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投资大幅放缓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58期(总第1669期)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中国投资大幅放缓 美国必须出台新增长政策 全球廉价资金泛滥 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流动性陷阱 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泡沫增大 香港增长乏力 今年将被深圳超越
    经济热点
    中国投资大幅放缓
    [摘要:国家统计局8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创17年来的最低水平。有分析文章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有望加码。]
    8月1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主要经济统计数据,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较1-6月相比增幅缩小0.9个百分点。日经中文网报道指出,自1999年全年(同比增长6.3%)以来,降至约17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政府出台政策刺激投资,但是民间投资仍持续减速。
    从1-7月的投资来看,国有企业投资同比增长21.8%,但是占整体60%的民间投资仅同比增长2.1%。2015年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0.1%,但是进入今年以来急剧减速,较1-6月(增长2.8%)相比增速进一步放缓。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增幅较1-6月相比缩小0.8个百分点。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低迷产生了影响。
    生产也增长乏力。7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6月(同比增长6.2%)相比增速出现放缓。因减税和补贴销售表现坚挺的汽车产量大幅增长25.4%,但是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相关行业的产量均同比下滑。此外,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增幅比6月(增长10.6%)有所缩小。虽然电商市场表现坚挺,但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放缓对个人消费产生了影响。
    路透中文网分析认为,中国投资大幅放缓中国经济面临深度调整,财政政策有望继续加码。文章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7月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均不及预期,尤其投资增速降至16年半低位,民间投资增速再创历史新低,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分析师普遍认为,下半年稳增长重任将落到投资上,财政政策有继续加码的条件和必要性;至于货币政策,虽然因为通胀温和理论上存有空间,但其对经济刺激的边际效应已减退且易催生资产泡沫,央行应不会轻举妄动。“从7月整体数据看,投资下滑是比较让人担心的,尤其是占据全部投资比重超过六成的民间投资持续下滑,还没有止住的迹象,显示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加大,后续还需在扩大需求方面加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形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他指出,7月国内外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压力较大;而国内经济调整的阵痛在释放,而且7月洪涝灾害较严重,高温酷暑天气对一些地区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因此7月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也很正常,在预期之中。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变。经济运行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这个阶段的调查失业率总体下降,基本稳定。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认为,7月数据整体往下走,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而上半年稳增长政策虽然仍在发挥作用,但比预想的弱,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叠加所致,而结构性问题难以通过传统的需求端方式解决。不过,7月的数据差于预期可能与洪涝灾害、酷暑等特殊因素有关。“下一步需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如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资。货币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能为财政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就可以。”
    受民间投资大幅放缓等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7月继续滑落,鉴于民间投资短期改善难度大,房地产需求动力减弱,未来投资增长令人担忧。“投资下滑的要比预期大一些。6月信贷增长较快,7月可能微调。”中国民生银行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应习文表示,民间投资继续下滑,这和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的预期有关,如果预期不能很快恢复,民间投资企稳尚需时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相对快一些。房地产投资整体在降温,未来房地产投资可能会继续回落。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等指出,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至3.9%,民间投资跌幅扩大。其中,制造业投资小幅反弹但仍偏低,房地产投资继续探底,基建投资大幅回落并创14年以来新低。他们并称,地产需求动能偏弱,7月地产销量、新开工当月增速虽小幅回升,但新开工增速反弹更多是因为低基数效应。而前期需求回落令开发商拿地谨慎,叠加基数偏高,使得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大跌并转负,为未来地产投资蒙上阴影。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不及前6月的6.1%;前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26.4%和39.8%,均较上半年放缓。不过去库存方面有进展,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382万平方米,比6月末的71,416万平方米有所减少。盛来运表示,“从中长期角度看,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结构在调整,传统行业投资的空间肯定在收窄,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长期趋势角度来看下滑有一定合理性。”他表示,民间投资回落与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有关系,多数传统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不到3%,一些企业家投资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一些服务业,包括电信、油气,民间资本不容易进入;民营企业还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不过他也指出,有关部门继续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是有利于支撑经济投资稳定增长的。先行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月增长24%,也为以后的投资企稳打下很好基础。对于房地产市场,盛来运表示,房地产价格有所回落,但分化特征比较明显,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相对比较坚挺,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这一轮涨得不是很多。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分化调整的走势和格局下一阶段还会延续。
    7月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在政策应对上,分析师普遍认为还是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降低企业税赋为主,货币政策虽有空间,但不会轻易放松。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认为,由于投资下滑压力始终存在,将使下半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预计在6.5-6.6%。他表示,目前货币政策还是以稳为主,各个期限的利率也在不同程度下行,之前虽然流动性充裕,但并没有用到实体经济,民间投资增速仍在下滑,现阶段情况看,放松货币只能引起资产泡沫。不过,上半年财政收入高于预期,为财政加大政策力度打下基础。预计下半年还是会加大政府投资,减轻宏观税赋。
    中国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若频繁降准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给金融市场的降准预期泼下冷水。而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8月初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要坚定不移降低各种企业成本,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导致当日离岸美元兑人民币CNH一年期掉期跌幅急剧扩大并创逾两年低点。不过发改委随后删除了“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的表态。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指出,整体来看,经济仍有压力,未来稳经济还需政府发力,基建投资仍是主要方式。另外随着经济结构改革加速,三产以及消费或成为新的亮点。“现阶段,在汇率、杠杆率等方面的约束下,货币政策更为宽松的可能性较小,即公开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的概率很低。除非经济发生大幅下行,而目前还未看到。”他们表示。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下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适度扩大总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美国必须出台新增长政策
    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指出,国家收入流向富人和穷人的比例固定不变,这在美国本是“不证自明的事实”,但如今一切都已改变。
    文章写道,不平等、公平、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这些问题一直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核心问题。理应如此。许多年来,所有群体的收入往往同步变动。实际上,作为毕业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人,我接受的教育是,美国整体收入分别流向利润和薪资、富人和穷人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
    如今一切都已改变。不断加剧的不平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停滞,完全应当成为一个紧迫的政治问题。遗憾的是,许多人热衷于公平,忽视了决定经济表现几乎所有方面的最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出来的整体收入增长率。
    因为那些致力于捍卫企业减税、去监管化以及取悦富人政策的人,在过去35年里一直最重视增长,因此太多进步人士心中不再相信促增长的目标。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就业。考虑到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只有2.5%,新的劳动参与者将更多地是教育程度较低者和弱势群体。
    增长最快的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同时也是就业增长和中产阶级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的年代,这不太可能是巧合。
    增长为联邦收入增加提供来源,从而鼓励政府保护社会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和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等关键社保项目。增长为“劳动所得税额抵减”(EITC)的扩大等新举措创造了空间。
    劳动力市场用工紧缺是最好的“社会保障”,因为这种市场状况迫使雇主招聘并培养缺乏经验的劳动者以维持足够人手。数年前,我估计,成年男性就业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轻黑人男性的就业率就会上升7个百分点。较近的研究证实,经济增长更多地让较为年轻的劳动者和少数族裔受益。
    快速的增长还有其他益处。它增强了美国在世界上的示范力量。它使得美国政府不用无奈地出台可能危及未来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历史经验表明,较快的增长还能减少犯罪、鼓励环境保护。较快的增长还能让公众对这个将由我们的后代继承的国家感到乐观。
    现实情况是,如果美国增速持续无法突破2%,我们能否实现任何一个主要国家目标就不好说了。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可以将增速提升至3%,利率将会正常化,中产阶级薪资增速将会超过通胀,债务负担将逐渐减轻,美国的示范力量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那么,如何促进增长?在一个与美国类似的经济体内,绝大多数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来自私人部门。如果下任总统足够幸运,能够实现2017年至2020年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其中超过800万个无疑将来自为追逐利润而招人的企业。
    问题不是商业的成功好不好,而是如何才能最好地实现这种成功。当前资金成本接近零,股市处于创纪录高位,企业的利润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们不需要拿好处哄着企业去进行它们现在认为不值得的投资。我们也没有理由降低业已很低的企业税率或者废除监管,除非有迹象表明,现行的企业税率和监管造成的成本超过了利润。
    我们需要的是加大对商业活动成果的索取。这是出台政策加大公共投资、增加劳动者购买力以及提升竞争力的核心理由。此类政策也有助于公平,但没有理由因为这一点而忘记促增长的主要目标。经济学中往往会有取舍。但并非始终如此。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同时促进公平和增长。
    (FT,2016.8.12)
    全球廉价资金泛滥
    据路透报道,就在全球其他主要央行祭出更为宽松的政策之际,美国7月就业数据大幅超过预期,再次点燃对美联储9月升息的预期。
    8月11日,新西兰央行在预期中降息25个基点,2.0%的基准利率创下历史新低。这是继澳大利亚、英国、韩国、俄罗斯等之后,又一个宣布降息的国家。此前,英国央行投下退欧公投后的首枚重磅弹药——降息至纪录新低0.25%,同时重启资产购买计划,并暗示准备进一步宽松政策。
    英国央行总裁卡尼称,他推出了“一揽子非常规举措”,因公投退欧后经济前景发生了明显变化。央行预计在2016年余下时间经济增长将会停滞不前,明年成长疲弱。
    7月份的一份路透调查显示,经济增长缓慢,欧元区通胀实际接近零,将迫使欧洲央行延长并扩大资产购买计划的范围。初步指标显示,欧元区迄今为止对英国退欧决定基本不以为意,但8月12日出炉的初值数据料显示,欧元区第二季经济增长率减半至0.3%。
    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录得0.4%、0.7%和0.6%,但欧元区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法国及意大利增速与上季度持平。
    “虽然英国有可能濒临衰退,但欧盟其他国家7月经济信心指数所展现的韧性有可能出人意料,”花旗的分析师Christian Schulz说。
    日本央行7月份维持购债规模不变,令市场失望,一反外界认为它会增加购债的预期,在该央行宣布将在9月重新评估政策之后,交易员们甚至变得更为紧张。受疲弱的国内需求和出口停滞所抑制,该国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化增长率为0.2%,低于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0.7%。这是日本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经济增长,但增速大大低于上一季度2.0%的修正值。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增幅为零,低于0.2%的市场预估中值。
    这对首相安倍晋三而言将是个挫折,安倍表示,重组后内阁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抗击通缩。“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仍将是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焦点,部分原因是日本是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发展方向的指示标,”法国巴黎银行的分析Richard Iley说。
    实施了三年的“安倍经济学”几乎没有起到激活日本经济的作用,金融市场愈发担心日本央行已无政策弹药可用。“为了粉碎弹药告罄的传言,日本央行或许会决定在9月会议上停止以基础货币为政策标的,这个指标与负利率政策是相互矛盾的,”Iley说。
    (综合消息)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流动性陷阱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认为,对流动性观点分裂,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一种政策困惑,这意味着传统理论面临着“不适用”的挑战。
    中国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关于中国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观点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有趣的是,对这一现象的市场解读却分割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派认为流动性已经十分宽松,因此未来进一步宽松(比如说降准降息)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财政刺激是目前唯一的可行方案,但由此增加的财政赤字将不可避免地“被货币化”——换句话说,货币政策将被迫宽松。对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央行似乎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仅提及为结构性改革创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样一种观点分裂的背后,事实上反映了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一种政策困惑,而这样的政策困惑意味着很多传统理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不适用”的挑战。
    关于“流动性陷阱”,经济学界有诸多争论,但总的来说,在目前的语境下,“流动性陷阱”意味着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的失效,即利率与货币供给关系之间的关系开始断裂。这在“负利率”环境下体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利率已经为零甚至为负,那么进一步的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的传导效应并不明确。对于央行来说,其可以做的就是扫清市面上的一切可以购买的债券,但最终的问题就变成了,如果债券的供给是有限的,那么央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是否还有意义?
    眼下,盛松成司长关于“流动性陷阱”的担忧则来自于M1和M2“剪刀差”的不断扩大,M1在过去数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但M2却有下滑的迹象。这表明在银行体系内的活期存款不断增加,传统上来说,活期存款增加是一种经济活力上升的标志,即企业不愿意把资金变成长期存款,而是保留现金,以备投资的需要。很多研究也发现,历史上,M1与通胀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领先效应,即M1的增加意味着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同时也意味着未来通胀存在着上行的动力。
    而在中国目前的语境下,却很难得出通胀即将上行的结论,M1的大幅增加反而意味着企业对于实业投资意愿的降低,盛松成司长也表示,企业留存大量现金,反而意味着企业没有合适的投资标的,最终变成了不得不持币的现象。
    当然,M1增速不断上升存在着结构性的因素,第一是互联网金融兴起后,整体社会资金的活期化倾向,第二则是大量债券在今年发行,这些债券发行后,募集资金需要按照既定的投资计划来支出,因此导致了资金趴在账上成为活期存款的现象。
    但细究之下,M1大幅增加,真正代表的是经济增速下滑下的一种低利率预期。这种预期反映为,由于经济前景不乐观,因此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于金融资产的需求量将出现上升,这导致了投资者出现一种想法: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作长期存款(因为利率未来将可能下行,理性的选择之一是尽快锁定长期利率),不如赶紧把钱放在金融资产上,而受到追捧的资产则是债券和房地产,受到“赚钱效应”的驱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追逐金融资产似乎取得的收益似乎更大,因此不如保留现金,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立刻出手。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金融资产(如果认为房地产也属于金融资产的话),实业投资却仍在下滑。这反映了另一种预期,即经济的总需求仍然处于下滑通道中,这个时候增加实业投资,不仅面临着投资期内现金流的压力,也不能保证这些项目投产后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另一个原因则是,金融资产只要流动性够好,即使亏损,但总可以抛售,而实业投资一旦失败,则可能会是一个不断烧钱的“老虎机”。
    这样的状况对货币政策形成了挑战,如果长期跟踪中国央行的一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央行认为货币政策的真正目的是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当“总需求”出现不足时,当然需要放松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的一再放松如果无法刺激实业投资,那么“流动性陷阱”也就难以避免。
    对于政策决策者来说,无论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其政策考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在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方程的平衡,在供给端,中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而在需求端,如果私人需求无法提高,那么就只能通过财政刺激来增加公共需求,这也是盛松成司长提出的“增加财政赤字”的原因。
    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尽管政策效果有限,但也不能缺位。未来的进一步宽松仍然难以避免。在大规模宽松效果有限的大背景下,央行只能祭出更加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期望能够刺激社会总需求。
    (FT,2016.8.12)
    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泡沫增大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日前调查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达3500多个。分析指规划泡沫或加重楼市库存。据《经济参考报》消息,中国的新城新区发展,普遍面临着规划上过度超前、定位上同质化、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等突出问题。
    中国区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等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差别化调控的信号已经明确,特大城市严控人口规模,中小城市加快放开落户制度。然而,现实中担当集聚人口重任的中小城市却处于难以承受之重的尴尬。近期出版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中国农民工流向地市级以上的占70%以上,而流向小城镇的不到10%。一些受访专家指出,规划、土地、人口三者紧密联系,规划新区“画大饼”,规划人口盲目求大,直接的影响就是房地产过度开发,去库存艰难。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查显示,在这3500多个新城中,国家级新区17个;各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约500个;各类省级产业园区1600多个;较大规模的市产业园1000个;县以下的各类产业园上万计。
    根据该中心此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规划3500多个新城新区,谁来住?人从哪里来?”除了进城农村转移人口,一些城市把人口引进目标聚焦在区域和城市间人口流动上。西部、西南部几个地市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其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抢人。广西北海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估算在70万以上,根据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要达到145万人。北海市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北海2015年人口增长率超过1.5%,尽管当地放宽了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去年落户人数仅为6749人。一些地方不仅面临引进人口难,还处于人口净流出的“失血”状态。福建省沙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到2030年沙县城关人口要达到29万人。“现在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从事小吃行业,人口不净流出就不错了。”
    (联合早报,2016.8.12)
    香港增长乏力 今年将被深圳超越
    一向以来,香港经济走势最受中国和国际市场左右,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未见改善,上半年香港多项经济数据均显示,香港经济面临增长无力,例如今年首季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增长,由2015年4.7%明显放缓至1.1%;而投资开支的下跌亦持续,今年首季按年下跌10.1%,港府宜及早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刺激经济。
    国统局公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7%,云南、河北GDP增速略低于各省平均值,重庆上半年的GDP成长达10.6%,连续10季经济增速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广东上半年GDP增长7.4%,而深圳上半年GDP增长约8.6%,面对内地强劲的经济增长,香港就黯然失色,去年香港经济实质GDP增长2.4%,今年首季的按年增长放缓至0.8%,预测今年香港GDP增长为1%至2%,看来深圳今年GDP总量势将超越香港。
    香港表现逊内地省市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最近亦坦言,在环球经济增长乏力、需求疲弱的情况下,香港这个外向型经济体无可避免也受到影响。今年上半年香港的贸易、零售、旅游等多个行业都出现放缓现象,情况确是严峻。
    从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产业的表现,可以从中窥探到整体香港经济表现,这四大行业分别是:贸易及物流业(占GDP约23.4%)、旅游业(占GDP约5.1%)、金融业(占GDP约16.6%)及地产(估计占GDP约20%以上)(有关金融及地产内容,留待下期有详细检视)。
    香港货物出口继2015年下跌1.8%之后,今年1至6月,再按年下跌3.9%。香港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内地、欧盟、美国、东盟及日本,分别占香港总出口的53%、10%、9%、8%及3%。上半年香港对上述市场全面下挫,上述出口市场按年变动分别为-4.6%、+0.1%、-6.4%、-6.8%及-6.4%。
    游客减少零售惨淡
    旅游业方面,去年访港旅客达5930万人次,相当于香港人口的8.1倍,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占总数的77%。香港旅游发展局最新数字显示,上半年访港旅客约2716万人次,当中内地旅客数字录得10.6%的跌幅。受访港旅客人次及旅客消费放缓影响,拖累香港零售市道,零售业销货额继在去年下跌3.7%后,今年1至5月按年已下跌10.8%。6月份零售额337亿元,按年大跌8.9%,市场原预期跌幅收窄至8.1%,结果仍扩大0.6个百分点,期内销售量亦下跌9.6%。今年上半年,零售额更按年劲挫10.5%,这是自1999年以来17年最大的半年跌幅,香港零售市道连跌第16个月。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数字显示,上半年香港餐饮业生意额跌一成,高消费食肆生意跌幅更高达两成,预料下半年餐饮市道仍不乐观。香港餐饮业租金占食肆成本约三成半至四成,生意下跌但租金依然高企,现时不少位于旺区油麻地及旺角小型食肆都纷纷结业,整体经营环境形势严峻。
    至于香港金融业方面,总算保持稳定,港股上半年呈上落市走势,但期内缺乏大型集资活动。据罗兵咸永道统计,香港上半年新股上市(IPO)集资额43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跌66%。期内,IPO宗数为40宗,2015年同期为51宗。虽然集资额及宗数均有下跌,但香港两方面均排名全球第一,而排名第二为伦交所的集资额316亿元。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上半年香港就业市场尚算不俗,今年6月为止的3个月的经季节性调整失业率为3.4%,由于香港基建项目动工多,建筑工人需求多,改善了就业市场,但现时求职市场资源错配,蓝领工种的空缺多,文职工作供不应求,若香港经济增长放缓进一步恶化,势必令香港失业情况恶化,特区政府宜早作准备。
    学者忧年底香港失业率回升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较预期更慢,各机构已相继轻微调低全年增长预测。香港作为细小开放型经济体,经济无时无刻受到外围影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原理大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佩琼强调,视乎中国内地经济下半年可否维持6.5%以上的增长,如能维持,香港经济可望有1%至2%的增幅。
    “过去几年香港充分就业,但看到近期多了店铺执笠,零售业和饮食业就业人数众多,如果宏观经济没有改善,相信香港失业率上升的压力较大,所以政府也会忧心能够如何改善情况。”刘佩琼说。
    消费旅游业就业人数14连跌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评论最新失业数字时说:“就业前景仍受外围不利因素增加,以及访港旅游业和本地消费市道同告放缓所困扰。”
    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6月失业率为3.4%,与2016年3月至5月的数字相同,就业不足率就没有改变,维持在1.4%的水平。与消费及旅游相关的行业,包括零售、住宿及餐饮服务业合计,2016年4月至6月较对上一个3个月的期间,微升0.1个百分点至5.4%,较1年前上升0.8个百分点,就业人数连续第14个期间录得按年跌幅。零售业和住宿服务业的失业率按年分别上升1.6及0.2个百分点,至5.6%和4.5%。
    英国6月公投支持脱欧,但又未立即启动脱欧机制,为全球带来长期的不确定性。刘佩琼认为,不论欧洲和日本等地的经济问题都很多,美国大选更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外围经济波动,市场大都认同香港不论内外的经济风险都比较大。
    年内香港不会再收大礼
    对于内地当局对香港经济的支持,刘佩琼称,相信年内中央不会再出手送大礼。谈到香港能否受惠于内地经济改善,她强调,中央可以做的都做了,包括从供给侧清理无效企业,不过刺激内部投资效果并不显着,即使内地当局放水增加中小企贷款渠道和机会,惟不少企业无意去借款和短期做新投资。她续说,今年香港对内对外的服务与贸易输出都不理想,经济表现不太好,对外因为世界贸易特别是中国内地贸易明显倒退,香港因而受惠的相关业务减少。此外,香港对外贸易主要扮演服务提供者角色,例如运输、物流和转口,因此环球经济对香港服务的需求减少。
    刘佩琼说:“中央可以做的会做,但已讲到明不会像前总理那样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方案,所以不可以期望当局在刺激经济上,会出现大奇迹。”
    如何推动香港下半年经济上升,刘佩琼强调,港府可以做的不多,整体表现始终要靠市场,早前因拉布而受阻延的尚未完工大型基建工程继续,可能对经济增长有些微的帮助,但最终要视乎年底前内地是否能维持经济增长6.5%或以上的进度,如果能够维持,香港全年经济增长率可望达1%至2%。
    政治稳定才有利经济建设
    “不论经济好或经济差,政府都有责任帮助并促进市民安居乐业。”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对香港商报记者说。
    经济发展不是追求数字上升,庄太量强调,终极目标是让市民安居乐业,因此政府监察经济增长数据时,必须考虑如何帮助市民改善生活质素。他说:“如果市场运作正当和正常,政府毋须介入。港府要做的是如何令市民安居与乐业,居屋、公共房屋政策可以做好些。”
    香港需要稳定环境追上对手
    现时社会内部矛盾,已经令香港经济绑手绑脚,拖慢了经济和民生建设。庄太量认为,香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令香港追上区内以至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他说:“即使与内地城市如上海比较,香港的基建都好落后,例如支付系统发展停顿,仍主要依赖八达通,发展远远落后,长远对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假如金融基建跟不上,好难继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交易平台是要方便对方,香港不可在比新加坡等地落后的时候,同时做领导者。”
    从民生角度出发,立法局拉布、非法宣扬港独等对抗行为,都对香港经济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庄太量期望,有关民生基建的工程计划不受拉布影响可以快些上马。
    香港中介人角色愈来愈重
    另一方面,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对今年余下时间香港经济前景感到乐观。他表示,英国减息,美国经济加息步伐放缓十分明显,而且英国通过脱欧后,欧洲情况更不明朗,令部分资金转向香港和内地。因此,香港不单资产下调压力减轻,还应该有些许上调空间。
    展望今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巫伯雄称,预期深港通将如期于今年内开通;一带一路如果能持续顺利开展,香港的中间人角色将愈来愈明显和吃重;中央适当调控内地楼市,内地不会出现资产泡沫,内地股市也不会大起大落,香港市场不会因而受牵连而大上大落;下半年有圣诞和新年,积聚消费力在节日消费。他预期,下半年香港经济会比上半年好,亦会比2015年下半年好。他说:“各方面对香港经济有利,下半年经济悲观机会很细,差过上半年的机会也很细。”
    不过,巫伯雄提醒,当局要警惕,现时美国股市因为总统选举而有虚火,大选过后各方毋须撑市,隐忧会随之浮现出来。另外,香港经济规模太小,在对外谈判上的谈判力或议价能力较低,希望中央能加大力度支持香港的对外谈判。
    (香港商报,2016.8.10)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58期(总第1669期)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中国投资大幅放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