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人民币地位升 港元地位保不跌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
             2011年第42期(总第1164期)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    亚洲经济似乎开始减速    美经济复苏前景再遇红灯    日本结束三年通缩    另一场金融危机无法避免    分层监管是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的新思路    人民币地位升    港元地位保不跌
                         经济热点
    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
     中国经济放缓忧中有喜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日报道,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正在放缓,这一点已没有什么悬念。问题是,其它国家对此应当感到紧张还是欣慰?中国经济放缓的最新迹象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这一反映制造业增长的关键指标从4月份的52.9降至52。这个读数仍高于50,说明庞大的中国工业部门仍在扩张,只是扩张速度是9个月来最慢的。这里的危险显而易见。在发达市场仍在竭力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际,从巴西到新西兰,全球不少经济体越来越依靠中国来拉动增长。有关中国经济在近几个月明显减速的担忧,已影响了全球市场,还拖累了对中国需求尤为敏感的大宗商品价格。6月1日这种情况再度出现,欧洲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但是,整体PMI数据的下降,掩盖了更为积极的消息。首先,据高盛经济学家介绍,此项调查具有在5月份下跌大约3个百分点的季节性规律,因此从历史视角看,今年5月份0.9个百分点的下降实际上还算是相当强劲的表现。
     在通胀方面也有一些好消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4月份的66.2大幅降至60.3,达到10个月低位。这一下降主要反映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它将削减中国生产商的成本,进而渗透到其它部门,减轻整体价格压力。
     最重要的是(在市场对中国恐慌发作时,这一点很容易被忘记),中国经济的放缓是官方有意为之。“经济显然正在放缓,但这是有意为之、完全预料得到,而且是十分可取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我们不想回到两位数增长,因为那意味着在美丽的数字下,隐藏着太多的效率低下和太多的低劣项目。”
     去年末,面对通胀抬头和房产泡沫的风险,北京方面开始收紧政策。官方逐渐上调利率,限制银行放贷,并出台一系列旨在遏制房产投机的规定。如果这套组合拳未能导致经济放缓,人们理应将中国的政策评判为失败。不过,中国有许多人认为,政府迟早会丧失勇气,把踩在刹车踏板上的脚移开。官方迄今为止在收紧政策方面的坚定表现,堪称一种令人不爽的意外,至少对中国股票投资者而言是如此。自4月中旬见顶以来,上海股指已跌逾10%。国内投资者的受挫感,从中国领先财经报纸之一《上海证券报》周三的一篇评论可见一斑。新湖期货的蒋林警告称,滞涨风险正在加大。
     与美国和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遭遇的经济衰退和两位数通胀相比,中国出现滞涨的说法显得有点可笑。没错,增长正在放缓,而通胀正在攀升,但世界银行近期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9.3%,而通胀至多达到5.0%,这些数字仍然是192个其它国家(可能有少数例外)所羡慕的。
     “他们能够将繁荣保持下去,这将是有史以来最软的软着陆,”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有关中国经济的真正忧虑,并不是未来一二个月会发生什么,而是今后十年期间会发生什么。政府需要引导国家告别以大举投资为基础的增长模式,转向一种在更大程度上基于消费的模式。从长远看,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中国政府在当前的放缓面前失去勇气,再次掀起投资热潮。
     增长担忧困扰中国股市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就在两个月前,中国股市似乎还涨势如虹。截至当时,上证综指是今年亚洲表现最佳的股指,几乎所有亚洲券商都在预测该指数将进一步上涨。但对于看涨中国股市的人来说,事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自 4月中旬见顶以来,上海股市已回落逾10%,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在通胀居高不下之际出现放缓。“股市面临的首要风险,已开始从担忧通胀和旨在遏制楼价上涨的措施,转向对增长的担忧,”纽伯格伯曼亚洲(Neuberger  Berman  Asia)常驻香港的基金经理姚毓林表示。
     根据汇丰(HSBC)和Markit的一项调查,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在5月份跌至10个月低点,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突然减速的担忧。中国政府将于6月1日发布一项更翔实的采购经理人调查。预期调查结果将进一步证明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制成品的库存正在仓库中迅速堆积。
     不过,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中国经济将出现“软着陆”,他们预测,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1年将增长约9%,低于去年的10.3%。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有信心。伦巴德街研究(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中国策略师黛安娜?乔伊列娃相信,中国政府要想把通胀遏制在可控水平,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需要显着低于趋势水平。乔伊列娃表示,其后果之一是,中国企业将看到自己的利润“受到重创”:一方面营收趋弱、另一方面单位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的双重打击。
     平均而言,中国企业报告2011年首季实现强劲销售增长,这对看涨人士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看跌人士指出,不断上涨的工资和大宗商品价格侵蚀了利润率。与此同时,据报纸报道,中国机械制造商在4月份遭受了突如其来的销售暴跌,跌幅远远大于正常季节性波动的范围。这些报道已导致中国机械制造板块股价大跌。
     投资者正准备迎接定于6月中旬发布的下一批中国通胀数据。此前,消费价格指数(CPI)从3月份5.4%的32个月高位微幅降至4月份的5.3%,远高于政府制定的4%的目标。“看来通胀压力将存在下去,即使在下半年也如此,”荷宝(Robeco)驻香港的基金经理缪子美表示。
     与别的金砖国家一样,中国正竭力阻止通胀在经济中变得根深蒂固,以免降低生活水平,导致社会动荡。为遏制价格上涨,中国自2010年10月以来已四次上调基准利率、八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参与者预期,中国官方在今年底之前将再加息一、二次。除了提高信贷价格以外,北京方面还降低了银行获准放贷的总体金额。广义货币M2的增长已从2009年近30%的高点,降至过去两个月平均16%的水平。
     中国企业正感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因为这些银行倾向于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廉价贷款。“典型的较小型借款者将转向由信托公司和地下钱庄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凯投宏观的马克?威廉姆斯表示。“这些地方收取的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提供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只有7.4%,在一个按名义价值计算增长率逾两倍于此的经济中,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利率水平。然而,据威廉姆斯表示,从信托公司——中国银行体系以外的一种投资工具——借款的中小企业,不得不为一年期的贷款支付高达20%的利率。向地下钱庄借款的企业,则必须支付更高的利率。
     信贷紧缩的影响正波及股市。深证综指(该股指的成份股规模一般比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小得多)今年已大幅下跌。上证综指自今年1月以来下跌2.3%,而深证综指已下跌13.9%。由初创公司构成的创业板指数下跌25.5%。
     《人民日报》上周刊文宣称,中国股市在寻底,下跌空间不会很大。根据麦格理(Macquarie)的研究,在市值加权基础上,上海股市的股价大约为预期市盈率的12倍,与长期均价相比有30%的折让。按照这一衡量标准,中国股市的走向只能向上——只要中国企业实现2011年的盈利目标。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商品价格大跌
     据路透社伦敦6月2日电,标准普尔6月2日表示,中国经济成长不可能大幅放缓,但成长放缓的情景假设将导致商品价格回落约40-60%。标普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中国经济严重放缓,期铜可能从每磅4.10美元跌至每磅1.50-1.75美元。铁矿石价格可能从每吨170-175美元回落至每吨85-95美元。 “标普预计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但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的成长可能在某个时候以更快地速度放缓,”标普称。标普表示,部分担忧商品价格劲扬可能存在“不可持续的泡沫。”铝价可能从目前的每磅1.20美元跌至0.65-0.70美元(每吨1433-1543美元)。标普的基础情景假设为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增幅将保持温和,但民间消费可能仍保持强劲。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亚洲经济增长似乎开始减速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不断上涨的通胀率和利率面前,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引擎似乎开始减速。5月31日印度宣布今年1月至3月该国经济同比增速为 7.8%,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高达9.4%,同时也低于去年四季度8.3%的同比增速。这成为近期经济扩张速度放缓的一个最显眼的迹象。尽管印度经济仍然强劲,但增速低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也是自2009年底以来经济同比增速首次低于8%。投资骤减以及服务业出现近几年来最低增速是导致经济扩张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也令外界质疑印度能否很快实现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速达到10%的目标。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普莱尔-万德斯福特说,印度GDP的增长前景不是特别好。他预计印度将再次加息以抑制通胀。4月印度通胀率同比增幅达到8.7%。普莱尔-万德斯福特预计,当前和下一个财年(截至2013年3 月31日,距离现在近两年)印度经济增速将只有7.5%,而刚刚结束的这个财年印度经济增速达到8.5%。与此同时,被认为是全球制造业和贸易领头羊的韩国5月31日表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同3月份相比,其4月份工业产值意外收缩1.5%。韩国国内家居用品如家具的产出下降是工业产值下降的一个原因。而企业库存的上升以及客户出货量的下降将在未来几个月导致工业产值进一步下降。
     问题在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究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同时给身处通胀恐惧的决策者提供了其一直在寻找的“软着陆”机会;还是一个长期衰退的开始?目前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发生后者的可能性不大。
     经济增速放缓增加了市场的紧张,外界认为去年底以来全球经济的强劲复苏正在减弱。中国近几个月的制造业增速已经放缓,因为政府压缩了银行贷款并提高利率对抗通胀。美国经济增速也比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要慢,而欧洲则依旧忙于处理希腊的债务危机。
     5 月31日的数据为整个亚洲经济扩张减速的拼图补上了一块空白。比如在过去两年汽车销量屡破记录之后,销售速度已经放缓。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政府推出的购车优惠政策到期以及贷款利率上升都抑制了需求。而在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巴加利亚看来,这又会拖累汽车制造,因为滞销导致库存增加会令汽车厂商削减产能。
     不过到目前为止,经济降温的迹象还比较温和。对于快速扩张的新兴经济体来说,适度降温可被看作有利于控制通胀,通胀是对经济的一大主要威胁。经济降温表明,决策者采取的加息、收紧银行贷款和让货币升值等旨在放缓经济增长的举措让经济产生了反应。
     汇丰银行驻香港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断言这是软着陆。他说,经济基础没有散,尽管工业活动放缓,但全球复苏的基本驱动因素已准备就绪。范力民认为经济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于企业库存周期的起伏。企业在2010年底生产了太多产品,现在面临供应过剩的状况,所以才会削减生产。但只要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潜在需求就会保持稳健。
     韩国经济由于出口强劲,今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不过也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疲软迹象,部分经济学家已重新调整了他们对韩国央行未来数月加息速度的预测。让经济状况变复杂的是日本自然灾害与核灾难造成的制造业供应中断。新加坡和香港等地 4月份的出口数据疲弱,因为日本产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零备件供应短缺。日本5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生产扩张1%,小于预期,不过接受调查的制造商表示,随着日本从灾后复苏转向重建,未来数月,日本的国内生产会强劲反弹。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日本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扩张,提振那些可为日本重建提供支持的全球制造业和商品生产商。
     亚洲现在最令人关注的仍是通胀问题。如果任由物价不断上涨,不仅消费者支出会受到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也会受挫。尽管经济增长温和放缓,但经济学家预计,在更具体的表明通胀得到控制的迹象出来之前,印度央行会继续加息。
                                             (WSJ,2011.6.1)
    美经济复苏前景再遇红灯
     据香港《大公报》2011年6月2日报道,全球最大经济体增长或遇到阻碍。美国之前表示其首季经济增长放缓,表现不容乐观。当时有大部分经济学家称,待诸如高油价、坏天气和日本供应链等短暂影响过后,美国经济将重录增势。但是,目前的制造业、房地产以及居民消费都预示早前估计过于乐观,美经济将持续低迷趋势。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制造业不振,房产业难见旺势,居民谨慎消费,种种迹象表明美经济复苏之路比预测的艰难。HIS全球观察金融专家高尔特认为失去房产和消费的驱动,经济难返增势:“如果经济快速回暖向来是由房产和消费支撑的,那现在很难实现急速经济复苏。”他又预测,未来的几个季度可能录得最多3%的增长率(经通胀调整)。该增幅虽高于首季的1.8%增长率,但增幅过小,难以明显改善失业状况。更多的专业金融公司纷纷下调对于第二季度增幅的预测。摩根大通将原估计的3%增幅调整至2.5%;美银美林将所估的2.8%增长率降至2%;德意志银行将其预测由3.7%削至3.2%。各大公司也持谨慎态度。应用材料公司估计其半导体和太阳能产品市场可能面临增长放缓;由于日本大地震导致计算机销售疲软,惠普也调低了其财年表现预测;高乐氏决策层则认为高价可能减少家居产品销售量,故对其家用品销售持保守态度。
     与业界低迷预测相反,美联储4月的经济预测相对乐观。美联储估计美经济今年增长率将介于3.1%至3.3%之间,2012年增幅或介于3.5%至4.2%之间。私营金融公司所估今明两年的增幅均低于联储数据,分别为2.9%和3.1%。
     一些业界专家认为美联储的预测过于乐观,并预言经济低增长和失业率高企将持续更久。他们另称,目前不景气的经济状况源于2008和2009年金融危机遗留下来的长期增长问题。国际经济分析公司彼得森研究所经济师雷恩哈特认为,美国经济再难持续取得常态增长,因为存在大量私人及公共债务。另外,美联储逐步退市,加上州及地方政府一些开支缩减计划将给经济带来更大的挑战。
     美国房价呈跌势,销售也不景气,不论发展商或买家均按兵不动。虽然房产市场较金融危机时期乐观不少,但具条件的买家对购房仍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标志建筑系统公司(Signature  Building  System)总裁德-菲利普斯说:“这种情况有点骇人,我也不知道消费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态。”摩根大通分析师表示,经济复苏不得力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高失业率。美国已有580万人至少失业半年,目前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将令失业者更难找到工作。
     低增幅将是未来几周经济发展的关键词。美联储新一期的经济预测将于6月22日公布,届时可能需要根据实情再度调低预测。该局在四月份已曾把今年增长预测调低。如果届时实际增幅仍不容乐观,则意味着通胀压力减小,美联储调高利率的可能性将降低。
     而据香港《商报》报道,近期美国经济的低迷态势及股市的大幅波动刺激投资者担忧美联储为期两年的市场干预举措不会按期结束。尽管一个月前华尔街就开始预计美联储将可能将部分撤出QE2。但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就业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市场复苏仍遥遥无期,且第一季GDP增速仍停留在 1.8%的水平,这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下一步措施更加扑朔迷离。美国投资界人士认为,伴随着不佳经济数据的公布,市场越发担忧美国经济复苏将出现暂停局面,且对美联储出台QE3或继续实施QE2压缩版的预期不断升温。而美联储若进一步出台新一轮干预举措,其对股市影响要么是提振大涨,要么触发跌势,因美联储出台新刺激举措就是向市场暗示其认为美国经济仍不佳。但目前来看,触发下跌走势的可能性更大,尽管前两轮量化宽松举措出台后支撑股市上行。另外,虽然目前市场对美联储是否出台QE3的担忧不断加重,但仍有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实施力度强劲、更大规模干预举措的可能性不大,因该举措的实施成本、风险及成果并不成正比。而堪萨斯联储主席霍恩于29日表示,美联储需要上调基准利率,以鼓励个人储蓄并避免未来的资产泡沫。他说:“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过去信贷极其宽松时代所犯下的错误,就应该摆脱近零利率水平。”
                                           (综合消息)
    日本结束三年通缩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日本经历地震与海啸巨灾后经济陷入衰退,但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却意料地向好,消费物价较一年前升0.6%,此为2008年以来首见升幅,原因是环球商品价格大涨,以及灾后导致供应缺乏所推动。消费物价回升显示日本战胜通缩,然而分析料日本央行仍会推行额外刺激经济措施,阻止经济因为天灾打击进一步下滑。
     统计局公布4月消费物价较一年前上升,撇除新鲜食品的物价按年升0.6%,此乃2008年以来首度出现通胀之象,这主要受全球能源及食品成本攀升、以及日本天灾造成零售供应短缺所致。
     日本3月的天灾导致经济陷入衰退,而最新的消费物价数据,反映日本战胜通缩,不过分析指称,虽然物价出现升幅,但日本央行料仍会扩大刺激经济措施,支持灾后经济出现的困境。但同日公布的4月零售销售则按年跌4.8%,显示灾后日本消费者开支疲弱,料这会导致GDP连续萎缩第三个季度。大和证券资本市场驻东京分析员指出,4月消费物价上升,不会改变市场对日本央行推行宽松政策的预期,日本消费物价还需待一段时间才会稳固增长,而这种情况在2012年之前不会发生。
     日本10年期政府债券上升,孳息则跌至1.125%,反映投资者对日本通胀前景的看法。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已经表示,有需要时,央行愿意采取更多行动。日本央行4月28日维持利率于现水平不变,讨论向灾区的银行扩大贷款之必要措施,副行长西村清彦提议扩大资产购买行动,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全球商品价格急升,过去半年冲油价升二成,日本的生活成本跟随上扬,日清食品公司宣布由7月起调升部分价格。经济员指出,日常食品价格上涨,货品售价提升,这会进一步打击消费。巴克莱资本驻东京经济员指出,日本灾后消费产品供应短缺,造成4月消费物价攀升其中一个因素,不过供应紧张引发的价格上升现象仅是暂时性质。日本央行预期截至2012年3月年核心物价将升约0.7%,高于1月时原本预测的0.3%,央行官员曾表示,物价升幅料约1%,但如果升至2%也视之为稳定情况。
                                   (香港《大公报》,2011.5.28)
    莫比尔斯:另一场金融危机无法避免  
     据香港《商报》报道,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执行长、被誉为“新兴市场教父”的莫比尔斯日前表示,另一场金融危机无法避免,因上一场危机的成因尚未得到解决。莫比尔斯表示:“另一场金融危机肯定即将来临,原因是我们尚未解决导致上一场危机发生的任何问题。衍生品交易得到监管了吗?没有。衍生品交易仍在增长吗?是的。”根据莫比尔斯作出的预测,全球衍生品的总价值将比全球GDP总额超出10倍。他指出,这种数量的押注将导致波动性和股票市场危机的出现。目前全球衍生品市场的总额高达600万亿美元,这一市场上的交易活动被指责为导致最近一次金融危机发生的部分原因。在雷曼兄弟倒闭到2009年3月29日市场见底这段时间里,用于追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摩根士丹利世界自由指数大幅下跌了46%。莫比尔斯说,“每次危机的到来都营造了非凡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应该能够投资的时候。”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上一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最大型银行的规模已经变得更大,且“太大而不能倒闭”的银行数量将在未来15 年时间里增加40%。莫比尔斯还在早些时候表示,非洲拥有“可以信赖的”投资潜力,并称其持有多家尼日利亚银行的股份。
                                           (香港《商报》,2011.6.1)
                         国内与港台经济
    分层监管是中国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的新思路
     路透6月1日发表署名沈燕、赵红梅、张胜男的报道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或许能道出中国民间资本在金融准入方面的艰难。究其原因,中国金融监管理念的滞后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是硬伤。
     中国民间金融历史久远,在民营企业发展中通常具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也是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着中国收紧的银根让体制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体制外的民间借贷却大行其道之际,如何尽快规范并赋予民间金融合法身份或许是当务之急。
     根据统计显示,中国已有近半的资金通过所谓“影子银行”内流动;银监会也在今年5月初首次把影子银行的风险提高到银行业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之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44.4%,这意味着所谓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它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已经逼近半壁江山。
     “反思前30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遗憾是股份制银行都往上看,往上走,下一步应该往下走……大的金融机构是巨人,让他们弯腰给小苗(中小企业)浇水不容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纪焦瑾璞指出。
     为此他建议中国应该先从改变金融监管思路入手,金融业的监管也可实行分层监管,如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监管权可以交给更熟悉情况的地方政府。
     中国央行自去年以来已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前五个月均为每月上调0.5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创纪录的21%,民间的借贷利率跟着水涨船高,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呼声愈加强烈。“银行一向是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的,现在民企从银行很难拿到资金。有不少民企都接受民间的高利贷,月利息从2%-5%都有。”东南沿海的一企业人士称。
     受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的影响,眼下民间融资再度暗流汹涌。但民间金融因法律缺位,几十年来始终未能正名和阳光化,而非法集资也暗藏在这其中肆虐,让不少人士饱尝高利贷和诈骗之苦。而能让民间借贷从“暗箱”走入阳光地带的修订版贷款通则短期却仍无出台时间表。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周学东此前表示,修订后的贷款通则(征求意见稿)2010年1月就基本形成,在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信贷利率不得超过4倍等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而难以出台。而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存在区域、股东资格、资金门槛等诸多限制,使所谓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进展十分缓慢。2010年出台的民间投资新36条明确规定民间资本可以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在金融准入方面给民间资金很大的自由,但现实也差强人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认为,解决小企业的融资一方面要靠提高大中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另外一方面必须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金融机构。“但是在这方面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对这个事情持消极态度,直到目前为止,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非常缓慢。”
     发改委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此前提到,“(民间资本投资)总体是推进的,但特别不均衡,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金融、铁路、能源和市政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展,与国务院文件的要求相比,相对缓慢。”
     焦瑾璞表示,当前国内三千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实实在在撬动了民间资本进入微贷领域,但这些非金融机构普遍受制于可贷资金不足的瓶颈,并受从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等政策限制。
     至于决策层目前对民间借贷合法化存在迟疑的原因,北京联创思达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刘伟分析指出,主要担心民间借贷合法化一旦监管不力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同时会对正规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此外也担心可能会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初衷相背离,因一些长袖善舞的民间资本从商业银行中贷款然后再放贷给中小企业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反而挤占了原本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
     尽管有千般忧万种险,但面对民营企业金融饥渴、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高利贷盛行等现实情况,专家就开出药方,在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的门槛同时,推进制度创新、尝试金融业的分层监管。
     焦瑾璞表示,金融监管及创新不足,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如何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支持领域的中小企业是关键。“下一步应该在国家监管体制上下功夫,有所创新,监管不创新,带动不了金融机构和体系及产品的创新。”焦瑾璞认为,应把民间资本准入金融门槛降低,并建立微型金融监管格局的概念,监管体制上设置分层监管,对微型金融出台独立的管理办法。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近日撰文称,监管部门应该做的是疏通,是为民营金融和金融创新放松管制、提供宽松的金融发展环境,而不是堵。一旦民营金融从地下走向阳光、走向合法,民间金融的契约风险就会降低。
     “有条件的干脆交给各省来管,发挥各地政府在促进微型金融发挥作用。不用过担心风险问题,”焦瑾璞认为,现在从经济基础、外部环境和政府领导能力来看,均能管理好地方微型金融。
                                         (Reuters,2011.06.01)
    人民币地位升    港元地位保不跌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5月30日在该局网页力陈,人民币业务急步发展会令港元边缘化的观点,是过虑和言过其实。但现实除了并非全无忧虑外,外资确有此疑问,国际炒家更窥伺可藉机冲击联汇以图利的机会,港府须早为之计。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飞快前进,如中国国家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去年经香港进行的占总金额70% 以上,今年第一季已升至逾80%;香港的人民币存款由2010年年底的3100亿元人民币,急增至2011年4月底的5100亿元人民币。
     如此急速发展,有助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唯一则以喜之余,亦令金融界尤其部分对冲基金关注,港元会否日渐边缘化、联系汇率会否将被迫变动。金融界其中一个关注指标,是香港人民币存款会否在一、两年内,超越现值约21400亿港元的美元存款。港元有法定地位,并不会因人民币强势而消失,但若港人都以脚投票,不断转持人民币,难免令外界忧心港元地位,甚或动摇对港元的信心,此对环伺金融弱点,伺机冲击炒作的国际炒家来说,可能是兴风作浪、冲击牟利的良机。
     此外,港元汇率制度若受质疑,亦将增添持有港元资产的风险,可能不利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对中国内地来说,在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之前,港元稳定并且不与人民币挂钩,那香港才可助人民币国际化,并具金融防火墙作用,保障内地金融稳定。故港元地位若动摇,亦不利国家利益。
     相信正因港元稳定兹事体大,负起稳定港元与金融体系责任的香港金管局,其总裁陈德霖才因就市场日增的忧心,撰文陈述人民币存款和其他金融中介业务的大幅增加,只是反映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成果,并不会动摇或削弱港元地位。然而,关键始终是各界尤其港人对港元的信心,未来会否大量舍港元而转投人民币资产,造成国际炒家上下其手的空间.如何令人民币业务发展与港元稳定相辅相成,减低负面影响,是港府尤其金管局必须思考、早作准备的课题。
                               (香港《经济日报》,2011.05.31)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1年6月3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2151.30↓;纳斯达克:2732.78↓;标普五百:1300.16↓;英国FTSE100:5855.01↓;法国 CAC40:3890.68↓;德国DAX:7109.03↓;日经225:9492.21↓;上证综合:2728.02↑;香港恒生:22949.60↓;台湾加权:9046.28↑;新加坡海指:3145.67↑;越南指数:443.41↑;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28258.30↓;巴西BVSP:64340.50↑;印度BSE30指数:18376.50↑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1年6月3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6月2日):
    欧元/美元:1.4635↑;英镑/美元:1.6426↓;美元/日元:80.3365↓;美元/人民币:6.4798↓;美元/港币:7.7776↓;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1年7月交割):1542.4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1年7月):100.22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9050.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1年7月)7.737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1489.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1年第42期(总第1164期)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人民币地位升,港元地位保不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