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使命与责任 在有关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信念体系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何要开展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归纳起来理由主要有:①遵循当前主流的定量实证研究范式做出来的研究缺少实践相关性和理论构建能力;②沿用西方理论进行的管理研究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内涵,理解中国管理必须研究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管理现象;③中国管理需要中国理论,作为中国管理学者,只有研究中国管理实践才有可能创立中国管理学理论;④研究管理实践是识别和理解管理现象的基础,研究中国管理实践有利于中国学者认识管理背后的原理,构建具有文化普遍性的管理理论。当然,也有学者是因为路径依赖才偏爱管理实践研究。
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管理理论,建立理论的目的是揭示优秀管理实践背后遵循的原理与规律。管理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决定了中国管理实践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实证研究的不足、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以及总结管理实践经验,而更应该是一种使命驱动下的管理研究道路选择。明确管理实践研究的使命与责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者们开展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对于管理实践研究内涵的分析来看,管理实践研究兼具学术使命和实践使命。
从学术使命来看,管理实践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有责任揭示出管理实践应该遵循的原理与规律。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同样需要追求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在理解和把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发展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研究的基本使命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为管理研究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宝库,还蕴含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的优秀管理文化与管理智慧。提倡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通过研究发展出能够贡献给世界的管理智慧和管理理论[2,3]。陈春花等[4]也强调“实践本土化,理论全球化”,认为源自于中国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有可能成为文化普遍性理论。理论的发展是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条件,理论的使命就在于帮助人们正确地解释和预测认识对象,并指导人们合理地利用和改变它,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实践[5]。鉴于此,能否从管理实践研究中建构出理论成果,不仅仅关系到管理实践研究和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管理实践的优化升级。在此次论坛中,齐善鸿强调,在管理实践和研究中都需要搞清楚3类对象的规律:一是非人的客观事物的规律;二是关于我之外的人的规律,三是关于自我的规律。只有把这三大类规律搞清楚了,才可能构建出真正的管理科学理论并指导管理的实践。李德昌从势科学的视角出发,探索和开发了一套基于信息动力学的管理思想,也富有启发性。
从实践使命来看,管理实践研究不仅仅是描述和理解当前的管理实践,为当前管理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背书,而需要基于对现实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前瞻性地洞察管理实践,指出管理实践所需遵循的原理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按照德鲁克的分析,管理必须完成3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①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成效并使员工具有成就感;③管理组织机构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从管理实践的历史来看,不同的时代特征往往会孕育出不同风格的管理方式。但管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变得越来越人性化,组织的社会责任不断得到增强,组织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平衡。这带来的启示在于,研究管理实践需要关注时代的进步对管理的要求以及管理演变的趋势及其内在原理。作为管理研究者,对于管理实践的研究需要超越当前的已有模式,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前瞻性来考察管理实践发展演化的方向及其内在规律。唯有如此,管理实践研究才能够为实践中的管理者真正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引导。相反,那些只是满足于解释和说明当前管理实践的研究成果,不仅会丧失持续的生命力,甚至会因为理论的自我实现属性而成为管理变革创新的障碍[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