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表明,能够对数据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作为对比,本文先给出传统面板回归的结果,进而根据空间面板回归的R2是否有显著改善来判定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传统面板回归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计量分析由Eviews 6.0完成。空间面板回归的计量分析由MATLAB 7.0完成。传统面板和空间面板回归的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表明,考虑空间效应的R2较传统面板回归更大,因此忽略了空间效应的传统面板回归得到的结论不够精确。从Log-Likelihood值和调整后的R2可知,选取空间固定效应的面板空间滞后模型最为合适(Elhorst,2003)。由空间回归结果可知:空间滞后因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大且十分显著,表明一个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与周边其他地区具有强相关性;PSSE(财政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对区域的通货膨胀水平具有负向作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通货膨胀水平就会降低0.3039个单位,这与赵文哲、周业安(200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TDD(经济开放度)对区域的通货膨胀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即越开放的地区,其通货膨胀水平越高,这一方面反映我国存在较强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开始面临资源约束。而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显著。
三、对模型回归结果的解释
一般认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对通胀产生的是正效应,但是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却显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对于通胀的影响呈现负相关的态势,这与赵文哲、周业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本文认为存在这种负相关作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考虑数据来源和理论模型变量的可替代性问题,实证模型的设定以现收现付型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中国的现实情况,但毕竟仍与中国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定差异,有可能导致回归结果与理论模型结论不符。
(二)Feldstein(1974)指出,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相互作用后的净效应。具体在中国,资产替代效应由于假设条件在现实中的变化,出现下降趋势,而退休效应仍然存在且显著。因此,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社会保障不仅没有增加总消费,反而挤出部分消费。消费的减少引起总需求的收缩,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具体有如下两种可能的作用方式:①我国居民收入中来源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部分都在不断减少。而根据资产替代效应的定义,资产替代效应促进消费的条件不成立。相反,由于需要自己负担部分养老问题,居民需要为未来进行更多的储蓄,从而减少消费。②当前的社保制度使得很大一部分弱势群体基本上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如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而阶层地位较高的强势群体例如机关事业和部分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则可以享受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这个特点很有可能强化社会保障增加居民储蓄的效应,从而抑制居民消费。
(三)社会保障支出属于财政支出,长期财政支出会通过“内部需求效应”促进国内生产的增加和市场扩大,产生规模经济,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因而一般价格水平下降。
四、基于控制通货膨胀效应的政策性建议
一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福利性质的集中体现,其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运行的“安全网”的重要功用已经不言自喻。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亟不可待。具体如: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为广大低收入家庭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普及并且力争强制执行“五金一险”的保障政策;降低居民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中的负担比例;增加用于建立福利院和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的保障性措施的改善;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户口的居民加大社保力度,促进社保支出的均衡性和公平性。
二是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的社会保障支出所占当地的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0%-15%之间,与国外的普遍水平40%-60%还相差甚远。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指出中的比例,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个人的福利收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三是缩小各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各省之间社会保障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各省市之间过大的社保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马太效应”,使得各省市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越来越大,难以达到各地区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不利于全国经济总体提高。所以,中央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物价水平,对地方政府进行合理的转移支付项目支出,尽快实行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
参考文献:
Feldstein, Martin. Social Security, 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4, 82:905-926.
Abel, Andrew.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Accidental Beques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1985,75,777-791.
Leung, S. F. The Dynamic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on Individual Consumption, Wealth and Welfar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 2002, Vol. 4:581-612.
Barro, Robert J. and M. Glenn. MacDonald. Social Security and Consumer Spending in an International Cross Sec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79, vol. 11, no. 3.
Korlicoff, L Social Security and Equilibrium Capital Intensity [J]Quarterl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1979,99:233-253.
Korlicoff, L, Justifying Public Pro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J].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87, 674-689.
Feldstein, Martin.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Security and Saving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80,14(2):225-244.
郭杰、杨志、周晓慧,《政府转移性支出的通货膨胀效应》,http://ier.ruc.edu.cn/08-1/2008-1-f3.pdf。
赵文哲、周业安,《基于省级面板的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9.10。
(作者: 大连市妇联妇女服务中心 栾永奎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胡适 刘同山 黄圣男 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