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一项新的综合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没有对此进行必要的整合。发展一个逻辑一致的、能解释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后来的学者在解读马克思文本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消费不足论、比例失调论、利润挤压论和利润率下降论四个代表性理论流派,各持己见地寻求危机的主因,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分野甚至相悖。同时,这些理论都着眼于产业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相对忽视了马克思对货币、信用和金融的研究。
一、单因危机论
单因论主要有消费不足论、比例失调论和利润挤压论。(1)消费不足论。考茨基和斯威齐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既会超过全社会的总消费力,又会使工人阶级的消费力萎缩,最终引发消费不足的危机。卢森堡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将强迫一切非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转变为新增的消费力,但终将面临全社会消费力的极限,以致引发消费不足的危机。(2)比例失调论。杜冈和希法亭等认为,只有通过某种手段维持投资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比例性,才能保证资本积累的秩序。但是,由于投资是由个别资本家分散决策的,而且存在竞争或垄断、技术创新和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因而这种比例性必然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比例失调的危机。(3)利润挤压论。克罗蒂、格林和哈里森等认为,工人阶级力量的增强和过度积累导致的产业后备军缩小,将促使劳动生产率下降和实际工资率上升,进而提高收入分配中的工资份额。这将挤压总利润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使积累下降,最终引发危机。
这三种单因的危机理论在马克思的文本中都能找到依据,因而都具有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合理性,但是上述危机理论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1)消费不足理论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简化为工人阶级的有限消费问题,但是没有考虑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投资需求;卢森堡只是在资本一般的意义上说明危机,忽视了现实的危机只能产生于许多资本之间的竞争。(2)受制于竞争从外部施加的强制性,资本必须不断扩大再生产和追求自身的增殖,这使资本积累的不平衡性成为一种常态;比例失调是更深层次的危机的结果,而非原因。(3)消费不足和比例失调论实质上都是从价值实现角度寻找危机的根源,很容易导出修正主义的观点:似乎提高工资或用外部手段保持生产的比例性就能避免危机。实现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始终存在,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并非总处在危机之中,因此二者不是危机的充分条件。(4)利润挤压只是危机前的短期现象,不是危机的直接原因。它在现实中将导致两个结果:或者资本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从而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压低工资;或者资本加紧分化工人阶级以重夺优势。
二、作为多因论的利润率下降论:批评与辩护
按照马克思的定义,价值利润率(p)可用公式表达:p=s/(c+v)(1)
其中s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c为不变资本。将(1)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v,我们得到p=(s/v)/(c/v+1),其中s/v为剩余价值率,c/v为资本有机构成。马克思指出,资本追求价值增殖和相互之间的竞争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导致利润率在长期中下降,在促进人口过剩的同时,还促进生产过剩、资本过剩、投机和危机。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利润率下降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引起过激烈的争论,同时形成了三类批评:(1)利润率下降本身不会发生。 (2)利润率下降的内在机制并不确定。(3)利润率下降论缺乏整体性和历史性。
这些批评都没有全面地理解利润率下降论。(1)在动态过程中,个别资本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会通过获得超额利润和扩大利润总量提高个别利润率,但是竞争会使新的生产方法普遍化,进而降低资本整体的平均利润率。(2)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之间的联系时,并未简单地假定剩余价值率不变,他明确指出剩余价值率提高和利润率下降相结合是生产率提高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3)因为利润率下降反映了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整体问题,所以弄清危机是集中在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既基本上毫无意义,又可能混淆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在长期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构成资本积累过程的真正限制。除资本有机构成外,还必须考虑马克思提到过的、促使利润率周期下降的另外两个因素:工资提高导致的剩余价值率下降以及商品价值实现问题。利润率下降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多因论。利润率的周期性下降揭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机制;周期中蕴含的利润率长期下降趋势反映了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现代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规律,是理解最困难的关系的最本质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新综合
利润率下降意味着积累状况的恶化并预示着危机,作为一种多因论的利润率下降论符合马克思的本意。进一步,现实的危机只能从资本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始终存在着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作为交易媒介的潜在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通过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等的具体运动扬弃了资本积累的限制,但同时使这些限制具有了最普遍的形式,进而引发危机,这一过程的基础仍然是货币。完备的危机理论既要将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多种原因综合起来,又要将信用关系的具体运动考虑为引发危机的内生过程。
1.利润率公式的新综合
为了利用统计资料从经验上甄别利润率下降的具体机制,国外诸多学者对马克思的价值利润率公式进行了新的分解,例如莫斯利、莱伯曼和莫汉等学者将利润率公式分解为利润份额和资本产出效率的乘积;而韦斯科普夫的方法综合并区分了利润份额、价值实现和有机构成等因素对利润率的影响,更适合我们当前的研究。按照韦斯科普夫的方法,利润率可表示为:r=Ⅱ/K=(Ⅱ/Y)×(Y/Y*)×(Y*/K)(2)其中:r为利润率,Ⅱ为利润,K为资本存量,Y为产出,Y*为潜在产出;Ⅱ/K为利润率,Ⅱ/Y为利润份额,Y/Y*为产能利用率,Y*/K为产能资本比。工资份额上升将使利润份额下降;剩余价值实现困难及其引致的投资下降,最终表现为产能利用率下降。其他条件不变,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利润率下降。
(2)式的第三项可以被分解为:
Y*/K=(Y*/Y)×(Y/W)×(W/K)(3)
其中W为工资总额。(3)式等号右侧的第三项是工资总额与资本存量之比,其倒数近似资本有机构成。其他条件不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将通过产能资本比的下降而导致利润率下降。(2)式将前述部分独立的因素进行了整合,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利润率的周期性波动。为了防止从公式出发,经验研究必须结合具体的货币、技术和劳资斗争来揭示三种因素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现实作用。
2.货币、信用和金融与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规律的双重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利润率会下降,而利润量会随着所使用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必然导致“单个资本家为了生产地使用劳动所必需的资本最低限额,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增加”。资本加速积累的需要迫使资本家不得不更加依赖于生息资本;同时,达不到预付资本最低限额的大量分散的中小资本,由于利润预期的降低不得不进行各种金融投机;于是,催生了金融业的繁荣和泡沫。危机的发生以信用的扩张为先决条件。因此,关键是将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危机的发生机制。
宇野学派将产业资本积累与借贷资本运动相结合,用负债式积累螺旋解释了危机的发生。利润率的持续下降最终使得资本家无力还本付息,只能通过变卖资产或以债养债保全积累,负债规模恶性膨胀,从而形成恶性的负债式积累螺旋,债务链条破裂的普遍发生将引发危机。
宇野学派的负债式积累螺旋危机理论深刻地揭示了黄金货币化制度下的危机机制。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之后,美元成为不兑现黄金的准国际储备货币。美国金融管理当局的货币供给几乎摆脱了任何物质上的限制,可以借助于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保证资本的积累能力。信用关系借助于金融化进一步扩大,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产业资本既为了获得积累所需的货币资本而负债,又将负债用于运作各种金融资产以获得虚拟的利润和摆脱利润率下降的桎梏。金融资本不仅贷款给产业资本以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而且逐渐从一个适应产业资本积累的辅助系统,演变成使所有其他经济活动从属于自身的特权系统,使一切资本“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金融化通过对整个社会关系领域的渗透不断再生产出新的金融积累能力,工人阶级通过负债和买卖金融产品使个人未来收入资本化。资本的国际流动在全球形成了投机热潮。
金融化无限制地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必然侵蚀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基础。货币管理当局始终面临着通过信用创造维持资本积累与维护货币基础的合法性之间的深刻矛盾。金融本身并不产生新价值,其利润最终来源于产业资本的积累,因而金融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新价值的不断流入。当产业资本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投机时,新价值的创造将被削弱,进而整个金融化过程将逐渐陷入停滞。货币管理当局不得不通过不断注入更多的货币符号延续金融化过程,用货币流通量的泡沫性膨胀掩盖实体经济运动的低迷。当货币管理当局为了维护本国资本的整体利益而不得不提高利率以捍卫货币基础的合法性时,债务链条的破裂将通过债务压缩机制引发危机。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新综合表明,资本在积累过程中不断遇到自身的限制:实体资本的积累受到劳资斗争、价值实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而出现周期性波动;实体资本通过不断增强金融活动以改善资本盈利能力的同时,金融业自身也变为一个在经济活动中越发具有特权的积累机构;我们可以从经验上来分析实体资本参与金融活动后的利润率和金融部门本身的利润率;金融化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弱化了资本积累的能力,而且受到货币本身内在矛盾的限制。这些多重限制只能通过危机得以解决。
作者:谢富胜,李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朱安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京),2010.5
原文约20600字
原题《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
Tags: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一项新的综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