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这引发了各界对“安倍经济学”的功过以及在安倍离任后,是否也会随之落幕的关注。]
安倍经济学的功与过 分析师对于“安倍经济学”的评价则褒贬不一。荷兰国际集团亚太区研究主管罗伯特·卡内尔(Robert Carnell)在研报中称,安倍经济学的大规模财政政策刺激、货币政策支持,以及经济改革“可能没有实现全部的目标,但也并非完全失败。日本经济在安倍的领导下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有对“安倍经济学”持批评态度的人士认为,安倍晋三未能对日本经济进行持久的改革,日本经济仍持续承受着生产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的拖累。数据显示,在安倍执政的八年内,日本经济出现长达71个月的经济扩张期,但经济增长未见明显提速。在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萎缩7.8%,按年率计算为萎缩27.8%,创下65年来最大的衰退幅度。与此同时,日本通缩问题虽有改进,但距2%的物价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此外,由于日本央行在质化和量化两方面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已经远大于日本GDP的规模。据IMF数据,2019年日本债务总额占GDP比重为238%,意味着债务已经超过经济总量的两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田正,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云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对于安培经济学的功过进行了评论。
田正指出,2012年末安倍上台以来推出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的“三支箭”,包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结构性改革政策。
田正认为,在政策实施之初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就是2012年末到2014年之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恢复和增长,直到2018年才改变,这其中大概持续了近6年。日本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表明安倍经济学的作用还是存在的,这点不能否认。
田正认为,而安倍经济学争议的点在于量化宽松。其实日本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逐步探索实施量化宽松,到2013年以后,量化和质化双方面都在推出宽松,等于是日本央行有点“无下限”地购买日本的股市ETF。
因此导致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已经大于日本GDP的规模,所以日本现存一个出口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到底该怎么退出?
刘云指出,若仅从日本GDP来看,会有所误解,认为安倍经济学不太成功。(注:日本2012年GDP是6.203万亿美元,但到2019年GDP是5.082万亿美元,外界争议是安倍让日本GDP降了近20%)日本GDP若换成美元来看,肯定是下降了,因为安倍上台之后日元贬值了。因此这个实际上是和货币变动有关。但是从整体上看,日本经济是一个向上的姿态,例如日本的工资有增加、大企业利润增速不错,所以日本经济形势是有所好转的。另外,对于日本负债的话,这几年正好赶上全球债务上涨,也不是日本一国债务飙升所导致,所以这个也不能全怪安倍的政策。再加上最近疫情的事情,本身疫情和经济就难以平衡,安倍在这方面的处理必定受到不少指责。但实际上换谁来可能都难以完美处理好。
从2010至2020年,日本GDP的变化图。(图片来源:tradingeconomics)
张季风指出,安培经济学成绩非常明显,但是代价也不小。从安倍上台以后,其最主要的成绩,第一点就是长期的经济景气,长达71个月。(注:据日本内阁府认定,本轮经济扩张期从2012年12月一直持续至2018年10月)第二点,日本股市从低到高的增长比较稳定。从2012的8000多点上升至现今的22000多点。第三点,日元汇率一直维持比较低而且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尤其是近几年日元汇率基本能够稳定在1美元兑105日元的水平。第四点,失业率急剧下降,从而使日本国内就业状况良好。日本失业率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从2012年底将近4.5%一路降至2.5%以下。第五点,日本税收上升,从原来的40多万亿日元上升到60万亿日元左右。
以上这些都是安倍比较好的政绩。可以说,安倍在经济治理上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有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政状况困难,这个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变。具体来看,一方面是财政上不断扩大投资,尤其是公共投资;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上的大“放水”,也就是负利率政策再加上量化宽松,这完全是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日本是靠借钱和货币“放水”把经济推上来的,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了,但是日本什么时候能够走出来?从现在来看,没有一点希望。这方面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给日本经济留下的隐患各种各样的隐患。
还有一个就是日本的通缩问题。虽然已经有所改进,但是距离2%的物价目标(CPI)还有好一段距离,以致于2%目前只能作为中长期的目标了。
“安倍经济学”尚未成功 日经新闻文章认为,总体而言“安倍经济学”尚未成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明辞职之意,持续约7年半的“安倍经济学”迎来转折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仍看不到结束迹象,经济政策处于危机模式,依赖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的格局仍在持续。安倍的政策支撑了长达5年零11个月的经济复苏和股价上涨,但将基于结构改革的增长力提高作为重大课题留下来。
安倍的辞职之意传出后,在财务省负责应对国会的文书课的职员全体站起来。“不知道会怎样,只能提心吊胆地关注”,干部显示出严肃表情。2021年度最初预算编制的概算要求在9月底截止这一日程没有改变,但难以预测内阁成员和执政党高层人事调整带来的影响。
日本继续依赖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倡导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和增长战略这“三支箭”,自2013年全面启动的“安倍经济学”带来的经济复苏已于2018年10月终结。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大,对““二支箭”的依赖进一步加强。
日本政府扩张财政,国债发行增加,而日本银行则力争维持利率水平,持续买入国债。与“安倍经济学”启动之初有所不同的是,日本银行相继引进负利率政策等非传统手段,追加政策的选项正在减少。对财政依赖近一些加强,日本银行演变为辅助角色的可能性很大。
在三支箭之中,增长战略并未成为“安倍经济学”的支柱。由于监管改革迟缓等原因,日本终身雇用等劳动惯例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人才并未充分转向增长领域。日本少子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的趋势也没有改变。根据内阁府的推算,显示经济潜力的日本潜在增长率维持低于1%的水平。
如果维持对财政的依赖,财政健全化也将进一步渐行渐远。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2020年度补充预算中,纳入规模超过120万亿日元的财政支出,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PB)的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2019年度的2.6%迅速提高至2020年度的12.8%。如果无法维持2025年度实现盈余的目标,由于国债的评级下降等原因,有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012年12月为4.3%的完全失业率到2019年12月降至2.2%,但目前因新型冠状病毒对策的影响而转为了上升。在病毒感染长期化之际,如何将政策组合起来,避免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面,摆在日本下一届政权面前的课题沉重。
“安倍经济学”还不会落幕 分析师们认为,尽管安倍晋三将要离任,但在新首相上任后,“安倍经济学”政策还会继续。
“尽管安倍首相宣布辞职,但安倍经济学框架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不变。”瑞穗国际策略师彼得?麦卡勒姆表示,“我们认为日经225指数不会再继续上行,但我们也不建议投资者因为安倍离职的消息就出售日本国债,尽管在新首相上任之前日本国债可能会持续保持疲软。”
荷兰国际集团亚太区研究主管罗伯特·卡内尔认为:“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要想让日本经济摆脱新冠疫情带来的衰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这个时点更换首相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们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日本央行会因此急着推出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们不知道谁会接任安倍,所以未来政策走向还未可知。”富士通总研高级经济学家马丁·舒尔茨表示,“但我们能确信的是,‘安倍经济学’下的超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大力推行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一些小型的改革举措都会继续施行,这个可能性是几乎100%的。”舒尔茨提及在安倍晋三上任以前,日本首相人选频繁更换的历史,表示:“我认为(内阁)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重组或任何重大的结构性改革——那可能构成风险。所以(政策)这方面会持续下去,不过政治上,我不确定。”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日本区域经济学家利尔蒙斯认为,安倍晋三离职的决定“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小”。他认为,考虑到安倍晋三的接任者大概率来自于自民党内,甚至可能直接属于安倍核心圈,安倍晋三离任后,安倍经济学可能只会“在名义上终止”。“在当前公众对安倍内阁的支持率跌至记录低位后,安倍晋三本就不太可能在明年继续担任自民党领袖。”利尔蒙斯指出,“而且考虑到目前反对党力量弱小且分散,安倍的继任者能够很容易地在明年大选中赢得多数席位。”
田正指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安倍经济学的整个政策框架是在日本泡沫崩溃以来,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整套体系比较完善,包括这里面的供给侧改革部分,提出了很多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提高企业生产率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再配合上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施。虽然今年二季度的GDP因为疫情遭受到了冲击,下降了27.8%,但这个统计是年化率,把这个数字除以4来看,也就下降了不到7%。因此,随着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日本经济将会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我相信它会回到均衡的生产率上。所以并不像外界说得那样,“安倍经济学”因疫情冲击而被抹平,这个还是有待观察的。
张季风认为,安倍经济学的成果能否保留继续实施,还要看下一届接任首相的人是谁。如果是支持安倍党派的人,那么安倍经济学将会被继续执行。例如菅义伟(现任内阁官房长官)肯定乐意继续推行安倍经济学。但是如果是安倍的反对派,具体来说就是目前民调较高的石破茂,若是他当选,那么他肯定会改。但是具体怎么改,因为事发突然,还需要看石破茂下一步行动。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山;责任编辑: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