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南开大学 李兰冰 刘秉镰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期间,经历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从闭塞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经济快速增长为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与生态代价。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亟待加强。无论是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还是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两难困境,都必须回答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什么?第三,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归根结底,上述问题的解答都要以经济增长绩效评价与成因探析为基础。
    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指标与重要方法。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不仅应着力于总体层面的变动率估算,更迫切地需要向细密层面深化,为经济增长绩效形成机制提供更加全面的阐释:第一,总体绩效向生产要素绩效拓展,识别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深层次形成动因与要素源泉;第二,将区域发展战略导向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纳入考察维度,为地区差距形成和区域政策有效性提供解释;第三,由传统绩效评价向动态演化延伸,为生产率增长分布的演化特征和演化模式提供预判。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一文以实现经济增长绩效向生产要素绩效的梯度推进为核心导向,创建性地提出了“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指标—全要素资本生产率指标—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标”等要素动态绩效指标,构建了以生产要素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新模型,建立了要素绩效与经济增长绩效有机统一的研究框架,为从要素视角诠释经济增长绩效深层次成因提供了可能性。据此,从长时期视角分别测算了中国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生产要素动态绩效,通过将区域发展战略演进脉络与地域分布特点相结合,识别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绩效差异,聚焦于从要素绩效层面为经济增长绩效的阶段异质性、地区差异性和动态演化规律提供系统性解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随着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进,地区间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并未真正实现从非均衡增长向协调发展的转型,不仅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全面放缓的现象,而且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落差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出现扩大趋势。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始终保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单轮驱动模式,技术进步增速下滑和生态效率恶化是导致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共同成因。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绩效均有所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累积增长率最高,依次领先资本和能源,劳动力成为绩效改善最为显著的生产要素。随着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的转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全要素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全面放缓,劳动、资本和能源成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的共同要素源泉。技术进步始终是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是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单轮驱动模式的潜在成因。东部始终保持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的领先优势,且逐步实现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追赶效应,三种要素绩效的叠加效应导致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增长的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要素贡献度沿着“劳动—资本—能源”的次序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根植于劳动要素,中西部生产率增长的首要要素源泉由资本分别转化为能源和劳动。
    中国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率由单极化分布逐渐向双峰分布演进,且波峰之间距离扩大,表明我国省级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两个方向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俱乐部内部差距无显著缩小,俱乐部之间差距明显扩大,两极分化程度有所强化。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全要素资本生产率增长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均表现出低流动性和强持久性的双重特征,尤其是在1999—2012年期间这种迹象更加明显。这表明生产率领先与生产率落后地区之间的落差正在逐步扩大,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地区的难度趋于加大。

Tags: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