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http://www.newdu.com 2020/7/17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20年第50期(总第2032期)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导读:今年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成为新冠疫情重击下的全球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专家认为,下半年需重点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继续加大政策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地,重点支持消费和就业。]
    2020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初步核算主要结果,2020年上半年,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其中第一季度增长-6.8%,第二季度增长3.2%,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0%,二季度环比增长11.5%。
    国家统计局表示,上半年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国民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多家媒体评论均认为二季度增长超出预期。
    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3.2%超出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恢复增长,超出预期,这是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中复苏的全球最早迹象之一,而二季度GD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为工业部门提供的支持。
    此前的中国一季度GDP出现同比下降,为数十年来的首次。中国在一季度艰难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该季度GDP下降了6.8%。在经济恢复增长的第二季度,新报告的新冠感染病例大幅下降,并且政府为该国工业部门提供了支持,尽管消费依然疲软。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表示,这些数据“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是有信心的。”
     
    《金融时报》说,在其他经济体努力应对全球危机的影响之际,最早发现新冠病毒的中国的新数据受到了密切关注。尽管中国国内——包括上月在北京——仍有疫情爆发,但第二季度的每日新增病例数通常保持在数十例,而同时期美国、欧洲和拉美的疫情都在加速蔓延。
    今年4月,中国解除了疫情始发中心武汉的封锁措施,但仍继续执行严格的检测规定,并关闭了大部分国际航线。第二季度GDP增长得益于强劲的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而且在过去3个月中连续增长。
    近几个月来,中国政府一直为工业活动提供支持,其中部分支持是通过增加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额度来实现的。在其他钢铁生产大国减产的情况下,建筑业的增长帮助刺激了中国的钢铁产量。今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直到5月份,该数据一直同比下降。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显示出经济复苏不平衡,消费压力持续增大。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的5.9%略有改善。
    中国经济由负转正 消费稍逊逾期
    德国媒体指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第一季遭遇历史性重挫,下降6.8%,是中国自1992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经济下滑。如今经济增长数字回弹,中国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疫情阴影下,将经济成长由负转正的国家。
    二季度的数据胜过专家预期。路透社早前曾进行调查,专家普遍预测中国在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为2.5%,彭博社所调查的专家则普遍认为只会成长1.5%。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外贸数字从三月开始就已经回弹,因此经济恢复是可以预期的。至于虽然官方数字3.5%比国际专家预测稍高,他认为也还在合理范围。
    庄太量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算法是计算进出口差额,也就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之后的盈余。在新冠疫情扩至全球的情况下,出口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进口却大幅减少,出口盈余扩大,推高经济增长。
    美国媒体CNBC采访投资顾问公司TS Lombard中国经济专家Bo Zhuang表示,其他国家因疫情采取封锁政策时,中国因此获得庞大市占率。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6月份,在多个工业发达国家逐步取消新冠限制、经济重启的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外贸同比出现增长。
    7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20年6月贸易统计(美元计价)显示,出口同比增长0.5%,达到2135亿美元,进口增长2.7%,达到1671亿美元。自2019年12月以来,出口和进口时隔6个月首次同时实现同比增长,反映出经济从新冠疫情之中开始复苏。
    市场预期的出口平均值为同比减少2%,进口减少9%。出口和进口的实际数据均大幅高于市场预期。贸易收支为顺差464亿美元。由于进口的恢复,顺差额同比减少9%。
    自4月以来,出口时隔2个月再次实现同比增长。除口罩等医疗物资之外,因在家办公的趋势扩大,个人电脑也表现强劲。由于在其他主要国家之前控制住了疫情,中国产品占各国进口的份额也出现提高。进口同比增长是自2月以来时隔4个月的首次。6月起经济刺激对策的执行加速,内需有所恢复。
    中国人口是全球最多,当地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向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此结果逊预期,彭博社早前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显示,专家普遍预测中国零售业会有0.5%的正成长。
    庄太量解释,中国零售电商盛行,电商本身就不大受到疫情影响。再者,其他国家的零售业在疫情期间下滑主要是因为政府管制,不能出门吃饭、旅游,但是中国一将管制解除,国内旅游就恢复大半。但是他也提到,高档消费品、进口产品仍然比以前少很多。
    第一季度经济报告公布之时,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疫情对欧美的影响到第二季度会反映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上。但是庄太量认为这个效应并不明显。
    他说:“世界经济能够影响中国GDP的渠道,主要还是外贸以及外国投资,但是因为中国同时拥有东南亚、欧洲、美国几个大市场,不会同一时间都不好,都不买中国东西。再说中国卖的东西都是必需品,而且不跟中国买也没有办法跟别人买,所以很难受到影响。”
    他说,基于中国不太需要倚赖外国的特性,推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他的预期和CNBC采访的专家Bo Zhuang一致——Bo Zhuang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能量在接下来两季会持续下去,甚至有可能回弹到5%以上。
    根据中国政府网,7月15日截至24时,中国仅新增1个境外输入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也无新增疑似病例。北京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0天为零。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仍受新冠疫情威胁,恢复经济活动时困难重重。7月15日,美国一天之内新增65000个确诊病例,是该国记录上第二高的单日新增数字。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的增长速度也在几天前突破记录。
    中国开启复苏进程 还需解决结构性问题
    英国媒体指出,“超预期”这个词被用于形容中国二季度的经济反弹。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2%,此前路透社调查预估中值为2.5%,中国媒体财新的预测均值是2.6%。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5%,复苏迹象明显。经济学家认为,支撑复苏的主要是生产端,需求端不足,埋下结构性问题的隐患。外界看好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动能,同时提醒中国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外部环境迅速恶化,或将制约复苏步伐。
    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由负转正,开始复苏的经济体。很多国家经济不仅处于萎缩区间,甚至差于中国一季度的表现: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测算美国二季度GDP将大跌11.8%;新加坡贸工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下跌12.6%。
    中央跟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刺激经济增进就业的政策,这使得经济恢复的周期大为缩短。另外一方面,中国国内的疫情整体还是控制得很好,公众健康的大环境也有利于进一步促成了第二季度经济活动的快速恢复。
    香港中文大学房地产及金融助理教授胡荣表示,中央跟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刺激经济增进就业的政策,这使得经济恢复的周期大为缩短。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疫情整体还是控制得很好,有利于进一步促成了第二季度经济活动的快速恢复。
    从数据来看,相比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好转。中国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称,从月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不过她也补充,二季度的回升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令人担忧的是,复苏仍然主要由工业产出驱动,而非消费,而且证据似乎表明生产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马志昂(Nick Marro)表示,复苏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
    从数据看,对于经济复苏的支撑,供给端要明显快于需求端。比如,6月全国发电量环比大幅增长,粗钢产量创下新高,与基建相关的挖掘机销量大增超六成。这些数据显示工业上“复工复产”进展较快。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其中6月同比增长达到4.8%。
    但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处在萎缩区间,下降3.9%,其中6月同比下降1.8%。路透社分析认为,消费数据逊于该社调查预估值,表明消费者需求依然疲软,复苏仍然不平衡。
    刘爱华解释,这种情况和疫情冲击对不同的行为主体的决策影响有关系。比如在供给端,可能生产组织方面体现出来是一个集中决策,需求端更多是分散决策,所以政策的见效都有一些不同。
    消费不振更深层的原因还有居民收入表现不佳——收入不仅在下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收入却下降1.3%;居民对预期收入也受到失业的影响,6月大学生失业率创新高(20至24岁大专学历以上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达到19.3%),整体上,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少173万人。
    实际收入减少,预期收入不佳,使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因此消费对经济复苏的拉动力不足。在马志昂看来,这种情况凸显出人们对产能过剩的担忧,过去十年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四万亿”救助计划,刺激经济,工业产能大幅增长,但造成杠杆率过高,产能过剩等问题,使中国之后多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得不实施“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补救措施,拖累了经济增长。
    “如果2020年下半年的复苏依然是这种情况,即在没有强大需求的情况下持续生产,那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更大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资本配置不合理和生产力疲弱等。”
    下半年面临迅速恶化的外部环境
    从中国内部而言,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加速复苏。
    胡荣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是否能继续有效地控制疫情,以及国内消费和投资的需求是否能进一步的扩大。“从目前的态势看,只要目前实施的这些控制疫情传播的政策手段能继续保持,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活动应该能进一步恢复并可能得到一定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推动需求全面恢复,中国经济将进入较快回升轨道,预计今年三、四季度GDP增长率将提高到8%以上,全年经济增长率会达到4%以上。
    马志昂也认为,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聚集动能。但他同时提醒,任何复苏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2020年下半年,整个发达国家的收入和就业受到的冲击将更加明显,(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下降将为中国出口和工厂的生产带来压力。我们对全球经济预测比较悲观,经济学人智库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5%,我们预计中国的经济表现不会在今年年底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而且,即使中国国内经济好转,但在地缘政治上却面临突然恶化,这种状况为经济复苏带来额外的困扰。“我们预计这些外交上的挑战不会立即消退,尤其是如果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拜登赢得大选,可能创造条件使各国可以更好地协调,共同针对中国采取措施。 ”
    市场表现也呼应了这种担忧。中国发布GDP数据之际,亚洲股市不升反降。路透社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美紧张关系和疫情反弹的担忧,压过中国GDP利好带来的影响。
    不过,胡荣认为,由政治或选举等原因而引发的贸易冲突或者限制活动,长期来看确实是有负面影响,但是短期来看,其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影响不会像想象得那么大。因为目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整体来讲还是在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下的有效进行的。
     消费及就业需政策支持
    路透指出,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复工复产持续、供需两端明显改善,6月中国经济数据继续在修复轨道上前行,并助推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回暖;由于经济恢复距疫情前常态仍有差距,政策上仍将提供支持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呈恢复性增长。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3%,其中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3%。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为今年以来最高,且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7%,上半年同比下降1.3%。
    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增长0.3%,上半年消费同比下降11.4%。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上月为5.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上月为5.9%;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
    考虑到海外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受挫,国内保就业压力仍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中国官方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仍属必要,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地。
    “预计下半年的经济延续逐渐复苏的状态,经济增长较上半年还会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称,超预期的数据显示经济持续在复苏,供给端明显恢复,最主要是因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工复产的力度加大,推动了经济增长的加快。他并称,中国下半年还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货币政策应该在稳健的基础上偏宽松的调节,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但不排除有定向降准的操作。
    香港渣打银行经济学家丁爽预计,财政政策仍将提供支持,但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是有限的。而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已接近尾声。“我们认为三季度可能会降准一次和MLF降息一次,仅此而已,四季度可能不会进一步下调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坚实基础。由于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域,二季度的回升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当前境外疫情仍在快速的蔓延扩散,世界经济经贸重启举步维艰,国内的需求恢复目前受到一定的制约,稳企业、保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她称。
    李克强总理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优化债券资金投向,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各地要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相比工业与投资,消费恢复的步伐略逊一筹,主要源于汽车消费的拖累以及餐饮消费的低迷。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则指出,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并没有改变部分行业部分人群依旧受冲击的事实,仍然需要必要的财政支持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消费虽然还是小幅度负增长,但还是在逐步改善的,只是恢复的速度相对偏慢一点。”刘学智称。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姜超、于博分析,以往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主力,但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影响明显大于工业,且目前仍未消退,尽管经济逐渐复苏,但就业依然承压。因此,预计在就业尚未出现明显改善的背景下,积极财政将加快落地,货币政策也不会收紧,而经济复苏的势头也有望延续。
    从统计局的调查看,企业复工复岗的态势在持续,很多行业的企业都在扩招岗位,也有一些行业当前招聘的需求不是非常强烈。“但随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持续显效,随着基本面的逐步回升,随着企业发展能力的增强,下半年我们有信心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刘爱华称,她并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压力依旧较大,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住就业的基本盘。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突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发布最新文件,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促进线上直播等服务新方式规范健康发展;并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发改委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下一步要加强形势预判研判,更加注重目标导向,强化精准措施,发挥好宏观政策协调机制作用,更加注重产业链协调复工复产,积极应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风险挑战。
    (完)
    (整理、编译: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20年第50期(总第2032期)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
    

Tags: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