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产权—市场结构、技术进步与国企改革——基于企业和行业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9/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2期 王曙光 王… 参加讨论

    1.企业层面 
    第一,适度引进民营股份为代表的战略投资者,推动微观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适度提高股权集中度;改革薪酬体制,为研发人员提供合理的报酬。结论第二点指出,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企业,国有性质的股份增加均会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抑制。针对国有企业,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背景,应当在保持国有主体相对控股的前提下,支持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引入民营、外资性质的所有者,使得企业产权结构更趋向合理化,提高其他类别股权所有者的话语权。也就是要适度推动微观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尤其是要在大型国企内适度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王曙光、徐余江,2016)。在产权结构改善的基础上,注重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明确国有企业内部责权利的归属,形成项目问责机制,减少国有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改革用人和薪酬制度,特别是通过提高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增强对其开展研发活动的激励。对民营企业而言,股权多元化已基本实现,未来的产权改革应着力于提高股权集中度、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决策效率方面。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前十大股东持股份额分散,且持股比例总和较低,缺乏具有拍板决定公司事务的大股东,在进行公司事务的决策时,往往耗时过久、效率低下。而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特征,如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就会提升一级,技术以很短的周期更新换代,决策的低效率极有可能使企业错失把握新技术的机会。 
    第二,发挥国有企业在中国制造产业中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结论第一点表明,国有企业的研发效率在平均意义上而言高于其他类别的企业。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代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而不是在所有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在这些重点领域中有的发挥支撑作用,有的发挥引导作用,有的发挥带动作用。新兴制造业作为涉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内的国有企业应当更多地发挥“支撑”和引导作用。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和国有资本布局的要求,国有资本要从那些充分竞争、产能过剩的产业逐步退出,转而投向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品、科技创新和能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资本和技术门槛上有较高的要求,且研发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国有资本应当率先进入此类产业探路,并带动民间投资。国有企业自身可以汇聚优秀的研发资源,同时也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密切的创新合作。此外,国有企业开展的研发项目获得成果后能更快地投入生产中实现应用。因此,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察应当从长期盈利能力和产业战略支持的角度出发,考评国有企业绩效时如果仅仅依赖当年绩效指标,企业就会缺乏创新投入的动力。 
    2.行业层面 
    第一,适度培育大型企业,增强研发实力。结论第四点表明,行业中大型企业的份额越高,产业整体的研发效率更高。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如下的优势:规模巨大,资金实力雄厚,有能力承担研发活动的巨额投入和初期成本;大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更高,且能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分散不同类别产品研发活动的风险;大企业研发活动具有规模经济,且多元的研发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大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动机更强,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因此,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离不开大企业的培育。应当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为大企业融资和获取金融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支持。从现金流角度来看,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要求更加契合,因此可以适当引入风险资金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支持。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规模的扩张和技术的引进,应通过金融资源的整合提供适当的并购资金和并购渠道。 
    培育大型企业除了扩张单个企业的规模之外,通过在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技术合作研发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技术研发不一定集中在企业内部,很多重要的科研项目也放在科研院所或者其他企业开展。另外,应当鼓励企业间形成技术联盟,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研发资源的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发挥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创新资源能够得到更高效和集约的利用。鼓励大企业进行产业集聚,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有利于多种要素的整合,有利于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部门之间的要素最优配置,从而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王曙光、王子宇,2018)。 
    第二,大力引进行业内的民营主体,进行宏观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市场竞争结构。结论第一点表明,按照产权性质划分,国有企业的研发效率高于其他类别的企业,应当肯定国有企业实体在研发活动和技术进步中的积极作用。但结论第五点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一个产业整体中,国有企业的份额不宜过高。一个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数量过高时,产业整体的研发效率反而不尽如人意,企业灵活决策的自由度较低。另外,不同国有企业背后的所有者都是同一主体,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少,对市场上的先进缺乏敏锐的感知,很难做到及时更新现有技术。 
    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和外资企业拥有更加接近市场行为的经营模式。其他所有制的多元主体的加入,能够增加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倒逼大型企业为维持现有的市场地位和利润水平积极投入研发资金,进而促进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对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增量改革,鼓励民营和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外资准入门槛,通过外资企业的进入引进和学习先进技术。大力支持科技园模式,孵化中小型科技类企业,提供自由的环境供高素质人才、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产业密切联系,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第三,优化创新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首先,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缺乏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中,企业的研发成果容易被窃取和模仿,本应属于创新企业的利润也将被大量的模仿者摊薄。应当建立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增强企业的创新激励。其次,完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体系。研发项目前期需要的高额投入除了政府补贴和企业留存收益外,需依托资本市场获取金融支持。风险投资基金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与创新研发项目的收益特征高度符合,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向不同研发项目投资分散风险。此外,创业板市场也发挥着为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提供金融资源的作用。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出发,应当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风险特征的企业或项目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再次,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配合政府的引导作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不再是资产、劳动力的集中投入,而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的企业,企业直接处在市场和应用技术的前沿,能更快地感知消费者需求的变迁和技术革新的诉求。在新的产业背景下,政府应逐步将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交给市场,同时以产业政策发挥对市场的重要引导作用。遵循市场规则的自由竞争将为企业带来由外向内的压力,倒逼企业革新技术,以期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利润。最后,要尊重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执行主体,而企业的创新决策由企业家主导制定。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进步内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优秀的企业家能敏感地捕捉市场动态,洞察技术变革潮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产权—市场结构、技术进步与国企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