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管理学在中国”征集论文简述 随着“管理学在中国”年会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开始聚焦于中国管理问题,反思中国情境。以下主要从本土管理与范式争鸣、组织行为与领导研究、战略管理与组织理论、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4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进行简述。
3.1 本土管理与范式争鸣 对本土管理与管理研究范式的讨论历来是“管理学在中国”会议的主题之一。本次会议论文中,日本名城大学赵城立探讨了儒释道与中国式管理的关系,认为中国式管理应该在主导思想上回归儒释道的本源,这才最符合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临沂大学陈令军等在总结管理学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管理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认为管理学在传统文化、定位及责任体系构建方面需要加强,由此进一步提出:现有管理学内容体系应该有较大调整;且基于管理学的应用性角度将管理学划分为一般管理学、中级与高级管理学。山东科技大学陈玉和等基于对科学的元分类,以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从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全面论证了管理学作为设计科学这一命题。
除了直接反思管理研究范式之外,一些学者也对本土管理理论的具体构面进行了研究。武汉工程大学吕力探讨了泛家族组织的成员身份、行为与结构,并发现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大部分组织是基于契约的,而中国很多组织仍然保留着家族主义的元素。泛家族式组织与基于契约的组织在运行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家族或泛家族式组织一定是包含私人生活、带有“人身”性质的社群。由此,原则上,基于西方的“组织行为理论”应用于中国本土,都需要情境化或作适当修正。四川大学杨永忠探索了创意管理学这一话题,并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可资本化的文化资源,为创意管理学在中国的探索提供了多样的实践素材和广阔的理论创新空间。
3.2 组织行为与领导研究 领导理论同社会网络理论的整合是组织行为与领导研究的重要方向。上海外国语大学曹春辉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提出“领导者的社会网络构建策略可以影响高管团队的稳定性”这一观点,并基于案例研究的启示和理论分析,给出了一个领导者社会网络策略对团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模型。研究提出,不同的社会网络策略选择可以通过直接影响网络结构特征进而对高管团队冲突、领导者声望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对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产生效用。
共享式领导是团队领导力发展的新趋势。西安交通大学王磊等基于过程角色理论视角,采用社会网络方法,以某高校359位大学生和MBA学员、共59个团队为样本,检验了所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发现:共享式领导角色的共享程度对内部共享环境有正向作用;内部共享环境正向影响团队效能,内部共享环境在领导角色共享的程度与团队效能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任务互依性在任务角色的共享程度与内部共享环境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任务互依性正向调节了内部共享环境在任务角色的共享程度与团队效能之间的中介效应。
在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环境中,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独特资源,战略领导者对组织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西南财经大学王锋等从战略型领导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其他类型领导的比较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认为未来研究可从概念差异、研究层次、跨文化有效性及其他领导理论对战略型领导之启示等方面进行拓展。
谦卑型领导是新近出现的一个广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其在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性仍有待更多实证研究的深入探讨。浙江工业大学李正卫等以社会交换、社会认同、社会学习等理论为基础,引入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创造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谦卑型领导影响组织绩效的复合多重中介的理论模型,并对248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以及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组织认同感与组织创造力在谦卑型领导和组织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谦卑型领导既可以同时通过组织认同感与组织创造力的并行途径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也可以顺序性地先影响组织认同感、再影响组织创造力的链式途径影响组织绩效。
破解中国式领导的“迷阵”历来是国内管理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武汉工程大学吕力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启示。作者认为,家长式领导新理论包含“威权”、“人身关爱”与“矫饰”3个维度;中国式关系包含“利益交换”、“人身关爱”、“矫饰”与“入/避世”4个维度。中国式领导与关系来源于“外儒内法”或“儒道法互补”的中国传统思想。矫饰是解决悖论行为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一系列矫饰行为背后必然体现“矫饰者”的某种策略,在领导行为中体现为领导谋略,在人际关系中则体现为人际关系谋略。中国式领导和关系的3个核心概念是人身关爱、矫饰和谋略,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全球普适性。将“情/理”或“公私不分/公私区分”作为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新增维度在全球范围内验证其普适度将会非常有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