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劳动力市场转折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及政策应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 屈小博 佚名 参加讨论

    “劳动力市场转折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及政策应对”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1月立项,批准号为71173234,研究期限为4年,课题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首席专家都阳研究员,截止目前,课题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
    1、2014年8月,都阳、蔡昉、屈小博和程杰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延续中国奇迹:从户籍改革中收获红利》。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以2005年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水平,在2010年已经达到6804美元。如果经济能保持年均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水平将达到13000美元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就中国目前面临的发展形势看,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主要是因为以前促成经济增长奇迹的一些有利因素正逐渐消失。随着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工资的趋同,由劳动力再配置带来的经济增长份额已由改革开放头20年的每年20%—25%下降到2007—2012年的每年约10%。在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阶段,由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中国的增长路径与这一轨迹还有较大差距,加之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经济将面临要素积累推动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局面下,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已成共识。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文章研究综合利用多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如果户籍制度得到了及时、全面、彻底的改革,劳动力进一步流动,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多大的收益?
    理论研究表明,在开放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移民的流入并没有损害本地人的就业机会以及压低市场工资水平。这意味着,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包括劳动力在内的要素使用效率也可能提升。在户籍制度尚未彻底改革之前,中国的人口流动与国际上人口跨国流动有很大的相似性:尽管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进入的移民并没有完全享受本地居民的社会保护和公共服务。因此,对于一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体而言,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不仅可以扩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规模,如中国以往的经验数据也表明,城市新增就业主要来源是农民工;而且可以影响人均产出,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考察劳动力的进一步迁移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总产出的变化来源于两个部分: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变化和劳动生产效率的变化,而劳均产出的变化又来自4个部分构成:资本产出比反映的资本密集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平均工作时间的变化以及以单位劳动生产率加权的技术密集度的变化。
    通过对全国2005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相应年份所有地级城市市辖区的产出实证分析,观察了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对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路径。结果表明: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可以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和提高TFP,减少资本产出比(其弹性值为-0.76),由于中国资本产出比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资本产出比的下降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对技术密集指数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综合这些实证估计结果的弹性值,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研究估算了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上述目标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有多大?总的来看,资本产出比的下降和人均劳动时间的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被劳动力更全面地利用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所抵消。户籍改革推动的人口流动净收益为正,初期可以获得每年约2个百分点GDP的净收益,随后下降,到2020年仍然可以获得约1.6个百分点的净收益。即便假定未来几年的GDP增长速度下降到5.5%,每年的净收益(2013年价格)仍然超过1万亿元。因此,如果这些目标得以实现,中国不仅可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的质量也由于摒弃了要素积累的增长模式,而更加健康。
    2、课题负责人都阳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将历次人口普查及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等微观数据与地级城市产出加总数据相匹配,建立“地级市层面中观数据库”,解决了估计城市层面生产函数时,加总数据中没有迁移就业份额、工资、工作时间、受教育程度等指标的问题。同时,该数据库对进一步研究以生产效率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源泉和供给层面的潜在增长动力,不仅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变量,而且为探讨中等收入阶段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宏观问题,提供中微观机理和证据的可能。
    3、2013年1月,课题负责人都阳研究员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制造业企业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反应:基于微观数据的观察》。该文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制造业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对劳动力成本冲击和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冲击的反应。根据理论框架建立了劳动力需求函数,估计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出弹性值较高,达到0.75—0.78。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工资弹性为-0.40,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工资弹性为-0.53。而且,不同类型工人之间的替代弹性为0.26。经验分析表明,企业已经对要素价格信号的变化产生反应。在未来,如果能够保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确保不同类型的企业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要素市场的变化就有可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和升级。

Tags:劳动力市场转折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及政策应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