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意味着发展目标的变化,更意味着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强调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安排中。诚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跨越关口”之举,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战略目标,换句话说,只有建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今后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才能够按时实现。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注重质量的发展阶段,是一个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在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在经济增长初期,这是自然合理的选择,但到了新时代,原来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意味着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增速回落到中高速,使经济结构的各项调整与改革不再被增长目标干扰,为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转变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为此,习近平深刻指出,“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在新常态中审时度势,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经济工作的总目标,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新理论指南。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个系统工程,这个目标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实践阶段必须指向的战略目标。虽然在中央文献中这是第一次提出这个目标,但是,从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们可以找到它的历史渊源。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这些提法从重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到注重“四化”融合,到十九大报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新发展理念指导的,如同新发展理念是相对于之前的发展理念的升华一样,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之前历届党代会报告经济发展战略的升华,它突破了过去往往是局限于各个方面提出战略目标的做法,提出了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战略要求,这包括更有效益的发展、更高科技的产业、更为有效的体制,并综合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成为系统性的发展战略,这与新发展五大理念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完全一致的。在十九大报告中,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2]30。这个体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把握,一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整体性的经济发展,即高质量的发展二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这种体系在十七大报告中是“现代产业体系”,十八大报告中是“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些提法主要强调科技、教育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把现代金融的作用并列进来三是形成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的体制改革,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其他经济体制改革。三个层次分别从整体发展、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角度论及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整体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则,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体制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途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表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除了要解决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问题,还要实现更协调的区域和城乡发展,实现更具有共享和包容的发展,实现更加绿色的发展,实现更加开放的发展,这些发展也就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实现这样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关于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六个主要措施: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六个方面措施中,一和二是围绕着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讲的,三和四是围绕着更加协调共享的发展来讲的,五和六是围绕着所需要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讲的。在这里先围绕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改革包括一、二、五方面措施进行梳理,关于协调、绿色、开放的内容在后面加以论述。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首先,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对传统过剩产业实行“三去一降一补”,再就是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30-31。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心是提高供给质量,这包括削减旧的发展方式下积累的过剩产能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质量和效益。
其次,从重量转为重质的增长必然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要从过去侧重要素投入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31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早已被认知,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届党代会报告都强调了科技进步的作用。十七大报告不仅谈论一般的科技进步作用,还明确提出了要追求自主的科技进步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过去,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是增长的一个必然阶段,科技与创新可以起推动作用,但不起主导作用,到了新常态,科技与创新必然起到主导作用,而且,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侧重强调的创新,包括市场和组织管理的创新,比单纯的科技进步含义更广。为此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31。并且,十九大报告把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创新的作用提供舞台,而创新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就是通过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来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