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Stogdill,R.M.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Psychology,1948,25:35-71.
②[美]沃伦·本尼斯:《领导力实践》,姜文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前言第5页。
③KOTTER J P.The Leadership Factor.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8:5。
④ZALEZNIK A.Managers and leaders:are they differ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2004:74-81。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3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2页。
⑧[美]约翰·科特:《领导力革命》,廉晓虹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7页。
⑨IKENBERRY G J.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1996,111(3):385-402。
⑩NYE Jr.,J S.The Powers to Lea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x~xi。
(1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王振西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
(12)参见斯蒂芬·哈尔珀(StefanHalper):《北京共识》,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2010年。
(13)Joseph S,Nye: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Basic Books,1991:32.
(14)[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页。
(15)陈舟:《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附录“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209页。
(1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10页。
(17)[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赵广成等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第235页。
(18)J David Singer:Inter-nation Influence:A formal Model,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57:2,P420-423。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43页。
(20)《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0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504页。
(22)《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53页。
(23)[美]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第557-558页。
(24)杨洁勉:《站在新起点的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国际展望》2014年第1期。
(25)[美]戴维·兰普顿:《中美关系中的力量与信任》,《国际展望》,2010年第7/8月号,第44页。
(原文刊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