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行“简约”之道,程序和要件等都要删繁就简、便民利企,这就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从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看,下一步“放管服”改革具有几个重要特点:从改革方向看,“放管服”改革要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而且总理对“三化”的内涵和要求做了明确阐述,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从改革举措看,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简政放权要围绕改革中的“堵点”“痛点”,重点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着力破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的障碍,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管结合要更加突出公平公正监管,有效维护公平竞争,强化正向激励;优化服务要在利企便民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办好百姓身边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1.简政放权要重点攻坚,着力破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的障碍
深入简政放权就是要从精简审批事项入手,将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放给市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从几年来实践看,各级政府大力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简政放权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的弊端,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放,企业投资生产经营还面临一些没有解决的难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深入简政放权要集中力量攻关,减权力、动利益、调格局,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一是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一项国际上流行的市场规则。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继续缩减清单事项,破除歧视性和各种隐性限制,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清单之外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做到“非禁即入”,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更多行业、领域和业务,有更大发展空间。
二是清理精简行政许可和变相审批。通过前期改革,现在行政审批事项大为减少,但中央层面行政许可事项还有1300多项,其中有些事项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衡量,其实是多余的,不必要的,每减少一个这样的许可事项就意味着门槛降低,束缚解除,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今年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50项以上行政许可,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同时,针对一些部门和地方以备案、登记注册、认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明放暗不放等问题,要加大清理整治力度,防止改革变形走样,换汤不换药。此外,对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检查等其他权力事项,也要加强清理和规范。
三是加快“证照分离”改革。这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关键环节。商事制度经过“先照后证”、实缴改认缴、前置改后置等项改革后,“拿照易办证难”问题日益凸显,企业反映强烈。这就要加快“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别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使企业拿“照”后可尽快运营,并加速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使企业注册开办时间减到5个工作日之内。
四是改革工程建设审批制度。这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促进有效投资的迫切要求。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报批仍然存在涉及审批多、部门多、环节多、评估多等问题,耗费时间各地长短不一,许多审批环节是多余的、重复的,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经营成本,改革难度也很大。下一步,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在全国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间。
2.放管结合要突出公正监管,营造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应当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探索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型监管模式,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减审批强监管”转变,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使市场“活而不乱”。而且,按照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要更加突出公正监管,着力打造开放透明、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推行公平公正监管。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要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除妨碍公平竞争的障碍和做法,对各类企业、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使各类市场主体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项目开发、标准制定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着力破除行政垄断、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建立统一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和配套立法,为公平竞争提供制度化保障。
二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市场监管,不能总是依赖年检年审、检查检测、评比验收、收费交费等困扰企业的监管做法,更不能搞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任意监管,而应当创新监管方式,既讲究公平公正、成本效益,又防止监管缺失,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做法。对于一些问题突出的领域,则要采取重点监管,特别是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要实行全覆盖严监管。
三是推行信用监管。长期以来,市场监管中盛行以罚为主,以罚代管,处罚过多过细,一动就罚、一罚了之,而对违法失信问题又处罚过轻,缺乏震慑力,执法成本高效益低。国内外经验表明,信用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成本低效益高的监管方法。应当抓紧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模式,事前强调信用承诺,事中以抽查为主,事后鼓励或惩戒,形成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从整体上提高监管成效。
四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当前,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方兴未艾,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监管方式,而应当采取更为包容审慎的监管,建立符合其特点的监管模式。当然,对于借创新名义搞违法经营的,监管部门也要加以整治,严格监管,防止损害公众利益的。
五是推行“互联网+监管”。在信息时代,市场监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监管能力,扩大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对违法失信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
六是推行综合执法监管。应当在前期机构改革的框架下,统筹配置市场监管执法职能、力量和资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精简整合执法队伍和层级,综合执法和综合监管,加强监管协同和审管衔接,落实监管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3.优化政府服务要在利企便民上下功夫,办好百姓身边事
优化政府服务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更加重视从企业公众角度而不是从政府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从利企便民出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更加公平方便可及的服务,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加快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这是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成果,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明显标志。要在前期各地区各级政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整合接入地方平台、部门专网和独立信息体系,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今年底前上线运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和异地可办。
二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减少群众办事证明多、办证难现象,清理烦扰群众的各种证明、材料和繁琐手续,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该互认的互认,该并联的并联,对确需保留的证明实行清单管理,创新办证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民服务。
三是重点做好基层民生行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民生需求,办好百姓身边事,在政府引导下,注重发挥社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家政、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开展“互联网+教育、医疗”等基层居民服务,提升生活质量。而且,做好这些百姓身边事,还可增加服务消费,扩大内需市场。要推进公用事业服务便利化。要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引入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推行网上办理、移动支付等,让居民少跑路得实惠。
(作者:沈荣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