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91期(总第1979期) 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围绕是否“保6”展开的中国经济预测 [导读:即将到来的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是近期的热门话题,围绕是否“保6”,经济学家展开了预测和讨论。]
各机构对中国2020年宏观经济预测 近期,各机构纷纷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做出预测,以下是主要研究机构的预测和观点:
中国社科院: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约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在国内一系列“六稳”政策和改革开放措施作用下,全年有望实现6.1%左右的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比较好。2020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迭加,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多。在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力度及各项改革开放措施综合作用下,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6%左右。
对于2020年财政政策,经济蓝皮书认为,一是优化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二是以绩效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三是可考虑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债券发行,重点支出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生态补短板等。
中行研究院:明年中国经济或低于6%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6.1%左右,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猪肉价格上涨、实体经济需求低迷、债券违约风险或向信贷市场传导等,都是中国经济面对的问题。若政策不做大的调整,2020年中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很可能会低于6%。报告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预计仍是财政发力重点,专项债发行规模将有所增加;随着专项债发行使用并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左右。
海通:明年经济增长有望稳定在6%以上区间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姜超和于博表示,从12月以来的中观高频数据看,地产、汽车销售增速一升一降,发电耗煤、粗钢产量增速双双回升,指向终端需求缓中趋稳、工业生产继续改善。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也意味着中美贸易从摩擦走向缓和,中美经济从脱钩回到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是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在内外环境改善的背景下,明年的经济增长有望稳定在6%以上区间。
招商证券:明年中国经济前低后稳 增长约6.1% 招商证券最近发布的中国2020年经济展望,对整体走势的判断是前低后稳,GDP增速为6.1%左右。中美贸易摩擦不会进一步恶化,人民币回到7以内的可能性更大。招商证券认为,中美双方进一步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下降,2020年中国经济内生动力重点需评估两点:一是制造业投资回升的可能性和力度,二是消费企稳回升的可能性和力度。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影响,一方面要考虑当前旧改等稳投资手段对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要考虑2018年四季度启动个税改革滞后反映在2020年上半年消费需求的正面影响。
2020年整体经济走势前低后稳,上半年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的改善将暂时缓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一旦经济下行压力放缓,投资方面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就有可能下降,但下半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将逐步上升,预计经济增速在上半年反弹后保持相对稳定的可能性较高。
中金:明年经济增长至5.9% 中金公司《外需不确定性有所缓解 内需增长仍面临压力——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至2021年实际GDP增速可能从今年的6.1%放缓至5.9%和5.8%。中金报告认为,出口增长有望低位企稳,内需增长仍然面临压力。而近期物价上行可能暂时制约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本轮肉价见顶后CPI大概率将快速回落、甚至“超跌”,由此为货币宽松和资产价格表现打开空间。”中金预测,2020年至2021年实际GDP增速可能从2019年的6.1%,放缓至5.9%和5.8%。同时,名义GDP增速可能降至7.3%和6.9%(2019年预期7.9%)。预测的基准假设是中美贸易摩擦暂缓、即中美双方不再加征新的关税。2020年CPI均值可能升至3.8%,而在2021年回落至1.2%。未来2至3个季度不排除CPI接近、甚至高于4%的可能性。
亚开行:明年中国经济增长5.8% 亚洲开发银行(ADB)发表的年度展望报告调降了今明两年亚洲发展中地区增长预测,中国及印度增长前景疲弱,并预料亚洲其他地区经济活动低迷。
亚开行报告将亚洲发展中地区今﹑明两年增长预测降至5.2%,早前则分别预测增长5.4%及5.5%。其中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由今年9月时预测的6.2%及6%,降至6.1%及5.8%,与中美贸易紧张及猪肉价格上扬压抑消费支出有关。
亚开行又指出,亚洲发展中地区面临食品价格上扬问题困扰,预料今明两年通胀水平分别为2.8%及3.1%,较早前预期的2.7%为高。亚开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指出,亚洲发展中地区经济增长率仍稳健,可是持续贸易紧张局面对该地区造成影响,并为长期经济前景最大风险。
野村:明年可能缓至5.8%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明年中国或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通胀压力上升,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缩小,预计当局将经济增长目标由今年的6%至6.5%,下调至明年的6%左右,增速或会放缓至5.8%。
陆挺估计,明年中国会把赤字率目标订到4%,适度上调;地方政府专项债明年额度会增加至3.3至3.4万亿元;人民银行会尽量采用低敏感性政策,如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来补充增加流动性。他觉得楼市投资增速或会在近期冲高回落,但当局调控房价的决心较坚决,短期内一二线城市放宽限价、限售、限购和限贷等调控政策可能性较小。
穆迪:明年增长放缓至5.8% 评级机构穆迪预计,因经济结构转型和贸易紧张影响,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由今年的6.2%,进一步放缓至5.8%。穆迪认为,中国在经济增长放缓下,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及经济活动,将会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导致政府部门的杠杆率继续高企,总债务水平将持续上升。
该行估计,中国政府的政策将侧重于三大方向,包括确保可持续增长、维持金融稳定,及实现经济再平衡。目前首要是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解决地方政府财赤不断上升的情况,但同时使地方政府依赖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增加小型区域银行的财务压力。
安盛:明年增长5.8% 安盛投资管理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确保6%或以上,为决策层优先考虑事情;又预料随着贸易战风险下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达6.1%,明年增速为5.8%。
安盛投资管理新兴亚洲高级经济师姚远指出,近期推出的措施并非为了刺激增长,而是平衡贸易战影响;又指出确保经济增长幅度在6%以上仍是首要任务,预料全年增长介乎6至6.5%。
他认为中国政府对以长期可持续发展,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意愿下降,并相信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接受程度提高,不排除明年增长将放缓至5.8%。
该行又预期在今年底前,人民银行有机会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惟中美双方在贸易谈判上有进展,不排除会推迟至明年首季才降准。
巴黎银行:明年放慢至5.7%,首季至谷底 法国巴黎银行发表报告指,即使中国与美国能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但贸易不确定性仍可能持续。该行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主要下行压力将来自房地产,在关税影响下,加上基数效应,明年首季经济增长将会跌至谷底,但下半年将温和反弹。该行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长为6.1%,明年将放慢至5.7%,而2021年则为增长5.8%;美国明年GDP增长由今年的2.3%放缓至1.5%,2021年将轻微回升至2%。
瑞银财富管理:经济增速可能降至5.7% 投行瑞银财富管理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由今年的3.1%降至3%;中国经济增速或降至5.7%。瑞银财富管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认为,若中美谈判比较顺利,明年进入阶段二阶段三的话,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介乎5.7%至6%之间。房地产将会持续调整软着陆的趋势,今年消费下滑压力主要来自于汽车,明年很难有根本性改变。该行认为美元偏弱、中国贸易顺差,有助舒缓人民币贬值压力,但同时,资本外流压力仍存在,中国贸易顺差在缩小,人民币主要由中美贸易谈判形势影响,若谈判受挫,不排除短期跌穿7算。
摩根大通:2020年中国经济或将底部回升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北京的发布会上预测,2020年的周期性因素会出现好转,下行速度会比2019年放缓,结构性下行因素仍会维持。朱海斌指出,“2020年的上半年会出现底部回升,按月增速会复苏到6%左右。”周期性的因素来自于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回稳,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会明显放缓,但未来前十强房企的销售占比会进一步提高。另外,预测2020年一季度,CPI按年增速很可能突破5%。CPI的增长会带来两个影响,首先是消费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其次是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很难宽松。
中国经济增速要不要保6% 经济学家观点不一 面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新京报》访问时提出,抑制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是当前最紧要、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经济不仅不应该,而且有能力不让经济增长速度再跌破6%,必须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依然是基础设施投资。
余永定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中国经济学界的大讨论。
北大新结构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勇认为,6%这个数字在当前政策讨论下是一种观点符号,本身不应做过度解读。
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也有稳增长的韧性。中国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认为,中国要承认和尊重在新旧发展模式和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经济增速适度下行的现实,适当降低增长预期。但又不能让目前这种快速下滑探底的情况持续下去。
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2月8日在出席一场年会时表示,“说到经济增长6%,很多人都觉得低了一点,但是以13.9万亿美元的基数来算,6%的增量就是8000多亿美元。这一增速的背后还有10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增长的居民收入,以及1.3万多亿斤的粮食产量。”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时指出“目前一个普遍的共识是,2020年中国经济的回落幅度或与2019年相似,很多人对此很悲观。不过,我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建议将经济增长的区间管理目标设为5.5%至6%,保守目标为5.8%左右。”《报告》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多元化出口路径、齐全的产业、雄厚的人力资源、开始普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竞争、强大的政府及其控制能力,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将在2020年进一步强化。对此,《报告》测算认为,只要经济增长维持在5.5%左右,就业问题能稳住。更重要的是,2020年中国经济还可能有一些新变化,包括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这些将使宏观经济下行有所缓和。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等研究员在解读11月份经济数据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应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当前保的不是6,保的是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希望!保住企业家的信心和活力,保住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要以为消耗改革开放40年的家底就是中国经济的韧性,不要等到信心磨没了、百业萧条、万马齐喑的时候再出手,要尽快通过市场化导向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激发万马奔腾!
报告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前后再下台阶,步入“5”时代。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不能为了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短期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需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协同发力,财政优于货币,货币优于汇率。长期矛盾是供给侧改革不到位、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报告提出的政策建议是:2020年财政政策更积极,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赤字和专项债达到两个“3万亿”,支持减税和基建,放水养鱼,扩大内需。在货币政策效果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应承担更大责任,且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可以解决货币政策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建议2020年货币政策进行正常的逆周期调节,不大水漫灌,该降息降息,通过小幅、高频、改革方式降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疏通利率的传导机制,改善流动性分层,消除所有制歧视,纠偏房地产融资过紧,对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给予重点保障,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12月17日发布的《逆境中前行——2020中国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由于关税压力较此前有所减轻,短期内环境改善,我国经济短期企稳概率上升。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并非一定拘泥于“保6”。报告指出,去年以来,我国逆周期调控从未缺席,保增长措施已经在发挥作用。
就2020年而言,京东数科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开放,预计经济仍将受到外部环境约束。从内部环境来看,沈建光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政策定力,仍然坚持合理适度逆周期调控、不搞强刺激的政策思路,总体“稳”字当头,会议对于未来经济严峻局面的认识客观理性,更加强调以科学务实的方法论指导,政策部署更加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改善民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发展及深化改革也构成了政策主线、贯穿始终。明年2020年仍将很大程度延续目前的政策思路。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短期不将其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中期坚持“房住不炒”,遏制房地产高杠杆等,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明年主要是财政发力,货币方面或边际放松。”但与之前大规模刺激的情形不同,2020年将以通信“新基建”为主要发力点。随着专项债政策逐步落地起效,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有望出现回升,尤其是一季度,而回升幅度可能是决定经济企稳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此外,2020年是我国改革的关键之年,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进改革之间存在取舍,核心仍然是通过对外开放、加大创新研发等途径提升效率。若改革开放取得实效,取得更大中长期收益,即便未来经济增速换挡,也比强刺激“保6”更加健康。因此,沈建光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并非一定要保“6”。
专家:明年增速可容忍略低于6% 路透报道,12月18日参加一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19年12月))的专家均表示,中国经济仅是延续企稳,慎言回升,明年内外不确定性仍大,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要有过冬取暖的准备。他们多预计,在“以稳为主”的政策组合拳下,明年中国经济能实现5.8-6%的增速,确保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实现。
专家指出,尽管从制造业PMI等数据上看生产好转,但企业信心往下,还缺一把火让生产再上台阶;而明年的通胀风险亦不可小觑,考虑到能繁母猪数量明显下降,猪瘟缺乏根治办法,明年年初通胀还会再度上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表示,“总的势头是在好转的,特别是今年没有因为内外部的风险挑战明显加大而放松提质方面的一些举措。”。他指出,虽然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但环保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也没有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政府对于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应该是明显增强。今年中国经济应该可以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对明年而言,根据以往经验,经济普查会把之前年份的实际增速适度上修,明年不必非“保六”不可了,经济增速目标大概率在6%左右,而实际增长可能会稍低一点,5.8%左右。
牛犁指出,虽然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但贸易摩擦的根本性问题没法都因此解决。外需未有实质性改变,而内部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明年经济会适度放慢一些,但各种稳增长的措施能确保最终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等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在超级霸权和技术革命周期开启的转折期,要有中长周期的视野。“目前全球宏观处于一个冬季,在冬季一定不要想象夏天的景象。”
如何过冬?刘元春称,一要充分享受冬天的阳光,对比全球,中国经济已是亮点,要享受这一阳光;二是要取暖但不乱折腾,政策要遵循渐进主义,2020年逆风而行但不悲观,
他认为,明年会出现一些短周期力量逆转,企业进入补库存周期,民间投资在国企投资触底回升后也有望跟进,要全面但适度激发民企的积极性,提振信心忌用力过猛,倾其所有反而激发不了。
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亦指出,虽然现在生产状况很好,但是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是一路走低的,这形成一个很大的反差,“今朝有酒今朝醉,有定单赶快生产,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只是延续企稳,没有看到明显回升。”他指出,在中美贸易冲突情况下,民企能比国企和外企更快地调整生产和出口,利润增长很快,但由于负债成本上升快,整体投资回报率不高;现在贸易摩擦缓和,营商环境改善,加上未来市场开放的后续动作,企业家信心会有提振。“总体方向还是往上走,现在需要再淬一把火,如果他们信心能回来,相信这个反弹会更快。”
尽管对明年经济实现目标充满信心,与会专家仍强调,鉴于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诸多结构性问题,明年仍需警惕各种风险,尤其是通胀风险,不容小觑。
牛犁表示,不确定性在增多,尽管1300万新增就业目标已完成,但重要群体的就业压力是在上升的;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削弱是中期的大问题,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资金都面临挑战,而且做出巨大努力后税费仍然较高,“到了今天,干实体干制造不挣钱,这个事儿怎么办,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此外,尽管金融风险防控总体取得积极进展,但隐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部分领域金融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经济内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时,这些问题更容易暴露;而与之相关的各地财政收支压力(包括地方偿债压力)较大,如何加快央地财税改革,使得地方有实力保基本领域(如养老金、工资)足额发放,也是一大挑战。
他并指出,明年政策方面“稳”字当头,除了“六稳”之外,尤其要注意“稳物价”。他预计猪肉这单一结构性导致的通胀压力不是短期内能够缓解的,能繁母猪数量同比放慢四成,而非洲猪瘟截至目前还没有根治办法。
英国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亦表示,通胀风险不确定性比较大,目前市场一个共识是猪肉价格会在春节期间达到一个高位,下半年由于技术的影响会有较明显回落。由于没有疫苗,第二波猪瘟可能正在进行中。“我们预测1月CPI(同比涨幅)达到5.6%,二季度回落到4%以上,下半年是2%以上。”她说道,能不能实现这样一个前高后低的过程还有不确定性,而且从全球来讲通胀风险都有可能被低估。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毛振华则指出,现在一方面,受投资机会下降和动力衰减双重挤压,投资低迷、资本形成困难,同时进口下降意味着生产资料需求下降,但另一方面PMI又持续上行,这种背离值得关注。他并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拐点正在出现,这不仅在三线,一线二手房价格稳步下行、商业地产过剩,也显现拐点迹象;而二线城市抢人,低中产加入购房大军,对社会消费又有掣肘,整个零售销售额增长趋缓亦与此有关。“前面中国应对美国的冲击,应对市场调整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对政策的预期也是希望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风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平衡术。”
钟正生则补充了几个积极的信号,民粹主义的爆发对全球外需都是负面消息,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瓜分的思维,但外面世界越乱越显得中国风景独好,体制稳定的优势突出。他提及,大城市都市圈的发展,这方面动作有所加快,未来有望成为中国一个新的增长极。以前托底政策可能就是撒胡椒面,现在集中在真正有经济辐射效应的地方,财政上也在转变思路,加快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如果大城市的都市圈得到更好发展,为未来的基建和地产创造更多空间或赢得更多调整的时机。”
明年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犹存 路透报道指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年底初露企稳向好迹象,11月工业和消费增速均优于预期,双双创下五个月高位,投资则持稳。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暂缓,随着中美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内外环境改善将有助于经济在四季度止住加速放缓的脚步。不过他们也指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暂缓,但明年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犹存,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仍处于低位,房地产投资虽有韧性但明年下行之势恐难以避免,需要政策继续发力,发挥基建托底作用,释放微观活力。
11月经济数据大幅好转,意味着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但向好之势能否在明年延续,分析人士观点略有差异。一些认为工业和消费11月超预期改善更多得益于季节性因素,而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至今低迷、房地产投资增速趋降令人担忧;但另一些分析师强调随着专项债明年下达,基建会发挥托底作用,中美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外需回暖提供较好环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表示,11月数据亮点在工业生产明显回升,表明当前生产加快,增长动能得到恢复。工业生产表现与发电耗煤、钢铁水泥价格等高频数据、超预期的PMI回升相匹配,预计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在四季度能得到缓解,全年增速6.1%左右,明年经济下行幅度会趋缓一点,约在6%的水平。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静文认为,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调降、年末财政支出加快等因素对基建投资拉动存在滞后,基建投资资金瓶颈犹存,累计增速连续两月放缓。不过,基建投资环比增速的小幅反弹表明政策支持正在逐渐发力,后续回暖可期。
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指出,总体经济仍然疲弱,需要在需求端发力。投资增速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社零增速虽有所反弹,但考虑反弹力度有限、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汽车销售仍为负增长等因素,反弹的持续性值得怀疑。投资方面,他称,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仍然低迷,前者的反弹取决于出口、消费以及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从目前态势看,制造业投资实现反弹尚需一段时间;基建则依赖于宏观政策的发力,预计在2020年以后才能真正看到。
他并指出,如果考虑到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以及销售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明年的某一时刻,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下滑态势,对此应有充分的预期。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个月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4%、2.5%和10.2%。稍早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中国房价整体涨势继续放缓,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分别创下近一年半和近两年最小,房价下跌城市增至21个。
“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内需要调动地方积极性,适度加大‘新基建’投资、补齐短板,提升政策效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货币政策需要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护航“六稳”下的政策拿捏 路透沈燕认为,追求经济提质增效,必然会伴随增速放缓阵痛。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在内外大环境均趋紧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护航“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就犹如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走钢丝;而加快改革落地,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政策定力更是对宏观调控智慧的考验。
保持政策连续性意味着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改,“稳中求进”推进落实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将是2020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就业优先仍将置于宏观调控政策的首位时,经济增长目标维持在6%左右的支撑以及赤字率控制在3%的警戒线尤显必要,但要寄望继续出台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恐不现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的姚景源指出,“2020年是一个重要时期,距离‘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中第一个百年越来越近,即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势在必行。”他指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建议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仍应定在6%左右,赤字率目标提升至3%,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20年六大重点工作中,狠抓政策落实排在第一位;同时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事实上,任何经济问题的背后都一定有更深刻的历史、社会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40年,虽然经济体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也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痼疾、社会治理方面的滞后、民生方面的欠帐以及政府在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方面干预过多,政府管理市场的边界不清晰等诸多问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北京一个论坛上就指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不可能改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并且这些年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是比较宽松的,如果想继续放得更松、用刺激性政策试图达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增速,实际上是寅吃卯粮。甚至刺激性政策有可能成为“经济真正断崖式下跌的一个诱因”。
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但还没有稳下来,今后一两年内还有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回落空间。中速平台增速可能稳定在5到6%,或者到5%左右,“根据我们宏观模型分析,明年一季度后,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再次进入下行通道,所以明年稳增长的压力和挑战将大于今年。”
沈燕在文章中认为,下一步,特别是从明年开始,重点要放到挖掘新的结构性潜能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上,包括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打破行政性垄断,改进低效率部门等,这些都与改革相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就提到,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一年有余,目前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但后续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面临爬坡过坎,经济结构转型期须防范的诸如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等潜在问题自然浮出水面,也意味着“六稳”将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
至于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破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近日撰文称,事实上6%并不是特别的分水岭,增速略高一点或略低一点不是主要问题,关键仍要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和亮点,稳增长仍需放在重要位置。”
沈燕指出,眼前当中国经济受猪肉价格推升呈现一上一下——即物价(CPI)向上而经济(GDP)增速向下,宏观政策不仅要顾及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同时还要兼顾短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寻求稳增长和防风险间的平衡,对政策调控的拿捏犹如“戴着镣铐在钢丝上跳舞”,也让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继续扩张的空间有限。
中国11月猪肉价格同比翻番,继续推高CPI涨幅至4.5%并刷新近八年高位。预计未来几月,在猪肉供给短缺因素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中国通胀还将高位运行。
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贺铿就认为,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二、二”: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都乏力,增长动力不足;世界经济下行和中国经济下行两个周期叠加,压力加大;经济下行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宏观调控进入两难。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过度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
而通过扩内需、稳投资来稳经济,通过改革和进一步减政放权激活微观实体经济的活力,同时要防范经济减速背景下可能被刺破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引发系统性风险等等,都是2020年中国宏观调控必须关注的重点。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管涛认为,2020年要守的“红线”除“稳就业”外还有“稳金融”,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是保持货币条件与潜在产出相匹配。这意味着,随着潜在经济增长下行,中国货币信贷增速下行将是“新常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将是托底而非推高。预计货币政策将慎用降准降息的总量工具,而更多侧重于创设和完善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中国2019年实施了超过2万亿元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税收支矛盾也愈发突出,尤其是缺乏主体税种的地方政府财力普遍吃紧,因而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也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基于政府收支矛盾加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以及防范财政与金融风险,赤字率不宜突破3%的警戒线也成为多数机构和专家的共识。
不过,国家统计局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上修GDP总量,将2018年GDP向上修订2.1%至919,281亿元人民币,无形中从技术层面为2020年赤字规模的扩大提供了空间。
中国投行——中金宏观组最新的中国宏观简评报告认为,中国GDP总量扩大意味着赤字率、债务率等以GDP作分母的指标的下降,将提升财政政策空间、降低债务率、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
该报告并预计,未来几年财政赤字空间将小幅提升,按3%的赤字率计算,GDP总量上调2.1个百分点,大约能增加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600-7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如果按GDP的3%计算,同样可以增加600-700亿元。
2020年——新旧年代间的转换 工银国际研究部程实、王宇哲、钱智俊、高欣弘在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前景时表示,2020年,既是本世纪20年代的肇基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新旧年代的转换之年。作者认为,年代之变蕴含了经济主脉的革故鼎新。
展望2020年,一方面,“高增速”年代余音渐远,经济增长趋于平淡而平稳。钝化的库存周期与韧化的地产周期形成对冲,加之政策周期的历史性蜕变,中国经济的年度增速预计将略有下降,季度增速或将走出“缓V型”路径。另一方面,“高增质”年代序章初开,经济增质孕育“民富”与“国强”。在“民富”维度,居民福利的稳固和消费潜力的扩张产生合力,有望在全球经济逆风中保持国内总需求的稳健。在“国强”维度,历经多年蓄力,要素配置的改善和科技进步的提速形成共振,正在构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优势。
总体而言,虽然短期的减速压力仍在,但是持续的“增质”正在打开经济繁荣的长期空间。放眼长远,“消费升级+硬核科技+金融改革开放”是内嵌于增质进程的正向循环,料将形成贯穿未来二十年的价值主线。聚焦明年,伴随正向循环的初步成形,三条主线的交汇点有望提供最具潜力的结构性机遇,由线及点、做好加法将是把握新机遇的关键。
一、“高增速”年代余音渐远:三重周期的聚合裂变
在20年代的肇始之年,变中有“变”将是中国经济的核心脉络之一。不仅经济周期将继续演变,周期演变的自身特征亦将发生系统性变化。库存周期的钝化、地产周期的韧化、政策周期的柔化有望成为2020年市场预期差的主要来源。三重周期裂变之下,中国经济预计将保持总体平稳,在“缓V型”的季度波动之后,全年增速有望坚守于6.0%。
作者分析认为,本轮库存周期将出现明显钝化。从总量来看,制造业整体转向“补库存”的拐点料将在2020年下半年出现,晚于市场当前预期。从结构来看,得益于本轮“去库存”更早、产能新旧转换更快(“国六”新标等)、产品利润更厚等优势,汽车产业链有望更快翻越上述内外制约因素,其开启“补库存”的拐点料将稍早于制造业整体。
同时还将出现地产周期的韧化。本轮地产周期已步入下行通道,并已表现为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速的持续下滑。但是,由于前期房企“高周转”策略的滞后影响,2018-2019年所累积的大量未完工项目,有望在2020年转化为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稳健增长,进而为建安投资增速提供有力支撑。从行业经验来看,中国房地产投资从新开工到竣工约需24-30个月。考虑到在本轮周期中,新开工面积的回落开始于2018年末,由此推断,施工面积的触顶回落将大概率不早于2020年四季度,建安投资的韧性亦预计将延续至2020年末,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行空间有限。
地产周期的韧化料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两重积极影响。从投资引擎来看,建安投资是房地产投资对GDP增长的核心贡献项。从消费引擎来看,在控制了消费者信心这一因素后,竣工面积增速对下一期家具、家电及装潢材料等地产后周期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得益于竣工面积增长保持稳健,2020年地产后周期消费有望继续成为消费需求的重要支点。
第三是政策周期的柔化。2020年将迎来中国政策周期的历史性蜕变。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逆周期政策始终作为“赶超战略”的发动机,由此严格设定并践行了长期的增速硬目标(例如,“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未来四十年,随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开启,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更多地由内部发展需求而非政策规划确定,因此增速目标趋于柔化,逆周期调节也将回归原有职能,真正成为熨平经济周期的稳定器。2020年,恰是上述新旧职能的切换之年。从旧职能来看,在“十年翻两番”的收官之年,考虑到2019年增速将大概率维持于6.2%左右,因此2020年增速底线预计为6.0%。从新职能来看,保障居民就业将是高质量发展时代经济增速的首要潜在底线。2011年至今,随着经济增质的提升,每单位GDP增速所能承载的新增就业人数逐年递增。根据趋势值预测,2020年增速达到5.9%左右即可满足新增就业需求。由此可知,2020年,新旧两个增速底线接近,逆周期政策料将平顺完成职能转换,并不会存在尖锐的政策矛盾。
基于此,2020年,政策层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容忍度将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基调下,逆周期政策仅会阶段性、结构性地发力。从措施来看,积极财政层面,全年地方专项债额度预计达到3万亿左右。货币政策层面,上半年受制于通胀冲高,定向降准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下半年,通胀预计将较快回落,MLF降息空间随之扩张,全年LPR的下行空间最高或将达到50bp。从时序来看,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将是阶段性政策发力的重点。前者致力于实现市场预期的“开门稳”,后者则抓住制造业步入“补库存”拐点之际,加速推动实体经济的修复。
总体而言,2020年,库存周期的钝化和地产周期的韧化相互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存在,但料不会失控。加之政策周期的柔化,中国经济增速料将降至并守住6.0%。从时序来看,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将呈现“缓V型”走势,二季度经济下行风险将局部聚集,存在单季增速“破6”的可能性。2020年,通胀走势先高后低,CPI同比增速的中枢料将升至3.3%。
(完)
(整理、编译: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91期(总第1979期) 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