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29期(总第853期)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粮食危机谁之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吴钉撰文说,世界市场上最危险的趋势是什么?信贷危机恶化,银行陷入困境,美元汇率暴跌,抑或是原油价格超过110美元/桶?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新的答案便会后来者居上——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
     仅过去的一个月,国际市场稻米价格就上涨超过50%。与去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小麦价格涨幅超过140%,稻米价格涨幅超过80%。暴涨的粮价相继在海地、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甚至在香港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也出现了抢购大米的风潮。
     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悄然袭来。世界银行警告,全球超过一亿人口面临因粮价剧增而陷入赤贫。为保障本国市场,阿根廷、乌克兰、印度等国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近日举行的博鳌论坛上,粮价上涨亦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国内关于粮食问题的讨论正在升温。
     令人迷惑的是,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既然产量未减,目前粮价暴涨、粮食短缺的局面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7年,被直接用作人类食物的粮食仅占当年世界粮食产量的一半不到(10.1亿吨)。全球消除饥饿所需填补的粮食缺口仅0.5亿吨,剩下的粮食到哪去了?
     首先,更多的粮食被用作饲料。随着人类变得更加富裕,食物结构中肉蛋奶等副食的比重大幅上升。生长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1公斤鸡肉大约需要2 公斤谷物饲料。去年,全世界用作饲料用途的粮食达7.6亿吨。近年来,这一趋势在亚洲和拉美的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凸显。人们以间接的方式更快地消耗粮食。在中国,粮食除饲料之外的另一大用途是酿酒,生产1公斤普通白酒大约需要粮食2-3公斤,而酿造1公斤高档白酒则需要消耗近5公斤粮食。
     第二,能源价格暴涨是造成粮食紧张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农民为化肥、柴油(使用农业机械和运输)支付更高的成本,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和一些国家的补贴政策,使大批粮食被转化为燃料,如玉米乙醇。世界银行一份报告称,给一辆SUV的油箱加满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大约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随着油价暴涨,越来越多的粮食正被人类“烧掉”。2007年,全球用于生产燃料的粮食超过1亿吨。恰恰是这1亿吨,打破了世界粮食市场维持多年的供需平衡关系。2007年,全球粮食储备总量已经下跌到3.09亿吨,仅仅相当于54天的全球消费量,而1999年全球粮食储备水平相当于115天的全球消费量。
     第三,农产品的贸易壁垒加剧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采取限制出口或高额出口关税的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国内市场的涨价压力,同时也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给全球粮价带来更大波动。受害最深的便是那些需要将大部分收入用于食物消费的非洲贫穷国家。
     近年来,中国尽管面临耕地面积下降和异常天气增多,粮食产量依然保持在5亿吨左右的高水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短期内出现粮食危机的风险很小。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上述推动此轮国际粮食危机的三大因素,完全适用于中国国内市场。
     国内猪肉价格的上涨可以视作第一个因素的作用。玉米加工业(燃料乙醇等)扩张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可以视作第二个因素的作用。尽管中国的稻米和小麦基本自给自足,但大豆则大量依赖进口(超过70%)。大豆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幅涨价,直接推动国内市场食用油价格上涨。从长期看,替代效应会进一步推动其它农产品涨价(农民可以选择不种小麦种大豆),国际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
     食品价格可以影响社会稳定,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稳定粮价当然不能靠提倡少吃肉。而针对后两个因素,中国已经取消了对粮食出口的补贴,且开始征收出口关税。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对玉米乙醇项目的审批实施严格控制,防止粮食能源化。目前最为现实的选择是,允许粮价温和上涨,提高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同时增加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补贴。
                                                     (FT中文网,2008.4.16)
                         国际经济
    美国金融市场显著回暖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股市周五(4月18日)大幅上涨,因网络先锋企业谷歌(Google)和重型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获利高于华尔街预期,在面临经济成长放缓之际展现韧性。花旗集团亦刺激涨势,帮助道琼工业指数创2月来最佳一周表现,因投资者对该银行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信贷问题感到满意,激发信贷危机接近尾声的期望。
     美国三大股指周涨幅均超过4%。卡特彼勒、谷歌和其它一大部分获利来自海外的企业公布强劲业绩,是本周的亮点。卡特彼勒大涨逾8%,谷歌在Nasdaq市场升20%至539.41美元。这些企业的业绩帮助投资者克服了有关信贷危机对企业和消费者支出造成冲击的持续忧虑。
     道琼工业指数(DJI)周末收报12849.36点,标准普尔500指数(SPX)收至1390.33点,周均上扬4.3%;Nasdaq综合股价指数(IXIC)升至2402.97点,一周收高4.9%。
     路透社的报道还称,中短期美国公债价格周五下滑,因投资者对股市等高风险资产的兴趣高过避险的公债。投资者愿意买入股票表明其对经济前景的看法不再那么悲观,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美联储可能放慢降息的步伐。周五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的走势表明,市场预期美联储仅会降息25基点一次。
     一些联储官员“越来越多地”提及通胀,也是原因之一。一些官员表示,不愿意继续降息,因担心会加剧通胀。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普洛瑟警告不要将降息作为“应对多数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断言目前利率是宽松的。
     同时,美国公司债周五收盘也上涨,一交易商称,公司债较可比公债利差缩窄2至5个基点。根据Markit  Intraday的统计数据,高级别美国信贷违约互换指标指数周五下降6个基点至104,该指数一周累计缩窄约24个基点。MarketAxess数据显示,花旗集团2017年到期,票面利率为 6.125%的债券较公债利差缩窄7个基点至224。摩根大通在报告中称,“发行商借助了3月中旬美联储采取行动后市场更为平静的环境,相对稳定的债券收益率以及投资者对新债的偏好。”
     此外,汇率方面,美元兑日元周五升至七周高点,兑欧元亦进一步远离纪录低位。路透分析指出,房市颓靡导致美国金融企业身陷困境,但花旗业绩减轻了对金融部门的忧虑,并激发风险偏好,提升美元吸引力。Wells  Fargo外汇策略主管尼克·本农布洛克(Nick  Bennenbroek)称,“市场普遍认为已经度过最艰难的阶段,人气在升温并推动美元走势转好。”
     纽约尾盘,美元兑日元上涨1.1%至103.67日元,此前曾触及2月底以来高位104.64。美元兑瑞郎上触五周高点1.0283瑞郎,尾盘报1.0172,较周四涨逾 1%,并录得4月1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不过分析师警告,尽管本季美国银行的业绩以一些人预想的要好,但仍有迹象显示信贷危机远未结束。“我仍持谨慎看法,因为短期货币市场依旧承压。美国经济放慢,我预计糟糕的数据还会出现,情况还有可能恶化,”本农布洛克说道。
     欧元兑美元一度自盘中高位下滑0.02美元。日内下跌0.5%,尾盘报1.5801美元,远低于本周稍早触及的纪录高位1.5983,并录得近三周最大跌幅。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雷贝舒接受路透独家采访时表示,欧元区利率没有下降空间,并补充称不排除升息,该消息一度提振欧元。美国进一步降息将扩大欧元的利差优势,但鉴于过去数月来欧元的急剧涨势,分析师称在上探1.60之前市场会稍事修整。
     一些市场人士称,欧元跌势可能持续不久,因通胀压力将促使欧洲央行至少在秋季结束前都维持利率于4%不变。CIBC  World  Markets在研究报告中称,“通过坚持强硬立场和拒绝跟随美联储降息,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作为通胀斗士的声望得以巩固。虽然我们仍预期年底前欧洲央行将改变决策并降息,但目前欧元将继续受益于央行对通胀的坚定立场。”
                                           (综合路透社4月18日信息)
    Fed黄皮书显示美国经济环境出现恶化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周三(4月16日)发布报告称,美国经济3月份表现疲软,消费者支出意愿下降,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Fed在黄皮书(Beige  Book)报告中表示,消费者贷款需求下降,银行的放贷标准更加严格,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Fed的黄皮书报告是对经济活动的总结,由12家联邦储备银行共同准备。周三的报告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编写,其中反映了2月底至4月初以来的经济数据。
     黄皮书称,来自12个Fed辖区的报告显示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比上次黄皮书报告公布时更为疲弱。9个辖区的报告显示,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波士顿、克利夫兰和里士满这三个辖区称经济活动表现不一或趋势稳定。
     多数地区的消费者支出均出现了下降。旅游业整体表现强劲。黄皮书称,运输服务业的需求疲软,保健服务业有所扩张。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较为分化。黄皮书称,受住房市场问题影响,房地产和建筑业表现不佳。商业地产领域的经济活动也有所放缓。黄皮书表示,多数Fed辖区的金融机构表示消费者贷款需求下降,放贷标准收紧、资产质量出现恶化。多数Fed辖区都报告称,劳动力市场比上次3月5日黄皮书报告公布时更加疲软。一些辖区称,高技能工人持续短缺。还有些辖区称面临薪资压力。黄皮书报告表示,纽约、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和明尼阿波利斯辖区报告称就业市场出现一定疲软。黄皮书报告显示,克利夫兰辖区报告称就业市场持平,里士满辖区称就业趋势有喜有忧。波士顿和堪萨斯城辖区表示就业温和增长。报告称,费城、亚特兰大和明尼阿波利斯辖区报告称已经出现裁员情况,工作小时数有所减少;还有报告称当前(或未来)经济活动的放缓趋势导致企业减少了招聘数量。所有Fed辖区都报告称企业投入成本增加。
     黄皮书显示,尤其是食品、燃油和能源价格在普遍上涨,其中还包括许多原材料。对此,许多制造商已经上调或计划上调产品售价。而服务业对此的反应更为多元。多数辖区报告称,零售业未出现明显变化。
                                               (WSJ,2008.4.17)
    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欧盟统计局16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达到3.6%,创下自1999年欧元面市以来的新高。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引发了外界关注。
     数据显示,3月份欧元区15国通胀率从2月份的3.3%升至3.6%,这一数字远高于欧洲中央银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而去年同期,欧元区通胀率仅为1.9%
     分析人士指出,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受全球需求旺盛和市场投机炒作影响,国际市场原油、原材料和粮食等价格上涨迅速,加大了欧元区物价上涨的压力。目前,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已突破每桶115美元,比去年年底上涨了约20%。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近年来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仅去年1年涨幅就接近42%。
     受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欧元区通胀率最近数月接连攀升,自去年9月份以来已连续7个月高于2%。今年3月份,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了11.2%,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6.2%,都对通胀率上扬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此后美元持续贬值和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大幅动荡,众多投机资金为规避风险纷纷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际市场油价和粮价等持续攀升。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今后油价和粮价等继续走高,欧元区通胀压力还可能进一步上升。分析人士指出,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不仅对欧元区普通消费者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对欧洲央行的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和欧元持续升值并存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在政策上正面临两难选择。
     欧洲央行曾多次强调,抑制通胀是其主要政策目标。在目前欧元区通胀率继续攀升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理应采取加息等多种手段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但是,欧洲央行如果加息,则会推动欧元对美元进一步升值,进而削弱欧元区出口的竞争力。
     目前,欧元对美元比价已接近1比1.6,欧元大幅升值已经引起了法国等欧元区成员国的担忧。
     不过,虽然欧元区整体通胀压力上升,但也有少数欧元区成员国情况相对较好。比如,荷兰3月份通胀率仅为1.9%,为欧盟各国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欧元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欧元区进口物价上涨。
                                           (欧洲时报,2008.4.18)
    G7:全球经济前景趋恶化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继今年初下调全球经济前景预测后,七大工业国(G7)扬言,全球经济前景已趋恶化,并高度关注美元走弱及经济放缓,将令信贷缩减持续。声明又指出,内地经常帐盈余持续增长及通胀高企,促请当局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
     七大工业国财长与央行官员日前在华盛顿举行金融稳定论坛,会后发表联合声明,认为环球金融市场依然波动,持续动荡的时间亦较原先估计还要长,有迹象显示短期环球经济进一步走下坡。
     自2004年会议后,七大工业国首次明显地改变对货币政策的观点。声明中指出,七大工业国将继续留意货币市场的变化,并会适当地协调及合作。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响应指,声明反映市场变化及发展,并重申当局将致力令美元回复强势。
     美国楼市持续萎缩、信贷市场波动,加上商品价格及通胀升温,七大工业国今年二月调低全球经济展望。期后美元兑欧元累跌8%,美汇上周更创1.5913兑一欧元纪录新低,美元兑日元仍跌6%。七大工业国最新声明称,各主要货币显著波动,令人关注汇率走势将对经济及金融稳定性构成冲击。
     美国联储局自去年八月至今,已累计减息3厘。欧洲通胀创16年高位,而央行维持4厘水平不变。有外资行估计,由于无迹象显示七大工业国有意出手挽救美元,美元难免进一步下试1.6兑一欧元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前表示,自去年起,全球金融机构就次按投资,已累计撇帐2450亿美元,将令美国7年来再度出现经济萎缩,另估计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机会高达四分之一。七大工业国强烈要求各金融机构于今年中期业绩时,全面披露次按相关投资的潜在亏损,并对这类复杂投资产品,作出账面值的预测,从而增加资产的透明度。
                                               (大公报,2008.4.13)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首季经济数据隐含忧虑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Jing  Ulrich)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中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3%,较2月份 8.7%的近12年高点有所放缓。CPI增长放缓反映出在2008年初的严重雪灾后,食品供应出现了复苏。综合3月份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8%。
     猪肉、蛋、粮食等主要食品相对短缺,是中国近来通胀背后的驱动因素,短缺源自于一些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中国收入的增长,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有所上升——这对玉米和大豆等饲料的需求产生了倍乘效应。
     为了应对围绕中国食品供应稳定性的担忧,政府出台了一些价格管控举措,并为种植粮食和饲养牲畜的农户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国务院工作日程,将严控粮食出口列为今年的要务。农业部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1至2月份中国农产品贸易从去年同期的顺差转为逆差,这反映出国内供应短缺及政府措施的影响。
     随着通胀从2月份天气因素导致的上升中回落,一些食品企业向政府申请提价获准。尽管中国政府在价格管控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但这并不一定显示通胀期的结束。实际上,在未来数月,食品价格上涨将会给CPI中的食品部分带来一定影响。
     美联储的降息行动,引起了中国当局对于两国利差不断扩大的关注,这将给人民币带来上行压力。第一季度中国的资金流入有所提速,原因是投资者押注于人民币升值及中国国内利率上调。不过,中国央行行长近日指出,央行方面将保持警惕,并暗示仍有进一步加息空间。目前仍存在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但鉴于当前一轮通胀主要是一种供应面的现象,人们并不清楚加息举措的有效性。在目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增长的担忧,也限制了紧缩货币政策的空间。
     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6%,较去年第四季度的11.2%有所放缓。陷于困境的美国经济需求下降,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数据。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幅从上年同期的27.8%降至21.4%,一些官员对出口放缓对国内经济的潜在影响感到忧虑。  
     2007年,总出口相当于总体经济的36%,而贸易顺差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贸易顺差一直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来源,而贸易顺差的不断收窄,有利于抵御通胀。但是,这同时也是担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的中国政府的另一隐忧。
     中国国务院网站4月1日发布的一项公告强调了2008年政府的工作要点。首要目标表明,政府打算优化宏观调控措施的使用,同时保持经济增长势头、防止经济减速。这是数年来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对经济增长放缓表示担忧。未来一段时期,决策者将努力在遏制通胀和保障经济稳步增长这两大目标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平衡。
                                                   (FT,2008.4.17)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29期(总第853期)  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