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挑战诺贝尔奖的女性经济学大师们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李仁贵 参加讨论
李仁贵
    

    《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9期
    内容提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于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40周年之际获得诺贝尔奖与苏珊·阿塞于约翰·贝茨·克拉克奖颁发60周年之际获得克拉克奖,二者之间似乎存在着“前呼后应”的联系。或许埃丝特·迪弗洛于本年度再度成为女性克拉克奖得主的事实向我们预示,在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将再度出现女性经济学家的身影。那么,哪些女性经济学家将有可能再次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呢?本文对当代女性经济学家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对潜在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做出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 女性经济学家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安妮·克鲁格
    自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度颁发以来,一直未曾出现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身影,直到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40周年之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才成为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无独有偶,由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于1947年首度颁发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最高奖——素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长期以来也只有男性经济学家的身影,直到2007年该奖项颁发60周年之际,苏珊·阿塞(Susan Athey)才成为首位女性克拉克奖得主。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于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40周年之际获得诺贝尔奖与苏珊·阿塞于约翰·贝茨·克拉克奖颁发60周年之际获得克拉克奖,二者之间纯属巧合还是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想除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外,恐怕即便是当事人也只能是在事后做出某种猜想或推测。虽然如此,若将苏珊·阿塞获得克拉克奖看作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奖的预兆实不为过。倘若这一推论成立,那么,当约翰·贝茨·克拉克奖于今年首次由两年一度颁发改为一年一度颁发之际,该奖项再次被授予女性经济学家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的事实可能预示,在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将可能再次出现女性经济学家的身影。
    那么,谁将可能再次成为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经济学家?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获奖者必属于当代女性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她们或者是被收录于著名经济学家传记辞典或著作者,或者是获得各类著名经济学大奖或各种荣誉者。
    

  一


    目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传记辞典莫过于由马克·布劳格等根据引证率为基础编辑出版的《经济学名人辞典》(Who’s Who in Economics)。该书自1983年初版以来,先后于1986、1999年出版了两次增订版,并于2003年根据最新引证率为基础出版了修订第四版。即便被更多地看作是“政治学家”而非“经济学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也被收录于该书修订第四版之中,因而,未来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无疑很可能出自该辞典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之列。然而,鉴于该书未曾明确标明经济学家的性别,究竟有多少女性经济学家被收录于该书仍缺乏确切的统计。惟一例外的是该书1986年第二版曾被他人明确地考证,共计收录了31位女性经济学家(R.W.Dimand et al.2000, p.250),其中,目前依然健在的女性经济学家约20位。鉴于该版本未能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事实,若不将后来增订或修订版中的女性经济学家全部统计在内,仍可能遗漏部分潜在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相对于布劳格等主编的《经济学名人辞典》而言,R.W.Dimand等主编的《女性经济学家传记辞典》(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Women Economists)则是一部专门收录女性经济学家的传记性辞书。该书发表于2000年,收录了120余位女性经济学家。然而,鉴于该书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以已故经济学家为主体,即便收录了少数健在的女性经济学家,她们目前也大多接近百岁高龄。因而该辞典对于预测分析潜在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几乎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除《女性经济学家传记辞典》以外,由James Cicarelli & Julianne Cicarelli主编的《杰出女性经济学家》(Distinguished Women Economists)这一传记性著作应当更值得关注。该书发表于2003年,共计收录了51位女性经济学家,包括了28位当时健在的经济学家和23位已故的经济学家。有趣的是,该书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为何是51位而不是整整50位?据笔者推测,或许与该书所收录的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Deirdre N. McCloskey)存在着性别上的争议有关。迪尔德丽原本是男性,原名为唐纳德·麦克洛斯基(Donald N. McCloskey),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变性手术,1995年正式宣布改变性别,并更名为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若不包括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这位女性经济学家族中的新成员在内,该书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则刚好50位。据此,为了避免引起争议,本文所分析的女性经济学家尽量不包括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在内。鉴于该书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目前依然有25位健在,相对于分析潜在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言,这一数目仍然太多。况且,从该书未能囊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这一事实可以看出,未来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完全有可能不在该书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之列。
    与收录了51位女性经济学家的《杰出女性经济学家》著作相比,另一部重要的女性经济学家传记性著作《亚当·斯密的女儿们》(Adam Smith’s Daughters)所收录的女性经济学家或许太少。该书最早由美国学者D.Thomson著述,并于 1973年首次发表,当时仅仅收录了6位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经济学家,其中,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为该书所收录的当时惟一健在的女性经济学家。鉴于琼·罗宾逊也早已作古,因而该书对于分析潜在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言原本没有参考价值。不过,在该书初版25年以后所出版的1988年增订版却特别值得关注。增订版由另一位美国学者B.Polkinghorn完成,除收录原有的6位经济学家外,主要增补了两位当代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艾尔玛·阿德尔曼(Irma Adelman)和巴巴拉·伯格曼(Barbara Bergmann)。
    艾尔玛·阿德尔曼和巴巴拉·伯格曼无疑均属于当代女性经济学家之中的最杰出代表,这一判断也可以从其他著名的经济学家传记性著作中得到佐证。比如,布劳格于1985年发表的传记性著作《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大师们》(Great Economists Since Keynes)一书虽然收录了100位1970年以后依然健在的著名经济学家,然而,该书仅仅收录了琼·罗宾逊和艾尔玛·阿德尔曼两位女性经济学家。与此类似,史蒂文·普雷斯曼于1999年发表的传记性著作《50位重要的经济学家》(Fifty Major Economists)虽然收录了50位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样,该书仅仅收录了琼·罗宾逊和巴巴拉·伯格曼两位女性经济学家。由此可见,除已故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外,艾尔玛·阿德尔曼、巴巴拉·伯格曼无疑是当代女性经济学家中的两位最杰出代表。
    

  二


    就分析潜在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言,考察她们所获得的堪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媲美的各项大奖或荣誉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事实上,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1997年度弗兰克·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奖(The Frank E. Seidman Distinguished Award in Political Economy)时,人们便预测她可能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判断不无道理。据笔者考察,弗兰克·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奖自1974年首度颁发,至1998年终止颁奖,前后不过25年的短暂历史,总共只有25位经济学家获奖。但截至目前,在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之中,已有缪尔达尔、布坎南、索洛、贝克尔、维克里、森、谢林、奥斯特罗姆等8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诺奖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并且,在其他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奖得主中,目前健在的几位获奖者仍然非常有实力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外,另一位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Anne O. Krueger)也曾于1993年获得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奖,据此可以推断,安妮·克鲁格无疑也非常实力问鼎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实,除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外,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大奖莫过于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所颁发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和杰出资深会员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但鉴于克拉克奖以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经济学家为颁奖对象而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资深经济学家为颁奖对象,近期获奖的两位女性克拉克奖得主苏珊·阿塞和埃丝特·迪弗洛还难以在短时期内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相对于克拉克奖而言,杰出资深会员奖则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更相接近,二者均以资深经济学家为颁奖对象。杰出资深会员奖自1965年首度颁发以来,截至2010年,共有90位经济学家当选为“杰出资深会员”,其中,先后有16位杰出资深会员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著名女性经济学家艾尔玛·阿德尔曼就曾于2003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此外,玛格丽特·里德(Margaret G. Reid)、安娜·施瓦茨(Anna J. Schwartz,)等两位女性经济学家也分别于1978、1993年当选。不过,玛格丽特·里德辞世多年,已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缘。
    除获得各项学术性大奖或荣誉以外,被推选担任各类专业性学术团体重要领导职务也是衡量学者们学术地位的一项重要标志。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曾被推选为美国政治科学联合会会长,这是她在政治科学领域拥有崇高学术地位的一种象征。与此相应,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也是经济学家们在本专业领域享有崇高学术声望的一项标志。事实上,截至目前,共计有1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自历届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之中,另有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获奖后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在女性经济学家中,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奖得主安妮·克鲁格就曾于1996年担任过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此外,著名女性经济学家艾丽斯·里夫林(Alice M. Rivlin)也曾于1986年担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除两位女性经济学家曾担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以外,另有10余位女性经济学家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其中就包括有前文提到的艾尔玛·阿德尔曼、巴巴拉·伯格曼。此外,被收录于《杰出女性经济学家》一书中的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还包括有:伊丽莎白·贝利(Elizabeth E. Bailey)、芙朗辛·布劳(Francine D. Blau)、丽贝卡·布兰克(Rebecca M. Blank)等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
    衡量学者学术地位的另一项重要标志是看其是否当选为一些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院士称号尤其被看作为堪与诺贝尔奖桂冠能相提并论的一项重要的学术荣誉。因而,当选为该院院士无疑被看作是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的一项重要标志。在笔者看来,最能够预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标志,莫过于她以“政治经济学家”的身份当选为2001年度美国国家科学院人文环境科学(Hum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学部院士这一事实。据笔者统计,自1967年经济学家开始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开始,截至目前,总共大约有100位经济学家当选,其中,27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另有1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获奖后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就女性经济学家而言,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外,先后有3位女性经济学家当选为经济科学学部院士。其中,前文多次提及的安妮·克鲁格曾于1995年当选。此外,南希·斯托基(Nancy Stokey)和克劳迪亚·戈尔丁(Claudia Goldin)分别于2004、2006年当选。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外,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也是一项较有影响的学术荣誉,不过,其门槛低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截至目前,有10余位女性经济学家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所有女性经济学家。此外,还包括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的伊丽莎白·贝利、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丽贝卡·布兰克等著名女性经济学家。
    

  三


    综上所述,安妮·克鲁格、艾尔玛·阿德尔曼、巴巴拉·伯格曼、安娜·施瓦茨、艾丽斯·里夫林、南希·斯托基、克劳迪亚·戈尔丁等几位经济学家无疑是健在的女性经济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此外,伊丽莎白·贝利、丽贝卡·布兰克、芙朗辛·布劳、克里斯蒂娜·罗默、珍妮特·耶伦等经济学家也属于当代杰出的女性经济学家之列。
    不过,就预测分析未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言,鉴于安娜·施瓦茨目前已达95岁高龄,恐怕她难以成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大年龄的获奖者。此外,作为政策型经济学家的艾丽斯·里夫林,其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纯学术机构之外的政府管理部门,其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概率亦相对较小。因而,未来的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可能主要出自安妮·克鲁格、艾尔玛·阿德尔曼、巴巴拉·伯格曼、南希·斯托基、克劳迪亚·戈尔丁等几位经济学家之中:
    安妮·克鲁格——193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曾获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和支付理论及其相关的国际经济问题研究,被公认为现代“寻租理论”的创始人。
    艾尔玛·阿德尔曼——1930年出生于罗马尼亚。曾获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发展规划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做出了卓越贡献。
    巴巴拉·伯格曼——192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曾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马里兰大学兼美利坚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主要集中于劳动经济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尤其是侧重于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南希·斯托基——1950年出生。曾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侧重于经济动态学方面的研究,在发展经济动态学的递归竞争方法(recursive competitive methods)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克劳迪亚·戈尔丁——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曾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集中于经济史学研究,侧重于从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相结合的角度考察诸如歧视、不平等、妇女地位等问题的历史根源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在上述几位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之中,无论就学术贡献还是学术地位而言,被誉为现代“寻租理论”创始人的安妮·克鲁格无疑又是其中最有实力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经济学家。这一观点也可以从预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其他相关文献中得到佐证。比如,瑞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H.Fromlet最早曾于2006年在《瑞典银行分析》刊物上发表“谁将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文,该文以后每年被修订一次(2006年字样相应地被替换为2007、2008、2009年字样),发表于相关媒体或自己的博客中。文章的修订版本主要是对候选人名单进行适当的调整,剔除已获奖者,增补适当的候选人。候选人名额大致维持在35~40位范围。引人注目的是,多年来安妮·克鲁格一直出现在该文所预测分析的候选人名单中,并成为2006、2007年版惟一一位女性经济学家候选人。即便在增补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之后的2008、2009年版候选人名单中,她也是除2009年度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以外惟一的一位女性经济学家候选人。
    当然,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的因素毕竟太多,无论是就安妮·克鲁格而言还是就艾尔玛·阿德尔曼、巴巴拉·伯格曼、南希·斯托基、克劳迪亚·戈尔丁等其他著名女性经济学家而言,她们能否最终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注:
    ①毛寿龙:《公共事物的制度基础》,载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中文版序,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3页。
    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绝大部分隶属于经济科学部。例外的情况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隶属于人文环境科学部;丹尼尔·卡尼曼隶属于心理学部;约翰·纳什隶属于数学部。
    ③在历届各项诺贝尔奖得主中,最大获奖年龄者为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利奥尼德·赫维奇,获奖时年龄为91岁。
    ④该名单预测了除2007年度以外、2006、2008、2009年度所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参见拙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又“爆冷”了吗?》,载《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5期。
    参考文献:
    Blaug, M. (1985), Great Economists Since Keynes. Wheatsheaf.
    Blaug, M. (ed)(1986), Who's Who in Economics. 2nd ed., Wheatsheaf.
    Blaug, M. & H.R.Vane(ed)(2003), Who's Who in Economics. 4th ed., Edward Elgar.
    Cicarelli, J. & J.Cicarelli(2003), Distinguished Women Economists. Greenwood Press.
    Dimand, R.W. et al.(ed.)(2000),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Women Economists. Edward Elgar.
    Polkinghorn, B. & D.L.Thomson(1988), Adam Smith's Daughters. expanded ed., Edward Elgar.
    Pressman, S.(1999), Fifty Major Economists. Routledge.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Tags:挑战诺贝尔奖的女性经济学大师们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