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徐春华: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2期
    在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中,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重新发现”马克思的热潮(吴易风,2014a),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资本论》的价值和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吴易风,2014b)。这一现象对于西方经济学长期以来肆意攻击及盲目批判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固有偏见而言犹如当头一棒。事实上,就经济增长方面而言,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拓荒而在经济思想上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的两部门模型(吴易风,2007)。然而应该看到的是,虽然两部门模型具备利于建立计量模型的独特优势,但是如何用数学模型表达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吴易风,2007)。
    马克思出于深入分析与把握经济规律的需要,对经济部门从两大部类进行了高度抽象的划分。在实物形态层面上,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和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经济学界曾对“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这一论题有集中而激烈的争论。然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特别是生产资料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如何影响到消费资料部类的增长率的?这一影响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以及生产资料部类发展规模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能否通过构造相关的计量模型来分析和检验之?对此,已有研究尚付阙如。
    在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推导出了一个随生产资料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促使本部类的优先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从基于相关假定推导出的模型中发现,生产资料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抑制消费资料部类的增长速度,相应地使得生产资料部类呈现优先增长的特征,这为本文计量回归方程的建立提供了参照基准。
    在两大部类价值构成的估算方面,考虑到现实可操作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将实际固定资本存量作为不变资本的替代指标(高峰,1983;乔晓楠,2005)。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报酬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借鉴Cockshott& Cottrell(2003)的做法,采用雇员报酬这一指标来衡量可变资本,把增加值减去劳动报酬后再减去剔除产品补贴以外的税额所剩的余额作为社会纯收入的测量指标。相关数据来自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所公布的38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NIOT)以及就业的基本信息(SEA)。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当今世界,各国产品的生产都在不同程度上会用到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生产资料。事实上,马克思在探讨简单再生产时生产资料部类中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与消费资料部类中既有以货币形式存在又有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总不变资本在价值量上不相等这一情形时就明确指出,“必须有对外贸易”。基于这一认识,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估算出各国两大部类的价值构成,我们在借鉴张忠任(2004)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把各国中间投入中的进口部分也考虑进来,从而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两大部类中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及剩余价值(徐春华,2016),进而计算出两大部类各自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等指标。
    实证回归结果表明,生产资料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的确能对消费资料部类的增长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加入所有变量的系统GMM估计结果来看,生产资料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个百分点,会使得消费资料部类的广义增长率下降0.0436个百分点。总之,所有回归结果均一致表明生产资料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得消费资料部类的增长速度下降,这与张小弦和林少宫(198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在其他解释变量方面,消费资料部类中资本有机构成与剩余价值率的综合增长率以及消费资料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都能显著提高本部类的增长率。
    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相对发达的全球化时代,由于各国的国情差异,这一规律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中的作用力度和显著水平应是各不相同的。鉴于此,本文从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这一视角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规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作用情况。不同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均在不同程度上一致表明,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规律在发达国家中并未发生显著的作用,但这一规律在非发达国家中则显著地表现出来。这一差异化的实证结果表明,就当前38国而言,当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客观上要求其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从而为进一步的生产资料产品的生产以及消费资料产品的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并以此为整个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必要保证。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高层次时,对消费资料的消费需求也将随着上升,从而这一规律也将变得不显著,以此促使消费资料部类加快增长,进而确保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这一结论印证了马克思理论中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观点。特定阶段的经济规律,只有在该社会或经济体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后才能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而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断变化,同一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程度及显著性也会发生变化。
    ……
    徐春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邮政编码:510006,电子邮箱:xuch2013@ruc.edu.cn。
    全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2期。
    

Tags:徐春华,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