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彭泽明:文化创新如何更有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人民论坛 彭泽明 参加讨论

    【摘要】特色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也将积极推动具有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形成。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特色文化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特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印发后,特色文化建设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特色文化也成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色文化创新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是有特色的文化服务。文化的关键在于特色,文化的生命力也在于特色。由于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所处的区域不同,一个区域的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当地的人文传统相适应的。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这个角度来讲,公共文化服务是通过特色文化发展来实现的,是有特色的文化服务。
    特色文化服务是有效益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教育、卫生公共服务,其服务对象既是享受者,也是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力量。特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文化,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是人民群众认同的文化。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这个角度来讲,最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最愿意主动参与和最愿意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供需对接最有效益的公共文化服务。
    特色文化创新发展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价值
    特色文化创新发展是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取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取向的现代化”,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特色文化创新发展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是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价值取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特色文化创新发展是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现代化”的有效载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特色文化是根植于中国广袤乡村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精神积累。特色文化发展是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特色文化创新发展是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增添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是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实施特色文化创新发展“工程式”建设
    实施特色文化资源普查工程。以一个区域拥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为主线,实施特色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全面摸清现有特色文化资源及空间、活动、队伍分布、发展、利用状况,为深入挖掘研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地域风格、地域气派的特色文化,提炼总结地区特色文化核心元素,保护、弘扬地区特色文化,提供真实、全面、系统的第一手资料。
    实施特色文化记录工程。在普查的基础上,根据特色文化的形态特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期分批,采取出书、拍摄纪录片(含电影电视剧)、艺术创作、现场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对所有区域内的特色文化形态进行记录,留住历史遗迹。
    实施特色文化研究规划工程。围绕区域特色文化创新发展,设计一批重点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文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编制区域特色文化发展行动计划。
    实施特色文化空间构造工程。认真梳理现有特色文化空间,特别是建筑物空间,遴选出具有地域特色、地域风格、地域气派、发展相对成熟的特色文化空间,采取项目式运作、品牌化发展、赋予特色文化空间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做大做强做靓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定位,重点围绕特色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文化休闲体验区等,培育打造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特色文化空间,使之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具有文脉相存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空间、具有活力的文化消费空间。
    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程。以“我们的节日”和“爱我中华”为主题,紧紧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打造提升一批现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形成一批在本地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以此促进特色文化的发展,激活乡村文化生态活力。
    实施特色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工程。按照特色文化的资源形态、特色文化空间、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能人、特色文化成效等内容,搭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特色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广大群众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互动体验,提供特色文化数字服务。
    实施特色文化融合带动促进工程。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承弘扬,使特色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旅游成为特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带动区域旅游“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与城镇建设相融合,提炼精选一批凸显特色文化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带动城镇特色化发展,促进城镇“活起来”,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竞争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挖掘保护传承特色文化,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村庄,使特色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热情,带动“美丽乡村”内涵式发展,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与学校教育相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特色文化空间,参加特色文化节庆,送特色文化演出、展览、讲座进学校,联合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带动特色文化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教育全面发展。
    实施特色文化队伍培育工程。大力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建有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定期加强专业培训,提供场地支持,实行政府购买,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和示范性展演,招募参加文化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历史性转变,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有人抓,推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
    实施特色文化投入扶持工程。出台特色文化发展扶持办法,设立特色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统筹整合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将特色文化发展纳入旅游发展、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资金的支出范围,支持特色文化发展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特色文化项目,拓宽特色文化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
    实施特色文化考核评选工程。将特色文化创新发展项目纳入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同时,将特色文化发展指标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考核指标。制定特色文化空间、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能人评选命名标准,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开展区域评选命名活动,实行竞争入选、定期复查、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作者为重庆社会科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6BH14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人民网,2015年1月15日。

Tags:彭泽明:文化创新如何更有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