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纺织品在美占有率下降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40期(总第864期)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美国经济地震拖累全球  
     傅来兴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称,美国消费市场的低迷情况是全球经济的缩影,华尔街股市指数随时会跌入谷底,全球食品价格飙涨与能源成本正在带动其他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激发通胀升高,未来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情况可能会更惊人。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谈论伊拉克问题时,曾说过“未知的未知事物”(unknown  unknowns)。基于我们对次贷的风险知道有限,也不知道如何去结束它,这句名言多年后也被用来形容当前美国次贷问题的情况。把这句名言扩大后,变成“已知的已知”或“已知的未知”,就像攻进巴格达后要如何撤退,是毫无头绪和无法预测的;我们不仅知道自己对次贷的风险所知有限,而且还了解到,必须有心理准备等待更多坏消息,而这些会是怎样的坏消息,我们并不知道。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十个月了,最近有人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已过去,但也有人认为一切还言之过早,包括巴菲特,他在七天前就表示,信贷危机的影响还未接近尾声,金融市场将持续受压。巴菲特也指出,当前的信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住宅楼市泡沫引发,预期危机还会触发第二波、第三波的影响。这次的全球经济危机震央在美国,所引发的冲击力正扩散到各国,以美国过去两个季度取得的低经济增长率来看,岌岌可危是最恰当的形容词,我们更没有理由说一切情况正在转好。
     房地产价格的下滑及令人担忧的通货膨胀数据,令美国民众的荷包大缩水,《华尔街日报》几天前报道,美国新车销售量从 2005年2000万辆的高点一路下滑,今年可能跌回十年前1500万辆的水平。油价频创新高及信贷的紧缩,美国民众举债消费的行为面对大考验,1999 年美国汽油价格每加仑才1.15美元,现在已涨到4美元。由于汽车业是美国的最大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聘雇员工高达250万人,汽车市场的冷却对美国经济无疑是一项坏消息。而美国第一季手机销售量也出现七年来首度负增长,下滑幅度高达22%,其中刚宣布今年底将结束在新加坡手机制造业务的摩托罗拉受伤最大,下滑39%,将美国市场第一名宝座拱手让给韩国三星。
     美国消费市场的低迷情况是全球经济的缩影,华尔街股市指数随时会跌入谷底,全球食品价格飙涨与能源成本正在带动其他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激发通胀升高,未来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情况可能会更惊人。
     德国Ifo经济研究院最近公布今年第二季对全球92个国家1002位专家进行的世界经济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气候指数持续恶化,并降至六年来最低水准。这样的结果显示,经济专家对当前全球经济表现的看法持续悲观,调查结果同时也对未来六个月的经济表现预期再度向下修正。
     就个别区域来说,北美及西欧地区的经济气候指数持续恶化,其中以美国跌幅最为明显,而亚洲地区经济气候指数也呈现走缓情况,韩国与香港特别明显。
     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越趋复杂,越难以捉摸和预测走势,环球风险中的“未知的未知事物”特别令人关注。因为信贷危机尾声仍未在望,各国政府一旦作出错误的举动,包括采取升息或允许货币升值、紧缩门户开放等激烈行动,就可能重现70年代因高油价引发的第二波通胀冲击。
     本周的国际油价一再攀高,告诉了我们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而不是已经过去了。因为我们还不清楚信贷紧缩对经济的冲击程度,仍旧存在的风险有多大,对于“未知的未知事物”,经常引发各国政府和央行采取激烈的应对手段。
     在面对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房价滑落等因素拖累经济增长时,先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成为最重要的任务,通常都顾不了其他国家的遭遇如何。
     西方国家现在面临停滞型通胀的风险,即物价上涨,但经济增长停滞,这种现象在1970年代曾重创西方国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亚洲的通胀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通胀很可能恶化,像中国和印度的通胀率已升至近8%;一些国家如印尼可能达到9%以上,越南则高达21.4%;而新加坡的通胀率超过6%,被认为是很惊人的水平。
     全球玉米、稻米和小麦的价格日益高涨,引发亚洲等地许多国家民众的抗议,一些国家的穷人面临饥饿的威胁。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达布最近在新加坡出席李光耀政策研究院讲座时说,稻米等主要粮食价格今后三年可能仍居高不下,而粮食价格已经以惊人速度飙涨,令各国政府和社会措手不及。就粮价这个部分而言,可说是“已知的已知”,油价则是“已知的已知”或是“已知的未知”。因为全球经济失衡、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使得各国在执行货币和总体经济政策上面临艰难的阶段。
     亿万富豪索罗斯最近接受BBC访问时表示,全球信贷危机的严重阶段已经结束,但因金融机构遭到重创,美国已经陷入衰退,英国也很有可能陷入衰退。索罗斯认为,全球金融市场将进入极不稳定的阶段,一方面要面对衰退危机,一方面又要应付通胀的威胁。索罗斯的说法,基本上是对全球经济当前面对的困境下了一个最实际的结论。因为这样,各国面对停滞型通胀的风险,可以说是逐渐在增加之中。
                                     (联合早报,2008.5.25)
                           国际经济
    石油市场已达“临界点”  
     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丹尼尔?尤金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目前的油价水平将我们带入了一种新境地:“临界点”(Break  Point)。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油价会攀升到什么高度?”而且还有“它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是到了这样一个节点——石油已开始失去在运输业中近乎完全主导的地位?
     是的,当前高企的油价可能是几年来全球经济卓越增长引发的一种需求冲击,因此,相比于上世纪70年代那种中断带来的供应冲击,它要更为温和。但美元贬值造成的美元冲击,以及金融投资者将石油(及其它大宗商品)作为一种资产类别进行投资,放大了本轮需求冲击的效应。
     现在逐步呈现出来的,是一次石油冲击。在经济增长强劲的背景下,世界可以从容应对每桶80美元的油价。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在信贷危机时期上涨60%的价格会轻易被消化掉。经济代价正在上升。航空业当然受到了冲击,它们开始经过检查的行李收费,以期找到转嫁最大成本的方法。汽车生产商脚步踉跄。零售商在竭力跟踪顾客日渐缩水的腰包。食品价格的上升,部分反映了能源成本上升的影响。
     你也许会想:石油供给方面应该做出反应。不过,这里存在三大障碍。第一个是时间。这些高企的价格形成时间不算很久,而新增供应的开发需要许多年的时间。第二个障碍是获得新资源。第三个因素是成本方面的现状。公众关注的是油品零售价格,但石油业全神关注,有时甚至感到备受困扰的,是自身成本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了总体通胀率。
     艾曲斯(IHS)公司旗下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的上游资金成本指数(Upstream  Capital  Cost  Index)是油田的消费价格指数。该指数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4年,开发新油田或气田的成本上升了一倍多。一些成本的上升幅度更大:4年前,一艘深海钻井船的日租金可能是12.5万美元,如今已升至60万美元以上——前提是你能找到。
     每一样东西都面临供应短缺:人力、设备和工程技术。由于1986年和1998年的萧条带来价格的暴跌,石油界出现了一代人的断层。不出10年,一半以上的石油专业人士都要退休。今年,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可能会超过到华尔街上班的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的毕业生。这种人力与设备上的竞争,使得成本急剧上扬。这些成本和短缺目前正在延误新项目的建设和投产。
     除了世界上那些燃料零售价格受到控制或补贴的地区,需求方面已经对新价格作出了反应。要改善供应状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国际能源总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未来供应方面的工作正在引起关注。但国际能源总署传递的信息,并不是资源不存在。而是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由于各种成本的上升,以及各国政府限制石油获取或是推迟决策,导致所需投资遭到“拖延”——不能及时进行。
     此事突显了遭受石油冲击期间的基本要求:鼓励可以缓解压力的及时投资。这意味着鼓励资源所有国进行高效决策,为能带来新供应的综合项目提供便利。关注能带来不同的一个例证是,美国对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aku-Tblisi- Ceyhan)输油线路的支持。没有这条日输油70万桶的新管线,我们就不会有这些额外的石油流入地中海地区。
     在考虑征收“暴利税”或其他新税种时,需要想到油田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以及鼓励投资的重要性。无论这些税种在政治上多么有吸引力,其效果都会是限制投资,导致生产水平低于不征税时的情况。
     两年前,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建立了自己的“临界点”设想,以此探究供应中断和开发延误如何将导致油价升至120至150美元。它当时没有完全预想到成本快速上升的影响,而且根本没有料到美元会贬值,并因此刺激投资者纷纷转向石油。这个设想中的真正问题是:人们会对如此高的价格做出何种反应?石油会不会失去魅力?
     从公共政策、技术、消费者反应和公司战略来看,问题的答案已经开始显现。2007年末,当油价首度冲击100美元时,美国国会通过了 32年来首部要求提高汽车燃油效率的法案。消费者现在想买的是节油型车辆,而不是运动型多功能车。混合动力车正从边缘地位迈入主流,针对电池技术问题的协同作战也已经展开。
     尽管随着食品价格的上升,生物燃料遭到了更强烈的反对,但生物技术介入能源业务的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生物燃料将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汽车燃料的组成部分。如果“甲醇”是一个国家,那么按产量增幅计算,这个国家去年可以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五。
     “临界点”已经到来。石油正在失去在地面运输中几近完全主导的地位。它不会很快消失——它是如此便利,使用范围如此之广,因此主导地位还会继续维持许多年。然而,对燃料效率的追求会巩固其他能源的地位,让它们在运输市场上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与石油分足鼎立。
                                       (FT,2008.5.30)  
    特里谢:欧元区经济动荡仍未结束
     《华尔街日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指出,金融市场混乱引发的潜在经济余波,以及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导致经济所受冲击出现了叠加,而这样的局面显然还未结束。  
     特里谢的上述言论也与多数人的担忧情绪不谋而合,他们担心随着油价超越每桶130美元,欧洲经济将慢下前进脚步。因为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欧洲就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需求来源,因此欧洲经济放缓将牵累美国和亚洲。欧洲消费者减少支出意味着他们对美国进口品的需求也将降温。5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出现下滑,而欧元区4月份通货膨胀率达到了3.3%,远高于欧洲央行认可的略低于2%的水平。
     石油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双重打击,不仅令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更难做出减息决策,也限制了消费者在其他领域的支出。自去年6月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将关键利率维持于4%,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利率水平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苏格兰皇家银行驻伦敦经济学家雅克?佳洛(Jacques  Cailloux)谈到,要不是油价出现了大幅上涨,市场会猜测央行未来几个月将降息、并作出相应投资决策。
     很多欧洲人说,汽油、尤其是柴油价格的飙升已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巴伐利亚一所健康中心的经理克里斯蒂安?丹泽说,如今他在工余时间减少了开车外出,但上班总还少不了要用到汽车。在德国,柴油的价格已超过了每加仑9美元。他说,如此高的燃料价格迫使自己减少了外出就餐、购买电子产品以及置装的开支。“那些过去我买得起的东西,如今已经超过我的购买力了。”
     欧盟统计机构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6%。欧元区过去十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1%,仅略高于欧洲央行所设定的适宜区间。经济学家将此视为一项重要成就,尤其是因为此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了 2%左右,且失业率出现了下降。
     特里谢指出,实现货币联盟是“一项不可否认的成就。”他说,我们有这样一种可信任的货币,它完成了它必须完成的使命:中期内保持物价稳定。特里谢在采访中还谈到了欧洲面临的几项挑战,包括通货膨胀和信贷市场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令欧元区各国的债券收益率进一步扩大。有些投资者已从意大利等国撤资,在他们看来这些地方的投资风险太大。
     虽然特里谢表示余波未平,但他强调货币联盟给欧洲构筑了壁垒。他指出,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收益率之差仍保持在非常温和的水平。他指出,近日有调查显示受访者预计未来五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为1.9%。正是这些预测者自己所做判断表明我们能够在中期内实现价格的稳定,眼下的价格波峰是我们必须应对的,而届时它所带来的影响就会逐渐消散。特里谢指出,虽然目前来看通货膨胀在较长的时间内居于高位,但我们会在中期内让物价水平重回稳定状态。
     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想法可以追溯至二战刚结束时的几年。这一想法在上世纪70年代得以成型,当时欧洲各国领导人将他们各自的货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框架内联系了起来,以限制汇价的波动。1998年6月1日诞生的欧洲央行为区域内实行集中统一的货币政策铺就了道路。欧元于1999年年初诞生之后,欧洲央行正式接管了该区域的货币政策制定,最初的汇价为1欧元兑1.17美元。在随后22个月中,欧元跌至0.83美元,有关它能否生存的质疑也不绝于耳。而过去两年中,得益于欧元区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直到2007年夏天才停顿的稳步加息进程,欧元汇价一直在攀升。纽约汇市上周五后市时,欧元兑1.57美元。
     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前委员维兰?布伊特表示,在欧洲央行的主持下,欧元在创纪录的时间内成为了一种全球货币,其影响范围之广此前无人料到。
     长期挑战依然存在。欧元区的就业市场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和美国比起来仍缺乏灵活度。欧元区内部金融服务市场的割裂状况意味着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的效力将各不相同。虽然自欧元诞生以来已新增了1570万个就业岗位,但生产率的增长却出现了下滑,限制了当地在不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
     特里谢表示,就增长潜力而言,欧洲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们也应该做得更好;如果结构性改革能够更快实施,那么我们本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特里谢着重指出,对金融服务而言,欧元区需要一个理想的单一市场,以便用最适宜的方式层层传导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并增强欧洲货币联盟的凝聚力。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Fed)前任副主席、现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布兰德(Alan  Blinder)表示,最初怀疑人士担心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引发市场担忧,因为该行无法针对欧元区各国不同的经济条件量身定制货币政策。
     事实上,近期欧元区内部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分化,以出口为主要动力的德国表现得要好于其他一些国家。但布兰德指出,欧元区内部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行得通,在这一点上人们真正体会到了所谓的欧洲主义。
                                           (WSJ,2008.5.26)
    越南5月通胀率超过25%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越南5月份折合成年率的通胀率加速上升到25.2%,达到1992年以来最快水平,突显出越南政府在寻求为过热经济降温时面临的挑战。
     物价涨幅从4月份的21%飞升至5月份的水平,是由于作为主食的谷物价格同比上涨了67.8%。在越南政府用于计算通胀率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中,谷物的比重占42.8%。建设和住宅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2.9%。
     虽然许多亚洲经济体受到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的冲击,但经济学家表示,在作为近年来亚洲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的越南(平均年增长率为8%),通货膨胀还受到信贷快速增长的推动,尤其是私人银行信贷的增长。
     汇丰(HSBC)经济学家普拉克里提?索法5月27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经济中的价格压力是普遍性的。我们认为,这是过去两年经济运行远远超出潜力的结果。”居住成本的迅速上升加剧了劳动者的不安。许多工厂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以帮助自己实现收支相抵。索法表示:“似乎已经开始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她补充表示,一些交易员预期通胀率还会上升,似乎已经在囤积供给。
     越南政府已经表示,抵御通货膨胀是其最高经济任务。最近,越南政府已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信贷增长目标等方式,努力放缓信贷增长。上周,在越南央行将利率上限提高了12%以后,越南各银行也开始调高了越南盾的存款利率。
     不过,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平卡斯表示,如果越南政府想把通胀率置于控制之中,它还需要控制支出和大型国企的借贷。
                                                 (FT,2008.5.29)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纺织品在美占有率下降  
     《香港商报》报道,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占有率为40.53%,服装在美市场占有率为34.24%,仍居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美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数量同比减少1.68%、7.74%,与此同时,印度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则增长了 8.26%。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美国的市场正在被印度、越南等国家抢占。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63.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0.2%,远远低于同期出口15.32%的总体增速。在今年4月的广交会上,上海的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被迫提价达10%,吓退了不少美国客商。”
     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的放缓使其它竞争纺织生产国家从中受益,如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按照美元计算,今年一季度印度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增长8.26%。第一纺织网副总编辑马新征认为,目前无论是在原材料(棉花)的产量、用工的廉价程度,还是汇率方面,中国的情况都不如印度。另外,1-2月数据显示越南纺织品对美国出口增长43%,孟加拉国增长7.5%。马新征同时表示,与其在大量流失订单的过程中,与印度争夺出口份额,不如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同时,选择性地将出口重点转移至印度等有着较高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商报,2008.5.30)
    香港IPO市场回暖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香港股市近几个月的反弹鼓励了更多本地企业寻求上市,但由于投资者仍对新股心存警惕,很多首次公开发行(IPO)候选企业被迫廉价出售股票。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15家公司有望于6月底前在香港发售股票,募集16.1亿美元资金。上述数据表明,一度低迷的IPO市场有所回暖。本地经纪公司凯基证券亚洲(KGI  Asia)首席运营官邝民彬(Ben  Kwong)称:“我们看到投资者兴趣正在重燃,因为市场在过去几个月已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各家公司一直在等待发售股票的良机,很多人似乎认为,时机就是现在。”今年,香港首发市场开端不佳,放弃上市计划的公司数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基准的恒生指数于3月17日跌至谷底,收于21084.61点,较年初下跌近四分之一。从那以来,恒生指数已攀升约15%,但仍远低于去年10月底创下的31638.22点的高位。投资者仍然持谨慎态度,最近的一些IPO表现不佳。为此,很多公司将发行价格定在拟议价格区间的低端,以提高吸引力。5月28日,特步(Xtep)将其2.86亿美元的上市发行价定为每股4.05港元,位于4.05至5.5港元指导价格区间的低端。特步是一家中国运动服装生产商及分销商,获得了收购集团凯雷(Carlyle)投资。但邝民彬表示,有好题材的公司仍然可以有不错的表现。股市反弹也让一些集团得以进行了股票增发。
                                           (FT,2008.5.30)
    台湾首季经济增长率6.06%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台湾公布第一季经济增长率达到6.06%,高于预期,全年增长率预测则上修。台湾主计处5月29日公布,第一季经济增长率达 6.06%,高于彭博社针对18位分析员进行调查预测的5.8%。另外,台湾主计处将去年第四季当地生产总值增长上修至6.5%。主计处同时也将台湾今年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原先预测的4.32%调高到4.78%,而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升率预测为3.29%。
                                           (联合早报,2008.5.30)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40期(总第864期)  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纺织品在美占有率下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