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的需求组合受他们财产状况和收入的约束。对于许多消费需求的决策,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因而对于需求的计量首先一定要限定时间和地点,如某年、某月、某地等等。每个人的需求机会集合我们用预算约束来限定,每个人的预算来源包括股息、利息、工资收入等等。一定时间内的货币储蓄和资产权益构成了一个人的需求。
1.效用的货币测度
经济学家将个人从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消费收益称为效用。假设一个人告诉你,他喜欢一种商品组合胜于另一种商品组合,经济学家就认为,他所喜欢的这种商品组合给他带来的效用比他本来可以选择的另一种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大。
在19世纪,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希望有朝一日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开发出一种能够确切度量效用的机器。科学家将一些电极接在一个人的头上,就可以测试出他的消费偏好。今天,经济学的发展确实发明了这种测试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今天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互联网商品交易,电脑代替人脑完成了效用计量。每一次的商品消费,对于生产者来说,完成了供给活动;对于消费者来说,完成了一次消费活动。每一次交易活动,生产者获得了货币,积累了新的消费需求;而消费者却失去了货币,通过消费增加了人力资本。实际上生产和消费都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经济学就是对这些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计量,和对未来需求消费进行预测的学说。每一次的商品交易,生产方积累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形成了新的预算收入。而这些收入无疑只能用货币表示,人类也只能用货币来度量人们对商品消费的满足程度。尤其是当货币虚拟化后,货币作为效用的度量单位就正式粉墨登场了。这样就使千姿百态的、拥有无数效用的商品使用价值即任何物质的、无形的感觉效用都可以表示为货币,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了,甚至像美丽、道义和良心等无形资产也可以标价了。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都可以标出高价,法官对不法行为也可以处罚,违法也有了处罚价格。
就我们目前而言,使用这种度量效用的方法就足够了:当一个人愿意为一种商品而不为另一种商品支付多少钱。例如,如果甲某喜欢看足球赛,那么与他喜欢美食相比,他愿意为一场足球赛花费1000元,这就是对甲某的需求效用的最好收益。支付意愿是度量效用的一种有用的方法,个人用货币在他的预算约束线上分配他的收入时,商品交易就是度量效用的方法。无数次的商品交易就是度量效用收益的测试场,货币就是效用收益的测量刻度。
在消费者经济行为的分析中,消费者是经济行为的主体,他的经济行为就是消费,这种消费形成对产品市场的需求;他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消费者在这种过程中,力求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获得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消费收益。现代经济学也用心理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过程,认为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择时,要对各种不同物品的相对价值进行具体的心理判定。消费者用价格来作为标准衡量商品的效用,效用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中的效用相对于需求与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使用价值虽然是客观的,但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以人的感受为转移。例如,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饱腹,衣服的使用价值是可以御寒。效用就是这样一种心理范畴,它是商品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求的收益,表示商品同消费者之间满足的关系,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及效用大小,不仅取决于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的欲望的能力,还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消费欲望的实际满足程度。同样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效用。面包对处于饥饿的人来说具有较大的效用收益,而对于饱食终日的人仅具有很小的效用收益。
效用可以区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数量商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的货币量,或称效用总量。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而得到的所增加的表示满足程度的货币量,或增加的效用量,也称为总效用增量。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化量,即单位价格:
边际效用(商品的单价)=商品消费金额的改变量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可以用表7说明。
表7:
面包消费量 | 总效用(元) | 边际效用(元) |
0 | 0 | 0 |
1 | 12 | 12 |
2 | 16 | 8 |
3 | 12 | 4 |
4 | 0 | 0 |
5 | ?20 | ?4 |
从上图可以看出,总效用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随面包购买量的增加,总效用在增加,从0元上升为16元,表现为向上倾斜的曲线。在购买第四个面包时,由于边际效用为0元,总效用不增加,总效用曲线也变为平坦。当第五个面包带来负效用,总效用减少时,总效用曲线向下倾斜。边际效用曲线表现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8元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上述表和图都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者心理上都会感到增加的满足或效用越来越小,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常常呈两方面的规律:第一,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具有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表现为边际收益货币量,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第二,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每种商品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重要性不同,按重要性程度排列,也表现为依次排列的货币价值量。
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是通过货币购买商品的,货币成为效用的计量单位,每个消费者通过价格表现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满足程度。货币的效用也可区分为货币的总效用(持有一定货币数量的总和)和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收入越高,持有的货币越多,货币的边际效用越小。
资本的边际效用和货币一样是利率,它也就是资本的价格。一个人一定时间拥有的预算就是一个人的总效用,总效用的最大值就是边际效用的正效用之和。总效用产生于供给,是通过付出辛勤劳动换来的。效用相对于供给是价值,相对于需求是使用价值,二者通过市场价格这个纽带联系。总效用产生于劳动供给,边际效用由无数个交易价格显示,边际效用之和等于总效用。
2.消费者剩余的计量
效用的收益来源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用货币的效用交换商品的效用,买进商品是得到效用,支出货币是失去效用。在交换中,得到的效用和失去的效用正好相等。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些商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意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意付出的价格也低。随消费者购买某商品数量的增加,该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少,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价格也越来越小。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还可以解释消费者剩余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图6中,D曲线表明消费者在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上愿意购买汽车的价格水平。这是由消费者按他对汽车的效用的评价所决定的,实际的市场利率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的,并不一定等于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如果市场利率高于4%,他不会进行购买;如果低于4%,他就会获得消费者剩余。现在假定实际市场年利率为4%。在年利率4%上,消费者愿意购买3万元的汽车。他实际支付的利率的面积0bcd为0.12万元=(4%×3),而他愿意支付的利率为0.4万元=(1×12%+2×8%+3×4%),他得到消费者剩余为图中阴影部分少支付的利息,而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为Oaefghcd所围成的阶梯形面积,他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阴影部分面积baefgh。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存量部分,它是人类财富积累的源泉,这些剩余将转化为存量资本,通过循环产生新的资本。消费者剩余无论对于政府、社会还是对于个人财富的衡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还指出,现代社会的公民享受着巨大的社会福利特权。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低价购买大量品种繁多且非常有用的物品。不仅是个人奋斗能够带来的,而是由社会效应带来超过个人劳动的剩余消费。如果没有资本、设备,没有其他人的合作,更重要的,如果没有积累下来的技术知识,社会就没有生产能力。是整个社会向个人提供了技术工人、机器、市场、安定和秩序,这一系列条件和整个社会环境就是千百万人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共同创造出来的消费者剩余,本书把它叫做公共资本。
3.消费者剩余对公共资本积累的举例
需求和供给是一次商品交易的两个方面。需求的增加是指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和消费量的增加,而消费量增加就是需求存量的减少。我们举例证明这个过程,在某商品市场中有供给商A和消费者B,他们的资产状况如下:
表8:生产者A的资产负债表 表9:消费者B的资产负债表
供 给 | 需 求 单位:万元 | | 供 给 | 需 求 单位:万元 |
存 货 100 | 债 务 500 | | 存 货 10 | 债 务 100 |
固定资产 1000 | 货币资金 (?)1000 | | 固定资产 600 | 货币资金 (?)200 |
| 权 益 1600 | | | 权 益 710 |
合 计 1100 | 合 计 1100 | | 合 计 610 | 合 计 610 |
表10:生产者A的损益表 单位:万元
销售收入
15
成 本
10
财务费用
1
税 金
1
利 润
3
表11:生产者A的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供 给
需 求
存 货 90
债 务 500
固定资产 1000
货币资金 (?)1013
权 益 1603
合 计 1090
合 计 1090
表12:消费者B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供 给
需 求
存 货 10+15
债 务 100
固定资产 600
货币资金 (?)185
权 益 710
合 计 625
合 计 625
再加银行增加需求1万元,财政增加需求1万元,整个社会需求存量为1715万元,消费者剩余增加5万元,社会需求存量增加5万元,资本投资增加5万元,社会消费需求增加1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5万元。
这个例子是从需求方面理解社会剩余产品的,消费者剩余是属于整个社会公共所有的,并且也给这个社会带来福利。对于需求的计量来说,剩余产品表示为消费者剩余;对于生产供给者来说,剩余产品表示为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