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理论再认识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0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理论再认识
    刘凤义
    劳动力商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没有科学的劳动力商品理论,也就没有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如果说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本质的规律,那么劳动力商品理论就是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直接的逻辑和历史起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中对劳动力商品理论已经做了科学阐释,学界对此也形成了共识。那么为什么本文还要再研究这一问题呢?这是基于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迫切需要。
    在研究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今天,关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在什么意义上是商品的问题,是一个在学理上绕不过去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商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等问题密切相关。今天我们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必须深入研究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中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进而寻找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商品运动规律的钥匙。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力都是通过市场方式配置的,因此,劳动力在“形式上”成为商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本文要强调指出的是,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力在“形式上”都是商品,不等于说它们在实质“内容上”没有区别。
    本文首先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形式与内容、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三个维度,挖掘了马克思研究劳动力商品的有关方法,对劳动力商品理论进行了再认识。以此为基础,本文分别分析了在资本主义性质企业和社会主义性质企业中,劳动力商品在以上三个维度中的不同特点。 本文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首先,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坚持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以商品二因素的分析方法认识劳动力商品;在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中分析劳动力商品;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变动规律角度理解劳动力商品。
    其次,论文分析了劳动力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特点。论文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进行了再认识。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劳动力“两权分离”导致劳动异化;资本主导下的劳动过程使劳动者技能趋于分化。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劳动力价值具有被压低到最低水平的倾向;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间存在转化空间;劳动力价值补偿通常被视为生产要素的再生产,抹杀了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性质。
    最后,论文分析了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劳动力不再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完全意义上的商品,而是具有了“类商品”的性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具有新的特点:(1)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力的“两权”实现了有条件的结合。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相比,公有制企业内部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条件结合,为消除异化劳动提供了制度基础。公有制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劳动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公有制企业内部管理者、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没有利益差别,这种利益差别主要与旧的分工相联系。(2)通过劳动过程的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企业的共享发展既包括分配领域的共享,也包括劳动时间的缩短、劳动福利的提高、劳动者参与管理等劳动过程中的共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劳动力的使用,更应该强调从人的自我发展角度去考虑,把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休闲时间,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力商品价值具有新的特点:(1)劳动力价值具有既满足生存需要又满足发展需要的内在属性。从劳动力商品的角度看,满足人民需要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增加社会共享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应该是朝着去商品化的总趋势发展,尽管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劳动力不是单纯看作生产要素,而是看作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本身得出的必然结论。   (2)剩余劳动不断转化为必要劳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规律。公有制企业内部创造的剩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在集体企业中,剩余劳动完全归集体范围占有,在国有企业中,剩余劳动归企业和国家共同占有。公有企业占有剩余劳动,其去向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的必要扣除(M1);二是用于扩大再生生产(M2);三是转化为必要劳动,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需要(M3)。只有第三项,才真正体现公有制企业劳动力价值变化的特点,即剩余劳动不断转化为必要劳动。这个转化过程意味着公有制企业能够使劳动者生活资料在种类、范围、层次等各方面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刘凤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300071,邮箱:liufengyi618@126.com。
    原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0期。
    

Tag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理论再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