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GDP、投资及就业之间的实证结果
长期协整关系 |
VEC模型 |
||||||
变量名 |
CointEq Ⅰ (1) |
CointEq Ⅱ (2) |
变量名 |
d(lemp) (3) |
d(lgdp) (4) |
d(linv) (5) |
|
lemp(-1) 就业对数 |
1.00 |
0.00 |
CointEq Ⅰ 协整项 CointEq Ⅱ 协整项 d(lemp(-1)) 就业对数一阶差分 d(lemp(-2)) 就业对数一阶差分 d(lgdp(-1)) GDP对数一阶差分 d(lgdp(-2)) GDP对数一阶差分 d(linv(-1)) 投资对数一阶差分 d(linv(-2)) 投资对数一阶差分 |
-0.46*** [-3.47] -0.21*** [-3.38] -0.28* [-2.02] -0.02 [-0.23] 0.02 [0.36] 0.16** [2.41] -0.13*** [-3.94] -0.09*** [-3.02] |
0.56 [1.19] -0.52** [-2.43] -0.21 [-0.43] -0.07 [-0.20] 0.81*** [3.58] -0.22 [-0.95] -0.08 [-0.65] -0.03 [-0.30] |
-0.74 [-0.46] 0.37 [0.50] 1.09 [0.66] 1.93 [1.62] 0.52 [0.67] -0.20 [-0.25] 0.35 [0.89] 0.01 [0.04] |
|
lgdp(-1) GDP对数 |
0.00 |
1.00 |
|||||
linv(-1) 投资对数 C 常数 |
-0.06*** [-8.69] -1 0.39*** [-149.55] |
-0.69*** [-74.28] -4.06*** [-44.37] |
|||||
D90 自1990年开始=1 1990之前=0 |
0.14*** [8.69] |
0.09 [1.53] |
0.09 [0.45] |
||||
|
调整R2 F值 |
0.85 17.47 |
0.58 4.97 |
-0.19 0.54 |
注:中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二)分产业经济增长、投资与就业关系
图1-2都说明各产业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同样采用VEC模型,对各产业就业增长弹性、就业投资弹性进行分析,并从产业差异角度分析中国就业弹性低的原因。年末就业人数对数用lempi表示;GDP对数用lgdpi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对数用linvi表示,协整方程用CointEqi表示,i=1,2,3分别表示一、二、三次产业。
1.第一产业增长、投资与就业关系
根据Johnsam协整检验在5%的水平上存在2个协整关系,建立VEC模型,协整结果和VEC结果见表4第(1)、(2)列。
Coint Eql-Ⅰ=lemp1(-1)+α1lgdp(-1)+β1linv1(-1) (6)
Coint Eq1-Ⅱ=lemp1(-1)+α2lgdp(-1)+β2linv1(-1) (7)
d(lemp1)=A11d(lemp1(-1))+A12d(lemp1(-2))+A13d(lrgdp1(-1))+A14D90+A15Coint Eq1-Ⅰ+A16CointEq1-Ⅱ (8)
d(lgdp1)=B11d(lemp1(-1))+B12d(lemp1(-2))+B13d(lgdp1(-1))+B14D90+B15Coint Eq1-Ⅰ+B16CointEq1-Ⅱ (9)
d(linv1)=C11d(lemp1(-1))+C12d(lemp1(-2))+C13d(lgdp1(-1))+C14D90+C15Coint Eq1-Ⅰ+C16CointEq1-Ⅱ (10)
其中,Coint Eq1-1、Co int Eq1-11为第一产业的2个误差修正变量,其它变量含义同上,αi、βi以及A1i、B1i、C1i分别为第一产业方程待估系数。
第一产业结果显示(见表4),当第一产业的GDP增加1%时,就业增长0.19%,投资每增加1%,就业下降0.06%,第一产业投资对就业存在替代效应,说明随着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劳动力剩余。总体而言,第一产业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但是拉动力较弱。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见附图2-b),在第12期恢复平稳,这说明外在冲击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较大。根据方差分解(见图3-b),GDP是第一产业就业的主导因素。
2.第二产业增长、投资与就业关系
第二产业协整关系和VEC模型见下式,最优滞后期为1,协整结果和VEC结果见表4第(3)列。
CointEq2=lemp2(-1)+α2lgdp2(-1)+β2linv2(-1)+Y2 (11)
d(lemp2)A21d(lemp2(-1))+A22d(lgdp2(-1))A23d(linv2(-1))+A24D
d(lgdp2)=B21d(lemp2(-1))+B32d(lgdp2(-1))+B23d(linv2(-1))+B24D90+B25CiontEq2
d(linv2)=C21d(lemp2(-1))+C22d(lgdp2(-1))+C23d(linv2(-1))+C24D90+C25Co intEq2
根据表4(3)可知,从长期来看,GDP对就业存在显著负效应,投资对就业具有显著拉动作用,投资每增加1%就业增加0.48,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强于整体水平。根据方差分解结果可知(见附图3-c),在第二产业中投资对就业起主导作用,说明目前来看第二产业的投资并没有挤出就业,反而对就业就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另外,就业水平的影响略低于投资水平,占42%,因此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
表4:第一、二、三产业的VEC模型实证结果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CointEq1-Ⅰ(1) |
CointEq1-Ⅱ(2) |
CointEq2(3) |
CointEq3(4) | |||||||
长期协整关系 |
lempi(1) |
1.00 |
0.00 |
1.00 |
1.00 | |||||
lgdpi(-1) |
0.00 |
1.00 |
0.45*** |
-0.33*** | ||||||
[5.36] |
[-13.14] | |||||||||
linvi(-1) |
0.06*** |
-0.32*** |
-0.48*** |
-0.04*** | ||||||
[4.32] |
[-5.36] |
[-6.52] |
[-2.50] | |||||||
常数 |
|
|
-9.73*** |
-6.34 | ||||||
|
|
[-43.14] | ||||||||
趋势项 |
|
|
|
0.02*** | ||||||
|
|
[8.81] | ||||||||
误差修正 |
|
d(lemp1) |
d(l9dp1) |
d(linv1) |
d(lemp2) |
d(lgdp2) |
d(linv2) |
d(lemp3) |
d(lgdp3) |
d(linv3) |
CointEqi-Ⅰ |
-0.55*** |
-0.05 |
-1.41* |
-0.37*** |
-0.22* |
-0.39 |
-1.76*** |
-0.56 |
-0.02 | |
[-4.62] |
[-0.18] |
[-1.84] |
[-6.14] |
[-1.79] |
[-1.30] |
[-8.31] |
[-1.07] |
[-0.01] | ||
CointEq1-Ⅱ |
0.03 |
-0.14 |
0.59*** |
|
|
|
|
|
| |
[1.1 7] |
[-2.23] |
[3.41] |
|
|
|
|
|
| ||
d(lempi(-1)) |
0.36** |
-0.86** |
0.79 |
-0.01 |
0.22 |
0.49 |
0.97*** |
1.60*** |
1.89 | |
[2.21] |
[-2.23] |
[0.76] |
[-0.08] |
[0.73] |
[0.67] |
[6.51] |
[4.41] |
[1.53] | ||
d(lempi(-2)) |
|
|
|
|
|
|
0.56*** |
0.45 |
2.63 | |
|
|
|
|
|
|
[3.57] |
[1.173] |
[2.03] | ||
D(lgdpi(-1)) |
-0.20*** |
0.56*** |
0.87* |
0.09 |
0.53*** |
-0.14 |
-0.38*** |
-0.28 |
-0.95 | |
[-2.81] |
[3.25] |
[1.86] |
[1.1 7] |
[3.58] |
[-0.38] |
[-3.33] |
[-0.99] |
[-0.99] | ||
D(lgdpi(-2)) |
|
|
|
|
|
|
-0.15** |
-0.51*** |
-0.55 | |
|
|
|
|
|
|
[-2.38] |
[-3.34] |
[-1.05] | ||
D(linvi(-1)) |
0.01 |
-0.09 |
-0.18 |
-0.07 |
0.13 |
0.4 |
0.06* |
0.20** |
0.25 | |
[0.35] |
[-1.49] |
[-1.06] |
[-1.49] |
[1.29] |
[1.58] |
[1.81] |
[2.31] |
[0.85] | ||
D(linvi(-2)) |
|
|
|
|
|
|
0.07** |
0.16** |
0.15 | |
|
|
|
|
|
|
[2.13] |
[2.1 7] |
[0.58] | ||
D90 |
0.10*** |
0.14*** |
0.15 |
0.11*** |
0.09*** |
0.21*** |
0.14*** |
0.01 |
0.08 | |
[4.29] |
[2.48] |
[1.01] |
[5.51] |
[2.35] |
[2.18] |
[7.02] |
[0.19] |
[0.47] | ||
常数 |
|
|
|
|
|
|
-0.07*** |
0.12*** |
0.07 | |
|
|
|
|
|
|
[-3.41] |
[2.48] |
[0.45] | ||
调整R2 |
0.53 |
0.33 |
0.44 |
0.58 |
0.53 |
0.01 |
0.81 |
0.66 |
0.09 | |
F值 |
6.45 |
3.33 |
4.71 |
9.35 |
7.84 |
1.05 |
13.52 |
6.49 |
1.27 |
3.第三产业增长、投资与就业关系
第三产业协整关系和VEC模型见下式,最优滞后期为2,协整结果和VEC结果见表4第(4)列。
CointEq3=lemp3(-1)+α3lgdp3(-1)+β3linv3(-1)+Y3 (12)
d(lemp3)=A31d(lemp3(-1))+A32d(lemp3(-2))+A33d(lg dp3(-1))+A34d(lg dp3(-2))+A35d(linv3(-1))+A36d(linv3(-2))+A37D90+A38+A39CointEq3 (13)
d(lg dp3)=B31d(lemp3(-1))+B32d(lemp3(-2))+B33d(lg dp3(-1))+B34d(lg dp3(-2))+B35d(linv3(-1))+B36d(linv3(-2))+B37D90+B38+B39Co intEq3 (14)
d(linv3)=C31d(lemp3(-1))+C32d(lemp3(-2))+C33d(lg dp3(-1))+C34d(lg dp3(-2))+C35d(linv3(-1))+C36d(linv3(-2))+C37D90+C38+C39Co int Eq3 (15)
根据表4(4)可知,从长期来看,GDP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GDP每增长1%,就业增加0.33%,投资对就业也就有带动作用,但很弱,投资每增长1%,就业增长0.04%。从短期来看,滞后1、2期的就业对当前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说明第三产业的就业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滞后1、2期的GDP增长加速度对当期就业增长加速度具有负效应,尽管GDP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但就业增长率慢于GDP增长率。滞后1、2期的投资增长加速度对当期就业增长加速度具有正效应,虽然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很小,但这种带动作用逐渐增强。根据方差分解结果可知(见附图3-d),在第三产业中就业自身起主导作用,投资的作用强于GDP的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经济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我国就业水平提高,就业弹性从1981-1985年的0.28下降到2001-2007年的0.8。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各产业就业、经济增长及投资的长期、短期弹性,发现:
1981-2007年,就业、GDP、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GDP每增长1%,就业增加0.09%,投资每增长1%,就业增长0.06%,方差分解结果说明GDP对就业起主导作用,这说明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就业增长。
就业、GDP、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第一产业就业增长弹性、就业投资弹性分别为0.19、-0.06;第二产业就业增长弹性、就业投资弹性分别为-0.45、0.48,第三产业分别为0.33、0.04。这说明第三产业GDP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最强,是第一产业的1.7倍,第二产业GDP对就业存在替代作用而且接近于第一、三产业带动作用的总和。在GDP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5%左右(见图3),说明经济没有带动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GDP对就业带动作用较弱。从就业投资弹性来看,第一产业为替代作用,第二、三产业为拉动作用,第二产业最强,根据方差分解结果,第二产业中投资对就业起主导作用。
图3 2007年就业、投资、GDP产业构成
基于以上分析,从促进就业角度的产业发展,得出以下政策建议:促进第一产业GDP增长,拉动就业水平提高,增加第一产业投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民工荒”问题;第二产业投资对就业起主导作用,且投资就业弹性最强,扩大第二产业投资,从而第二产业提高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就业自身起主导主用,应该促进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
注释:
①《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
②1981-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1995-200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只包括国有、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65%以上。1996-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1999-2000年没有公布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分布数据,因此按《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中国有和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的比例进行推算。
③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④根据脚注1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整理数据得到。
参考文献
[1]李京文,1998,《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当代财经》第5期。
[2]林毅夫,2001,《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工作论文,No.C2001010。
[4]刘伟,张辉,黄泽华,2008,《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第11期。
[5]林毅夫,刘明兴,2004,《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经济研究》第7期。
[6]张车伟,蔡昉,2002,《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五期。
[7]程连升,2006,《“高增长、第就业”现象研究述评》,《理论前沿》第19期。
[8]蔡昉,2007,《为什么“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再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宏观经济研究》。
[9]喻桂华,张春煜,2004,《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
[10]王昊,2005,《“高增长、低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新视野》。
[11]刘伟,《中国经济缘何出现奥肯悖论现象?》,中国金融网.,
[12]蔡昉,王德文,2008,《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冲击》,工作论文。
[1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4,《“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战略》,《经济学动态》第11期。
[14]李仲生,2003,《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2期。
[15]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2005,《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经济与管理研究》第1期。
[16]王庆丰,2009,《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性测度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第11期。
[17]魏作磊,2004,《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第3期。
[18]李晓嘉,刘鹏,2006,《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期。
[19]王柏杰,郭立宏,2009,《中国转型期第二产业产出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基于1979~2008年的ECM模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1期。
[20]张振兴,刘培林,2006,《非农投资总量、结构和要素替代对就业的影响》,《经济学家》第4期。
附图1:单位圆检验结果
附图2:脉冲检验结果
附图3:就业的方差分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