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工业呈现出趋稳向好的总体特征。工业行业结构继续呈现高端迈进态势,工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出口增速为201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仍面临不少隐忧和挑战,短期内工业企业成本攀升值得注意。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6.7%的概率很大。
2017年工业经济向好企稳明显 中国工业经济呈现趋稳高端迈进态势。2017年工业经济向好企稳的特征明显,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大致在6%上浮动,2017年则在6.5%徘徊,2017年工业增速整体将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此外,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3.4%,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9和6.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2.5和2.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见图1)。
工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1-11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虽然工业投资有所回落,但是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引领效应凸显。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1.8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步伐加快。1-11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工业出口增长为201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国际市场需求有所改善。从PMI来看,美国保持了高位,欧元区11月PMI超预期上升至60%,创下2000年4月以来新高。9月份,WTO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上调至3.6%,而在2016年,这一增速仅为1.3%。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外需的改善,助推了我国工业出口的增加。1-11月份,规模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应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秉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高端消费、先进制造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1.0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呈现回落趋稳态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1.9%,增速比2017年2月份的高点回落9.6个百分点。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特别是年初工业利润跳涨主要归因为产品价格明显上涨。如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5.8%,涨幅比10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价格变动相当于拉低利润增速13.8个百分点。而价格的涨跌又较多地受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波动影响。11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合计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56.4%(见图2)。
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展顺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以来,到10月份,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已完成。1.4亿吨地条钢产能被彻底取缔;落后煤电机组已淘汰关停约240万千瓦,停缓建煤电产能工作已完成年初目标。成本费用下降,利润率上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合计为92.75元,同比减少0.5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同比提高0.54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仍面临不少隐忧和挑战。短期内工业企业成本攀升态势值得注意。购进价格增长快于出厂价格增长导致(“高进低出”的价格格局)的直接结果是我国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上升。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对我国工业增长趋势的影响 从内外部经济环境看,外部需求趋于好转,内部需求有所增长但支撑经济持续向好仍有较大压力,我国工业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变数较多。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面临诸多变数,彻底摆脱低谷仍需较长时期,我国工业经济外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仍然较为严峻。首先,世界经济继续改善,但不确定因素较多,基础仍不牢固。当前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但是,各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分化,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同步回暖,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处于扩张态势,中东地区政治日趋不稳定,非洲、拉美地区复苏能力下降。另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上升,失业、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冲突加剧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持续震荡,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经济增速大幅下降风险基本解除。从三大动能看,投资结构将继续优化,但增长动力仍不稳固。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后期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将面临一定压力。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下,居民消费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势能持续释放。收入持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及新消费群体的扩大等因素,未来消费仍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长。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后续出口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主要经济体经济回暖从而收紧货币政策有一定倾向,外需下行调整面临较大压力。从“三驾马车”呈现出的出口增速回升、投资增速回落而消费增速平稳的特点分析,经济转入持续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基础条件尚不稳固,仍面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传统问题,同时,受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影响,2018年经济发展回调压力较大,经济增速可能略微放缓。
通过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结合时间趋势模型和周期波动模型,加之长期跟踪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认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6.7%的概率很大。
推动工业发展质量与效率提升 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应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秉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高端消费、先进制造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第一,积极推动国民观念的转变,让持续提升效率与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形成崇尚效率与质量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心态浮躁,企业及企业主热衷于在房地产市场投机赚“快钱”,缺乏实实在在做企业、做实业的精神,经营管理层和各级员工缺乏职业精神,极不利于国民经济生产体系提质增效。我国可借鉴日本“国民改善运动”与新加坡“生产力运动”的经验,通过长期、全民范围内的宣传和教育,转变国民的观念,让国民充分认识到提升效率与质量的高度重要性,并进而将持续改善效率与质量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转变国民心态,还必须在制度和政策安排中最大限度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
第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制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率提升最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具体而言,一是加快建设与完善市场法制体系。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当前中国经济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主要源于市场制度的基本法律及其执行机制不健全,中国迫切需要完善规范市场行为相应法律体系。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及其执行机制,以法治建立起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改变行政主导土地等重要资源配置的局面,让市场在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四是完善环境保护体制。完善环境保护法及其执行机制,建立健全环境公益公诉制度,推进有关资源环境的税收制度改革,建立全国性的企业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网络和遥感监测网络。五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借鉴日本、德国经验,构建完善的严格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度体系,倒逼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第三,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能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不断改进市场的配置效率,并迫使企业不断创新与提升效率。一是应调整产业政策取向,放弃“扶大限小”以及挑选特定产业、特定企业、甚至特定技术、特定产品进行扶持的产业政策模式,将政策重点转为“放松管制与维护公平竞争”。二是放松并逐渐取消不必要的审批、核准与准入,让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公平进入市场的权利。准入管理应仅局限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产品与生产安全、劳工权益保护方面。三是制定完善的公平竞争法。切实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并将地方政府为本地企业提供损害公平竞争的各类补贴及优惠政策与其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列入可诉范围;公平税负与社会责任,让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税负、社会责任要求方面能得到同等对待。四是消除一些行业或领域存在的隐性市场进入壁垒,例如政策影响力、指定采购、资源和要素的原始占有、在位企业战略性阻止行为等。
第四,为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在财政上加大对于基础研究和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并将这种资金投入的分配与使用、对于产出成果的审核与评价置于公开、透明的程序与体系下,并以此为基础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二是加强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集创新供需信息收集、信息咨询、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强化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考核与评估,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和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管理和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公共科研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机制,推进科研数据的共享。三是拓展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所有行业的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自主开发及自主开发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均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四是为工业效率提升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快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加快建立多层次市场化的金融体系,有效提升工业资本的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