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印度的童婚习俗对其人口控制工作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期第41~43页 张会峰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奉行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但印度的人口控制成效并不显著,这与印度各地普遍存在的童婚习俗有着重要的关系。童婚容易导致早育和多育,使女童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也严重影响了印度人的素质。印度政府需采取更为坚决的措施,以尽量消除童婚给印度的人口控制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印度 童婚习俗 人口控制 影响
    作者简介:张会峰,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新乡 453007)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公元前300年左右就有1亿到1.25亿人口[1]。此后二千年间,始终保持这一数字。1921年以来,尤其是印度取得民族独立以来,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由1921年的2.15亿增加到1991年的8.44亿。2005年,印度总人口增至11.03亿,占世界人口的17.1%[2]。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人口的过快增长及其所带来的诸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印度学者和决策者们的广泛关注。从1951年起,印度政府开始把控制人口增长列为每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的目标之一。1952年,印度开始在全国推行家庭生育计划,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开推行人口控制政策的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生育率大幅下降,避孕率、家庭计划意识和预期寿命普遍提高。但与中国的计划生育相比,印度的人口控制成效并不显著,2000年至2005年,印度人口的年均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仍分别维持在2.46%与1.55%的较高水平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造成印度人口控制工作成效低下的原因,除控制工作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外,主要也与印度社会所固有的一些问题有关,其中在印度各地普遍存在的童婚习俗就严重阻碍了其人口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印度的童婚习俗
    童婚可以说是印度婚姻文化中的一大特点。尽管印度法律禁止童婚,但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在山区部族里,童婚的习俗仍很盛行。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玛尔瓦尔地区,每年4月底的阿卡蒂节常常有上万名儿童(包括婴幼儿)集体结婚。这一天,在农村可以看到,大人们带着小新娘和小新郎坐在牛车里或列队徒步而行。出席这种集体结婚仪式的往往还有本邦的部长、官员、律师、警察等人。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恶习,也不认为是犯罪行为,只不过是按宗教传统习惯办事而已。
    印度的童婚之所以根除不掉,有其错综复杂的经济、宗教、历史及社会原因。(一)印度教经典是主张童婚的。印度教经典的教诲在信徒的头脑中深深地扎了根。印度教最早的《摩奴法典》教诲父亲:“女儿要在8至12岁完婚。”《高德姆宗教经》和《拉希沃特衍家庭经》也都认为,女孩子在月经开始以前,应把婚事确定下来,谁不这样做,谁就是罪人。信仰印度教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婚,早婚是父母对儿女的基本义务。在印度父母有儿女的情况下,当有一两个人前来求婚时,父母应立即允诺把女儿嫁出去,否则,女儿到十一岁时,便很难出嫁,父母也因此而被认为是犯了宗教忌讳,将影响他们的宗教地位。所以,他们常常是不顾童婚的恶劣影响而让幼女出嫁,虔诚的印度教徒把宗教教义看成是天经地义的真理。直到现在,主张童婚的人们仍认为“童婚的习俗乃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可以变来变去,但宗教的经典却是永恒的”[1]。禁止童婚的法律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习惯相违背,被认为是反宗教的,所以行不通。
    (二)出自经济上的考虑。在印度,女儿出嫁是由女方向男方送嫁妆。按规矩,女方年龄越小,男方索要的嫁妆就越少;男方年龄越小,婚礼的开销也越小。因而在许多贫困家庭看来,让自家的孩子尽早结婚,是相当划算的事情。拉贾斯坦邦一对童婚孩子的父母均表示,“参加这种婚礼,每个人至少可以节省两万卢比(约合3000元人民币),即使被拘留和罚款也划得来。”泰米尔纳杜邦一位妇女说,“童婚不受嫁妆拖累,只要花费五千卢比就行了,错过了这个机会,等以后再结婚就得花上两万卢比”[1]。
    (三)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印度,儿孙们毕竟还是大多数人唯一的养老保障,早生孩子意味着养老就有了保障。还有按照印度教的观念,一个男人去世时,如果有他的女儿和一个孙子在他旁边祈祷,那么,这个男人的灵魂由于有多次生儿育女的痛苦而会得到拯救。陈旧的观念使一些老人极力主张孩子早日结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四世同堂”的美满结局。如印度农村有一老太太逼着让她的三个11到14岁的孙子同时结婚,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她自己重病在身,希望去世前亲眼见到她未来的孙媳妇和玄孙[4]。
    (四)出于贞洁观的安全考虑。在农村地区,女孩通常独自在田野里放牧,容易发生不测。一旦遭到强暴,未婚女孩则极难找到婆家,早婚可给女孩及父母一种安全感。
    (五)缺乏严格的行政管理。在印度这么大的国家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男女青年婚嫁的主要准则。宪法虽然规定了结婚的年龄,但没有行政手段进行法律认可也是枉然。特别是对那些在偏远农村举行的集体童婚,政府根本就无法及时获得信息。于是,根深蒂固的童婚习俗得以长期存在和蔓延。
    印度的社会学家和进步人士早在19世纪就在报刊上发表文字谴责和反对童婚这一习俗。1891年英国殖民当局把女子结婚的合法年龄规定为12岁,1929年又通过了“童婚取缔法”,194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把女子的结婚年龄提高到18岁,男子为21岁。但新的法定结婚年龄规定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印度的《国民先驱报》在1981年3月22日载文披露说,印度广大农民根本不知道法律对传统的童婚已明令禁止,政府对违法者也没有采取任何惩罚措施,一些地区仍然公开举行童婚仪式。早婚就更加普遍了。1991年,15岁至19岁有配偶者的比例在最低的邦中也占到了33%[5]。据1997年12月11日《撒哈拉》报的一篇评论说,65%的女孩在13岁至18岁成婚,穆斯林女孩18岁以下结婚者更高达80%。另据印度全国第二次(1998-1999年度)国民医疗服务调查:15岁至19岁的女孩中有34%的已结婚,20岁至24岁的妇女中有50%在其尚未满18岁时就结婚了[5]。在传统面前,法律苍白无力。
    总之,由于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直到如今,印度的童婚习俗仍然根深蒂固。由于童婚极其容易导致早育,因此,印度的这一习俗就对其人口控制工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童婚对印度人口控制工作的影响
    童婚习俗对于印度人口控制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童婚极其容易导致早育和多育。女性结婚年龄越小,她们生育就开始的越早,生育期就越长,多生子女的可能性就越大。前苏联学者达尔维推断说,一个刚开始性成熟就结婚的妇女,她在没有任何人为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一生平均可生10个孩子。但她若在20岁结婚,在同等情况下,一生平均可生8.4个孩子;若25岁结婚,平均可生6.2个孩子;若30岁结婚,平均可生4.2个孩子。1977年印度的一项调查报告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说明了妇女结婚年龄与其生育子女数量的这种关系。该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初婚年龄为18岁的妇女,平均一生生育的子女数为5.6个,初婚年龄在18岁至20岁的妇女,平均生4.8个,初婚年龄在21岁以上的妇女,平均生4.3个。[6]由于印度的童婚习俗很盛行,早育和多育现象也就很严重。在该国的普通人群中,20多岁的夫妇一般都已有3、4个孩子。早育也导致了人们的代际间隔时间一般较短。在印度,三十出头就有了孙子辈的祖父母们数量不少,年近五十就做了曾祖父、曾祖母的现象也时有所闻。在新德里一个古老的街区,现年50岁的巴诺·阿赫拉姆在她10岁时就嫁为人妇,11岁时生了第一个孩子。她的女儿12岁就嫁人,第二年也生了个孩子,这样巴诺24岁时就当上了外祖母。巴诺的外孙女也早早出嫁,14岁生孩子,巴诺38岁时就抱上了曾外孙[6]。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地提高,这就造成了印度四世共存、甚至五世共存(并不一定同堂而居)的现象大大增加。而晚婚晚育的人口控制政策却可以大大减少多世共存现象的发生。因此,早育相对增加了某一时点的人口总量,也使印度的人口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
    (二)童婚使女童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从而影响了避孕节育措施的推广。印度女童过早的嫁为人妇之后,绝大多数都会失去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从而成了文盲或者半文盲。教育与计划生育密不可分,受教育程度较高(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妇女一般比文化低的妇女更能接受现代的避孕方式,文化程度的低下极大地影响了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措施的推广。印度庞大的文盲群体是人口增长最快的一族,他们既不懂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也没有节育的知识。据1992年至1993年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报告的统计,1/4的妇女对节育手段一无所知。这一群体泰然自若地面对家中不断增加的人口。“这是神的赐予,我又有什么办法”是他们共同的口头禅。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计划生育相对做得比较好,家中一般只有两个孩子。而印度喀拉拉邦的情况例外,能充分说明教育与计划生育的密切关系。据1998年10月《人民政权报》消息,在过去的20多年里该邦实现了扫盲,人口出生率也不断下降,从1951年至1961年期间的43.9‰降为1971年至1991年期间的28.1‰。每个妇女平均产子从5.6降至3.1个。1993年更降至1.7个,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上。其人口性别比为男1000,女1036(1991年),成为印度唯一实现人口控制的邦[7]。
    (三)童婚导致的早育极大地影响了印度人的素质。妇女在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年龄阶段所生育的子女有较多的先天畸形儿,而年纪太轻的父母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下,缺乏看护婴幼儿的经验,也很少有科学的手段教育好下一代。因此,印度婴幼儿的死亡率和因病致残率比较高。据1995年人口统计报告,印度婴幼儿死亡率为千分之七十四,在世界各国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而早婚的不良“示范”作用又使得下一代也极其容易在未成年时期就结婚生子。早育极大地影响了印度人的素质,这或许是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在世界各项体育运动赛事中成绩一直较差的重要原因。
    童婚习俗极大地影响了印度的人口控制工作,已经成为印度人口总数迅速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童婚所导致的早育也极大地影响了印度人的素质。所以,尽管印度的人口控制工作已开展了五十多年,但所取得的成效却一直不大。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以上的高水平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该项数据开始缓慢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政府应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杜绝童婚现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婚龄条款。1931年印度法律规定婚龄为男18岁、女14岁,1949年修改为男18岁、女15岁。1978年经议会修改为如今的男21岁,女18岁[7]。这说明了印度政府力图杜绝童婚现象的决心,但须严格按此规定执行。
    (二)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度的一些经济落后的邦的政治领袖,担心自己所属阶层的人口数量的下降会影响他们对政府的重要性并损害到他们的实际利益情况。因为按照人数,落后阶层可以控制选举模式并影响选举的结果,他们已经看出数量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例如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前穆斯林首席部长G.. M. Shan 1989年在一次接受报纸采访时说:“政府的计划生育项目是为了试图减少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人口,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每一个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应该有4个妻子,生至少一打孩子。”(Shah,1989)由于童婚是增加一个社会群体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无疑纵容了童婚习俗,所以,印度政府应该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尽快使落后阶层步入现代社会生活中,以消除他们强烈的阶层归属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童婚习俗。实践证明,在印度的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如喀拉拉邦,种姓和宗教势力对生育控制的影响不是很大[8]。
    (三)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与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童婚习俗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从而自觉地抵制童婚习俗。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她们获得更多的外出就业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进而减少童婚现象的发生[5]。
    除了以上几点外,印度2000年《国家人口政策》中,所包含的诸如推动14岁以下儿童的免费义务教育,将中小学男女儿童的辍学率降至20%以下;提倡女子晚婚、晚育,对19岁以后生第一胎的母亲给予500卢比的奖励;为女孩提供更多职业培训,严格执行1976年儿童婚姻限制法等条款,也有利于消除童婚现象[9]。印度政府需严格执行这些条款的规定,以尽量消除童婚给本国的人口控制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峰君.印度社会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37.
    [2]United Nations (200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4 Revision[EB/OL]. http://esa.un.org/unpp.
    [3]江涌.国际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352.
    [4]黎海波.印度童婚为何禁而不止[J].重庆与世界,2005(2):76-77.
    [5]冯天丽.印度人口政策的转变[J].南亚研究季刊,2001(2):32-35.
    [6]http://lady.163.com/lady2003/editor/relax/050226/050226 212575.html
    [7]李小溪.印度人口控制刍议[J].南亚研究,2001(2):84-88.
    [8]孟向京.印度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控制[J].南亚研究季刊,2001(2):27-31.
    [9]Government of India, National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National Population Policy 2000[EB/OL]. http://health.nic.in/natpp.pdf.
    
    

Tags:印度的童婚习俗对其人口控制工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