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雄安新区设立了高端高新产业的总体产业定位。雄安新区虽然拥有交通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但其产业发展也明显受到了既有要素供给水平和产业基础的制约。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河北与京津之间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与协作。雄安新区的建设必须在“大雄安”这个空间尺度上构建产业生态系统,这不仅能够弥补雄安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的要素缺失,还能借力雄安、以此为龙头带动河北经济发展。“大雄安”区域产业生态的构建需要从产业规划、错位竞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市场关系、产业发展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京津冀;雄安新区;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2018Y01);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了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方向。设立雄安新区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大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其中,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路径的确定是雄安新区产业发展、人口聚集,从而支撑千年之城的根本所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虽然明确了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产业发展的路径还不清晰,特别是在人均GDP仅为2万多元的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存在产业与要素供给之间明显的不匹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从“大雄安”范围谋划产业发展,跳出雄安构建产业生态,为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一、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重要性比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雄安新区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重大探索。《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雄安新区的建设要“着眼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决贯彻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样板”[1]。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署,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必须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作为千年之城,雄安产业发展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综合考虑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生态环境约束,其未来发展的应当是技术先进(前沿)、附加值高、环境友好(水耗低、能耗低、排放低)的产业,应当是代表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的产业,应当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2]。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雄安新区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定位和目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并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六大重点[1](见表1)。
表1 雄安新区产业发展重点
资料来源:《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将以上六大产业作为重点,不仅因为高端高新产业的资源环境负荷小,符合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还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产业是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驱动产业。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加速成熟和商业化,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并对既有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法律、战略和政策支持前沿科技、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国内许多省(市、区)也在加快前沿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布局。可以说,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也是经济更具有活力、增长速度更快的国家和地区。将上述六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体现了千年之城发展的前瞻性。以高端高新产业为基础能够带动高端人才聚集,进而推动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并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使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