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衡量(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是危机愈演愈烈的关键点,因此国际社会广泛认识到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增进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视程度,并引发了相应的全球金融监管以及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范小云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研究”(批准号:09JZD0016)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衡量及其监管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要研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改革问题,首先需要甄别哪些金融机构具有系统重要性,以及什么是决定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关键因素。然而,在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G20国家的调查中,关于什么样的机构具有“系统重要性”,多数国家并没有法律和正式的定义。现有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或银行的定义与标准,大多是定性的并没有给出一个定量的衡量标准,因而缺乏实践操作性;或者简单地主要以资产规模为评判标准,而缺乏必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鉴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维持我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而识别和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及哪些因素是影响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增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前提,是增强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和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范小云、王道平、王博的研究论文《规模、关联性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衡量》,致力于从理论基础出发,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衡量方法,以识别和评估我国哪些银行具有系统重要性,以及什么因素是影响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最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的银行监管改革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该文先构建了一个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后2007-2009年中国的银行间数据,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建议的衡量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主要方法——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模拟分析了我国哪些银行具有系统重要性,最后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的主要因素。
    主要结论:
    该文通过网络模型研究表明,与其它银行的负债关联程度是影响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银行间负债与其它银行关联性高的银行不但容易引发系统性危机,而且导致银行破产数目和系统性损失大。
    该文利用2007年至2009年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按照各银行作为危机的可能诱发因素所导致的银行破产数目还是系统性损失来定义系统重要性银行,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具有系统重要性。除此之外,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中规模较大的北京银行,也具有系统重要性。
    该文对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通过银行间负债与其它银行关联程度较高的银行,因其诱发系统性危机要求的损失临界值较低,更容易诱发系统性危机;而银行规模对损失临界值影响并不显著,并不是决定银行诱发系统性危机难易程度的最关键因素。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与银行规模,都是影响银行破产数和系统性损失的重要因素,但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的影响要大于银行规模。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危机期间系统性银行更容易诱发系统性危机;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如果出现危机,其导致的系统性损失在不断增大。
    主要政策含义:
    该文认为,在增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时,规模固然需要关注,关联性尤其是银行间的负债关联程度可能更为重要。若简单地主要以资产规模为评判标准,可能会进一步鼓励系统重要性的“道德风险”行为——在控制资产总规模的情况下扩大银行间负债等方式,进行监管套利。此外,由于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更容易诱发系统性危机,这就需要监管当局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应该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早发现问题早处置。

Tags: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衡量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