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学习6.25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体会

http://www.newdu.com 2019/8/5 《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7期 庄嘉声 参加讨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勇于担当、探索创新,加强政策协同,推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更大成效,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李克强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对近几年来“放管服”改革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目标和需要注意把握的原则。他强调,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二要坚持行“简约”之道。第二、三、四部分,分别就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出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第五部分,是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放管服”改革的领导,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提出要求。讲话全文逻辑清晰,重点突出,针对性、指导性很强。
    一、“放管服”改革迈大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对近几年来“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评价?李克强总理在这次讲话中指出,“放管服”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对近几年扩大就业、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话不多但分量很重。一是强调它是重大改革之举,二是强调它起了重要支撑作用,这个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放管服”改革之所以成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重大改革之举,主要理由有三。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由此可见,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是结合政府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关键性举措。以“刀刃向内”精神进行政府自身革命,主动地、不断地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腾出更大空间、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找准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能定位,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第二,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迫需要。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基本确立,但是在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任务仍相当艰巨。如果不彻底克服“官本位”的旧观念,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就难以把自己的工作出发点和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利企便民上来。“最多跑一次”也好,“一网通办”也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也好,之所以得到企业和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就是因为切中了时弊,把企业和老百姓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第三,这是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放管服”改革本身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领域,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特别是在要素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进一步消除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歧视,这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所迈出的新步伐。面对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深刻变化,我们要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扩大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放管服”改革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一个重要支撑,其理由也有三。第一,“放管服”改革直接拉动了我国就业。2013年以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日均新增6万多户,目前已达1.15亿户。其中,有7600多万是个体工商户,企业有3600多万户、90%是中小微企业,这么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增加就业扩展了巨大空间。以2018年为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完成目标的123.7%,这是连续第六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如果没有“放管服”改革,不简化企业登记注册经营的繁琐程序,是不可能取得这样成绩的。第二,“放管服”改革有效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当前,“双创”如星火燎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形成不可逆的发展态势,新动能加快培育形成。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不断迈进。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惠及的,不仅是大型国有企业,还包括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草根经济。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所有这些转变,都是同政府的“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是分不开的。第三,“放管服”改革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稳定了企业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016、2017、2018连续三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6.5%以上的较高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已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目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7%。特别是,在目前国际跨国投资下降形势下,这两年我国利用外资保持稳中向好,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的地位。这些亮丽成绩的取得,同“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着力改善民生、方便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实体政务大厅特别是地方基层政务大厅,已成为城乡居民办事的主要渠道。全国地市一级80%以上的办件量发生在政务大厅,西部地区更是高达90%以上。政务服务大厅作为“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落地的直接载体和“前沿阵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向大厅集中,加快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就近提供便民政务服务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已实现政务服务中心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全覆盖,基层服务中心都设置了自助服务区和自助服务机,同时还将银行、邮政网点等纳入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社区)就近办,重点民生事项实现异地可办。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快速推进。2018年全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已达2.39亿,占全体网民规模的比重达32.7%。许多地方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以上海市为例,该市将“一网通办”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上线运行了“一网通办”总门户,推出网上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物流快递等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同时,创新推出政务服务移动端APP“随申办”,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大厅。该市43个部门共1347项事项已接入总门户,其中9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8%的事项实现了“零上门”。
    在充分肯定“放管服”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放管服”改革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例如,“放管服”改革在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推进较快,一些贫困县乡进展较慢,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农村享受到的政务服务便利和改革红利相对较少;简政放权与人民群众期待尚有一定差距,一些部门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甚至“边放边收”的现象;有些方面放和管需加强衔接,事中事后监管亟待加强;及时修订法律法规、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垄断、规范和约束行政自由裁量权等,仍需果断、扎实、有力度地推进;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结合不够紧密,一些单位热衷于“放管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个别地方在政务大厅建设过程中有脱离实际的苗头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扎扎实实逐个加以解决。
    

[1] [2] [3] 下一页

Tags: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