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数量与技术经济学 >> 正文

周建 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11 爱思想 周建 杨秀…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1981—2006年农村消费支出结构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具有城镇“示范性”影响效应的农民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均值漂移的Gibbs 抽样对所有变量进行结构突变诊断及实证检验,发现了农村消费行为中存在着显著的城乡联动机制及其重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表明:诊断出的结构突变表明存在城镇对农村消费行为显著的“示范性”影响作用;农村消费行为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效应和攀附效应可以通过城乡联动机制表现出来;七类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结构突变大小体现出城镇对农村的影响力度及其方向。建立起长久而有效的城镇“示范性”效应机制是有效启动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消费:“示范性”效应;Gibbs 抽样;城乡联动
    *周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zhoujcqh@yahoo.com.cn ;杨秀祯,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邮政编码:200021,电子信箱:xzh.yang@yahoo.com.cn.本文是周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0104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5JC790104)、上海市社科基金(2008BJB001)和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阶段性成果。作者十分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同时也感谢与陈娟等的交流工作。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从文献上来看,目前关于我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分析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消费倾向方面,例如,刘建国(1999)、钟永建(2007)等人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情况,并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我国农民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原因。
    谢予远(2007)等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农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演变路径,并通过图形分析了农村与城镇消费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研究预防性储蓄动机方面,例如,杭斌(2005)等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发现,1997年之后,我国农村的长期消费行为发生了重要改变,农民增加的持久收入中有更大的比重变成了储蓄。周建(2005)通过超敏感变参数分析表明,我国农民消费中存在着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朱信凯(2005)、庄贵军(2001)也都从流动性约束角度对我国农民消费行为进行了探讨。陈娟(2008)从收入水平的高低通过分位数方法对农民的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上述已有研究显著不足之处在于都是孤立地以农村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这很难准确、深入地描述我国农民的消费行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消费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特征变量,同时更会受到城镇消费行为的示范性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市场,最直接的证据便是近二十余年来大量的农民工问题。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多年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工农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隔离,城乡的消费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们之间没有过多的相互影响关系。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随着农民增收愿望强烈,加上政府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逐步放宽,亿万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1992—1998年,平均每年转移468万人左右。1998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增加,1998—2004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4%.2001年至2004年间,农村外出劳动力以每年5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2005年以来增长更加迅猛。
    农民工的增加将会对农村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1)农民收入结构发生转型,工资性收入增加明显。(2)农民消费观念发生显著性变化。外出务工农民长期在城镇打工,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城镇里工作,虽然他们的合法身份依然是农民,但是从事实行为来看已经成为城镇中的一员,因此他们的消费习惯必然会受到城镇消费习惯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化素质的低下会对城镇较高生活水平产生较为强烈的羡慕感,从而产生攀比性效应并进行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另一方面,由于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改革在城镇居民中所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效应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不确定的农民工来讲更会产生较大的“警示”性作用。
    所以,考察农村的消费行为特征,除了分析其自身的演变轨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从城镇对农村的示范性影响角度或者城乡联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所得结论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逐渐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和保障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数据来源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等,样本区间为1981—2006年,所使用软件为Winbugs 软件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10和SAS812.
    六、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具有城镇“示范性”影响效应的农村消费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农民的消费行为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特征变量,而且还显著地受到城镇的影响,城乡之间存在着联动机制。
    在7类反映联动机制的变量中,交通通讯变量极其显著并且回归系数为负,说明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城镇的示范性会对农村提高消费水平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城乡联动机制影响中,居住变量对农村消费影响较为显著,说明城镇在“预防性储蓄动机”效应对农村的影响方面主要集中在居住方面。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需要的较大货币支出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足够关注和担心,农民的大额支出主要用来改善居住条件。在考察受自身变量影响的程度时,农民平均消费倾向会显著地受到其自身上一期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民的消费水平受到自己消费习惯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农民的消费行为还显著地受到收入增长率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民消费对收入的增长率较为敏感,因此要不断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政策途径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上结论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逐渐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Tags: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