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张卓元:国企改革不能由利益中人设计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159

    作者: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发展》,2014年第11期(总第289期),第9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启垄断行业改革,是自2003  年后的又一波改革浪潮。垄断行业改革于1998-2002  年形成一个小高潮,民航、电信、电力等试行分拆改组等。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但实际上改革基本停滞,垄断行业利益固化成为改革巨大阻力。
    垄断行业改革2003年以后进展缓慢,原因之一是缺乏自上而下的有力推进。改革会触动垄断部门利益,必然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当时,除了邮政部门实行政企分开和一些公用事业改革,其他都放下来了,而且一放就是近10年。如果改革不能及时推动,往往会贻误时机,并带来更大阻力。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首先需要有顶层设计,但不能由垄断行业自己来做,不能由利益中人来做,而是要在中央的领导下,由非利益相关者包括有关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由于这几年进展缓慢,既得利益逐渐固化,要突破越来越难,光靠部门推动,不容易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企改革的另一关键步骤是逐步去行政化。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国企高管薪酬改革也受困于行政化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针对行政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很多央企管理层的薪酬按照董事长工资的一定比例来确定,董事长薪酬一变,几乎全部管理层的工资都要按比例改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考虑到突破现有阻力的难度,不仅各项措施具体落实给了不同单位,还加入第三方评估等环节。相关部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也要有一个体会和认识的过程,改革基本会从易到难逐步推开。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本文为9月12日作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报告会上的讲话,财新记者周东旭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转自财新《新世纪》)
    关键词:垄断行业改革;国企改革;行业利益;市场经济体制;公用事业改革;央企;薪酬水平;高管薪酬;企业管理人员;职务消费;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张卓元,国企改革不能由利益中人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