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联盟内存在大量的贸易障碍。主要表现为:(1)配额限制。如,白俄罗斯希望尽快彻底取消俄罗斯对白免关税石油供应限制,而能源生产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坚持在2025年前实行配额制,且向第三国出口时,有权独自决定对石油、天气和石油制品征收出口关税;(2)技术障碍。如,哈酒类产量大,但俄、白两国对本国酒类市场的保护使哈酒类产品难以大规模出口到两国。吉尔吉斯斯坦则抱怨称,吉的检疫证书不被其他国家承认,要求尽快取消对吉的“歧视”。(3)“通而不畅”。如,俄为了防止西方受制裁的商品经哈、白两国入俄,加大了对两国边境的检查。白俄罗斯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事实上恢复了海关管控,甚至阻碍从加里宁格勒到俄罗斯本土的货物过境。因俄对土耳其进行制裁,哈等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无法过境俄罗斯。上述问题多是技术性的,但显示各国信任度不足,时常相互“使绊子”。
(四)结盟和扩员靠“利诱”,俄的包袱会越来越重
为推动经济联盟的建立和扩员俄做出了经济牺牲,但并不能满足各国的要求,而俄罗斯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会越来越重,难以持久。
1、通过厚利吸引吉入盟。吉尔吉斯斯坦的入盟就是一个与俄“讨价还价”的过程。2013年吉向俄提出了近20亿美元入盟条件。其中2亿美元为援助,2.15亿美元助吉完善口岸设施,15亿美元为“入盟补偿”。经讨价还价,2015年3月,俄吉签署了“俄向吉提供2亿美元无偿援助的协议”。而“入盟补偿”最终变成设立“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发展基金”。2014年9月,俄通过法案,同意与吉建立总资本为10亿美元的发展基金,支持吉经济发展。欧盟向申请国提出各种要求,不满足不能加入;而欧亚经济联盟相反,申请国提出各种要求,不满足不加入,二者差异明显。
2、俄关税分成上让步最大。随着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加入,关税分成发生变化,而让步最大的是俄罗斯(见表1)。
表1:进口关税分成变化关税同盟中
关税同盟中 | 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白俄罗斯 | | |
占比 | 87.97% | 7.33% | 4.7% | | |
欧亚经济联盟中 | 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白俄罗斯 | 亚美尼亚 | 吉尔吉斯斯坦 |
占比 | 85.32% | 7.11% | 4.55% | 1.12% | 1.9% |
根据商务部网站信息数据整理[15][16]
3、对化石能源匮乏国家进行“补贴”。欧亚经济联盟内,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化石能源匮乏,主要从俄罗斯获得免关税能源产品。在天然气方面,俄先后收购了亚、白、吉的国有天然气公司,控制了三国的重要经济部门,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虽以1美元收购了“吉尔吉斯斯坦天然气公司”全部资产,但同时要承担其3100万美元债务,并承诺投资约10亿美元进行改造。目前,俄向吉提供的天然气价格为160美元左右,而之前吉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采购价为290美元和224美元/千立方米[17] 。俄卖给白俄罗斯的天然气2011年为266美元/千立方米。2012年降为168美元,2013年166美元,2014年171美元。而同期卖给欧洲的在400美元以上。亚美尼亚情况类似,入盟前为271美元/千立方米,入盟后降为189美元[18] 。2015年9月,双方修改供气协议,价格进一步降至165美元[19] 。石油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白俄罗斯。俄每年向白提供免关税石油约2300万吨。而吉尔吉斯斯坦在入盟前就请求俄免关税向吉的炼化厂提供石油。据亚美尼亚方透露,2015年俄向亚提供13.62万吨免关税汽油、15万吨柴油、4.7万吨飞机燃料及2.9万吨石油树脂[20] 。欧亚经济联盟的组建和扩员基本上是俄罗斯“背包袱”的过程,包括俄气、俄石油等国企都需要为国家战略付出代价。
但即便如此,也难达到各国的入盟预期,落差明显。(1)能否兑现承诺。由于俄经济困难,吉方担心俄能否如期向“吉-俄”基金注资,俄承诺的水电站建设能否如期施工;(2)关税分成方面远低于预期。吉在入盟前称,若联盟的进口商品规模保持不变,吉入盟后可多得关税收入2.6亿美元[21] 。然而,近年联盟进口下降,特别是俄罗斯进口大幅减少,预期中的关税收入恐难兑现。2015年1-10月,亚美尼亚从联盟获得关税收入只有3200万美元,而在入盟前亚称每年可分得2亿美元[22] 。早在2014年哈萨克斯坦就曾提出更改关税分配方案,因为据哈方数据,从2013年起,由于俄进口放缓,哈上交的进口关税多,而分得的少。如俄因经济困难进一步减少进口,未来的分歧会更大。(3)各国均有“友谊换利益”心态,一旦不能满足就会“耍脾气”。如,2015年底,白俄罗斯向欧亚稳定与发展基金提出20亿美元贷款申请,但俄因白改革不到位而拒绝,白对此大为光火,称俄在白部署空军基地事宜需要重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