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亚经济联盟机制架构日益完善
1、形成了较完备的决策、执行和解决分歧的机制。主要包括:(1)欧亚经济联盟最高理事会(Высший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вет)。由各国元首组成,负责顶层设计,规划联盟发展方向并及时解决重大分歧。鉴于各国都属于威权体系,顶层设计对联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欧亚经济联盟政府间委员会(Евразийский меж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нный совет),由各国总理组成,负责规划具体领域的发展方向,如2015年9月,在政府间委员会上通过了“欧亚经济联盟工业合作主要方向”;(3)欧亚经济委员会(Евразийск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комиссия)。2012年2月2日开始运行,这是欧亚经济联盟常设的超国家执行机构。委员会的主要机构是执委会,执委会委员均为部长级,原则上每个国家三名,但目前只有14名。委员会的决定由集体投票做出,具有强制性,各成员国政府必须强制执行。其下设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协商机构,目前有19个,涉及信息技术、统计、宏观经济、移民、税收和行政管理、知识产权、企业、金融市场、工业、农业、贸易、卫生标准、海关、边检、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垄断资源、竞争与反垄断及政府采购等[2] 。(4)欧亚经济联盟法院。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常设司法机关,每个成员国指派两名法官为代表,旨在不断完善联盟的法律,解决落实联盟条约过程中产生的争议,以及联盟框架内的国际条约、联盟机关决定产生的争议[3] 。
为了体现联盟成员国的平等,欧亚经济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联盟法院设在明斯克,将来的金融监管机构设在阿拉木图。
2、形成了共同接受的进口关税分配方案。关税收入分配直接涉及各方利益,是最容易产生分歧的领域。经过磋商,特别是俄罗斯的让步,形成了各方接受的分配比例。目前,俄罗斯为85.32%,哈萨克7.11%,白俄罗斯4.55%,吉尔吉斯斯坦1.9%,亚美尼亚1.11%[4] 。
3、有相关联的金融机构。欧亚发展银行可视为欧亚经济联盟的融资机制,因为该行成员几乎与欧亚经济联盟重叠。它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于2006年1月发起成立的,主要服务于欧亚地区的经济活动,促进地区一体化,注册资本70亿美元。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于2009年加入,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加入[5] 。另外,还有欧亚稳定和发展基金。基金于2009年成立,原名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反危机基金,2015年6月改名。基金规模85.13亿美元,成员国与欧亚发展银行完全一样,欧亚发展银行是该基金的实际管理者[6] 。
(三)形成了明确的中期发展路线图
1、2025年前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在农业、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实施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7] 。除已有的商品、劳动力等统一市场外,未来几年的计划有:
2016年——建立统一的药品市场;开始运作统一政府采购市场(2013年俄、白已经统一),完全实行电子交易体系; 2016年,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服务市场,并逐步形成统一的交通运输空间;
2018年左右——移动通讯不收漫游费;
2019年前——建立统一电力市场;
2020年左右——争取形成统一的烟草、酒精市场;
2025年前——在阿拉木图建立负责金融监管的超国家机构;
2025年前——建立统一的石油﹑天然气市场。2015年12月,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天然气市场的构想草案。
2、部分形成了消除分歧的时间表。一直以来,出于各自经济利益,各国提出了不少例外要求和自我保护措施,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四大要素”自由流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症结,2014年欧亚经济联盟进行了密切磋商,就部分例外和障碍达成一致意见,自2015年1月1日起消除29项例外要求、障碍和限制,在不同的过渡期内承诺消除31项,涉及工业政策、卫生、兽医、检疫等领域。
(四)展现了一定的集体议价能力
2015年5月,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签署自贸区协议。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主席赫里斯坚科表示,协议签署是历史性事件,这是联盟的首个自贸区协议,有助于欧亚经济联盟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普京表示,还有近40个国家正在考虑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类似贸易协议[8] 。目前,积极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谈判的有以色列、印度、埃及等国。2015年5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欧亚经济委员会关于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伙伴协定的联合声明》,拟致力于自贸区建设。更多国家对该联盟产生兴趣显示,联盟的集体议价效应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