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新发展——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论述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东岳论丛》2014年07期,第62-69页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着新一轮改革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功能、依据、方向、目标、方法、主体和条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勾画了全面改革蓝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新发展,对于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着改革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论及中国新一轮改革时,习近平多次使用“全方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综合改革”等关键词;提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改革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点。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本文拟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系列讲话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其全面深化改革思想进行初步的总结,这对于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功能论
    对改革功能和作用的准确定位是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习近平立足改革开放的现实,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战略眼光,回顾改革历史,放眼发展未来,在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坐标中,揭示改革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指出,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第一,通过回顾和总结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及其成就,从历史视角审视并揭示了改革的功能与作用。认为改革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源泉。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顺利推进改革,落实好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在这里既提出了一个认识任务,也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这就是历史的思维方法。将改革实践置于30多年的长时程进行考察,则其功能和作用会更加清晰和明显。习近平用历史的眼光审视改革,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从历史的视角看,改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其次,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厚土壤和永恒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深层的根据,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国有企业改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些崭新实践提供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样伟大而富有成效的实践中,我们党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充满创新智慧的重大思想理论,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鲜内容。
    回顾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通过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这些多面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今天,当改革推进到深水区、攻坚期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
    改革在推动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中国在发展道路上潜伏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多发,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变迁的原生动力,即改革红利已经消耗殆尽,30多年制度创新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改革”,等等。尤其是,经过30多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对此,习近平作了形象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此背景下,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30多年前。而且今天的改革面对的矛盾更带有深层次和系统性特征。所谓深层次,主要表现为利益的固化,甚至许多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来自既得利益的羁绊;所谓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要解决这一系列多面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问题,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途,舍此没有出路。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第三,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就无法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
    首先,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改革的过程也是开辟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活力,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撑。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力量。
    其次,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改革可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聚强大的依靠力量。通过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深化政治领域改革,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广大人民群众就会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共同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汇聚起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习近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的战略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而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二、改革方向论
    要顺利推进改革,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②。为此,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那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是什么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不管改什么、怎么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湖北考察时,他还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其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可以运用的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符合我国国情,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生机和活力,获得巩固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同时,也要看到“决定性作用”并非“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三、改革依据论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改革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够超越这个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基于这个基本国情,制订改革措施和政策,一定要立足于这个总依据。
    不断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牢牢把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在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那就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时刻牢牢记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四、改革目标论
    设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目标,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激起人们为之奋斗的热情和力量。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既明确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总目标和五位一体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体系。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首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④。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围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⑤。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这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子目标体系。
    围绕总体目标,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具体细化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是总目标在各个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所谓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改革。具体来说,一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地实现人民民主;建立能够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出来。四是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五是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改革方法论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就应既坚持正确方向,又讲求正确方法;既坚定改革勇气,又富于改革智慧;既敢闯敢试,又理性务实。否则,就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历史不允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为此,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⑥。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⑦。概括起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期间就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又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使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⑧。
    其一,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就是真正把改革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要分层次分领域进行一系列相关联改革的设计,以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二,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就是使改革的思路与方案能够全面涵盖现行体制的各个领域和主要环节,实现各系统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其三,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统筹协调好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相互配合、协同共进,从而激发出改革的“联动效益”和“共生效应”。
    第二,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大关系。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科学概括,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些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既警惕“右”又防止“左”。
    二是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试点摸清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规划。
    三是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四是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定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敢于试验,敢冒风险,开拓前进。习近平指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步子要稳”,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步骤上要循序渐进,要统筹谋划、慎重考虑、科学决策,不能急于求成,避免犯大的错误。
    五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处理好这一关系,我们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第三,注重调查研究,狠抓落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了解,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对新启动的改革举措或改革试点,要加大组织和协调工作力度,确保取得成效。对需要长期抓落实的项目和任务,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对今年条件不具备、暂不启动的改革任务,要创造条件,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适时启动。
    第四,善于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习近平指出,领导工作必须“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⑨。
    综合国际国内情况,习近平明确概括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我们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只要我们自觉顺应国际国内大势,紧紧抓住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及时采取有力战略举措,就一定能推动我国改革发展不断上新台阶,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六、改革主体论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其强大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其深厚基础也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的利益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主体。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应明确“为谁改革”,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明确“靠谁改革”,发挥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确“用什么衡量改革”,始终把人民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改革的基本标准。
    第一,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我们面临的矛盾日益复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充分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并使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第二,改革的价值目标是为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把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感言时这样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改革得失成败的衡量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人民的呼声和诉求,认真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强调,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七、改革条件论
    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直接影响着事物的产生、运动、发展乃至消亡。全面深化改革的条件就是同全面改革相关联并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习近平论及的改革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既是改革的领导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就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就可能会迷失方向。尤其是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更需要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为此,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力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第二,巩固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汇聚磅礴的改革力量。
    民族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因此,只有加强民族大团结,才能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顺利推进改革。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在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
    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包括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共同奋斗。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保障。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强军目标,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一再强调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力量保证。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四,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习近平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高度看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问题,强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明确提出了“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合作共赢”等战略思想,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明确提出了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主张。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又提出了“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主张。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一些列新倡议。
    习近平关于全深化改革的一些列重要论述,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勾画了全面改革蓝图,揭示了新的历史点上改革开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提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不失时机推进深层次矛盾的攻坚克难,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承担起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把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注释]
    ①⑥⑧⑩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2014年版,第3页,第34页,第38-39页,第138页。
    ②刘云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人民日报》,2013年11月9日。
    ③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④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⑤习近平:《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⑦习近平:《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人民日报》,2014年1月23日。
    ⑨《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年6月25日。
    [期刊责任编辑:韩小凤]
    (编稿、审校:王砚峰)
    

Tags: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新发展,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论述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