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十三五”怎么规划?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4年第37期(总第1454期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
    [本期要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看淡情绪持续  日本老龄化之解    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疲软  别指望中国经济会崩溃    中国“十三五”怎么规划    经济热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看淡情绪持续
     4月份,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乎每一个指标都出现放缓。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正濒临破裂。在举足轻重的房地产市场,今年头四个月按人民币计算的销售额同比下降7.8%。房地产投资是中国经济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也是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及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根据近日发布的政府数据,今年头四个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1%。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关切的问题,因为他们开始担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房地产崩盘的冲击波可能传遍世界。
     中国楼市确有崩盘危险  
     瑞银独立经济顾问乔治?马格纳斯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认为,中国房地产确有崩盘危险。文章称,中国房地产是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不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为从珀斯到秘鲁的工业大宗商品生产商带来利润丰厚的业务,同时还是世界各国对华出口飙升的支柱。在过去几年里,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的预言不绝于耳,但它们始终未能应验。不过现在世界应该当心了。自2013年年中以来,中国房地产活动指标持续走低,如今看来,该行业的低迷有可能转变为崩盘。即使是最乐观的判断也是中国即将进入通缩阶段,而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疲弱状态。
     中国监管薄弱的影子银行业中的违约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增长——是切实存在的,而且与房地产相关。然而中国政府和央行拥有政策工具来限制这二者的短期影响;他们已经实施了债务展期、银行纾困和资本重组措施。
     中国更大的风险在于房地产崩盘带来的广泛影响。中国房地产投资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左右,几乎是美国房地产泡沫最高峰时期该比例的两倍。再加上钢铁、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等相关行业的投资,这一比例接近16%。广义的房地产部门大约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中国政府按说应该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性排在经济再平衡目标之下,后者涉及增加家庭消费。房地产贷款占到商业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中,至少五分之二是以房地产作为担保的。此外,房地产市场的兴旺让各省市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从而刺激它们大举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情况之所以看起来有所不同,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出现长期化的供应过剩。随着房地产市场放缓,房屋开工、完工和销售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有报道称,在截止今年4月的一年里,北京未售房屋库存消化周期从7个月升至12个月。但从在建房屋和总销售量来说,大部分未售房屋位于“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库存消化周期已经上升到大约15个月。三四线城市的消化周期约为24个月。
     中国的反腐运动往往将矛头对准那些拥有豪宅的个人,这无异于给房地产市场泼冷水。根据一家投行最近发表的报告,中国最富有的1%家庭估计拥有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住宅地产。此外,信贷条件收紧,包括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成本升高,尤其是在影子银行领域,也在影响房地产市场。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回报率,以及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现金流,种种情况都在恶化。
     当土地和住房价格下降时,房地产市场以及整体经济就可能出现危机。虽然官方数据显示今年3月70个城市的房价同比仍上涨8%,但实际上,自2013年年底以来房价是下降的。
     如果房地产活动和房价进一步下行,中国政府不出台传统刺激政策的决心就不太可能坚持住。我们可以预期中国政府有可能出台一揽子组合措施,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和环境项目的支出;加快内地和西部省份的城镇化进程;放松限购政策,比如降低抵押贷款首付比例;以及最终推出新的宽松货币政策。
     此类举措可能为金融市场和经济提供短期的喘息空间。但如果政府采取的举措过猛,将损害经济再平衡的根本战略,届时负面经济影响将更大,持续时间也会更长。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国家,但房地产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切实影响在全世界都一样。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在今后两年应对这些影响,而我们其他人应该准备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固的时期应对中国房产泡沫破裂的通缩影响。
     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考验中国经济
     KEITH  BRADSHER在纽约时报指出,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将会考验中国经济。中国政府5月13日宣布,上个月,新屋开工量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25%——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住宅房地产建设已经占到了全部经济产出的九分之一。
     新旧住房的价格都已开始下跌,交易量也急剧减少。上个月,由于卖家不愿意接受购房者日益强烈的打折要求,房屋交易的建筑面积暴跌了将近16%。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这一调整过程——有些经济学家甚至称其为泡沫的破裂。
     在2008年市场崩溃之前的10年里,美联储(Fed)和美国的其他监管者并未尝试去戳破美国的房产泡沫。然而,过去几年当中,中国领导层越来越担心房价会上升到人们无力承担的水平,担心经济过度依赖投资,于是便采取了行动。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二套房贷款需要支付惩罚性利率、禁止购买第三套住房,在此之后,央行还刻意把短期利率保持在远高于通货膨胀率的水平。5月10日,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强调要采取严格的信贷政策,称他并不认为经济已经困难到了需要以货币政策进行刺激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是房地产市场会持续放缓到何种程度,它的问题是否会影响到其他经济领域,尤其是银行体系。除了推迟新项目以外,开发商还给工人放假,将运往工地的钢铁数量减至最少,由此大幅度减慢了现有项目的完工速度。5月13日发布的经济数据还显示了工业生产的减速,钢铁和水泥生产的增长速度都已变得极其缓慢。4月,零售销售额的增长也比预期速度低,由于迁入新居的家庭减少,家具市场也已陷入停滞。中国规模居前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中原地产表示,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和上海的交易量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一半。在过去,五一假期和七天的十一国庆节假期一直是一年中购房交易最火爆的两个时期。
     政府已经取消了针对房地产的一些限制。在毗邻香港的深圳,国有银行近年来一直在规定的国家抵押贷款基准利率之外多收半个到一个百分点的费用,但在过去两周,它们已停止收取这项费用。
     但一些专家怀疑,即便最重要的限制,即针对购买多套房屋的限制得到了解除,富裕家庭仍然不会重新回到房地产市场。香港经纪及投资公司里昂证券的房地产研究负责人王艳称,放松对海外投资的限制意味着更多富裕家庭已经开始把他们的钱送到香港及其他地方,而不是用来购置更多房屋。对于房产价格而言,“即便你放松所有限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差别,”她说。“唯一确定的是方向已定,而且是下行方向——但这是可控的。”
     中国银行业高管及经济学家表示,房市严重低迷很可能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猛增。但他们提出了几个理由,希望以此说明,即便是房市的急剧下滑也不一定会导致银行倒闭,不一定会导致美国在2008年至2009年美国房市衰退时所采取的那种紧急救援政策。他们提出的首要理由是,即便房市急剧下滑,大部分住宅的价格仍高于房贷的结欠余额。因此,几乎没人认为中国会出现抵押品赎回权丧失的大潮。
     中国大部分的住宅都是在超过五年以前购买的,而房价在过去五年中翻了一番。抵押贷款的首付从20%到40%不等,经常还会更高,银行由此获得了较大的止损保障。中国家庭的储蓄率位居世界前列,城市家庭的储蓄占到了收入的将近50%,而美国家庭的储蓄率几乎为零。
     一个更令人担心的问题,也是银行监管机构更难估量的问题,在于其他领域的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将来自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贷款秘密投入了房地产业的投机买卖,而这些贷款本应用于设备购买和其他商业活动。大量传闻证据说明,此类企业投机活动非常普遍。不过,只有在房价大幅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由此而来的损失才会显现。
     鉴于政府对银行及众多企业的广泛控制,北京或许有能力减缓房地产市场的下滑,但不一定有能力实现逆转。普衡律师事务所(Paul  Hastings)北京代表处专攻亚洲房地产业的合伙人乔尔?罗思坦(Joel  Rothstein)说,“无法预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会如何破裂,因为它破裂的步伐十分缓慢。”
     中国其他的经济领域依然比住宅房地产健康,可望在房地产市场疲弱的时候帮助维持家庭收入和全国经济产出。政府的基础设施支出增长迅猛,尤以铁路建设支出为甚。此外,央行今年逐渐下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帮助提高了中国商品在外国市场的竞争力。
     与住宅房地产相比,中国的写字楼及商业房地产行业微不足道,具体情况因城市而有很大差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优越位置及优质建筑仍然吸引了很多潜在的买家,但很多二三线城市办公楼的单层销售已不受欢迎。
     政府与私营企业提供的房价数据并不一致,而且很难进行比较。但房地产业的高管们表示,个人转手房屋和开发商销售新房时,价格比一年前低10%-20%的现象已变得日益普遍。有开发商表示,很难为那些已经销出一半的楼盘项目剩下的房屋提供折扣价,但中原地产研究董事程澐表示,很多开发商无法承受无限期停售房屋的后果,已经选择了降价,前期卖家已经基本上接受了后来的买家享受折扣的事实。她还表示,最近,“所有楼盘都愿意降价。”
     西南财经大学今年3月公布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房产占全国各地家庭资产的66%,在北京地区,这一比率高达84%。而在美国,这一比率仅为41%,更多的家庭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
     房价调整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不过,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吴幼珉认为,房价调整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今年3月以来,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海南等省份,曾出现双位数字的开发商资金链断个案,主要涉及一些中小房企;目前,这股趋势还没有在区域或全国蔓延。房地产行业与金融行业不同,某房企的融资问题会对已支付了预付款的小业主、材料供应商、贷款银行等产生影响,但往往并不会直接冲击其他同业,单一企业的问题可以视为个别事件。中国现行首套住房按揭(抵押)七成,银行最近还收紧了楼按的审批,因而房价下调对银行体系的冲击较轻微。
     在这方面,现在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前几年是由于货币供应增长比经济扩张为快,增加了投资和产出,但也导致了资产泡沫;而美国则是利用次贷来增加信贷,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在中国,房价下跌对楼市投资需求的影响较消费需求为大。而在美国,次贷危机则广泛冲击了消费型的美国经济。
     然而,资产价格下调所产生的财富效应还是会使中国消费下降,经济收缩。在2002至2011年十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10.6%;而今年的增长目标则为7.5%,下降约三成,那是中国政府宣称人为调节增长的结果。既然政策设计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增长目标,也应为资产价格回调留有空间。
     由于资产价格,中国房地产今年一季度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6.8%,较2013年每月19%以上的增速明显为低;建材等的需求会因而下降。但实际情况比一些预期的较为好一些,官方4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扬至50.4,汇丰PMI也显示4月放缓幅度较3月份为小。在领先指标方面,全国第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5%,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更为6.9%。
     商品房建造放缓对就业及材料市场是有不利影响的,中国政府对此也作了应对。例如铁路全年投资总额就从7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以上,还有其他基建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的加码,也加快了中国钢铁及水泥等新订单回升。总体而言,房价回落对中国经济影响会比预期的为小,从另一方面也可预示房价回落还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日本如何化解老龄化之虑?
    《商业亚洲》(Business  Asia)栏目的编辑JOSEPH  STERNBERG撰文指出,对日本经济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其GDP增速、消费者信心、商业景气、失业率、薪资及投资等方面。虽然这些都是有用的指标,但要想了解该国的长期前景,近来公布的一个数据更为重要:日本的儿童人数已连续第33年下降,当前的人数是自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出生到15岁的儿童仅占日本总人口的12.8%,在美国该比例接近20%。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25%,创出了纪录新高。过去十年,日本的总人口数也在下降。
     人口下降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已不必赘述。现在的儿童人口减少意味着,未来参加工作以养活不工作的年轻人及老年人的人口也将减少。而参加工作的人口减少也意味着经济增速将放缓,对于像日本这样已是发达经济体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日本最常提到的解决人口下降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但没有一个是令人满意的。第一个办法是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尤其是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目前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非常低。这个办法短期内是有效的。第二个办法是提高退休年龄,以便延长日本非常健康的老年人的工作年限,但这个办法也仅仅是在短期内有所帮助。
     但这两种方法的长期作用都有限。与当前大批处于劳动年龄的男子一样,妇女和老人也终将去世。婴儿过少的后果就是,即便劳动参与率在未来达到了不切实际的100%,日本的劳动人口数量最终仍将低于当前水平。
     引入外来移民是个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但似乎也是在政治上可行性最小的办法。直到最近几个月,安倍晋三政府才敢向媒体透露,一份每年接纳不超过20万外来移民的方案可能正在准备阶段。如果能够说服日本民众将出生率从当前的每位妇女1.39个孩子提高至2.07个孩子,再加上这个接纳移民的方案,那么就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前或多或少地遏制日本人口下降。但愿日本能做到这点。
     否则,日本将需要每年接纳约65万移民,才能获得相同的结果。同样祝愿日本能做到这点。日本讨论人口问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听起来日本民众自己对此并不在意。记者的确能够发现,老年人采访对象会断言未来的生活不会这么糟糕。未来将不会那么拥挤,人均收入也将保持稳定。他们的潜台词是,一旦引入了外来移民,日本举世闻名的有序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如果安倍晋三没有对不久前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简称TPP)相关谈判仍在进行的时候感到怀念,那么人口问题应该会让他怀念那个时候。在谈判因美国的不当行为和日本的毫不妥协而陷入停滞前,这份多边贸易协议很可能是安倍晋三以政治上受欢迎的方式减轻人口灾难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最佳机会。
     某种程度上,TPP能通过提高日本国内的生产率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日本人口不断减少,那么维持经济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每位现有工人的生产率。正如前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在2012年所说,这差不多就是日本在2000-2010年实现经济小幅增长的原因,当时日本的平均生产率增速为0.8%,快于0.3%的人口下降速度,才使日本实现了0.6%的经济增长(存在四舍五入的误差)。
     通过使日本开放市场、引入更多外国竞争(尤其是服务业),TPP将刺激日本经济中依旧低效的行业实现生产率的跃升,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女性和高龄劳动者最可能的职业去向,因为效率已经颇高的日本出口产品组装线并不需要他们。
     另外,大部分观察人士还忽略了去年本专栏重点提到的一个TPP要素:投资自由化。这将给在其他TPP国家开展业务的日本企业带来益处。里昂证券(CLSA)的史密斯(Nicholas  Smith)曾经指出,通过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减少其他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促进日本在第三国工厂生产的商品实行免关税出口,TPP将为日本对外投资打开新渠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TPP将成为一种非移民改革形式的“移民改革”。如果使马来西亚或越南工人移民日本不是选择方案,那么次优选择方案将是提高日本企业在别的地方招聘这些工人的便利性。这些工人将使日本企业有能力将利润汇回国内用于支付工资和养老金,从而在实质上对日本境内公民提供支持。
     TPP带来的这些益处都无法真正取代日本避免彻底陷入人口灾难所需要的移民改革。但若移民改革在政治上暂不可能实现,日本政府就有必要做自己所能做的。投资者将注意到,日本政府正指望从比较容易实现的措施中拿出一种来解决日本最紧迫的长期问题。
    (WSJ,2013.5.9)
    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疲软
     金融危机结束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当前欧洲经济增长疲软,美国的经济复苏走走停停,中国的经济增长动能也正在减弱,决策者不得不思量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
     5月15日公布的一批经济数据表现令人担忧,股市和债市因此受到冲击。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一季度GDP折合成年率仅增长了0.8%。德国经济强劲增长3.3%,但除德国以外的其他欧元区国家第一季度经济小幅萎缩。为了防止欧元区经济陷入长时间的增长停滞,欧洲央行官员目前准备实施额外的低利率政策,而美联储则在逐步削减旨在提振经济增长的债券购买方案的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当局正试图鼓励银行向被挡在房地产市场之外的首次购房者提供更多贷款。美国官员私下表示,他们预计如果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中国官员将采取措施提振经济增长以及为银行业提供支撑。但中国官员称,他们将避免实施大规模刺激措施,以免破坏经济改革或加重信贷危机。
     欧美股市5月15日大幅走低,大型发达国家发行的债券的收益率当日也继续下降。意大利意利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安德烈?意利(Andrea  Illy)称,在看到真正的经济复苏之前还得等待很长时间。他表示,他本人对于经济如何或者能否增长持怀疑态度,意大利的企业家和消费者也这么认为。
     在美联储官员着手缩减旨在降低长期利率的购债项目、琢磨应将接近于零的短期利率维持多久之际,5月15日发布的美国最新数据凸显出,摆在美联储官员面前的是一个良莠不齐的经济环境。
     根据美联储报告,美国4月份工业产值出现滑坡;另据调查,美国建筑商的景气指数也有所下降。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主要受恶劣天气影响而下滑后,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正在反弹。最近,招聘活动已经表现出强劲迹象。不过,一些官员仍然预计上半年的表现将会不如人意。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5月15日接受采访时称,他猜测,步入下半年时经济增速将有所升温,然而,越是迟迟达不到许多人原先预期的3%增速,越是需要担心起来,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情况。罗森格伦是美联储中支持采取大规模政策应对增长放缓和低通胀问题的官员之一。
     令局面更加复杂的是,有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回升,美国通胀率在之前将近两年的时间内都低于这一目标。今年4月份,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明显高于3月份的1.5%以及2月份的1.1%。
     罗森格伦表示,上述数据是否意味着经济回暖程度已经足以推动CPI上升,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他说,美联储青睐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数——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仍然非常低。
     美联储主席耶伦上周告诉议员们,她预计美联储今年秋天前将完成对购债政策的缩减。
     如果通货膨胀回升,就可能推动美联储加快对何时开始加息的讨论。不过,此类讨论似乎还为时过早。最近几天美国长期利率大幅下挫表明,投资者和联储官员认为美联储最快也要到明年才会加息。
     另一个左右全球经济前景的重要因素是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本周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1-4月,中国住宅销售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9%。零售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双双放缓。
     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他们口中的“微刺激”措施。近期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开始担忧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根据中国央行网站发布的信息,央行官员早些时候要求大型银行优先满足首套房贷需求。央行还要求商业银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确定在“合理”水平。
     不过,目前看来,欧洲地区采取了最为积极的举措来提振经济增长。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称,该行可能会在6月份宣布旨在推高通胀率的新措施。欧元区4月份通胀率为0.7%,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略低于2%的目标。5月15日其他一些欧洲央行官员也表达了对德拉吉上述言论的支持。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在柏林发表的一个演讲中称,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将迅速行动,不排除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欧洲央行官员抱有和美联储官员类似的疑问,那就是他们还能够再做些什么来提振面临重重阻力的经济,而眼前很多困难都是他们管理或者授权范围之外的。
     金融危机的遗产:债台高筑、饱受重创的银行、小企业高企的借贷成本、需求整体匮乏,加之僵化的就业市场以及高企的工资税率等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一同导致欧洲地区经济增速放慢。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欧洲央行下一步举措的规模和有效性,但是该行下调利率以及推出一些鼓励银行发放贷款的措施的可能性似乎日益加大。
     伦敦非党派智库欧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的副部长蒂尔福德(Simon  Tilford)表示,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回升,不过考虑到此前滑坡的幅度,经济形势依旧疲弱。他称,通常来说,在如此程度的衰退之后,经济应当会更快速增长。
    (WSJ,2014.5.16)
    国内与港台经济
    别指望中国经济会崩溃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创始人兼首席经济学家CARL  B.  WEINBERG为《巴伦周刊》撰文指出,唱衰中国的预测令人厌恶,也从未应验。当然,中国经济增速在33年来已三次放缓,这一点有基本可靠的数据为证。不过,自1979年在现代化道路上“腾飞”以来,中国经济从未出现过萎缩。库兹涅茨对18个历史案例的研究发现,一旦经济腾飞的条件具备,没有哪个现代化进程出现过中途停滞的情况。在过去30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增长9.7%。其他哪个国家能达到这一水平?
     以所有指标衡量,中国GDP都在追赶美国和欧洲,超过这些经济体已指日可待。参考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刚刚更新至2011年的数据,中国实际GDP在2011年就已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87%。然而,分析人士不仅不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反而找到了一个宣扬中国经济崩溃预言的更好依据。这就是抓人眼球的大标题:增长失衡。银行业动荡,人民币被低估,环境污染严重,人口状况不利,能源紧缺,大宗商品供应的增速无法达到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平。
     这些理论都指向中国奔向现代化的进程将以失败告终。最热衷于这种理论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崩溃将通过贸易和金融系统的联系而拖垮全球经济。这就是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他的新书《失衡:美国与中国的相互依存》(Unbalanced:  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中的观点。相互依赖在心理学上是坏事,因而人们被告知相互依赖在经济学上也不是好事。但是经济学家们对互相依赖的贸易有着自己的说法。
     心理学家们对否认也有一种说法。承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将早于(而非晚于)此前预期是不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呢?根据经济指标测算,到我们的孩子和孙辈的时代,美国的经济规模排在世界第二,而欧元区将遥居第三。西方国家可能应该关注未来如何在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而不是坚持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很快以失败告终。
     这并不是说西方将在一场经济竞争中落败,这种想法的角度不对。中国的人口是美国或欧元区的四倍,因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完成后,其GDP也顺理成章地应该是美国或欧洲的四倍。在中国GDP超越美欧时,这两个老牌超级经济体依然可以引以为豪:它们的人均GDP仍是中国的四倍。
     另外,即使人均收入赶上,中国的生活质量也将远低于欧洲或美国的水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回想一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和欧洲的情形吧,那就是今天中国工业部门内部的景象,而且这种恶劣的状况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不过工厂工人的条件和工资水平仍然远胜过农民,因而人们将继续涌入城市。但是城市可能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中国是通过城镇化实现经济发展的,但却为发展步伐太快而付出了代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贫富差距将维持在令人不安的水平。基础设施方面还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
     GDP数字并不能准确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尽管如此,中国仍将是世界上的一支强大力量。按照美国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说法,想要衡量中古世纪欧洲公国的财富状况,数数它们拥有多少骑士就知道了。一旦中国的GDP赶上美国,中国将有能力统领与美国规模相当的军事力量。届时中国也将有足够的资源建造与美国一样多的航母战斗群,有能力调派与美国一样多的战斗机和无人机。同时,中国也将获得与美国一样先进的军事技术。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实力达到势均力敌之前,对于西方世界而言,最强有力的选择是尽快与中国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础以及一个互惠互利的经济框架,实现和平共处。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自己正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考虑相互依存。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和互惠互利的交换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好处。政治学家们用国家间优势领域互补的程度来衡量同盟关系。外交是建立在一种双向交换的基础上的,通过这种交换,一国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另一国的弱势。抛开心理学家的理论,全球各国和它们的经济就是借助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运行的。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敌人的动机、恐惧,抢先占领有利位置堵住对手的退路,才能做到战胜对方。中国已经领会了这些理念: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涌入了西方的大学,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化、研究西方的经营之道、技术、伦理、甚至恐惧与弱点。大部分中国城市的人们都能说英语。但有多少美国人或欧洲人在学习中文,或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而去中国进修呢?当需要在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下与中国展开合作的一刻到来时,西方世界将措手不及,相关谈判也将进展不顺。眼下西方正在押注中国经济走向崩溃,但却没有为中国经济没有崩溃的情形准备好退路。
     说到底,贸易、外交和军事目标方面的最大限度相互依存,才是21世纪两个全球超级大国建立一种积极和平关系的最佳保证。西方需要记住,西方国家的上一个超级大国权力共享安排是建立在确保同归于尽的基础上的。而这一安排目前的运作状况并不是太好。完全可以在促进相互繁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和谐的关系。要建立这样一种关系,西方首先不应想办法贬低正在崛起的这个合作伙伴的经济成就,而是想办法帮助它更快成长。
     唱衰中国的故事也许能带来相关书籍的大卖,但好的故事并不一定都是精确的分析。中国的故事不大可能以崩溃而告终,所以,还是接受这个无可回避的结果吧。为一个以中国为领袖的新世界做好准备。在过去的20个世纪中,有18个世纪中国都是世界的老大。让你们的孩子们学习中文吧。去上海和广州看看。不要再看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文章了,中国经济是不会崩溃的。
    (WSJ,2014.5.13)
    中国“十三五”怎么规划
     据《日经新闻》分析,中国政府已开始着手“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工作。这将是中国本届领导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如何在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国家目标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不过,目前不仅环保举措进展缓慢,长期规划跟不上经济变化速度的弊端也日趋突出。
     《日经新闻》称,中国主管经济的重要政府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4月23日开始向大学和行业协会等征集编制新规划的建议。征询意见的包括“国际环境变化”、“经济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以及“环境治理”等25个领域。
     中国的五年规划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事业,属于中期政策运作的大体框架。在新领导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将最受重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速。在前任领导人等制订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经济增长率设为年均7%,相比上一个规划下调了0.5%。但是,新规划已经被定位为实现收入翻番的最后阶段,因此“维持年均7%增速”这一目标不会改变的可能性更大。在维持稳定增长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具体落实改革。去年秋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化的改革方针,而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将是新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领导层极为担心的是,在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的背景下,如果不借助市场的力量提升效率,中国将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前陷入经济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为期5年的长期规划很难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实际变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春季对与他关系密切的经济学家讲到“五年规划未能反映3D打印机的出现等产业的最新潮流”。而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也在23日的记者会举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等为例,强调“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
     此外,“PM2.5”蔓延等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也没有得到有效应对。中国政府也开始关注民众的不满,在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将“更充分地利用微信或者微博这样的平台来和社会各方面,交流对‘十三五’规划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日经新闻》记者大越匡洋预计,新规划将于2015年秋季敲定草案,并在2016年春季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当然,世界瞩目的不是五年规划本身,而是贯彻规划的执行能力。
    (日经新闻,2014.05.04)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4年5月16日收盘点(括号内为5月9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6491.31(16583.34)↓;纳斯达克:4090.59(4071.87)↑;标普五百:1877.86(1878.48)↑;英国FTSE100:6855.81(6814.57)↑;法国CAC40:4456.28(4477.28)↑;德国DAX:9629.10(9581.45)↓;日经225:14096.56(14199.59)↓;上证综合2026.50(2011.14)↑;香港恒生22712.91(21862.99)↑;台湾加权:8888.45(8889.69)↓;新加坡海指:3262.59(3252.13)↑;越南指数:529.49(542.46)↓;印度BSE30指数:24121.74(22994.23)↑;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44078.03(43741.10)↑;巴西BVSP:53975.76(53100.34)↑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4年5月16日收盘价(括号内为5月9日收盘价):
    欧元/美元:1.3693(1.3700)↓;英镑/美元:1.6813(1.6851)↓;美元/日圆:101.5200(101.4900)↑;美元/人民币:6.2332(6.2275)↑;CRB指数:307.08(304.57)↑;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4年6月):1292.80(1303.6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4年6月):102.18(100.03)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6874.00(6774.5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4年8月)6.750(7.22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1027.00(1289.9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编译、整理:李彦松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4年第37期(总第1454期)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十三五”怎幺规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