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质量阶梯对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制造业产业将质量阶梯分为较短、居中和较长,详见表5,对各产业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质量阶梯较长的产业是烟草制品业(16)、专用设备制造业(36)、饮料制造业(1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橡胶制品业(29)、家具制造业(21)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其中饮料制造业(1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3)、资本密集度较高,技术密集度较低,并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3)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相对较低,短期内这些产业可以积极发展,促进出口。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非常大,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最高,这一产业长期应该积极发展,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橡胶制品业(29)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可以积极利用外资,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和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质量阶梯最长,高达40.20,技术密集度为0,资本密集度较低,这个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应该积极发展质量升级和产业升级,促进转型。
质量阶梯较短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2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纺织业(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通用设备制造业(3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产业质量阶梯都不到1。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28)质量阶梯最短,是中国发展最成熟的产业之一,技术和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的产品,技术变化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大,此产业急需产业转型和升级,目前应该适当积极发展,长期也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而纺织业(17)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也是中国发展最成熟的产业之一,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低,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这个产业的增长仅仅是出口数量的提高,没有质量的改善,短期可以适当发展,促进出口;长期应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纺织业和塑料制品业,增加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是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非常大,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最高,目前应该积极发展促进出口。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技术密集度较高,资本密集度居中,该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由于发达国家限制高新技术的进口政策,所以该产业不能从进口中获得技术的提升,应该积极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通用设备制造业(35)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大于7.7%,技术和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进口产品的质量差异不大,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变化率为正增长,中国此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资本和技术的利用率较低,应该积极发展进口,增加进口以促进技术和资本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质量阶梯居中,资本密集度相对居中,技术密集度较低,可以积极进口高质量的产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相对较高,这个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应该积极发展,利用进口带动出口,提高进出口的产品质量。
质量阶梯居中的产业是医药制造业(27)、农副食品加工业(13)、金属制品业(3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食品制造业(1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2)、塑料制品业(3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和造纸及纸制品业(22)。
其中医药制造业(27)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相对较低,资本密集度较高,技术密集度较低,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应该积极提高技术,利用资本优势,发展劳动生产率。金属制品业(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和食品制造业(14)的资本密集度较高,技术密集度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相对较高,是资本相对密集型的产业,在发展出口的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低,可以积极发展进口,利用进口带动本国产业的技术发展,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塑料制品业(30)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低,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这个产业的增长仅仅是出口数量的提高,没有质量的改善,短期可以适当发展,促进出口;长期应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纺织业和塑料制品业,增加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是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产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0) 质量阶梯居中,技术密集度为0,资本密集度较低,这个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应该积极发展质量升级和产业升级,促进转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最大1.30,技术密集度最高,所以此产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目前发展潜力很大,是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造纸及纸制品业(22)质量阶梯较长,资本密集度相对居中,技术密集度较低,可以积极进口高质量的产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相对较高,这两个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应该积极发展,利用进口带动出口,提高进出口的产品质量。
五、 中间贸易产品的质量
伴随着新新贸易理论中的产品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出口的产品中一半以上都是中间贸易产品,所以,在研究进口产品的质量中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唐海燕和张会清(2009),余淼杰(2010、2011)和姚战琪(2010)都针对中国的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和对生产率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Lemoine 和 ?nal-Kesenci (2002),将广义经济分类(BEC)和HS相对照,表6显示了对应的结果,中国进口的最终产品质量高于中间贸易品质量,最低的是进口的初级产品质量。
中国进口的最终产品质量中资本品的质量最高,其次是消费品,而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质量都相对较低,这一结果验证了前文的假设,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质量较低。这可能有两个结论:1.进口的中间产品质量较低,但是中国消费的产品质量较高,说明中国的消费者消费较高质量的产品,进口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经过中国的加工后,产品质量会提高,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质量是较高的;2.进口的中间产品质量较低,那么中国用较低的中间产品,加工后再出口的产品质量也会较低,所以,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质量是较低的。这两个结果都有可能发生。如果结论1发生,那么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技术已经很高,中国应该发展质量阶梯较长的产品,在承接世界垂直专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技术,以较高的产品单位价值和较好的质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结论2发生,那么中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质量阶梯较短的产品,以较低的产品单位价值,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表6 制造业进口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阶梯
广义经济分类 | 初级产品 | 中间贸易品 | 最终产品 | ||
质量阶梯 | 4977.45 | 12478.87 | 19784.89 | ||
广义经济分类 | 初级产品 | 半成品 | 零部件 | 资本品 | 消费品 |
质量阶梯 | 4977.45 | 11870.43 | 13087.31 | 23364.86 | 16204.93 |
注:中间产品的质量阶梯是将广义经济分类(BEC)和HS-2002对应,取HS七位产品质量阶梯的平均值,然后,再按照BEC的分类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由于海关HS数据涉及到HS-2002和HS-2007的匹配问题,而所用的BEC与HS的匹配是根据HS-2002进行整合的,所以此表中的数据是根据2002-2006年的5年月度数据计算而得。
六、 总结性评论
本文运用产品单位价值、市场份额、人均GDP 和出口国人口数量等指标综合衡量中国进口于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阶梯。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产业质量阶梯的长短与产业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复杂,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国际竞争战略的过程中,不应该只考虑产业本身的技术密集度、资本密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而应该关注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将产业质量阶梯的因素纳入产业国际竞争战略的制定之中。将国与国之间的产业质量阶梯长短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不同国家目前具有优势的产业和未来具有优势的产业是不同的,对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路径,制定产业国际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质量与劳动生产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的过程中,观察到不能单一地认定质量阶梯较长的产业具有发展的潜力,这些产业也可能是劳动密集型的成熟产业;质量阶梯较短的产业没有未来发展的潜力,这些产业也可能是技术密集型的朝阳产业。所以,将质量阶梯的概念引入分析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前文的论述,本文得到如下产业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总体来看,中国进口产品的质量总体水平是较低的,这一结论符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受中国的技术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限制,短期内,中国应该积极发展质量阶梯较短的产业,可以扩大在世界的市场份额;而长期,中国应该积极发展质量阶梯较长的产业,实现产业的质量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研究结论为:化学纤维制造业(2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纺织业(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通用设备制造业(3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的产业质量阶梯较短,不能从进口中获得技术的提升,应该积极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短期内这些产业可以积极发展,促进出口。尤其是通用设备制造业(35)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属于高技术产业,由于发达国家限制高新技术的进口政策,更需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医药制造业(27)、农副食品加工业(13)、金属制品业(3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食品制造业(1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2)、塑料制品业(3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和造纸及纸制品业(22)的产业质量阶梯居中,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较快,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可以积极利用外资,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和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产业,可以积极发展进口,利用进口带动本国产业的技术发展,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烟草制品业(16)、专用设备制造业(36)、饮料制造业(1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橡胶制品业(29)、家具制造业(21)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的产业质量阶梯相对较长,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变化率为正增长。除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发展较为成熟外,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资本和技术的利用率较低,应该积极发展进口,增加进口以促进技术和资本的利用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短期可以适当发展,促进出口;长期应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是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产业。
参考文献:
[1]Feenstra, Robert.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2]Harry, Flam and Helpman, Elhanan.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North-South Trade[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 Vol.77.
[3]Berry, S.. Estimating Discrete-Choice Models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J]. The RAD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25.
[4]Feenstra, Robert. New Product Varietie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Pric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1).
[5]Khandelwal, Amit. The Long and Short(of)Quality Ladders[EB/OL]. NBER Working Paper, 2009, No. 15178.
[6]Grossman, Gene M.and Helpman, Elhanan. Quality Ladders in the Theory of Growth[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1, Jan.
[7]Bernard, A., Jensen, J. and Schott, Peter. Survival of the Best Fit: Exposure to Low-wage Countries and the (Uneven) Growth of U.S.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6, 68.
[7]Amiti, Mary and Khandelwal, Amit. Import Competition and Quality Upgrading[EB/OL]. NBER Working Paper, 2009, No. 15503.
[8]Fare, R., S. Grosskopf, M. Norris and Z. Zhang.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Vol. 84.
[9] Lemoine, Fran?oise and ?nal-Kesenci, Deniz.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Se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EB/OL]. CEPII, Working Paper No. Feb 2002.
[10]李小平、卢现祥和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 2008,(2).
[11]唐海燕和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9).
[12]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0,(12).
[13]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4).
[14]姚战琪.工业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7).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离岸外包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及其优势定位的博弈研究”(批准号09YJA79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