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出访报告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2年9月20日至11月5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协议交换项目,我在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参加了为期45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在广泛查阅资料,与新西兰相关学者积极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了题目为《中新贸易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的研究报告。
    一、交流总体情况
     新西兰一直以来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新西兰是最早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双边关系发展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则是新西兰的“四个第一”:1997年8月,新西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与中国签署双边“入世”协议;2004年5月中新签署了经贸合作框架协议,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发达国家。此外,根据框架协议,中新着手联合进行双边FTA的可行性研究,该项研究报告于当年9月完成。200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和克拉克总理共同宣布启动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在发达国家中是第一个;2004年12月双方开始了第一轮谈判,在历经3年15轮艰苦磋商后,至2008年4月7日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达成FTA的发达国家。这“四个第一”奠定了新西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中的独特地位。
     自2008年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中国与新西兰之间贸易、投资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2011年中国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新双边投资也稳步发展,此外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2012年9月已经成为新西兰第三大旅游者来源地,中国留学生(包括来自香港的留学生)数量现在相比2003年和2004年的高峰时段有所减少,但仍然在新西兰外国留学生中位居第一。双边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的发展也使得两国更加重视对对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了解与研究。新西兰的中国学研究虽然起步晚于欧美,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许多从原来的亚洲研究学院或东亚研究中心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的中国学研究机构,惠灵顿的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4月,目的是在新西兰全国范围内提供一个从事中国研究和分享相关知识的平台。中心的研究侧重于当代中国(但并不局限于此),近期主要关注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中国的营销和商业管理、中国商业的法律框架、中新关系中的国际法问题以及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等问题,此外,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近几年中心的研究重点之一。中心主要通过学生和教师交换计划、与中国学术界的合作研究、访问学者计划以及惠灵顿当代中国年会(  Wellington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a)  等活动来实现研究目标。除当代中国年会外,中心每年还至少举办一次中国专题研讨会(  the  China  Symposia)  ,就对新西兰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与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合作开展公共政策方面的探讨。2012年是中新建交40周年,因此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组织了多场探讨中国问题的研讨会。今年4月习近平副主席来访时曾在维多利亚大学就中新关系发展发表主题演讲。5月19到20号,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联合主办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公共服务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8月13至14号,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了“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中国模式”的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也曾于今年8月成功举办庆祝中新建交4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此外,中心还组织维多利亚大学的学生前往中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研究中心主任是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哲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任职的黄小明教授。中心的其他主要成员还有Jason  Young博士和Marc  Lanteigne博士,目前两人负责一项关于中新贸易与投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作为该项研究的起点,他们重点考察了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Fonterra)在中国的投资运营情况。此外,中心还聘请了一些其他学术机构中国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顾问。研究中心的办公地点位于维多利亚大学主校区的Kelburn街上,与2010年成立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共享一座两层的小木楼。楼上为前来交流的访问学者专门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可以同时容纳两位学者办公,每人有一台专用电脑。每位来访学者交流期间可以得到一个专门的帐号以及一个学校的邮箱地址,通过这个帐号登录学校网站可以浏览校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包括查阅中国知网上的中文期刊。此外,一到这里,中心的行政主管Nastassja女士就带我去学校的服务中心办理了一张注册卡,持卡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借阅书籍、杂志等。学校的图书馆位于kelburn区的山坡上,借阅大厅临窗一排座位面向大海,景色宜人,能在这里得到一个座位阅读、上网并非易事。
     中心的几位研究人员都非常热情,常常会就各自关心的与中国相关的问题交流看法。中心的研究人员Jason  Young博士人虽年轻,但已是一个“中国通”,曾在台湾生活4年,并多次走访大陆,中文流利,在中新经济关系研究方面也成就斐然。在得知我的研究报告与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相关后,他向我提供了许多与这一专题相关的学术资料,并推荐了可以获取相关数据的政府网站。孔子学院新西兰方面的负责人是前任新西兰驻华大使Tony  Browne(中文名包逸之)先生,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都发生在他出使中国期间,因此他对谈判相关背景有较多了解,也向我提供了一些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过程中的一些背景资料。研究报告的顺利完成得益于他们的帮助。
     在研究报告写作期间,需要经常从新西兰统计(Statistics  New  Zealand)以及新西兰外交贸易部(New  Zealan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等政府网站上查找相关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这些政府网站在提供服务方面非常人性化,各方面数据(包括历史数据)比较完备,透明度也较高。据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Jason  Young博士介绍,如果觉得政府网站上提供的数据不够全面,还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要求进一步提供,如果对方不能提供,他们需要给你一个正当的理由。当地的档案馆也对公众开放,外国人持护照便可以前往查阅过了保密期的各种档案。相较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在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过程中与相关政府部门交涉时经历的种种波折,令人感慨良多。在基督城时曾前往该市的公立图书馆,进门不需要任何证件,只是在门口设有磁条探测装置。图书馆内各种书籍、报纸、杂志都开架借阅,读者可以随便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阅读,非常方便。
    二、交流期间的一些日常感受
     除惠灵顿外,交流期间也曾走访了新西兰其他一些地方,深深感受到新西兰在许多方面都堪称和谐发展的典范,这既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
     首先,新西兰人的平和、友善令人印象深刻。
     在新西兰期间恰逢中秋、国庆两节,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国庆63周年及中新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一些在新西兰的留学生和来访学者也收到了参会邀请。这种招待会每年十一期间都会选择在不同的大饭店举办,今年由于是中新建交40周年,特别选择在位于惠灵顿市中心的市政厅举行以示隆重。招待会是在周五晚上,恰逢晚高峰;当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滑;惠灵顿临山而建,那一段正是下坡路;我们一辆车上挤了5个大人一个小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们的车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直接顶上了前面的车。前车司机在经历了被碰撞的颠簸后回头看了我们一眼,既没有下车与我们理论,也没有回头看我们第二眼。绿灯亮起后,大家继续各奔前程。
     去基督城在寻找旅馆时遇到了麻烦,找到了旅馆所在的大街,但是不见所订的旅馆。向一位修剪自家篱笆的人问路,他告诉我走错了方向,走回去需要约50分钟,中间经过的路段是2011年2月地震后的重灾区,现在仍然封路,没有公交车,要不要他开车把我送过去?我坚持只要知道方向就可以找过去,他告诉我这是一条真正的“大街”(他应该不曾见过长安街),边说边收拾起梯子和手中的修剪工具,请我上车,之后在绕过几个街区后把我送到了正确的地方。
     在这里的公共场所经过弹力门时,前面的人通常会留意一下后面有没有紧跟的人,如果有,会停下来扶着门等后面的人接手过去再离开,后面的人通常也会表达谢意。一个简单的举动体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关照。
     其次,新西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令人向往。
     新西兰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约占新西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此外以畜牧业、林业、矿业为代表的初级产业竞争力突出,制造业在新西兰经济结构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这种经济结构加上只有440万人口,使得新西兰的自然环境得到较好保护。碧水蓝天、连片牧场构成了新西兰的主流景观,这又成为其发展旅游业的最大资本。新西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个特征是这里的小动物,如比较常见的水禽,并不怕人,有时还会主动与人亲近,这种令人羡慕的信任关系的形成想必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由于两国国情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无法效仿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新西兰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理念与举措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为了给将来参加交流项目的学者提供一个参考,再对新西兰生活方面的一些情况做些简单介绍。这里的物价相对于当地人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特别是食物方面,如牛奶、三文鱼、牛、羊肉等,即便折算成人民币与国内价格也不相上下,且新西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有牛、羊都是放养,不使用饲料,既节省了成本,又保证了食物的安全性,无需担心三聚氰胺、疯牛病等。惠灵顿市每个星期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有两处星期日市场,其中一个位于我住的学生公寓附近,由平时的停车场临时改作农贸市场,市场上卖的蔬菜、水果比超市里的便宜些,在这里卖菜的几乎都是中国人。在罗托鲁阿赶上每星期四下午五点开始的夜市,市场上卖水果蔬菜的同样是中国人。据介绍在新西兰其他一些城市也是如此,这些果蔬有些是这些中国人自己种的,还有一些是从澳大利亚或其他渠道进口转手倒卖。
     在新西兰居留期间花费比较大的一项是住宿。因为我在来新西兰之前没有请对方提前帮助联系住宿,导致来到惠灵顿后的前两天不得不住在旅馆,每天的花费在150新西兰元左右(目前新西兰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处于历史高位,超过5:1),之后才在学生公寓安顿下来。学生公寓的价格是240新西兰元一周(只按周计价),此外一次性费用还有75元的申请费、65元的活动费(参不参加活动都需缴纳)、100元的管理费、100元的被褥费,250元的押金等,全部加起来7周的住宿费用超过2100新西兰元,这意味着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提供的经费资助基本所剩无几。因此以后前来的学者最好提前与对方沟通,请他们事先帮助联系好住宿,既可多些选择,也可避免临时寻找住处的被动。
    三、交流收获与体会
     通过此次交流,我在广泛查阅新西兰方面相关学术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中新贸易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将作为会议论文参加计划于12月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维多利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关于中新关系的学术研讨会,这对于我个人的学术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交流期间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进行了广泛接触,这为日后加强双方之间常规化的交流与沟通奠定了基础。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新西兰学者对于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渴望,与此同时,也感觉到他们对于中国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我们对于新西兰的了解。在“知己知彼”方面,中国学者还需急起直追。
    

Tags: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出访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