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新加坡学术交流与访问报告(何伟)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2年11月19日至26日,受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王震副研究员与何伟助理研究员赴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在访问期间,两人参与了南亚研究所举办的学术活动,收获颇丰,现将交流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加坡基本情况和印象
    1、新加坡的旅游服务业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建国历史晚,但是新加坡重视发展旅游和服务业,每年有大量外国人来旅游观光。据统计,2011年新加坡入境旅游人数达1.3亿,其中来自亚洲的占76%,东南亚占41%,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占12%。能够吸引这么多外国游客,应该与新加坡的文化氛围、出入境手续、旅游和餐饮住宿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有关。在新加坡居住时,可以在酒店和主要景点免费获得旅游地图,详细列出交通、住宿、景点等信息。另外,感觉新加坡的旅游业收入并不依赖景点的门票,比如环境优美的新加坡国家植物园、标志性的鱼尾狮公园等不需要购买门票,许多博物馆也规定了免票时段,相比之下,游客带来的住宿、餐饮、商业销售等收入会更多。
    2、法律制度约束与行为
     在去新加坡之前,通过他人的描述,了解到新加坡法律非常严格,甚至连在地上乱丢垃圾都要罚很大一笔钱,同时城市干净整洁。到了当地发现确实如此。首先,新加坡对破坏环境卫生的惩罚高,地铁中有醒目的标语显示抽烟罚款5000新元,车厢内饮食罚款2500新元。罚款金额相对于新加坡人均收入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如果按照1:5比例换算成人民币,估计也会让很多人咂舌。在新加坡公共场所,法律明文规定禁烟,只在一些户外场所开辟了专门的吸烟区。
     新加坡临近赤道,一年四季可以说都是夏天,经常下雨。下大雨时新加坡城区照样也存在打车难的现象,但是比较有秩序,在商业场所、酒店、公共设施等专门划出的出租车停靠点,等候的人群都能有序地排队。
     在新加坡几天里,没有遇到过城市堵车现象,汽车没有乱停乱放,机动车、特别是转向的机动车会主动避让过马路的行人。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交通设计上,道路大多是单行道,公共交通系统发达,主干道上设置了ERP(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通过每辆机动车上都安装的智能交通卡来自动识别和收费,且实行峰谷定价。其次,在管制和法律方面,私人拥有汽车缴纳的各种费用高,违反交通规则的惩罚力度高。
    3、人口迁移、融合与就业
     在新加坡期间坐了几次出租车,发现开车的司机师傅都是华人,在车上还用汉语进行了对话。遇见一次不算什么,但是随机情况下好几次都是,根据统计学的规律就能说明问题了,如果不是群体就业聚集的话,那么肯定就是新加坡华人比例很高,实际情况果真如此。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和种族的国家,华裔、马来裔、印度裔人口占新加坡总人口绝大部分。新加坡人口统计中将总人口分为居民和非居民,非居民是指在新加坡工作、学习或居住但又没有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不包括游客和短期入境人员,居民又包括国民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移民。
     根据2011年人口统计,在新加坡居民中,华裔人口占74.2%,马来裔占13.3%,印度裔占9.2%,其他种族占3.3%。不仅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种族人口也呈现出聚居的特点,华裔多聚居在牛车水地区(Chinatown),印度裔居住在小印度(Little  India)。同时,新加坡是一个移民众多的国家。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居民与非居民的比例接近3:1,非居民人口的增长率近年来显著高于居民的增长率,有越来越多的东亚东南亚国民跨国迁移到新加坡打工,多数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新加坡也存在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情况,2011年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长率5.1‰,总生育率1.2,60岁以上人口比重14.8%。外来移民的流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但是就业机会的竞争容易引发新移民和本地居民的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和城市拥挤等现象。目前新加坡的移民政策算是比较严格的。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Palit博士交流时了解到,新加坡虽然人均国民收入较高,但是也存在低收入阶层,主要是马来裔,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工作。
    二、南亚研究所第八届年度国际论坛、中印关系研讨会
     我们在新加坡期间,主要参与了两次学术活动,第一次是在新加坡国敦河畔酒店举办的题目为“中印合作、世界更好”的第八届南亚研究所国际论坛,第二次是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印关系研讨会。
     在第八届南亚研究国际论坛中,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吴作栋先生与会并致辞,指出东盟可以扮演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协调者,新加坡在中印合作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竞争不可避免,冲突则可回避。出席论坛的还有新加坡前总统纳丹先生以及印度驻新加坡大使、印度驻华大使等政要、相关学者、企业界人士等。论坛几个单元的议题围绕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的全球与区域合作以及东盟和新加坡在促进中印合作中所起的作用展开。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位教授认为新加坡在过去三十年间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经历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创新型增长阶段,中国可以借鉴并相互合作的领域包括教育与培训项目、医疗和健康服务,以及城市规划。王震副研究员作为一位主讲人,还在论坛上做了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印关系研讨会上,印度驻华大使Jaishankar做了主题发言,回顾了中印关系过去的历程,展望了未来的走势。随后来自印度、新加坡、中国、澳大利亚的几名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中印关系展开讨论。
    参加这两次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当中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两个学术活动的主要话题。另外,第八届南亚研究国际论坛最后一个单元安排了两位长期在华投资和生活的新加坡印度裔企业界人士发言,一位以自己在中国创办的IT企业发展壮大历程和经验为例介绍了中国营商环境,另一位嘉宾讲了中国的经济和商业前景,全方位介绍了中国目前和未来的挑战,从他们发言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两位企业界人士对中国了解的都很深刻,堪称中国通。
    三、新加坡学术活动注重与公众的互动
     翻看南亚研究所发放的会议材料,里面对该机构的介绍是“致力于使知识和分析可被媒体、政策制定者、商业机构以及广大民众获得并有用”。在新加坡期间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感受到科研机构注重学术成果和知识的传播。在第八届南亚研究国际论坛中,就有许多企业界人士参会,交流中了解到他们把这次会议作为了解中国印度政治经济形势、开拓商机、扩展联系的一个舞台。在会场我还认识了一位从福建移民到新加坡已经六年,从事旅游业的年轻华人。新加坡国立图书馆举办的中印关系研讨会,也有很多企业界人士和民众参加,并踊跃提问,与发言者进行积极交流。每次学术活动结束后,举办方都要求与会者填写并提交一份活动评估表格,这份表格在会前领取,要求对会议内容和演讲个人的主题相关性、内容的传递、讨论的质量,会议组织、演讲的时间控制等打分。这张单子上面还有一个信息,如果在三个月提交过三份南亚研究所相关活动的评估表格,就可以获得机构出版的一本图书。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为会议专门办了一个网站,公布了会议的信息,并欢迎各界人士注册参会。我在会议网站上并没有看到参会注册要缴纳费用的信息,参会注册、在网站提交个人姓名、公司单位等信息,是为了方便制作会议胸牌,上面印有姓名、职业、单位等,在会议注册处可以领取,方便相互认识和交流。会议的茶歇,会议中间的午餐,所有参会人员都可使用。新加坡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就是全社会重视知识积累,科研机构也有意识在普通民众之间传递信息,不计成本,虽然普通民众可能教育程度各有不同,知道总比不知道好。从听众踊跃参与的情况看,双方的互动是很成功的。另外,由于会议在新加坡国立图书馆举办,会前我也用时间对图书馆做了一些参观,进大楼不需要任何证件和登记。
     知识是生产力,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向高收入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创新的作用,重视知识的传播和使用,提高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媒体确实可以起到快速传播科研成果和知识的作用,但容易因为技术手段等原因导致片面性或者扭曲,造成社会的误读。新加坡科研机构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时,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界人士积极参与,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Tags:新加坡学术交流与访问报告何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