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杨经国_周灵灵_邹恒甫:我国经济特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从人类历史来看,经济特区并非新生事物。史料表明,早在1228年,法国马赛港便已划出特定区域辟为自由贸易区,规定外国货物可以在不征收任何税收的情况下进出该区域,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1948年,波多黎各成立自由贸易区,爱尔兰香农地区和墨西哥也很快跟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开发区、经济特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一般而言,经济特区通常设立在国际贸易港口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是其发展的基础,设立的目的主要有促进产品和服务出口、推动国内外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发展基础设施、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同他国保持友好关系等。尽管经济特区这一称谓是较晚近才出现,但就实质而言,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都可算是不同层面的经济特区。所以,经济特区自发轫到现在,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放眼世界,目前已有近3500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囊括了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相对来看,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更热衷于特区建设,且注重私营力量的参与。
    经济特区的勃兴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个共识是,经济特区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一些研究表明,设立经济特区能增加政府收入,从而可给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亟需的资金,而且,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并拥有更多的平均出口。部分学者还探讨了经济特区的减贫作用,发现这种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该效应递减。
    当然,经济特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在中国、印度、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经济特区的发展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相较而言,基础设施落后、企业家才能不足、政治制度的挑战以及投资者的无知,使得非洲的经济特区未能很好复制亚洲的成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特区除了具备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积极效应,也存在着不少负面影响,比如社会冲突、收入不平等、对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的掠夺等。而且,特区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就中国来看,经济特区就存在着定位不明、政策不“特”、特区内部二元经济明显、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地位越来越弱等问题。
    假如没有设立经济特区,会是怎样一幅图景?要回答这类问题,还得借助适宜的方法。本文基于2003年兴起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简称SCM),以反事实的方式尝试探讨了中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该种政策评估方法因“共同趋势”条件的放松而比DID方法有更宽广的适用范围。研究发现,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该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则渐渐式微。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可以尝试这样解释该现象:先设的经济特区占据了政策制高点,对周边地区及日后设立的经济特区会产生极化效应(或者说“回波效应”)。如果先设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扩散效应弱于其极化效应,其对经济均衡化发展是不利的,这应该是后设特区呈现出“后发劣势”的一大诱因。就空间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异质性程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形等原因,各个经济单元之间存在着不少“经济断裂带”,这使得当地经济特区扩散效应的发挥大打折扣。
    根据本文分析,现阶段若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收效也许不会特别明显,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需借助系统性改革和配套措施的跟进。退而言之,如果要升格、扩容经济特区,最好是在原有特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尽量避免新设。即便是新设特区,也应尽可能地设在技术条件扎实、集聚经济明显、基础设施完备、人力资本优良的东部地区。而且,应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转变经济特区发展方式,优化人力资本、金融等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具体来说,东部经济特区要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继续提升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中西部经济特区则依托当地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现代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对于面临资源环境严峻压力、发展长期滞后的特区,则可通过限期整改、退出等方式实施动态管理。
    ……
    杨经国,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邮政编码:510006,电子邮箱:jinzixingfu2007 @163.com;
    周灵灵,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28,电子邮箱:zhoulingling1985@163.com;
    邹恒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81,电子邮箱:hzoucema@gmail.com。
    全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Tags:杨经国_周灵灵_邹恒甫,我国经济特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