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金融经济》2012年第9期下 冯群英 参加讨论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会计准则之一的公允价值准则成为颇受争议的话题。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展现出了公允价值的弊端。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计量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公允价值和金融危机的关系,揭示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同观点以及经济危机对其影响等方面,探讨分析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必然选择性;阐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企业准则中的应用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提出修订我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相关准则的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定义如下:在公平交易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评价根据市场信息,是市场的价值资产或负债,客观、公正。只有客观、公正的市场价格是公平价值的性能,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基于当前的公允价值建立在现实的公平交易中,使得会计估值从滞后的历史成本会计中摆脱出来,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改变。公允价值会计的创意体现为:一是坚持会计要素的定义,强调价值是为企业带来或将导致流出的未来现金流量,回答会计测量的两种不同级别的问题(计量什么?如何计量?);二是会计测量必须基于当前时间,摒弃了传统的静态报表,坚持动态会计概念。到目前为止,FASB建立公平价值理论为核心的会计计量系统框架,在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型作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二)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非议
    
在金融危机的各种分析和批评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剧金融危机的可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所受损失是灾难性的金融圈,一致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金融部门和国会成员针对美国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需求过于现实,并迅速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因此使危机的严重性进一步加深。他们的主要代表机构和人物是花旗、美林、瑞银、美国国际集团,美国金融家协会ABA,美联储F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麦凯恩等。
    会计界和经济界人士则认为,准则的指导方针没有问题,问题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主义的态度,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是不公平的,公平价值是忠实地记录和反映金融资产价格真正的改变,并没有恶化金融危机。他们的主要代表机构和人物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机构投资者委员会,审计质量中心,注册财务分析师协会,Robert Hertz,David Tweedie。Dennis Nally。
    二、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一)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弹性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的各种参数估计是有一定的弹性。未来现金流贴现的想法简单、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变量的确定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如果变量的选择不合理,结果并没有一个公平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差异因素有五个方面:①未来的现金流的估计;②在这些现金流的金额和实践各种可能发生变化的预测;③用无风险利率表示资金的时间价值;④存在于资产或负债价中格的不确定性;⑤其他很难确定的因素,如资产变现困难和市场的不完善。上面的每一个方面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评估,不同的参数将直接导致公允价值的显著差异。
    (二)资产评估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如果既不活跃市场中,也不能使用该模型来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一个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获得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另一个重要的选择。但目前许多专业评估机构不遵循操作规则的实践,影响了机构评估的质量,很难获得客观、公正公平价值。另一方面,评估部门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评估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公平的公允价值性。金融危机期间,对于美国金融机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很容易导致交易价格下降——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增加拨备的条款,并继续减少权益的恶性循环。
    (三)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即把潜在的、未实现的投资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从而使利润不变。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尚未形成,获得的公允价值存在随意性,给人工调整账面价值留下操纵的利润空间。此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甚至带来任意操纵会计数据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收益可以进利润,使包装利润又有了可乘之机。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及相关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
    

    1、不断完善非理性市场环境下的估值技术运用
    研究表明,大约有85%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在以二、三级参数估计体系下来报告的,对这部分资产的估价并非完全建立在市价的基础上,而是将可观察到的指标和无法观察到的指标添加到模型中来估值。因此,只有建立模型和参数选择的指导,改善其规范和可靠性,才能减少企业人为影响经济后果的动机。我们应该考虑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即当市场价格是非公允的,是否通过考虑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建立估计公允价值的政策和程序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存在模糊性和主观性,尤其是在估值技术应用扩展到一个理性的市场环境下,会有很明显的主观性。因此,通过制定一个统一的操作指南,建立科学的内部、外部机制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是非常重要的。公允价值计量过程应放置在报告主体的合理监控之下,监控范围不仅包括估值技术本身,应该还包括交易日后重大事项和其他异常问题影响的计量,以及对特别困难的测量问题识别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评价。此外,报告主体应当定期对公允价值估值结果和可观测到的市价比较确定公允价值,报告实体和程序结果的有效性。企业应当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资产评估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于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以使公司的管理人员或财务负责人无法干预企业资产定价。就外部而言,应当加强外部具有相应资格的估价机构提供的估价服务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基础,加强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测量。
    3、进一步丰富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只是对资产和负债确认的结果进行了披露,并不涉及相关假设、模型和参数和其他信息。这种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来说缺少透明度,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新会计准则应扩大披露的信息范围,增加关于公允价值确认的假设、模型和参数等方面的信息,并评估其合理性论证和描述。
    (二)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
    
1、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和确定标准
    公允价值范围的运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虽然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但结合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希望的目标,甚至有可能会背离人们的预期。因此,结合国内市场体系的现状,将准则中所规定的运用范围进一步区分为“必须运用、可以运用、暂缓运用”,并给出具体操作的指引,从而保证在当前条件尚不十分成熟的环境下降低公允价值全面运用可能造成的整体性风险。
    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标准包括:(1)确定标准市场:对于已经存在活跃、公开的交易市场的,应由国家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明确其中符合公允价值确定标准的市场,其交易价格可以直接使用;(2)确定标准中介:细分市场要素和行业评价机构,定期由监管部门核准资质并进行公示,对于重大交易必须明确由指定的中介机构介入,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评估,尽可能保证估值的公允。
    2、完善公允价值披露模式
    (1)建立准则制定机构或相关部门指导审计师,正确操作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机制。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充分考虑市场是否活跃、正常、有秩序。但由于全面实行公允价值会计的时间尚短,没有遭遇市场报价“非公允”的经历,而且缺乏权威机构对市场状态的统一判断。因安然事件导致审慎会计原则得到空前强调,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被普遍要求采取螺旋下降的市场报价调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所以,美国证券委员会2008年9月30日针对美国财务报告准则157号发布的指导意见,与其说改变了公允价值会计,倒不如说重新解释了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明确了市场报价非公允时,应通过考虑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完善金融资产四分类。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均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实务中最难以理解、最难以准确操作的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无论是国际准则还是国内准则,均没有对该类资产进行明确定义,但对其操作却有许多复杂的规定。因此,建议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分类,实务中交易员、管理层应在签署金融合约时明确其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还是贷款和应收款项类。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可以相对清晰地明确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既可以督促公司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问题,同时便于投资者对不同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分析、利用。
    3、建立历史成本审计和公允价值审计双重审计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计量属性,目前还有些争议,主要是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被动性左右报告损益,对未实现收益和利得入账高估了企业的价值,报表项目之间由于计量属性不一致而不可比,最致命的是取得成本太高,与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相比较,取得公允价值都要花费一定成本,增加了报表准备成本。会计任何变更,都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让会计一线的人士来准备公允价值会计资料,无疑这种成本浪费是巨大的,而且这根本上还要大大提高会计工作难度。基于此,未来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应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并存,会计人员完成报表的初确认、历史成本计量,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基础上按照公允价值对报表进行调整,对外同时被露历史成本报告和公允价值报告,历史成本报告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与传统没有差异,而公允价值报告由审计人员承担审核责任,该报告责任大小与注册会计师审核盈利预测报告相似。
    参考文献:
    

    [1]李沛杰,平一鸣.次货危机后对公允价值运用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
    [2]马再芝.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J].财会研究,2010,12(10)
    [3]赵鹏飞.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0,09(14)
    [4]王晶.公允价值会计危机及改革[J].财会研究,2010,07(14)
    [5]冯仪.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的实践、不足与启示[J].山东社会学科,2011,01(20)
    [6]熊爱渝.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中的运用[J].财会金融,2010,12(9)
    [7]李君.关于我国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公允价值问题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6)
    [8]汤伟.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公允价值演进分析[J].现代贸易工业,2011(14)
    [9]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J].会计研究,2010(6)
    [10]王赟智.基于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问题[J].财会审计,2010(11)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

Tags: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