度外汇储备增加额  -  贸易顺差  -  FDI”计算,10月至12月的短期资本流入分别为-569、-473与183亿美元,这表明,短期国际资金在中国从流出转为流入。
     然而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面来看,中美利差进一步缩小、人民币短期贬值预期仍然浓厚、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变得更加显着、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依在进行——上述因素均不能解释短期国际资本流向的逆转。因此,我们必须向别处寻找原因。
     最近一些报道认为,QFII正在抄底A股。根据汤森路透理柏最新研究,QFII  A股基金12月底的总资产数值比11月底增加了1.31个百分点。考虑到截至去年12月底,QFII  A股基金总资产规模还不到65亿美元——其不到2%的增长对于中国12月的资本流动的影响微不足道。
     笔者认为,造成中国去年10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大幅下降和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大幅上升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美元对欧元汇率大幅变动造成的估值效应。
     不妨进行一个简单计算。去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1.91万亿美元,假定其中70%为美元资产、20%为欧元资产;而2008年10月1日与10月31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4666与1.2783。简单计算可知,由于欧元对美元贬值,导致10月份中国外汇储备缩水490亿美元。11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1.89万亿美元。假定美元资产与欧元资产的比重不变,而2008年12月1日与12月31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2659与1.4133。同样计算可得,由于欧元对美元升值,导致12月份外汇储备增值440亿美元。
     如果扣除掉汇率变动造成的估值效应,则10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为340亿美元,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与FDI的差额为-79亿美元;12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为173亿美元,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与FDI的差额为-257亿美元。
     因此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去年10月份与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的剧烈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与欧元汇率变动带来的估值效应造成的。第二,如果扣除估值效应,可以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在2008年第四季度是持续流出中国的;其中,10月份的流出规模比我们想象中的小得多,而12月份的流出规模则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得多。
                                         (FT中文网,2009.1.15)
                           国际经济
    Fed黄皮书:经济活动持续走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周三(1月14日)发布的黄皮书(Beige  Book)显示,进入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走软,假日期间的大幅折扣似乎没能打动消费者。
     就业市场也呈走软之势,部分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辖区出现冻结加薪甚至减薪的情况,这在金融机构中尤其显着,金融机构的年终奖金可能至少减少了20%-30%。
     Fed在黄皮书中称,在大多数地区,许多行业的活动均有所下降或处于低迷水平。黄皮书是由圣刘易斯联邦储备银行为将于1月27日-1月28日召开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编制的。
     这份不容乐观的报告凸现出当前经济衰退的波及范围之广。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已表示,此次经济衰退始于2007年12月。Fed表示,制造业诸多领域的活动下滑,住房市场持续恶化,多数地区的商业地产形势恶化,甚至连旅游业也有所放缓,甚至下滑。
     Fed称,假日期间的零售也“普遍疲软”,尽管多数辖区的商家都进行了“相当大幅度的假日减价”。
     黄皮书称,纽约、费城、亚特兰大、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达拉斯和旧金山辖区的零售合同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假日折扣幅度。
     美国商务部周三早间公布,美国12月份零售额下降2.7%,为连续第六个月下降。这一数据意味着美国第四季度的消费者支出会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而美国的消费支出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即便零售商继续减价,零售额似乎也不会在短期内上升。美国的就业人数在2008年最后四个月减少了近200万人,从而使失业率达到16年来的最高水平。
     Fed称,多数辖区都报告企业在继续裁员;纽约辖区称,金融行业的大幅裁员情况尚未体现在的就业数据中。
     就业市场的黯淡似乎使得工人更加难以要求加薪。Fed称,多数辖区的薪酬压力都继续得到抑制。纽约辖区的报告称,较小金融机构的年终奖金预计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30%,而较大金融机构的降幅则更大。
     Fed于上月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至零附近,并暗示利率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异常低的水平”。
                                                 (WSJ.2009.1.15)
    全球央行应变免蹈大萧条覆辙  
     摩根资产管理投资信息总监崔永昌为香港《商报》撰文称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于去年12月16日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100基点,至0-0.25厘的目标区间,并暗示会将利率维持在此低位一段时间。是次减息幅度超过50基点,令市场惊讶,而同时提及的非常规措施虽未有新意,但整体声明仍表现态度积极。
     美股在减息新闻公布后上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高收4.2%。美债亦见上升,10年期国库券孳息率下跌17基点至2.36厘。美元汇率则报跌,兑欧元及日圆分别下跌2.5%及1.8%。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这次声明与10月29日相比,在描述经济增长前景黯淡方面并无太大不同,声明指出:“经济活动展望已进一步疲软。”在通胀方面,声明称:“预计通胀将在未来数季更趋温和”,但却未再包括“降至与价格平稳相一致的水平”。这或许意味,部分官员已开始担忧通胀将降至“与价格平稳相一致的水平”之下。
     与2003年“宽松政策将维持相当时间”的说法相比,美联储这次表示:“委员会预计,疲弱的经济形势可能导致联邦基金利率在极度低位上维持一段时间”。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主要是时间上的承诺,而后者则将取决于经济情况的变化。
     美联储官员同时强调,他们承诺将“采取一切可用的工具,刺激经济重新持续增长,并保持价格稳定”。当局还列举此前已经提出的非常规措施,包括购买更多机构债券及按揭证券,并考虑购买长期国债,及加强推出定期资产担保证券贷款工具。
     声明中还提到:“将继续考虑运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为信贷市场及经济活动提供进一步支持”。这暗示,虽然目前已再无空间减息,美联储仍计划继续采取积极的放宽政策。
     美联储在减息方面已板斧用尽,现在正踏入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时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数月出现重大转变,由于采取各种流动性工具,比如定期拍卖机制和定期资产担保证券贷款工具,局方的银行信贷总额已从8000亿美元增至22000亿美元,所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6%增至15%。
     尽管减债潮仍在继续,但我们认为,持续通缩或经济萧条都不是2009年最有可能的结果。1930年代的美国萧条,是因为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过度令经济倒退,结果导致巨大灾难。
     在日本,央行于1990/91年进一步上调利率,结果推低货币增长,并令其于1993年底开始收缩。这些行动造成地产价值缩水,并触发银行危机。
     但这一次,美联储及其他央行的应对措施坚定且积极,在危机开始后15个月内已转向非常规措施,而在1990年代的日本危机中,这一过程耗时长达八年。到目前为止,环球决策者似乎已从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及199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虽然尚无法确知这些非常规措施是否有效,但毫无疑问的是,各国央行不会再重蹈1930年代的覆辙。
                                           (香港《商报》,2009.1.14)
                           国内与港台经济
    林毅夫:人民币速升或加剧滑坡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月14日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仅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加剧。
     林毅夫是在应邀参加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举办的一场中国经济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会后,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台湾经济基本面仍然相当不错且健康,两岸互动应该对台湾经济有所帮助。据悉,在研讨会上,林毅夫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更多是由美国消费过多以及中国储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所致,而非人民币汇率问题。
     林毅夫表示,若人民币汇率像部分批评人士所呼吁的那样至多升值40%,那么将导致美国的进口成本上升、中国出口下降,这将给本已处于困境中的全球经济带来更沉重的打击。
     林毅夫说,眼下的主要任务应是防止经济长时间衰退。他认为,中美两国目前都应将重点放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林毅夫还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结构性问题都必须得到解决。
     林毅夫呼吁全球协同采取财政刺激措施,以避免全球经济长期放缓。
     台湾经济基本面仍不错被问及台湾经济在新政府上任后,发展不若原先承诺的快,应如何看待台湾经济未来走向时,林毅夫说,台湾经济整体来说,基本面仍相当不错,“很健康”,目前这种情形是“非战之罪”。
     他表示,在国际大环境下,台湾非常仰赖出口,出口减少,经济便不好,自然难以扭转;政府虽然可做些事情帮忙,但格局便是如此。
     他认为,目前情势为全球问题,很难只靠大陆和台湾双方便可解决。不过,两岸现在的直航及中国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增进台湾内需,都是正面的因素。
                                   (香港《商报》,2009.1.15)
    东亚银行:料香港GDP负增长3%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一场金融海啸触发环球经济陷入衰退危机,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上,香港经济尽管受惠内地作后盾,但仍难以独善其身。东亚银行预计,上半年经济环境将会转趋困难,而全年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至零,而最坏的情况甚至出现3%的衰退,而失业率将会升至介乎5至6%,但通胀可望纾缓至2.5%左右。
     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指出,香港经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科网股爆破后,面对是次经济危机,企业及个人在逆境的准备,也明显较当年好,加上现时正处于低息的环境,短期拆息不足1厘,对经济有利好作用,该行预测香港2010年经济增长可反弹至介乎2至3%的正增长,失业率可望回顺至4.5%,但通胀亦轻升至3%水平。
     邓世安1月15日于“经济市场展望”讲座时又指出,现时香港整体楼市依然健康,供楼人士负担比率明显较97年高峰期时为低,甚至亦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值。然而,面对失业率上升,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因素下,买家亦会倾向延迟入市意欲,估计今年整体楼价将会按年下跌5至 10%。
     渣打银行亦称,香港最坏的时间将于上半年出现,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将录得负0.9%。经济师刘健恒指出,第一季及第二季的表现最差,预测将分别录得增长负3.2%及负2.1%,下半年经济则开始复苏,第三季及第四季的经济增长预期为负0.1%及正1.5%。他又预期,香港失业率将逐步攀升,预期去年11月及12月份平均失业率为4.1%,至今年年底将升至6%。渣打料GDP负增长0.9%
     谈及内地市场展望方面,邓世安认为预测内地经济增长有能力达8%的目标,但出口急速下滑引致的就业危机,较经济放缓问题严峻。他解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无论对奢侈品或耐用品的需求均会大减,从而影响整体内地制造业市场,正如早期商务部估计,经济增长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将会导致20万人失业。
     贸发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于同一场合上补充,预计受影响民工数目高达数以百万计。虽然出口放缓令沿海省份首当其冲受冲击,但民工失业浪潮涌现,最终将会影响内需服务业市场,继而构成整体社会不安情绪升温,而当局亦已意识到出口下滑的严重后果。
     人民币汇价过去半年几乎横行,市场估计当局可能透过贬值刺激出口贸易。东亚银行资金部外汇市场及外汇杠杆组首席交易经理张恩估计,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会贬值,但幅度低于3%。他解释,自金融海啸爆发后,马币、韩圜等区内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无疑对内地出口的竞争力大受打击,但同时间内地被视为亚洲经济体系的火车头,故人民币不能过分贬值。再加上人民币汇改至今已升值20%,贬值两个百分点问题相信不大。渣打银行预计人民银行上半年将会进一步减息,一年期借贷利率将由现时的5.31%减至3.96%。
     至于美国经济前景,邓世安认为早于去年初已出现衰退,而参考以往日本及香港出现的衰退事件来看,由于美国过去10年的固定资本增幅较前两者为低,相信最快需要4年时间才能复苏,较日本的八年及香港的六年时间为短。不过,就业市场亦会进一步恶化,预测失业率由7.2%升至介乎8至10%。他解释,美国去年职位减少260万,其中最后四个月份高占200万份,反映就业市场最坏的情况将于今年逐步反映。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出现减价潮,以及收入增幅由5%大降至仅2%,预测整体零售市场增长,由以往平均每年5%,急速放缓至仅1%。
                           (香港《大公报》,2009.1.16)
    ××××××××××××××××××××数据速报××××××××××××××××××
    中国最新宏观经济数据(WSJ,2009.1.12)
                   2008年第三季度        第二季度      一季度        2007年全年            四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9.0%                        10.1%          10.6%        11.9%(修正后)    11.2%
                                       11月份    10月份      9月份        8月份      7月份      6月份
    消费者价格指数                        2.4%        4.0%          4.6%          4.9%        6.3%      7.1%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          26.8%      27.2%      27.6%        27.4%      27.3%    26.8%
    M2货币供应量*                        14.8%      15.02%    15.29%        16.0%    16.35%    17.37%
    零售销售额                                20.8%        22.0%        23.2%        23.2%      23.3%    23.0%
    生产者价格指数                          2.0%          6.6%        9.1%          10.1%      10.0%      8.8%
    工业增加值                                  5.4%        8.2%      11.4%          12.8%      14.7%    16.0%
    贸易顺差                                    400.9        352.4          293          286.9      252.8    213.5  -亿美元
    外汇储备*                                                                  1.9056                                  1.8088-万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                    26.29%    35.06%      39.85%      41.60%    44.54%    45.55%
    备注:表中所有百分比数据均为与同比变动数据
    *为当月月度末统计数    **为年初至当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积统计数字
    ***为年初至当月中国非金融领域(不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数字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9年第4期(总第926期)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全球央行应变免蹈大萧条覆辙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