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经济统计数据民生视角分析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经济统计数据。从民生角度来看,无论是居民收入、居民消费还是居民储蓄,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在居民收入方面,目前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来带动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在居民收入的城乡差别方面,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在居民消费方面,食品衣着等类别的消费意愿保持稳定,而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类别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强。在居民储蓄方面,由于住宅价格的上涨和其他因素,储蓄意愿持续增强,引起储蓄率继续上升,将抑制消费意愿的增强和消费开支的增长。
居民收入
从民生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指标也许不是国内生产总值,而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国内生产总值侧重于生产方面,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侧重于分配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3%。而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6.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意味着更多比例的产值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
通过分析可支配收入的来源,可以确定不同来源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在工资性收入方面,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435元,同比名义增长8.6%,扣除价格上涨率1.4%,实际增长7.2%。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速与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持平,且工资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最大,可知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
在转移净收入方面,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324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实际增长10.5%。虽然转移净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速,但转移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低于工资性收入,可知转移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低于工资性收入。
在财产净收入方面,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056元,同比名义增长9.6%,实际增长8.2%。虽然财产净收入增速快于可支配收入增速,但是财产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低于转移净收入,可知财产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低于转移净收入。
在经营净收入方面,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117元,同比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4.5%。由于经营净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且经营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不大,可知经营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不大。
通过分析不同常住地居民的收入,可以确定不同常住地居民在可支配收入增长中的份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同比实际增长6.5%。虽然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全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但是城镇居民收入在全民可支配收入的占比更大,可知城镇居民收入在可支配收入增长中的份额更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同比实际增长7.4%。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在全民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不大,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在可支配收入增长中的份额不大。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所下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必要条件。
居民消费
理论上,更多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带来更多的居民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同比名义增长7.6%,实际增长6.1%。
那么,这些消费支出都用在哪里了呢?民以食为天。在食品方面,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5.6%,实际增长4.2%。食品消费支出增速低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导致食品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总额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所下降。因为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下降2.1%,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食品消费的增长。
在衣着方面,服装鞋帽等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2.4%,实际增长1.0%。衣着消费支出增速低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导致衣着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这未必意味着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所减弱。因为衣着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衣着消费的增长。
在居住方面,家电、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居住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8.3%,实际增长6.9%。居住消费支出增速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导致居住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有所上升。而且,因为居住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在一定程度会抑制居住消费的增长。这也许意味着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强。
在交通和通信方面,汽车、石油及制品、通讯器材等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9.6%,实际增长8.2%。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速显著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导致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有所上升。而且,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汽车购置税政策的调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通通信消费的增长。这也许意味着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强。
在教育文化方面,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0.0%,实际增长8.6%。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显著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导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有所上升。而且,因为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同比上涨2.5%,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的增长。这也许意味着居民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强。
在医疗保健方面,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1.9%,实际增长10.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速显著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导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有所上升。而且,因为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5.4%,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医疗保健消费的增长。这意味着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强。
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是居民生活改善的具体体现。
居民储蓄
虽然居民储蓄并未包括在统计指标体系中,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推算。居民储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差额,经推算可知全国居民人均储蓄4098元,同比名义增长11.4%,实际增长10.0%。显然,居民储蓄增速不仅显著高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6.1%,而且显著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7.3%。这不仅导致居民的储蓄消费比进一步上升,而且导致居民的储蓄率进一步上升。
那么,是哪些因素引起居民储蓄高增长和储蓄率不断上升呢?理论上,影响居民储蓄意愿和储蓄率的基本因素是利率,储蓄意愿和储蓄率与利率正相关,利率上调往往引起储蓄意愿增强和储蓄率上升。但是,近半年以来,甚至是近两年以来,基准利率没有出现上调。因此,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及储蓄率的上升应该与利率关系不大。
事实上,储蓄是应对未来消费需求的手段,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还可能包括住宅价格水平以及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虽然住宅价格并未包括在统计指标体系中,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推算。住宅价格是住宅销售额与住宅销售面积的商。住宅销售额同比名义增长17.9%,而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名义增长13.5%,经推算可知住宅价格同比上涨3.9%,显著高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及储蓄率的上升与住宅价格上涨具有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住宅价格持续上涨,增强了居民的储蓄意愿,提高了储蓄率。
理论上,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和储蓄率的上升有利有害。有利之处在于,能够为投资提供充足资金;有害之处在于,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投资资金充足甚至过剩,而消费增长缺乏后劲。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和储蓄率的上升,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的增强和消费开支的增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居民生活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有必要拓展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来源,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削弱在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等类别消费方面的限制,坚决控制住宅价格的上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Tags:2017年上半年经济统计数据民生视角分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