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突破带来希望 经济新冠还要苦撑
[导读:11月9日,美国制药商辉瑞公司(Pfizer)宣布,初步数据分析显示,由其研发的新冠疫苗有效性超过90%。辉瑞与合作伙伴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生产的这款疫苗,接种时共需注射两剂,在第二剂注射7天后的有效率高于90%,全球对此消息都感到了振奋,也看到了希望。不过,疫苗在物流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解决。而且,即使疫苗出现了突破,全球经济还是得做好长期应对疫情冲击的准备。]
辉瑞宣布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
10月下旬,根据路透对约500位分析师所做的调查显示,新冠病例数再度激增很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到年底止步,多数受访者预期明年的反弹力道可能比先前认为的要疲弱。
就在全球再次陷入失望之际,11月9日,美国制药商辉瑞公司(Pfizer)宣布,初步数据分析显示,由其研发的新冠疫苗有效性超过90%。辉瑞公司称,其合作伙伴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生产的这款疫苗,接种时共需注射两剂,在第二剂注射7天后的有效率高于90%,这意味着开始接种疫苗28天内就能起到保护效果。辉瑞公司和合作伙伴可能会在11月底之前申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辉瑞和BioNTech表示,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严重的安全问题,这增加了监管当局最早在12月做出决定的可能性。
如果获批,上述两家企业估计,他们今年可以生产多达5000万剂,足以给2500万人接种,然后在2021年将生产多达13亿剂。
根据初步试验结果,这款实验性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超过90%,标志着抗击这场已造成逾百万人死亡、撼动全球经济、并颠覆人们日常生活的大流行的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专家们对显示首个新冠疫苗大规模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的初步数据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一个分水岭时刻,表明疫苗可能帮助遏制疫情,尽管疫苗在今年无法大规模推广,因需要监管部门批准。
辉瑞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布拉(Albert Bourla)表示,“对科学和人类来说,今天是伟大的一天。”
专家们表示,他们仍然希望看到完整的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尚未经过同行评估也还未发表在医学期刊上,但初步结果看起来令人鼓舞。目前仍有很多疑问,比如疫苗对不同种族或年龄的人群效果如何,以及它能提供多长时间的免疫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社交距离和遮面的“新常态”将继续。
辉瑞预计将在美国申请针对16至85岁人群的紧急使用授权。为此,该公司还将需要这项试验约4.4万名受试者两个月的安全数据,预料相关数据将在11月第三周公布。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阿札尔(Alex Azar)表示,美国监管机构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收到并处理有关疫苗的数据,在那之后,政府才能就是否批准该疫苗做出决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试验结果非常积极,但警告称,存在45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这可能会减缓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获得检测、药品和疫苗的速度。
“我欣喜若狂,”辉瑞顶级疫苗科学家之一比尔·格鲁伯(Bill Gruber)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公共卫生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对于帮助我们所有人走出现在所处的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欧盟执委会将很快与辉瑞和和BioNTech签署购买多达三亿剂疫苗的合同。英国首相发言人称,英国已经订购了4000万剂上述候选疫苗。
这两家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一份价值19.5亿美元的合同,从今年开始提供1亿剂疫苗,并可以选择再购买5亿剂。他们并未从特朗普政府的曲速行动计划(Operation Warp Speed Program)获得研究资金。两家制药商此前还与加拿大和日本达成了供应协议。
辉瑞宣布消息后不久,俄罗斯表示,根据对公众接种数据的整理,其Sputnik V疫苗的有效程度也超过九成。该公司的第三阶段试验初步数据将于11月公布。
为了确认有效程度,辉瑞公司表示将继续试验,直到志愿者中出现164例新冠确诊病例。目前志愿者中有94人确诊感染。辉瑞首席执行官布拉对CNBC表示,基于感染率上升,试验可能在11月底前完成。辉瑞表示,等到整个试验的结果出炉,其数据将接受同行评估。
新冠疫苗给世界带来希望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BioNTech和辉瑞研发的新冠疫苗的有效率高达90%,远远超过流感疫苗,也给其他新冠疫苗的成功带来很大希望。
报道说,1月初,土耳其出生的免疫学教授乌格·萨因(Ugur Sahin)告诉他与人联合创立的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董事会,这家小公司应该把资源投入应对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病毒。
11个月后,BioNTech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美国合作伙伴辉瑞(Pfizer)和中国复星(Fosun)的帮助下开发——有望成为美国和欧盟首款获得批准的新冠疫苗。
BioNTech和辉瑞表示,基于从未使用过的信使RNA(mRNA)技术的这款疫苗,在逾4.3万名受试者参加的第3阶段试验中达到90%的有效率,远远超出监管机构的要求。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形容这一结果“非常出色”。有效新冠疫苗即将出炉的前景推高全球金融市场。
“这是科学迈出的重要一步,数据表明疫苗可以奏效,”萨因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其他疫苗也将获得成功的几率今天增加了。”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辉瑞和BioNTech已经在合作研发一款流感疫苗。3月中旬,两家公司达成合作开发一款新冠疫苗的协议,由BioNTech提供疫苗技术,辉瑞则利用其实力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并扩大生产规模。
来自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现在令人萌生希望:依靠相同的mRNA技术的另外几种疫苗也能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这种方法不是将抗原引入体内以激发免疫反应,而是将遗传信息传递给细胞,由其将该信息翻译成抵抗疾病的蛋白。“它验证了mRNA平台,并且极好地验证了刺突蛋白作为抗冠状病毒反应的靶点,”福奇表示。
匹兹堡大学疫苗研究中心(Center for Vaccine Research)的传染病专家安妮塔·麦克罗伊(Anita McElroy)表示,这是“极好的消息”,新疫苗的有效率远远超过流感疫苗;后者的有效率通常介于30%至60%之间。“这是第一款显示出功效的疫苗,但它给其他所有疫苗都带来很大的希望。”
尽管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但辉瑞和BioNTech仍必须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设定的安全阈值才能获得批准。后续的更大数据集也可能显示疫苗的总体功效发生变化。
尽管BioNTech从德国政府获得3.75亿欧元的资金,并从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获得1亿欧元的贷款,但辉瑞是少数未从美国政府的“曲率极速行动”疫苗计划获得资金的疫苗开发商之一。两家公司将美国市场的疫苗价格定为每剂约19.50美元(每人需要两剂),但没有像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那样,承诺在非营利基础上供应这种疫苗,这招致了一些倡导组织的批评。乐施会(Oxfam)表示,这种疫苗“对那些无法获得或负担不起的人而言有效率为零”,并敦促两家公司与其他开发商共享疫苗。
投行SVB Leerink的分析师杰弗里·波吉斯(Geoffrey Porges)估计,这款疫苗可能在明年产生约35亿美元的利润,由辉瑞和BioNTech分享。
波吉斯补充说,宣布好消息的时机(在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结束后)似乎表明,相关公司“希望避免成为选举进程的一部分”。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敦促疫苗生产商在11月3日大选之前发布好消息,而到了10月下旬,辉瑞和BioNTech成为仅有的有可能在投票日之前拿出有效率数据的开发商。
BioNTech表示,两家公司与FDA(该监管机构对于仅凭少量样本就从快批准一款疫苗感到不安)此前希望等待4.3万名试验参与者中出现更多感染病例,然后才做出宣布。辉瑞首席执行官布拉10月表示,该公司的独立性是一项“宝贵资产”。在德国美因茨,萨因表示,BioNTech的员工——该公司的员工人数自年初以来增加近一倍——现在聚焦于确保疫苗在最后冲刺阶段不出现问题。“我在1月告诉我们的团队,到今年底我们可能会拿出一款疫苗。”他表示。“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没有遇到任何重大问题。”
辉瑞版疫苗的几个焦点问题
根据BBC健康与科技记者詹姆斯·加利格的报道,疫苗已经在六个国家经过43500例实验,未发现安全问题。专家指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一例从零设计到研制成功的疫苗。分析指出,尽管大批量上市仍面临一些挑战,但是这种疫苗的出现至少让人们对明年春天世界各地陆续恢复正常充满希望。英国牛津大学医药学教授约翰·贝尔爵士(Sir John Bell)表示,对新疫苗上市并帮助社会恢复正常运作信心十足。新冠病毒疫苗外加改良疗法,被普遍认为是可以最终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重新恢复疫情前的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径。此款新疫苗在美国、巴西、德国、阿根廷、南非和土耳其六个国家的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在七天内接受两次注射之后,90%可以获得新冠病毒免疫力。
疫苗使用什么技术?
根据英国BBC报道,全球目前约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在最后阶段,也就是被称为第三阶段的实验中,而辉瑞版疫苗是显示高效的首支。这种完全属于试验性的疗法:科学家抽取病毒内部的部分核糖核酸编码蛋白,附加脂质之后导入人体细胞;疫苗输入人体细胞,表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基因;人体免疫系统随即产生抗体并激活T细胞以消灭被感染细胞。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表示,这种疫苗使用的是突破性的mRNA技术。第三阶段的试验尚未完成,数据尚未提交给监管机构批准,但当前的初步结果是寻找疫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mRNA是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的缩写,mRNA技术是一种新的疫苗技术。传统疫苗将灭活病毒或这种病毒的蛋白注入身体,以触发免疫应答,从而预防后续感染。
相比之下,mRNA技术(最初用于治疗癌症)注入身体的是遗传指令,这些指令让细胞去合成可激发免疫统的病毒蛋白。尽管针对流感、巨细胞、艾滋病、狂犬病和寨卡等病毒的mRNA疫苗已开发数年,新冠疫情的到来才加速了这个进程。
mRNA疫苗的优势在于,与其他一些技术相比,其研发速度可能更快,生产也较为容易。除了辉瑞与BioNTech联合研发的这款疫苗之外,美国Moderna、德国CureVac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也在研发用于新冠的mRNA疫苗。
mRNA技术是否安全?mRNA技术的支持者表示,它可能比其他技术更安全,其他技术注入身体的是病毒或病毒蛋白,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相反,mRNA疫苗注入的是所谓的脂质纳米颗粒,它携带遗传指令进入接种者的细胞。这些微小的油滴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低。
任何对抗新病毒的疫苗都存在一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即所谓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种现象是指疫苗诱导产生的抗感染抗体实际上会加大病毒效力。尽管ADE效应在特殊情况下仍可能发生,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在数万名参与新冠疫苗第三期试验的志愿者中发现这种情况。
疫苗将如何生产和分发?
BioNTech的BNT162b2疫苗每剂只需30微克,但它必须与脂质纳米颗粒相结合,在RNA周围形成保护性外壳。纳米颗粒材料由加拿大Acuitas Therapeutics等公司提供,然后在美国和欧洲各地辉瑞和BioNTech旗下获得预先批准的工厂进行加工。两家公司表示,到明年年底,这些工厂的总产量可达13.5亿剂。此外,今年9月,BioNTech从瑞士制药集团诺华(Novartis)手中购得位于德国马尔堡(Marburg)的一个生产基地,这家工厂将在明年某个时候为总产量做出贡献。尽管首批用于临床试验的疫苗是由BioNTech在德国美因茨的现有工厂生产的,但多数生产将由辉瑞完成,辉瑞将生产疫苗并将其运送到全球。欧盟(EU)即将签署一项3亿剂疫苗的协议,这些疫苗将主要在辉瑞比利时工厂生产。
目前,BioNTech的疫苗运输时必须保存在大约零下75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因此在没有强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很难运输。然而,美国、欧盟和日本已将明年生产的大部分疫苗买下,在这些国家,运输超低温产品要容易得多。
疫苗在零下75摄氏度的低温下可保存最长6个月,一旦抵达诊所,可在普通冰箱中保存至多5天。
辉瑞表示,将利用美国及其他地区现有的分销中心网络,确保疫苗在冷冻状态下送达医院和手术室。该公司表示,疫苗将通过所谓的“保温运输箱”(thermal shippers)直接配送到这些地点,每个“保温运输箱”可装运200到1000瓶疫苗,全球定位系统将全程监测温度。
然而,BioNTech表示,冷链运输只是“谨慎起见”,该公司预计,对疫苗的进一步测试将表明,未来某些条件可以放松。萨因表示:“我相信,即将发布的稳定性数据将支持采用与其他疫苗差别不大的储存条件。”
疫苗将如何定价?
与一些竞争对手不同,BioNTech和辉瑞并未承诺在非营利基础上提供疫苗。在美国,这两家公司以每剂19.50美元的价格向美国政府出售了至少1亿剂疫苗,但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支付的金额尚未披露。
BioNTech首席战略官瑞安·理查森(Ryan Richardson)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会议(FT Global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上表示,该公司将在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定价”,疫苗定价将“远低于通常的市场价格,这反映出我们所处的形势,目标是确保全球各地许多人都能获得”。理查森补充称,该公司已投资逾10亿美元,开发其创新的mRNA技术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求一种平衡策略,承认创新所需要的资本和投资。”
谁有优先注射权?
由于并非所有人都能马上获得疫苗,因此很多人都希望知道疫苗供给如何排列优先。据英国政府介绍,医护人员将有获得疫苗的绝对优先权,其后是最可能感染病毒病威胁生命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罹患某些疾病人士。英国很可能继医护人员之后,把养老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列为优先配给疫苗对象。5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将排在优先队列最后。
美欧央行:疫苗突破是好消息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三大央行的行长们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方面的突破将会消除目前拖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同时他们呼吁出台更多的短期公共支持以便顺利过渡到复苏。
美联储(Fed)主席杰伊?鲍威尔表示,疫苗突破“对于中期肯定是好消息,可喜的消息”。但他警告称,在疫苗的供应时机、生产、分发和功效方面“仍然存在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从我们的视角看,现在要有把握地评估这一消息对经济发展路径的影响还为时过早,”鲍威尔在欧洲央行(ECB)有关央行工作的年度在线论坛上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具有挑战性,”他补充说。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几个方面的不确定性都少了一些。”除了疫苗外,她提到乔?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退欧谈判正在取得进展的事实”,称这些都是积极因素。然而,欧洲央行行长表示,她最大的担心之一是,丹麦扑杀该国整个水貂种群以阻止新冠病毒的一种变异形式传播表明,该病毒可能会再次从动物传染人类,这进而意味着疫苗“可能不管用”。
拉加德表示,新冠疫情引发了一条“不确定性大河”。她说,“至关重要的是……迄今都极其有帮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该“架起一座通向大河对岸的桥梁,并继续支持经济以使持久损害降至最小”。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 Bailey)呼应了拉加德对疫苗的谨慎乐观态度。“这显然是好消息,它令人鼓舞,而我们需要鼓舞人心的迹象,但同样没错的是,就实施而言,疫苗还不到位。”他补充说,疫苗开发成功符合英国央行对于健康形势明年好转的预期。
在稍早前举行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董事会(FT Global Boardroom)活动上,贝利表示,疫苗方面的突破印证了英国央行的看法,即新冠疫情过后需要的长期重组,将比上世纪80或90年代更为温和。英国央行预计,英国的产出要到2022年上半年才能复苏和恢复至疫情爆发前水平。
新冠疫苗的物流难题
路透报道,新冠疫苗的研发竞赛出现了突破性发展,但一旦在未来几个月开始供应,各国政府将得赶忙应对分派数以亿计疫苗的物流挑战。
美国和欧盟已经签订协议,确保取得数以亿计的疫苗,但各国当局需要详细规划及安排物流,以确保疫苗有效地分配。
BioNTech称,计划将其研发的新冠疫苗的价格水平设定在“常规市场价格”以下,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定价将有所不同。其疫苗需分两次注射。
但该疫苗必须集中储存于摄氏零下70度的环境,运送时也必须保持这样的低温,这使得亚洲和其他地方许多贫穷国家因缺乏必要的冷藏设备,而暂时无法使用疫苗。瑞士卫生专家表示,所需的温度相当于南极的冬季,因此可能需要集中的接种地点。
“消息预示着对非洲国家来说,使用这类疫苗面临明显的冷链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非洲地区主管Matshidiso Moeti在一场部长级会议上说。“在提供支持时需将之列入考量。”
BioNTech在简报档案中指出,周围环境最高摄氏25度且未开封的情形下,保温盒可以在保持在超低温多达10天,如果盒子打开后重新冰存,则可储存多达15天。一如先前所宣布,这款疫苗放在冰箱温度时可以储存至多五天。
欧洲物流专家表示,他们能够应付超低温储存的挑战。“派发疫苗将不会败在物流手上,”德国邮政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阿贝尔(Frank Appel)向记者表示。德国邮政称,已经和医药公司及各国政府详谈细节,包括冷藏方面的需求。德国邮政表示,其合约物流部门在全球超过180个据点运营,可以依照医药业需求提供服务,敏感的医药产品可以用不同的温度储存及包装。德国预料将接收一亿剂疫苗,主管机关也预期将调派军队来协助管理储存问题。一名意大利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有可能请军队协助储存及派发。
全球还得咬牙苦撑做好长期准备
辉瑞宣布其疫苗可能有效后,激励了疫情危机可望很快结束的乐观情绪,推动金融市场大涨,并让民众期盼能有一个近乎正常的圣诞节。但卫生当局和欧元区领导人敦促民众继续遵守封锁规定,因为对许多新冠患者和萎缩的经济体而言,显然疫苗推出的速度不够快。
据路透报道,欧洲官员警告不要对新冠疫情沾沾自喜,并表示虽然有新疫苗控制疫情的希望,但感染病例随着冬季到来而激增,控制疫情的举措必须持续下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也表示,各国不应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很快就有疫苗接种。“我们或许厌倦了疫情,但疫情没有厌倦我们。”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撰文指出,新冠疫情可能给世界带来深度衰退和多年的经济疲弱。各国政府必须避免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后过早撤回支持的覆辙。
马丁·沃尔夫说,在最初的感染被治愈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许多患者留下令人虚弱的症状。这就是“长期新冠”。健康是这样,经济也有可能这样。这种流行病很可能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深度衰退,而且还有多年的疲弱。为了应对“长期经济Covid”的威胁,政策制定者必须避免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后过早撤回支持的覆辙。
这种危险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对于这场危机将会如何发展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我们不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多久才能被控制住,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被控制住。
然而,我们的确已经知道了关于这场疫情的经济影响的许多事情。我们知道它造成了巨大的全球衰退;年轻人、无技能者、少数族裔和职业母亲遭遇相对更高的经济代价;它严重扰乱了教育。我们也知道,就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说,“近9000万人今年可能会跌破每日收入1.9美元的极端贫困门槛”。
我们知道,许多企业受到了伤害,因为对其产出的需求崩溃,或者它们受到封锁措施的影响。第二波感染现在正侵袭许多经济体,这将使情况变得更糟。正如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中展示的,在高收入经济体已经负债累累的部门——以及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脆弱性正在加剧。
但是我们也知道,情况本来可能会糟得多。世界经济受益于各国央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IMF的《财政监测报告》(Fiscal Monitor),截至2020年9月11日,财政支持已达到“11.7万亿美元,接近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这远远超过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提供的支持。
然而,我们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将会留下深深的伤疤。疫情持续越久,伤疤就会越大。IMF已经预测,相对于潜力,2022年至2023年经济活动仍将出现巨大缺口。这肯定会抑制私营部门投资。不足为奇的是,IMF现在还预测,2019年至2025年期间,人均实际GDP增速将明显低于其1月的预测。
在如此规模的危机中,只有一个实体既能提供保险角色,又能支持需求。不幸的是,各国政府的行动能力差异很大。但那些拥有全球接受货币的国家有巨大的回旋余地。他们已经用过了;他们将需要继续这样做。
财政政策必须发挥核心作用,因为只有财政政策才能提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央行行长们在这一点上很明确。《财政监测报告》将所需支持分为三个阶段:封锁阶段;逐渐重新开放阶段;以及新冠疫情后复苏阶段。
在封锁阶段,政府的责任必须是发放现金、失业福利金、支持短期工作、暂时推迟税收和社保缴款,以及为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
在重新开放阶段,支持必须更有针对性,激励措施应侧重于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应该为增加公共投资制定计划。与此同时,对企业的支持需要集中在那些前景不错的公司上,但要控制股息和高管薪酬。
在新冠疫情后阶段,需要改革已被证明存在缺陷的社会保护体系。与此同时,注意力必须转向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大幅增加公共投资。《财政监测报告》提出,这将有力地刺激私营部门投资。快速债务重组的机制也将是必要的。
要做到这些将会很难,尤其是因为疫情不同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机不确定,而且未必保持一个方向不变。政策制定者必须灵活,但不能节俭。
所有这些支出将大幅增加公共赤字和债务。预计2020年全球政府总体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12.7%;在高收入经济体,这一比率将达到14.4%。预计2019年至2022年间,全球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将从83%跃升至100%,而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率将从105%升至126%。
对于高收入国家,长期借款的实际利率为零,甚至更低。央行也可信地承诺维持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有能力支出。他们负担不起的是不这样做的代价,那样会让经济停滞,让人们感到被抛弃,让经济伤痕恶化,经济体陷入永久的低增长。
政府必须支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必须将聚焦点从救助转向可持续增长。如果税收最终不得不增加,它们必须落在赢家身上。这是一个政治上必要的选择。它也是正确的。
我们仍然只是刚刚开始。我们不知道这将如何结束,尤其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决策者会怎么做。但我们知道,如果那些有空间这样做的政策制定者不敢响应时代号召,历史将对他们做出严厉的评判。
必须防止“长期经济新冠”。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疫情的努力,而是恰恰相反。这还要求在未来多年采取积极、富有想象力和大胆的经济政策。不要担心这样做的成本,更需要担心的是不这样做的代价。
新冠疫情长期影响的10个方面
马丁?沃尔夫认为,新冠疫情将对商业、经济、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巨大长期后果。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在经历了10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明白,世界没有准备好应对一场大流行病。全球已有约11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此外,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成功地遏制了这场疫情。
我们明白,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巨大的全球衰退,但各国的衰退程度并不一致。它对年轻人、相对无技能者、职业母亲和弱势少数群体造成的经济损害尤为严重。
我们明白,部分自发、部分强制的“保持社交距离”,损害了所有依赖近距离人际接触的活动,同时造福于那些帮助人们呆在家里的活动。疫情极大地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我们明白,大量企业将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而许多企业将根本无法存活下来。财政和货币当局采取了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干预政策,尤其是在那些拥有国际认可货币的国家。
我们还知道,围绕疫情的“指责游戏”破坏了美中关系的稳定。此外,疫情还让全球化——尤其是供应链的全球化——受到质疑。
较长期有什么可能性?以下是10个方面。
第一,新冠疫情的未来。疫苗有可能很快就会面世,然后不久就在全球分发。但这种组合似乎不太可能发生。若果真如此,这种疾病将在很长一段时期继续构成威胁。
第二,经济损失永久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多快能得到控制,但也取决于伤痕将有多深,尤其是就失业、坏账、贫困加剧、教育中断等方面的影响而言。世界经济和大多数个别经济体很可能永久性缩水,他们的人民会比原本没有疫情的情况更穷。
第三,经济体的结构。各经济体的结构会回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样子吗?抑或我们会永远停止旅行和通勤上班?也许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肯定的。旅行会恢复,通勤也是如此,但也许它们都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原有状态。我们已经跃入一个虚拟参与的新世界,不会离开。这将永久改变一些生活和工作的模式。
第四,强化技术的作用。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逆转。与此同时,科技巨头的中心地位让人们更加关注它们的巨大影响力。要求对垄断企业采取监管行动和增加竞争的压力很可能增加,尤其是在科技行业。
第五,扩大政府的作用。重大危机往往会导致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重建更美好社会”的压力尤其大。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可能比疫情之前永久性地更具干预主义色彩?
第六,逐渐解除干预。各国央行承诺“长期保持低”利率。只要实际和名义利率的确保持低水平,那么相关国家的政府将能够管控各自的债务,并帮助管理其他国家所欠债务的重组。到了某个时候,财务赤字将不得不削减。考虑到支出的压力,这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税收,尤其是对富裕“赢家”的征税。
第七,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一些国家表现出对这场危机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而另一些国家则没有。一个国家民主与否,迄今不是决定这个差异的因素。决定这个差异的部分因素是政府是否在意其有效性。雅伊尔?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鲍里斯?约翰逊和唐纳德?特朗普等民粹主义煽动者表现不佳。这可能迫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表演式政治。
第八,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这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危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应对。然而,这场大流行病加剧了单边主义和国际冲突的趋势。这种情况现在很可能变得更加糟糕,尤其是在美中之间。
第九,全球化的未来。商品全球化已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放缓,可能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后进一步放缓。多边体系——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可能进一步受到侵蚀,西方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将得不到解决。与此同时,虚拟层面的全球化脚步可能加快。
第十,全球公域的管理。在这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人们更加希望把事情做好,不仅是在国内,而且是在全球层面,尤其是在气候问题上。另一方面是国际协议法律效力的下降,尤其是对美国而言,美国已退出《巴黎气候协定》(Paris Climate Accord)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完)
(整理、编译:王砚峰、王山;责任编辑:王砚峰)
Tags:疫苗突破带来希望,经济新冠还要苦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