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管理学研究的范式方面,与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路径选择相关的关键信念问题有两个:如何看待当前主流的大样本实证研究范式?如何看待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范例?认可并遵循当前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的学者更多地选择理论演绎和假设检验式的实践研究。研究者往往在对话西方文献和考察本土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从本土管理实践中抽取出相关的情境变量,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对西方文献中的相关理论进行检验或拓展。在研究过程中,学者所依赖的理论主要来自西方文献,往往也并不追求发展出新的理论成果。这一研究路径遵循演绎逻辑提出研究假设,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检验假设并得出结论。这类研究对管理实践的认识一般难以系统深入。否定当前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的学者不仅不看好遵循这一研究范式的成果的学术贡献,更加不看好其实践意义,很难认同这一研究路径。
如何看待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范例也是管理实践研究路径选择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正是这些范例给予不少学者从事文化实践研究的信心。研究范例在科学范式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土管理实践研究已经涌现出几个典型的范例。例如,差序格局、家长式领导、中国式“关系”研究等。如何看待这些范例,会直接影响人们关于如何进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看法。例如,家长式领导作为一个本土领导风格的理论构念,是否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组织中领导者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等同于领导者个人的行为风格吗?威权行为在西方企业中也存在,为什么没有纳入领导风格的范畴?家长式领导在互联网时代领导新生代员工时遇到很大挑战,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再如,研究中国社会“关系”的本质及其运作模式服务于什么?是否因为传统中国社会成员重视关系网络构建和存在利用关系的习俗,就要探索“关系”原理以指导管理者更好地构建和运营“关系”?作为管理学者,是否应该正视“关系网”的社会危害,合理地看待关系实践对组织的影响?如是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同,学者们对通过研究文化实践来构建本土管理理论的路径存在很大的兴趣和态度差异。在本次论坛上,专题报告嘉宾都对仅仅通过研究文化实践来认识中国管理并构建本土管理理论的研究路径提出了质疑,当然也不否认文化实践是需要研究的,但需要给其合理定位。
6 结语 迄今为止,“中国·实践·管理”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对统一认识、化解分歧和促进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本次论坛上,除专题报告环节外,为更好地推进有关领域的研究,还设立了“传统文化与本土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营销与服务”3个分论坛,从中国情境和具体管理实践的角度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在这3个分论坛上,也交流了很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据此评选了本届论坛的优秀论文。但是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管理实践研究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成熟状态,距离完成管理研究的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凝聚好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力量,抓住当前时代弥足珍贵的研究机遇,为中国和世界的管理学科发展做出贡献,是每一位身在其中的管理学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以第7届“中国·实践·管理”论坛的专题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着重探讨了学者们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使命、任务、对象和路径选择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信念分歧。这些分歧由于深处信念层面,阅读单个的研究成果未必有深刻的体会,但却深刻地影响着学者们的研究开展和学术交流。笔者期望本研究的回顾与分析能够触动更多同道深入反思中国管理实践研究中的文化信念、理论信念、科学信念、目标信念和方法信念,用开放的心态、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精神选择好信念体系,开展更有实践与学科发展意义的中国管理实践研究,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好“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不负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让管理学研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股积极而且不可缺少的力量。
(原文刊于《管理学报》(武汉)2017年第1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