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美“滞胀”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15期(总第839期)  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奥运将令中国经济减速?  
     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昆兰(Joe  Quinlan)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尽管全球金融市场仍在关注美国的信贷危机,但在数千英里外的中国,另一个令市场不安的问题可能正在酝酿之中。
     许多投资者预计,在奥运会之后,随着基础设施支出放缓,奥运会相关活动退潮,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减速。但是,这种减速可能在奥运会之前就会成为现实,而非在奥运会之后。
     如果中国政府被迫采取激进手段,减少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污染,那么奥运之前的经济减速就会成为可能。任何前往北京的人都会很快意识到,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问题,也是中国希望迅速解决的问题,以免奥运会的开幕式笼罩在雾霭之中。
     由于奥运会,中国已采取了大量环保措施。在北京周边,各类污染企业要么已经搬迁,要么进行了技术改造,改用能效更高的技术。燃煤工厂已转向更清洁的燃料,更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也已经制定出来。政府还向北京的公共交通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的结果是,北京的空气质量已有所改善。
     不过,人们仍然对中国的环境持怀疑态度,而且理由充分。鉴于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就占了16个,因此中国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中国多达10%的农田被污染;大约7亿中国人的饮用水中含有污物。2007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在北京,汽车保有量不断飙升,许多重工业企业迟迟没有搬迁,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北京四周环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并且北京遭遇严重的沙尘暴袭击。中国官员注意到了上述所有情况。据彭博(Bloomberg)报道,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奥运会前一个月左右,将关闭数家燃煤发电厂、水泥厂和化工厂。
     同样,在奥运会前,钢铁、建筑材料以及其它致污大宗商品制造厂可能也将关闭或是限产。此外,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和期间,预计中国政府将限制逾100万辆汽车驶上首都街道。预计建筑活动受到限制的时间只会提早,而不是推迟。
     这些措施将在多大程度上放缓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实际增长步伐,目前仍不能确定。不过,几乎没有人怀疑,如果中国政府要求在奥运会前减少两三个月的工业产出,整体经济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宏观影响可能不容忽视,因为北京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产出约占全国总产出的30%。
     总而言之,中国越是努力改善环境,实施更严厉措施的几率就越大。奥运会的象征意义之高,让中国不得不积极采取行动。因此,如果到2008年春季,空气质量还没有开始改善,中国或许将别无选择,只能对工业猛踩刹车。
     对于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中国年增长率在10%以上的全球金融市场来说,这种情形可能会让它们目瞪口呆。特别是,奥运会前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形成通缩冲击,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突然下跌。进而,许多大宗商品生产国的实际增长可能走软。其结果是:2008年全球增长走弱,全球业绩走软。
     上述种种情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有很多因素依赖于中国以及中国在2008年8月份前净化空气的努力。
                                         (FT,2008.2.29)
                     国际经济
    美国200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0.6%
     美联社2月28日报道,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几近停顿。增幅只有0.6%。此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2 月27日向国会表示,美联储“将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支撑经济增长并提供防范下行风险的适当保障”。暗示将进一步降低利率,以防止经济下滑。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联储在27日发表的报告中指出,投资者预计2008年还将减息1个百分点。在上周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中,美联储将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下调了半个百分点,为1.3%至2%。美联储表示,预见到了2008年增长低于长期趋势和通货膨胀率超过2%二者相结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过这种状况有望在2009年得到改善。
     另据中新社报道,就在伯南克到美国国会作证的时候,来自美国房屋销售市场和商品零售市场的坏消息接连不断,新屋销售额创9年新低,而1月份的商品零售额再度成为五个月来的新低点。此外,美国的信用卡负债额居高不下,就业市场情况日益恶化。
                                     (联合早报,2008.02.29)
    深跌的美元会失去主导货币地位吗?
     CRAIG  KARMIN  和  JOANNA  SLATER 在为《华尔街日报》撰写的报道(Dollar's  Dive  Deepens  As  Oil  Soars)中指出,由于对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担忧,美元汇率正在加速下跌,这一局面不仅对美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巴西糖商、海湾国家央行官员及其他方方面面也面临着难题。
     周四(2月28日),美元兑欧元在长达六年的下滑后创下新低,在这六年间,美元兑欧元已下跌40%以上,美元兑一篮子货币跌幅也超过了20%。纽约汇市尾盘,1欧元兑1.52美元左右,而两天前欧元刚刚冲破1.50美元大关。
     推动美元下跌的最新因素是:过去三天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疲软,房市混乱加剧,而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五年来最低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伯南克周四在国会作证时强调经济前景黯淡,并指出弱势美元是一个难得的亮点,它有助于出口和增加工作机会、缓解贸易逆差。伯南克此言给美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一些极力贬低美元的人认为,美元面临最终失去全球主导货币地位的危险。持类似观点的人正越来越多。著名商品投资家、曾是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合作伙伴的吉姆·罗杰斯的看法尤为悲观,他在最近一次采访中说:“美元是一种有严重缺陷的货币,已经时日无多了。”他表示,美国的巨额外债是最大的原因。
     然而,虽然美元前景看淡,但世界还没有作好抛弃美元的准备,这就像微软饱受诟病的Windows操作系统,现在它依然是大多数电脑用户不可或缺的东西,而美元也依然是金融界的硬通货,是从食糖、小麦到石油等等一切商品交换的媒介。
     动摇美元的地位就需要对全球金融体系来一番重建,但似乎没有哪一方为此做好了准备。美元继续下跌并非确定无疑的事。但如果真是那样,全世界所有的公司和决策者都将因他们多年来对美元的依赖而面临诸多问题。
     美元走软加剧了商品价格的上行压力,大多数商品都以美元结算。当前商品价格猛涨的原因之一是,对于持有其他货币的买家而言,商品价格变得便宜了,由此推高了需求。下跌的美元也意味着许多国家的央行储备都在贬值,这个难题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在全球每天价值3.2万亿美元的货币交易中,有 86%涉及美元,通常它是作为另外两种货币交易的媒介。虽然这一比例较  2001年的90%有所下降,但目前尚无别的货币能够替代。
     虽然人们普遍担心美元会被大量抛售,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有三分之二是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以欧元计价的比例约为 25%,较1999年欧元诞生之时的18%有所增加,但较1995年各种欧洲货币合计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由于美国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减少储备美元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在贸易方面,美元的地位也根深蒂固。企业以通用货币交易能降低交易成本。举例来说,根据欧洲央行的最新研究数据,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巴基斯坦80%以上的出口都以美元结算,虽然这三国对美出口额占它们出口总额的比例还不到25%。
     对于严重依赖石油等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这一比例还要更高。阿尔及利亚几乎100%的出口都是以美元结算,虽然只有27%的出口产品流向美国。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首席市场策略师约瑟夫·昆兰说:“目前的全球金融体系还没有能力用其他货币取代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这一需求也支撑着美元的价值,而美元地位的削弱可能会加剧其下跌。
     对美国而言,拥有一个汇率不断下滑的主导货币有利有弊。由于美国可以在世界任何国家以其本币借贷资金,它不会遭遇韩国和印尼等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困境。当时,这些国家以美元等货币借债,而随着它们本币对美元崩盘,以本币计算的负债急剧膨胀,迫使许多公司破产倒闭。
     弱势美元令美国产品在海外价格降低,有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从而减少贸易逆差。因此,美国财政部虽然理论上支持强势美元,但并不反对其逐渐下滑的走势。过去四年中,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8%,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7%——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下去,美国的年出口额将增加170多亿美元。
     走软的美元也加剧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压力,这一因素令Fed的反通胀任务更为复杂。但外国出口商通常会选择保持商品的美元价格稳定,不会提价以免影响销售额,这等于分摊了美元下滑带来的通胀压力。
     上个月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索罗斯指出,信贷危机可能损害美元在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基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长达60年的信贷扩张即将终结。” 长期以来都看跌美元的沃伦·巴菲特处在了这场美元动乱的中心。CNBC近日援引巴菲特的话说,美元注定将“一文不值”,过后他很快致电这家新闻媒体,要求对这一报导进行更正:事实上他是说美元将“贬值”。
     但是,回溯历史便可以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对一个围绕美元建立的全球金融体系进行重建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而且还会引发经济形势的巨变。
     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叶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此时英镑仍然占据着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近三分之二。直到欧洲遭受二战炮火的摧残后,美元才逐渐成为主导货币。但即便那时,有些商品仍以英镑进行交易:伦敦糖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才放弃英镑,转而将美元作为商品合约交易的主导货币。如今,全球糖出口中约有四成来自巴西,虽然由于美国对海外制造商的关税使得这些糖几乎无一运往美国,但巴西的糖交易却依然以美元结算,这正是遵循了全球商品市场的报价方式。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证券及衍生品交易所准备在3月份推出新的国际棕榈油期货合约交易。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棕榈油贸易大国,二者合计占到了全球棕榈油产量的87%。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而美国在全球棕榈油进口总量中只占不到3%,这一比例尚不及孟加拉和埃及。
     不过上述新合约将以美元计价。马来西亚证交所负责全球市场的业务主管拉比·辛·巴特(Raghbir  Singh  Bhart)表示,我们曾经考虑过欧元,但老实说我们很快就放弃了,因为美元虽然受到冲击,但变化却不大,美元在全球贸易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的一些地缘政治对手正试图摆脱美元,自立门户。俄罗斯正在创建一个商品交易所,届时包括石油及其他产品在内的期货合约将以卢比计价。极有可能出任俄罗斯下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2月份曾谈到,世界经济动荡不安,人们正重新审视外汇储备中重要币种的角色,我们必须利用这一机会。据伊朗官方新闻机构的一则报导,伊朗驻俄大使对上述计划予以了称赞。该报导称俄罗斯的这一举措将帮助世界摆脱“美元的奴役”。
     其他一些动摇美元核心地位的企图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伊朗本身便是已有33年历史的亚洲清算联盟(Asian  Clearing  Union,ACU)的总部所在地,这个组织为八个国家的跨国交易提供清算服务,成员包括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你要问他们使用哪种结算货币?也是美元。
     孟加拉国央行官员穆罕默德·贝拉耶·侯塞因(Mohamad  Belayet  Hossain)表示,虽然ACU正在考虑是否要增加欧元作为结算货币,但美元仍将是主要结算货币。
     2007 年11月,伊朗外长在欧佩克的一次会议上要求该组织公开对美元贬值表达关注。但媒体记者无意中收听到了这次闭门会议的30分钟谈话内容。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Saud  al-Faisal)就伊朗的提议表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可能会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虽然此项提议因沙特的反对而搁置,但却引发了外界对欧佩克可能会寻找其他货币来代替美元报价的猜测。不过石油业的专家认为,此类调整难以实现。国际石油价格是以三种石油为基础,它们分别是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布伦特原油和迪拜原油。而这三大基准石油都是以美元计价。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原主任罗伯特·马布罗称,要想采用别的货币,就必须改变整个定价系统,而如今还没有人为此做好准备。原因之一便是美元有可能重拾升势,而选出来的替代货币也有可能会贬值。
     美元在许多国家的央行外汇储备中依然牢牢占据着主导位置。据IMF的数据,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于2002年初达到72%的峰值,尽管在当年和次年累计回落了6个百分点,但此后一直相对稳定。截至2007年9月,这个比例为64%。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员布拉德·希泽尔(Brad  Setser)表示,没有太多迹象显示有大规模减持美元的动作。欧元只是欧洲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并未在全球普及。
     IMF的数据并不包括中国和几个海湾国家在内。这些国家的货币紧盯美元,并屯积了大量美元以便于管理本币汇率。故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所占比重实际上应该更高。
     想要改变现状的央行会面临两难局面。因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出口规模是如此庞大,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这些国家的央行,除非美国的贸易逆差锐减,否则这种状况就无法改变。央行抛售美元储备会削弱美元的价值,也会损害到本国的贸易竞争力,并导致手头剩下的美元储备贬值。如果将美元继续握在手中,则只会使美元这种失去吸引力的资产不断积聚。香港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在亚洲,还没有其他货币能取代美元的结算货币地位。即便人民币最终在亚洲取代美元(我们在有生之年或许能看到这一天),但这个过程至少要花上30至40年时间。
                                         (WSJ,2008.02.29)
    印度经济正在降温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度政府2月28日承认,印度经济正在降温,并且未来数年在实现增长目标方面将面临重大挑战。
     过去一年,加息已导致印度的消费支出下降,同时出口商也受到卢比不断升值的影响。印度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2月28日警告称,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这将削弱印度的增长前景。奇丹巴拉姆预计,在截至3月 31日的财年中,印度经济将实现8.7%的增长,低于上年的9.6%,他同时警告称,通胀有可能重新抬头。他表示:“让通胀处于控制之下,将是2008年至2009年的重大挑战之一。”此前,他发布了印度政府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该报告将于今日发布的年度预算报告确立了背景。
     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印度将无法实现其最新5年计划中保持9%年平均增长率的目标,并预示着这将是印度最后一年实现中国式的两位数增长。上述5年计划涵盖从2007年-2008年至2011年-2012年的这段时期。
     奇丹巴拉姆仍对实现9%的增长目标充满信心,但他警告称,要想在不引发2006年至2007年那种高通胀重新抬头的情况下实现增长,印度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FT,2008.2.29)
                           国内与港台经济
    是谁让中国股市不“平安”?
     顾蔚为路透社撰稿称,中国市场进入熊市,为何平安保险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股民们的解释是,上市公司认为股价还会下跌,所以要趁机大肆“圈钱”。监管者的思路也和老百姓差不多,否则不会给出再融资不该是“恶意圈钱”行为的警告。
     证监会2月25日措词严厉的这句评论明显是要安股民的心,但它没法让已经不"平安"的股市平静下来。上海股市2月26日开盘后一度大升3.3%,但之后转头下跌。监管层无奈地发现,原来一些惯用的干预手段效果已经不大。中国股市已经进入熊市,投资者信心涣散,草木皆兵,人气一时难以重新聚集。
     中国股市在享受了短短的两年牛市之后又进入了熊市,究竟是谁之过?怪平安,筹集资金不选时机;怪股民,一会被冲昏头脑,一会又过度悲观;也怪中国监管者,政策忽冷忽热,试图把股市控制在它认为合适的点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监管者,就有什么样的股市,也有什么样的上市公司。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表现,三方都有责任。网上和媒体对平安再融资抨击不断,但此举究竟是否算是“恶意圈钱”?中国上市公司股价高,而国内外市场里还有很多投资机会。用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如果能够投资到更高收益的项目,譬如用自己有泡沫的股票,去买因为信贷风波而股价低迷的外国企业,可能对现有股东还是一件好事.投资者的反应可能有点过激了。
     平安1月底宣布筹资至今,股价已经跌掉了近1/3。同样是增发,中信证券年8月配售不仅没有被骂,解禁后股价还一路上升。投资者急着要在牛市里抢筹码,而现在谁说增发,股票马上跌停,因为投资者已经调整成了熊市的心态。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上市企业便不得不哀呼“天上人间”了。对平安的一个最主要的指责是,它发行新股的时机有问题,没有考虑到中国投资者的承接力和股市的安定。但维护市场安定并不是上市公司的责任,股票发行必须两厢情愿,如果市场没有需求,股票也发不出去。如果说平安时机选得不好,不能用最少的股权稀释来筹到最多的资金,也只能说是它自己的损失。对投资者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因为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股票。
     在香港股市,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高潮总是股市畅旺的时候。上市公司似乎有惊人的能力,判断市场何时见顶。不仅仅是香港企业如此,在港上市的大陆公司也有逢高出货的本领,譬如信义玻璃等就在2007年市场高峰的时候成功配售。平安时机没有把握好,并不是说它的管理层就比较笨,可能有几个因素。平安A股上市不到一年,可能刚刚才符合增发的条件。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未必正好是最好的集资时机,但企业不愿意错过机会。这些因素可能反而给投资者创造了好的入市机会。
    近来宣布集资的还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市场资金抽紧,从银行到地产公司都有进一步充实资金的需要,虽然现在未必是最好的筹资时机。2003年8月,浦发的同行招商银行也在上市一年左右,市场人气低迷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再融资计划。当时舆论同样哗然,不乏“不顾流通股股东利益,恶意圈钱”、“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指责.招行筹资后业绩发展突飞猛进,没有辜负股东当初的选择,如果当初监管层不让招行集资,可能有损股东利益。证监会可以提醒投资者,注意企业配售的风险,但不应该因为上市公司在市场较为低迷的时候筹资,就有意设置障碍来撑股市。下周北京就要召开两会,这时候监管者有可能希望股市能够稳定下来。
     近年来证监会把一些正常的工作,譬如发基金当成了调控市场的工具。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发几个新基金,市场较热的时候停发基金。其实基金何时发行,应该让基金公司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在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供求已经让市场决定。基金发行还由政府管制,就像橘子市场价格太低,就让部分橘子烂在枝头上以保护农民利益一样,没有必要。
     这种干预行为有几个问题。第一,监管者并非上帝,未必就知道股市甚麽时候为合理价位。第二,过度的干预加大了中国股市的政策风险。第三,政府长此以往,投资者形成惯性,股票一跌就骂政府,而股市里赚了钱,则认为是自己英明的选择。政府应该不想长期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只要它继续干预,就难以逃脱干预。投资者不成熟,中国股市也难以真正“平安”。
                                                 (Reuters,2008.2.27)
    美“滞胀”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据《香港商报》报道,刚刚结束访欧之行回京的候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月24日说,美国经济可能会因为次按危机而出现“滞胀”,但这一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对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奥运会后萧条”?林毅夫明确回答不会。
     林毅夫2月24日在北大举行的“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以《访欧答问三题》为题,就此行被问及最多的问题——美国次按危机对中国影响、中国会否出现奥运会后萧条以及中长期经济前景等,发表了意见。林毅夫认为,2001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后,格林斯潘以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和房产需求使美国避免了萧条的危机,但也埋下“祸根”。他说,美国可能会陷入经济增长停滞而通胀上升的“滞胀”。不过,林毅夫认为,美次按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他说,美国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盈余来源国,但中国的出口产品以中低档消费品为主,美国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少很多。因此,美国经济疲软可能只会让中国的出口增速有所下降,而绝不会出现负增长。林毅夫还指出,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则美国为了防止物价不断上涨将会避免让美元继续贬值,这样,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的升值压力就会减轻,中国汇率政策所承受的国际压力将有所缓解。
     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奥运会后萧条”?林毅夫明确回答不会。他分析说,一些国家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下降的原因是:奥运前投资增加,带来投资拉动的经济繁荣;奥运后,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萧条。
     “这一情况并不会在中国重演。”林毅夫说,中国在奥运会后还将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兴建京沪高速铁路,各城市也在进行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加上产业升级,都有巨大的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规模很大,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7倍,因此,涉及北京奥运会的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比重是相当小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林毅夫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加之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国的消费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奥运会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出口环境将更好,外资也会继续看好中国。“总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很有力,中国经济在奥运会后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香港商报,2008.2.25)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15期(总第839期)  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美“滞胀”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