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香港首季经济强劲增长7.1%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38期(总第862期)2008年5月23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左小蕾分析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称,汶川地震波及半个中国,对中国经济的形势的影响,也是非常被关注的问题。
     从短期来说,我们认为,局部影响会比较大。美国加州1989年和1994年连续发生两次较大的地震,都造成100亿美元以上的直接损失,生命线受到极大的破坏。美国新奥尔良2005年的卡特尼娜飓风,整个地区几乎全部被淹没,几乎所有的人都流离失所。奥尔良是美国主要的石油加工地,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 1200亿美元。当时新奥尔良的市长在公开场合猛烈批评美国政府,反应太慢,扩大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该说,直到今天,三年过去了,新奥尔良从整体上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地震给汶川以及邻近地区带来了巨大人员伤亡,基础设施严重破坏,断电,断水,房屋倒塌,交通运输中断,所有市场活动停止,虽然总体的损失要到救灾告一段落以后才能最终统计出来,但是汶川地区的经济可能多年都不容易恢复起来。
     我们认为,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不大,甚至还有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2005年因为美国两大赤字带来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加上美联储2004年开始加息,美国房地产的指标开始恶化,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我自己,都在讨论美国经济会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也就是说,当时对美国经济放缓似乎已经是一个共识。、
     但是,一场卡特里娜飓风,美国国会在巨大的财政赤字之下,仍然批准了440多亿美元的特别预算,拯救灾区和灾后重建,恢复石油加工生产。巨大的政府投入像是给疲态明显的美国经济注射了一支强心针,立刻缓过一口气。2005年,美国经济不但没有放缓,反而达到新经济恢复以来的高增长,美联储还维持了继续提升利率的货币政策。
     虽然汶川地震的巨大余波震动波及半个中国,但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新奥尔良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关联度。经济影响主要还是在汶川地区以及周边数百公里内的范围,对国内其它各省的经济的“波及”和关联,应该是很有限的。而且,汶川地震后,相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加大力度进行恢复重建,这些投入本身从宏观经济的意义上,就会稳定经济增长。
     所以,如果没有其它变数,以中国经济增长目前的环境和态势,汶川地震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2008年的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可能有一个突破。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一直都缺乏推动力,也可能有财力物力上的限制。四川地处中国版图的西南部,西部各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可以预期,西部地区可能借助这次中央政府对灾区重建的投入和支出,包括教育、能源、通讯、交通、环境、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几乎所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地方政府迅速恢复本地区的生命线和交通运输的迫切愿望,会更主动地增加投入,使西部地区的基础实施得到一个整体的提升,突破西部大开发的瓶颈,使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跨一大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性推进,对中国整体宏观经济的持续,特别是平衡发展,应该有战略上的意义。
     另外,国际经验显示,灾后对防地震的建筑技术研究上的投入的增加,极大地推动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经济灾更告层次上的发展。所有的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国家和地区,灾后都加大对防震,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的投入。最后带来在房屋建筑、水利、水库抗震技术、供电供水设备安全,污染的气体和液体的防震保护、气象、地震预报,环境保护等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人类如何应对大自然带来的突发性,偶然性灾难的生存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最后,汶川地震还引起一个重要思考。美国加州1994年的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发生在人群稠密的地方,所以造成很大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中国是人口大国,特别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果人口太过集中,任何一个灾难,都会造成惨重的生命的代价。从生命安全的角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式上,可能需要增加一项前提考虑,在地震发生概率较大的地区,可能应该选择建设更多的中小成市,而不是单一的国际大都市的思路。
                                             (联合早报,2008.5.16)
                             国际经济
    美物价暴涨将遏制全球增长  
     据《香港商报》报道,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克哈特5月17日表示,基于美国消费者物价暴涨给海内外造成的威胁呈日益加大之势,美国经济放缓或将遏阻全球经济增长。
     洛克哈特当天在亚特兰大发表的一篇演讲文稿中说:“美国经济正处于显著减速的中途,连续两个季度录得的增长均微乎其微。”洛克哈特并指出,与此同时,“美国已经经历逐步升高的通胀水平,而屡创新高的能源及其它商品价格则是推动物价暴涨的因素之一”。
     洛克哈特的这一观点与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霍尼格,以及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费舍尔的观点一致。霍尼格与费希尔上周都曾就日趋升高的物价发出警告。为防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自去年9月以来,FED已降息7次,累计调降基准利率325个基点至目前的2%。FED今年以来的减息力度也创下近20年来之最。
     在接连大幅降息之后,FED决策者上个月开始暗示他们可能会“稍作休息”。目前,全球经济正面临食品和能源价格飞涨的威胁,通胀正日益取代信贷危机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担忧,这可能迫使FED停止降息,甚至转而开始升息。事实上,FED与英国央行也正释放本轮降息周期已经结束的信号,部分市场人士甚至已经开始对央行升息做出猜测。
     FED官员上周轮番出面表达对通胀的担忧。费舍尔表示,尚不清楚经济放缓能否缓解通胀压力,与经济疲软带来的影响相比,通胀给美国经济带来的风险更大。霍尼格则表示,目前的通胀水平是无法接受的。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皮亚纳尔托表示,核心通胀升速偏快。里奇蒙德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莱克也表示,FED有责任保证整体通胀率处于稳定且较低的水平,其中也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
     英国央行行长金恩也正面临着英国近10年来的最严峻通胀形势。金恩5月14日指出,必须对过度降息带来的风险保持警惕,并强调“英国央行不会像其它一些央行那样大幅降息”。金恩这番话似乎暗示他认为FED降息的幅度过大。
     在欧元区,表现相对强劲的经济状况使得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仍有充足的理由拒绝降息。知名投行美林公司预计,今年全球通胀水平将从去年的3.4%上升至 4.7%,将达到自1999年以来最快增速。美林本月对全球295位基金经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基金经理们依然担心经济增长放缓,但通胀困扰正令衰退担忧退居二线。
     洛克哈特在演讲中还表示,最初集中于住房市场的美国经济弱点已经严重破坏了消费者的花费开销,而个人消费开支约占美国 GDP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担心,由于油价居高不下,美国个人消费开支有可能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萎缩,这将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个人消费已经趋软。由于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强劲的美国消费者活动,这一疲软可能会对全球持续扩张构成威胁。”他同时强调,目前新兴经济体“增长似乎正在趋软,但是增长依旧喜人”,尽管全世界范围都将感受到美国经济减速,但它将不会如部分经济学家与分析师预期的那样严重。
                                               (香港商报,2008.5.19)
    IMF:日本经济增长将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1.4%,这将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资本支出和国内消费放缓。这一比例略低于日本1.5%的潜在增长率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管丹尼尔?西特林表示,日本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增长仍将由出口驱动,来自包括中国、中东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需求的上升,部分抵消了美国经济放缓所造成的(需求)疲软。西特林表示,2009年,随着国内需求开始复苏,日本经济可能增长1.5%。西特林表示:“近期的经济数据的确表明(日本经济)正开始减速,原因是全球增长放缓,尤其是美国经济陷入停滞,以及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出口一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而面对其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出现的经济放缓,日本出口显现了令人惊讶的弹性。然而,对于驱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因素资本支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资本支出一直在减速,而且从近期的机械订单统计数据来看,有可能进一步放缓。
     随着不断飙升的能源及食品价格开始侵蚀利润和可支配收入,企业和消费者的日子都不好过。上周发布的政府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家庭支出势头不错,工资也开始出现月度的上升,但面对价格的上涨和悲观的消费者信心数据,这种上升能否持续尚属未知。
     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推高了日本的消费价格。但是,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所谓核心通胀率仅为0.1%,表明国内需求在推高价格方面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西特林表示,由于通胀预期“十分确定”,基础通胀应仍较为“和缓”。
                                               (FT,2008.5.23)
    粮价高企至少持续10年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份即将发布的报告称,粮食价格已经历一次典型的转折,至少在未来10年都不会回落到危机前的水平,给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政府造成长期压力。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这份报告将指出,由于来自生物燃料行业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断增长,粮食价格已经到达一个“较高的稳定水平”。不过,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看到的概要,预定下周出版的《农业展望2008-2017》(Agricultural  Outlook  2008-2017)预测粮食价格将较今年的创纪录高位有所回落,从而提供了短期内的喘息空间。熟悉报告内容的一位官员表示:“粮食的名义价格可能明显高于过去,但低于当前的创纪录水平。”报告预测,与2005年至2007年的平均价格相比,经通胀因素调整后,2017年小麦价格将上涨2%,大米价格将上涨1%,玉米价格将上涨15%。油籽价格预期将上涨33%。
     上述价格预测意味着粮价将从目前的创纪录水平回落,但同时也表明,粮价上涨将持续成为长期问题,对贫穷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报告的概要指出:“毫无例外地,平均实际价格可能维持在 1985年至2007年观察到的水平之上。”经合组织表示,这些预测只是初步数据。粮农组织驻罗马的助理总干事亚历山大?穆勒表示,全球需要适应粮食价格上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得不接受更高的大宗农产品价格。”在有关粮价长期上涨趋势的新预测发布之时,粮食成本在经历过去12个月内飙升逾50%之后,首次出现企稳的暂时迹象。4月份,粮农组织的粮食指数15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官员表示,粮食价格似乎即将“见顶”。
                                             (FT,2008.5.23)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直面高油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吴钉撰文称,纽约、伦敦市场原油价格先后创出每桶135美元新高。最近六个月,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过半,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却波澜不惊。针对近期市场中“油气价格即将放开”的传言,国家发改委5月22日在其网站上澄清,“这一说法毫无根据”。
     然而,正视高油价的现实,理顺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允许汽柴油价格上调,对中国已是刻不容缓。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1.63亿吨,进口量占原油总消费量的 46.6%。在经济高速增长,需求旺盛的背景下,2008年的原油进口规模和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即使考虑人民币升值和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取得份额油的因素,中国为石化类能源支付的成本也已经大幅增加。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加油站不变的价目表只不过将这一代价由显性转为隐形。原油价格上涨的成本在炼油环节中消化,其结果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油厂亏损经营,并获得巨额财政补贴,民营炼油企业则陷入困境。
     国际能源署(IEA)5月13日发表的报告预计,2008年中国为补贴油价内外倒挂,付出的成本或将高达450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5.2%。无论国有资产减盈、财政补贴还是返还增值税、石油特别收益金,最终买单的都是全体纳税人。
     2005 年,高盛分析师莫迪(Arjun  N.  Murti)曾预言油价将达到100美元/桶。日前,他再度预测油价将在两年内突破200美元/桶。面对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继续管制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将使中国经济面临巨大风险。其一,低油价放大需求,抑制供给,加大了能源供应缺口。尽管发改委三令五申,大量炼油企业仍以设备检修等形式,削减成品油产量以减少亏损。日前,浙江、河北等五个省市,再度出现了柴油供应紧张,司机排队数小时加油的局面。频频出现的 “油荒”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其二,成品油市场形成双寡头垄断,将抬高全社会的能源成本。不享受政府补贴的民营炼厂、加油站纷纷倒闭,或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收编。成品油生产、供应领域日益缺少竞争,其真实成本将难以测算。政府为保障供应只能对垄断企业的“亏损”予以“实报实销”。缺乏成本约束的企业,其低效率经营将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其三,成品油价格补贴“劫贫济富”,有悖社会公平。能源价格中包含财政补贴,消耗更多的汽油就意味着占有了更多的公共资源。这样相当于无车族补贴有车族,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用户补贴高油耗豪华车的用户。明显与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缩小贫富差距的职能背道而驰。其四,扭曲的价格信号误导经济发展方向,不利于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低廉的能源价格客观上鼓励了高能耗、高浪费,同时加剧了环境负担。结束价格管制,经济才能对高油价做出反应,节约用油,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今年一季度,美国对海外原油的依存度三十年来首度出现下降,便是一例。
     借口抗震救灾和控制通胀,反对放开成品油价格的观点似是而非。无论为保障救灾和灾区重建,还是保护农民、城市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政府都责任也有能力对成品油的产、供、销进行干预。通过对救灾、农机、发电、供暖和城市公交用油给予专项补贴,完全可以达到干预目的,这并不支持对全社会的成品油消费进行补贴。
     事实上,需要补贴的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很小。变“暗补”为“明补”,既可以减少财政负担,又可以令真正需要补贴的群体最终受益,效率与公平得以兼顾。价格管制只能隐藏而不是消除通胀压力。惟放开油价,CPI才能更准确地反映通胀程度。成品油价格将迅速上行,抑制需求和投机,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
                                                 (FT中文网,2008.5.23)
    香港首季经济强劲增长7.1%  
     《大公报》报道,香港经济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强劲,增长率达7.1%,较去年第四季增加0.2个百分点。港府经济顾问郭国全预测,下半年经济受到外围不明朗环境影响,经济将有所放缓,对于四川地震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则要视乎事态发展和重建状况,但相信总体趋势仍然向好。
     虽然受到美国经济持续疲弱,全球金融动荡加剧,外围经济环境失色,但香港经济在2008年第一季仍然录得强劲增长,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上升7.1%,经济录得显著高于趋势增长的时间延续至第18季度。郭国全在记者会上表示,对香港的经济增长审慎乐观,但鉴于外围环境存在不明朗因素,以及环球经济前景转趋暗淡,因此维持全年4%至5 %的经济增长预测。
     但他指出,这只是经济增长率的放缓,经济发展仍然健康。被问到四川地震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时,郭国全说,当地生命及财产损失尚未清楚,地震对香港经济的影响,需视乎事态发展和重建状况,但相信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
     郭国全预期,香港内部需求可望稳健增长,并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劳工市场保持稳健及收入上升,继续有利私人消费;商业信心保持坚挺,以及利率持续低企,本年的投资开支可望进一步增长;首季商品出口显著上扬,虽然美国经济仍然疲弱、全球金融动荡、外围环境不利,但内地及其它新兴经济体系的强劲表现,以及欧盟市场持续扩张,商品出口实质增长8.3%。他说,受惠于金融服务持续激增,以及离岸贸易和访港旅游业显著扩张,首季服务录得10.8%的实质增长。
     季内私人消费开支增长7.9%,反映劳工市场情况稳健及收入不断上升。首季整体投资开支保持坚挺,实质增长8.9%,其中建造业活动回升;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渐变失色,预计本地股票巿场季度内下调,楼巿也不及早前炽热。被问及美国次按问题时,郭国全表示,美国次按及金融问题是否完全过去,仍言之尚早,相信仍有金融机构需要撇账。至于股票市场,他说,股票市场首季虽出现调整,但仍稳定及健康运作,投资者毋须担心,但需明白及管理投资风险。
     劳工市场保持稳健,收入及工资持续上升,首季经济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维持在3.4%的水平,就业不足率则降至百分之1.9%,是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郭国全指出,外围环境不明朗及充满挑战,美国楼市调整的影响已扩散至其它经济层面,令美国经济持续疲弱,全球金融市场也可能继续动荡,加上其它主要先进经济体系的经济活动,也已呈现放缓迹象。他预计,虽受到先进经济体系需求疲弱的影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系的增长动力仍相当强劲,这些增长应能纾缓未来数季,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对香港的影响。
                                                       (大公报,2008.5.17)
    (摘编: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38期(总第862期)  2008年5月23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香港首季经济强劲增长7.1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