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广州日报》;时间:2020年6月1日
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既要确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又要在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上开好局。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把握实现发展目标的核心能力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是引领发展方向、调整发展过程、实现发展目标的核心能力。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就要在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就要在深入研判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盲目冒进,也不因噎废食,更不能因细枝末节的东西影响了发展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就是要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执行我们的战略安排和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基本方向。
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就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深入持久地、克服一切困难将既定的目标实现。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仍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谋划推进改革要有一揽子考虑和安排,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将当前的迫切任务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对有助于促进复工复产、居民就业、投资消费、中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民生、脱贫攻坚的改革举措,要集中力量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和风险挑战,要有前瞻性谋划,抓住时机,主动作为。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要加强系统集成,统筹部署推进。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就要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根据时与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深化,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尖锐。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作风,将防疫、改革、发展、稳定紧密地结合起来,审时度势,不断推进重大改革目标的落地、重大攻坚任务的推进、重大民生工程的保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疫情总会过去,发展不能停歇。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发展就能行稳致远。
辩证看待“六稳”和“六保”的关系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就要辩证看待“六稳”和“六保”的关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实现发展的稳健协调。“六稳”就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是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政策导向。“六保”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既是对疫情期间特殊性的应急性措施,也是对“六稳”政策的细化。“六稳”和“六保”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的积极应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通过统筹协调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还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将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来进行,充分发挥主观客观两个能动性,实现稳步持续的发展。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要求坚持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对信息时代的新变化,“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空间中舆论声音混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抗疫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这提醒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要牢牢掌握话语权,让舆论成为发展的助力而不能成为发展的阻力。
要在“六促”上下功夫 笔者认为,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还应在“六促”上下功夫:一是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扎实、稳步、快速推进,列清单、找差距、补漏洞;二是促进实体经济进一步做强做优,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实、落细;三是促进完善各项政策和法律体系,消除影响改革、发展、创新的政策法律障碍,最大限度激活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促进形成“以内为主、内外联动”的新发展模式,尽快构建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国民经济格局;五是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协调转换;六是促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立足发展规律进行谋划调整巩固,立足实践进行总结提升运用。将其统一于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去,将我国的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公共治理、社会文化治理、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历史必将再次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变是暂时的,变是永恒的。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中,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奋斗下,我们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发展“主动权”;“六稳”;“六保”
原文链接: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0-06/01/content_130724_701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