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我国四大板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鉴于区域差异性、阶段性和战略性不同,四大板块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实现途径不宜同步同策,而应采取差别化策略,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着力解决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持续增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东部地区要激发创新活力和构建创新体系,中部地区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挖掘市场需求,西部地区要创新发展路径和改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优化营商环境并举。只有四大板块协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我国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才能解决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关键词
四大板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区域协调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阶段效果评价研究”(18BGL273)。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结构动态调整升级的过程,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所向。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大国,不同区域板块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实现途径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要有所差异。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提高地区间联动性和协调性,实现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一、我国四大板块新动能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四大板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持续改善。当前,在传统动能作用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比较紧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四大板块新动能发展具有地区差异较大、不同步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变化看,近年来东部地区增速高于其他区域板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大板块全要素生产率总体趋势是先在经历了剧烈震荡过程中实现缓慢上升,然后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四大板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分化的态势。如图1所示,2012-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2.38%、2.36%、2.30%和1.06%,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四大板块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图1 四大板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第二,从新经济发展看,东部一线城市成为全国新动能发展的引领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竞争力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新经济指数分别为38.78、18.95、12.63和13.56,表明了东部在创新能力、全球化、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明显超越了其他区域板块。[1]从城市新经济总量排名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南京位居全国新经济总量城市排行榜的前六位,西部地区的成都和重庆分别位居第七位和第十位,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和合肥分别位居第十三位、第十五位和第十六位。这个排名能够反映我国四大板块新经济发展的差距。
第三,从独角兽企业地区分布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独角兽企业引领当前新动能走向。独角兽企业榜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我国城市“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风向标,从中可发现四大板块新动能进展和方向。从2016年和2017年两个年度的独角兽发展报告结果看[2][3],东部地区独角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估值都占据明显的优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更是集中了超过80%的独角兽企业,广泛分布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交通出行、商务服务、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近20个细分行业,这些领域基本都是互联网经济涵盖的范围。
第四,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看,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如表1所示,从专利申请量看,东部地区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的专利申请量都超过了1万件,而中部地区只有安徽超过了1万件,西部地区仅有四川和广西超过了1万件。从专利授权量看,北京、广东和江苏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最多,中西部地区省份专利授权量都低于1万件。从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看,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等东部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4]
表1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明专利的重点省区分布
(单位:万件)
数据来源:高佳,武伟,史光伟.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7年)[R].专利统计简报,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