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经济全面下滑但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80期(总第904期)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盛宴散席了?
     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Geoff  Dyer)撰文称,过去5年,中国享受着只能用“动力十足”来描述的经济增长。除了每年总体增长10%以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连年递增。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现在,这个经济扩张期显然即将走到尽头。不过,在未来几年中国将会经历何种形式的放缓,仍然很难讲。
     中国政府期望,增长逐渐下降到更为稳定的水平——既可以部分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又不会对就业造成太大损害。今年上半年,当经济增速为10.4%时,似乎显示上述情形正在发生。汇丰驻香港经济学家曲宏宾表示:“此次放缓是渐进式的,并且在今年余下来的时间里,可能会一直如此。”
     不过,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可能会遭受幅度大得多的放缓,其中包括房地产价格暴跌、出口下滑以及银行体系问题。渣打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王志浩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持更为悲观的看法。他预计,中国明年的增长为7.9%,2010年为7.1%。
     尽管大多数国家都乐于享受这样的增长预测,但增长放缓对许多已在中国大举投资的英国集团来说,却意味着严重问题,例如汇丰、渣打、零售商乐购(Tesco),以及10月初在中国开了首家分店的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
     作为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出口部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令许多经济学家吃惊的是,尽管美国经济放缓,但今年中国出口已增加了逾20%。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出口商在繁荣的新兴经济体中(如巴西、俄罗斯以及中东),成功为其产品找到了新市场。  
     然而,中国出口商的问题在于,除上述国家以外的两大市场——欧盟和日本——也正遭遇实体经济问题,这将会使中国企业更加难以不断扩大出口。事实上,有迹象显示,部分出口部门已面临困境。据中国主要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今年迄今为止,已有6.7万家小企业倒闭,其中大部分可能都属于出口部门。
     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应付出口的日益疲软。不过,如果增长的另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投资也出现大幅下降的话,中国经济就会面临更大的问题。
     因此,政府现在已开始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是总体投资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在看来,似乎风险极高。很难评估中国房价方面的数据:尽管针对70座城市的政府主要价格指数显示,上月房价出现小幅回落,但来自许多城市的非官方信息却表明,房价的跌幅很大。
     有更多决定性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即将走低。去年,房屋销售量增加了26%,但今年上半年却下跌11%。8月份,房屋施工面积有所下降——疲软的钢铁和水泥生产数据为此提供了进一步证明。前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就职于《财经》杂志的沈明高表示:“只有一条真正的出路:要么房价大幅下降,要么政府出面拯救开发商。”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设法为房地产市场降温。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限制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并使人们获得抵押贷款的难度加大。然而,这样做的风险是,楼市放缓可能会超出控制。房地产崩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利影响:如果过多房地产开发商宣告破产,将会增加失业率;地方政府依赖出售土地来支付大量财政开支;而考虑到银行全部放贷中约30%都流向了开发商或抵押贷款,这会给银行业带来相当严重的问题。一名政府智库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房价大幅下跌,不良贷款数额一定会出现大幅攀升。”
     由于未来两年出口和投资的情形都不容乐观,中国消费者的表现变得更为重要。有关消费的官方数据非常乐观:过去2个月内,零售销售增长了23%,接近过去9年来的最高水平。乐观的数据使得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消费者应该能阻止中国经济在明年减速过快。
     可实际上,关于零售销售到底有多强劲,存在诸多疑问。数个重要行业的报告数据显现出迥然不同的情形——例如,汽车销售上个月开始出现下滑,而今年夏天的航空旅客人数骤降。居民收入亦呈现出更不乐观的前景:今年前6个月,城市居民收入增速下降50%。而且,如果楼市不景气,由于为新房购买洗衣机和沙发的人数会减少,消费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好消息是,面对经济不断放缓,中国政府比大多数其它国家拥有更大的调控空间。由于消费者价格通胀在近几个月有所回落,尽管生产层面的通胀仍持续高企,但政府仍有一定降息空间。
     在财政方面,由于中国近年来一直奉行保守的预算政策,现在则是因此受益的时候了。政府当局有充足的余地来加大对铁路、公路和地铁方面的支出,以推动总体投资。证券经纪及投资公司里昂证券(CLSA)驻上海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表示:“如果经济减速比我们预期的更为严重,中国政府有财政能力和政治意愿采取旨在促进增长的财政和行政措施,迅速进行干预,对此我们毫不怀疑。”
     然而,如果房地产灾难导致私人投资领域崩盘,政府为填补缺口所能做的将非常有限。考虑到目前笼罩中国经济的那些严峻问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需要加速一系列已拟出大纲的改革方案,将经济的侧重点从生产转向消费。
     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明白,不能永远依赖出口的巨幅年增长和国内投资的快速增长。他们断定,如果要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消费必须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而言,为了让中国人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中国政府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很少有人对社会保障感到满意。全球陷入衰退和国内房地产崩盘,这样的前景将促使政府更为有力地推动这一进程。
                                           (FT,2008.10.22)
                             国际经济
    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势在必行
     据《欧洲时报》“欧洲时报评”称,正当金融危机掀起的阵阵恶浪向全球蔓延之际,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美国进行了一次旋风式的访问,两位领导人同布什总统达成了共识,决定举行一次全球性的峰会,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此议中的峰会最引人瞩目之处,就是被称为“世界富国俱乐部”的G8集团将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参加会议,就构建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共商大计。消息一出,各国媒体聚焦新兴国家,对中国的期望尤为热切,从西方到东方,人们普遍希望中国能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世人的这种企盼并非偶然。大家都知道,当今的经济金融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二战以后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经济为主体的国际金融秩序。然而数十年来,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这一体系已经开始动摇,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也日见削弱。此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肆虐于西方发达国家,危机爆发后,美欧各国多次联手发起救市行动,出手之快,筹资之巨,前所未有,可是收效却是微乎其微。人们看到这场金融危机虽已持续数月,但至今尚未有任何趋缓的迹象,而且还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场经济危机。这种状况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担忧,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现行的经济金融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产生质疑。显而易见,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致使它远远无法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因此,改革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并进一步创建适应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不过,应对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峰会虽然可能如期举行,但构建世界经济金融新秩序的前景却未必令人乐观。人们注意到布什总统在表达邀请世界各国领导人出席峰会的同时,却又霸气十足地宣称“任何检讨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的计划都不能够侵蚀民主资本主义与自由市场的基础”。显然,尽管金融危机这场全球性的“祸水”源自美国,而且美国政府在应对危机中乏善可陈,但华盛顿仍然以老大自居,不会轻易放弃由美国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然而,当今世界毕竟不再是美国人的一家天下。这场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其惨痛的损失,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版图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当前形势下,缺少了新兴国家的配合,几个西方强国富国已经无力有效应对类似当前的金融危机。关于这一点,萨科奇总统似乎比其它西方国家领导人显得更有眼光,他在与布什总统会谈时强调要抛弃以往的那些“教人讨厌的常规”,并预言“世界将不会继续用20世纪经济的工具来运营21世纪的经济”。
     尽管某些媒体认为萨科奇总统的说法主要是出于对法国本国利益的考虑,但他直接了当地道出了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相信,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势在必行,这应该是避免金融危机重演,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欧洲时报,2008.10.22)
    市场动荡波及新兴经济体
     乔安娜·斯雷特尔(Joanna  Slater)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在短短的几周里,全球市场的动荡已经将新兴经济体辛苦多年获得的成果一扫而空。
     过去的一个月中,新兴市场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飙升至六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周四(10月23日)还在继续上涨。投资者尤其担心那些需要融资而经济基本面薄弱、有可能陷入更深危机之中的国家,比如东欧的一些国家。不过,随着信贷紧缩、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即使是那些财政状况相对坚实的国家也发现它们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据JP摩根一项指标,投资者目前要求的风险溢价是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收益率比美国国债高出八个百分点以上,而一个月前这一利差还不到四个百分点。这种状况使得急需资金的政府更难获得融资,难以通过增加开支来遏制经济放缓。
     投资者对这些国家公司债要求的风险溢价则飙升更加迅猛。近年来,这些企业在外汇借贷方面比政府缺乏约束,现在清偿或延期债务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周四警告可能下调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评级,表明市场对新兴经济体的担忧不断加剧。保加利亚依靠外资来收窄巨大的贸易逆差。标准普尔表示,该国如今面临着外部融资急剧下挫的风险;与此同时,俄罗斯可能要面临银行体系救助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
     很多新兴经济体都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错误吸取了教训,当时这些政府大借外债引发了大规模的外汇危机或是债务违约。这一教训使得它们应对当前这场危机时比过去更有所准备。
     尽管如此,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新兴市场部门联席主管高梅兹说,当前这场包括诸多因素的危机不啻于一杯“极具爆炸性的鸡尾酒”。这些因素包括:外国投资者纷纷撤资;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企业外汇投资失败引发进一步恐慌因素等新的动荡因素;阿根廷等国作出的将私人退休金国有化这类极不同寻常的政策决定。
     那些外资依赖程度较小、持有诸多外汇储备的国家财政状况较好,它们正在努力缓解本地融资压力,动用外汇储备力挺本国货币。巴西周四对外汇市场了实施了大规模干预,意在止住巴西雷亚尔的跌势。雷亚尔兑美元本月以来已经贬值了15%。巴西还宣布将提供至多5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那些贸易逆差较大、需要外资的国家则处境更加艰难。巴基斯坦、匈牙利、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已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出了融资求助。匈牙利周三(10月22日)宣布加息3个百分点,意在支撑不断走软的匈牙利福林;在经济可能面临衰退之际,此举不啻为饮鸩止渴。Danske  Bank的分析师表示,这一加息举措可谓是一剂可能令患者丧命的猛药。
     据信贷信息公司Markit的数据,中欧和东欧数个国家政府府债券的违约保险价格周四飙升至历史高点。不过整个新兴市场这一价格都在飙升,无论国家信贷质量怎样;这可能显示出投资者正在无差别地抛售。专注新兴市场债券的Standard  Asset  Management驻伦敦首席投资长科格拉齐耶说,有的投资者想获利了结,有的则是在赎回压力下被迫抛售。他说,他们建仓花了数月或数年的时间,现在却想在几小时或是几天的时间里赶紧斩仓离场。
                                                 (WSJ,2008.10.24)
    日本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
     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长竹中平藏在《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日本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破裂之后,也曾于90年代出现类似的信心危机。造成那场危机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对动用国库资金向银行注资犹豫不决,而是仅仅以扩大需求面的错误政策来应对。当政府最终采取行动时,却走了弯路,而且也太晚。从日本泡沫破裂到政府第一次向银行注资整整隔了9年时间。
     信心危机一旦出现,就只有一个选择:政府和央行都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平息危机。危机时刻需要拿出行动。日本对抗信心危机的痛苦经历对全世界都具有借鉴意义。这里有两个重大教训。
     首先,只有注资并不能解决问题。如何安排注资更重要。首先必须要对金融机构进行准确、严格的资产评估。只有进行这一步以后才能进行必要的资本注入,也才能迅速推进。不相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金融市场焦虑情绪最重要的来源。不幸的是,在90年代末,日本在银行依然隐瞒不良资产状况时就进行注资。结果,即便在注资之后,金融危机依然持续。直到2002年,时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推出“金融振兴计划”之后,危机才得以解决。根据该计划,银行接受严格审查后才进行必要的注资。结果,政府于2003年向Resona  Bank注入资本,随后形势开始好转。
     第二个教训是,采取的行动可能过火。在危机之中采取行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举动需要避免。如果一些机构获得过度的保护,其它机构所受的影响会加剧信心危机。在当前形势下,全球范围内取消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趋势会引发问题,日本目前也在讨论取消这一准则。其想法是,为防止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显得更糟,暂时取消一些会计准则。这样是大错特错。取消按市值计价的准则会加剧投资者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担忧。因不确定资产负债表状况而产生的混乱只会更加严重。
     一些人将取消按市值计价的准则视为积极政策,其原因不难理解。但在为稳定金融业而采取行动时,正确的顺序是首先实行准确的资产评估,然后再展现金融监管标准的弹性,比如调整资本比率和证交所上市规则的要求。改变会计准则只会适得其反。
     当危机发生在大选期间时,会计问题就更为棘手。两相作用导致政治上出现不加选择的行为。2003年,日本大选与金融危机“撞车”之时,许多政治家和行业团体都呼吁暂停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以防银行出现资本短缺。最终,小泉纯一郎领导的日本政府拒绝了这一提议。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投资者只会更慌乱,也会进一步对银行的财务报表丧失信心。如果当时取消了按市值计价的规则,处理不良贷款和实现经济复苏就会需要更长时间。
     面临信心危机之时,弹性和大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如此,但事态紧急并不是冒进的借口。扭曲会计准则就是鲁莽行动的典型例子。这个问题将考验全球政治领导人的谨慎和智慧。
                                             (WSJ,2008.10.22)
                             国内与港台经济
    GDP回落意味中国经济过冬?
     经济分析师周子勋在香港《文汇报》发文称,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9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0631亿元,同比增长 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9月份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3%(9月份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  
     GDP、CPI、PPI在9月份同时回落,基本上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事实上,在公布这一数据之前,众多研究机构均预测9月份出现通胀和GDP同时下降的局面。例如,中金公司预计,9月份CPI通胀进一步降至4.5%-4.8%,PPI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的影响,见顶回落至9.7%-10.0%,但与CPI的倒挂依然维持。申银万国也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将下降为9.7%,而此前的二季度为10.1%,一季度为10.6%。而9月的CPI增速和上月差不多,预计为5%,但PPI则会大幅下降至8.1%。国海证券则预计,未来会出现物价与经济双双回落的局面,比如CPI会在未来三个月内保持5%、4.5%和4.4%的逐步下降的增速,而PPI和出口也会继续下滑。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过冬的局面也是不为过的。我们可以从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来探个究竟。  
     首先,在经济景气走低之下,国内消费者信心大挫。据国家统计局此前的调查显示,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3.8,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3个和3.2个百分点。三季度,反映中国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为90.3,与上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为96.2,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5个和3.4个百分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近期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不景气。  
     其次,进出口陷入低迷。继中国出口增幅明显下降之后,全球经济动荡对中国进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据统计,全球共有59个国家在今年1-7月对华出口同比出现负增长,这一数量远超往年。此外,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削弱还体现在一些国家对华出口的增幅有所下滑上。商务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泰国对华出口同比增幅降至24.7%,预计全年增长率为18%-22%,低于去年的26.3%。而今年1-8月,新加坡对华出口221亿美元,同比增长 6.6%,增幅低于去年同期的7.3%。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全球一起萎缩,当全球衰退时,中国经济也将会大受影响。  
     最后就是投资问题了。虽然目前各地重点工程一片繁忙,其中大型基建,诸如京沪高速铁路、青岛海湾大桥、南水北调工程,以至天津100万吨大乙烯项目,投资额动辄数百亿至千亿元,这些大型基建的上马,对经济有很大支持作用。但是,现在中国的外部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而不景气。受这一影响,中国多数出口企业因融资环境严酷、企业经营困难而不断出现坏账,从而纷纷走向倒闭的边缘。  
     从以上现实可以看出,我国GDP、CPI、PPI同时回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无须为这些数据而大惊小怪。不过,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中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以及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但我要提醒和强调的是,我们一方面应做好防止通缩的局面。从目前形势来看,全球需求大幅萎缩、流动性急剧收缩、商品价格大跌,加上全球股票价格暴跌,全世界的权益资产大幅减值,全球通胀局势迅速转化为通缩局面。对中国经济而言,外需今年基本上已经靠不住了,以往的内源性问题,现在则变成了外源性问题,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通缩则有很大可能出现。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控制通胀的到来。当前,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出台了诸如减息的一系列措施,这样的措施对当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利好,但殊不知这也将会增加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并恶化未来的资产价格环境。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的内源性问题,通胀因素一直并没有真正消失。在货币放松之下,如果一旦经济形势喘定,外资大量流入,国内通胀随时又可能出现翻盘。通胀对于一个经济体的损害是毋庸置疑的。俄罗斯的问题就已经令我们记忆犹新。据了解,在持续飙涨的通胀压力下,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最终打破投资者对俄罗斯仅存的一点信心,并让俄罗斯的股票指数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内暴跌40%以上,外资更是大幅流出,从而引发了俄罗斯股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全面危机。最终导致俄罗斯关闭了股市,并为商业银行注入以千亿美元计算的流动性,而俄罗斯最大的投资银行也被迫将自己出售。  
                                             (文汇报,2008.10.22)
    中国经济全面下滑但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据韩联社10月23日报道,韩国贸易协会在最近制作的一份题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分析》报告中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资本市场萎缩、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各方面都显示出经济陷入下滑局面,但出口、消费、投资整体情况良好,因此断定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为时尚早。中国今年第三季度 GDP增长率为9%,已连续5个季度出现下滑,1月至9月增长率也仅为9.9%。贸易协会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也很有可能结束过去5年的两位数增长,停留在一位数水平,中国经济已从去年经济过热局面全面进入下滑局面。受近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股市持续下跌,房价也连续几个月下跌。中国政府为预防经济迅速下滑,在稳定人民币汇率、下调利率和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在积极推进扩大农村收入政策。7月以后人民币价值恢复稳定,使9月贸易顺差达到 293.7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值,可以说汇率政策取得了预期成效。如上所述,虽然中国经济受到国内外负面因素影响,但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均呈现良好态势,因此贸易协会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政府认为实现物价与雇佣和谐的适当经济增长率为9%。考虑到这一点,近来各界预计的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很难说是中国经济硬着陆。贸易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韩国企业最好不要急于考虑撤离中国市场,而应密切关注情况,展开夹缝市场攻略。
    (韩联社,2008.10.23)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80期(总第904期)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经济全面下滑但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