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高伟  张强:积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对山东临沂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提要:目前农村金融的基本状况是金融需求总量较大,结构复杂,而金融供给总量渠道少,缺口大,供需总量、结构不平衡,供需对接困难。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关键是要搞清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措施。
    我们以临沂市为例,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和分析。
    一、临沂市农村金融现状
    截至2004年底,临沂市各项存款余额78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0.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80.9亿元,较上年增长2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0.2%,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需总量不平衡。如对沂水县的典型调查表明,2003年农业贷款增加2.4亿元,而新增农业贷款需求总量7亿元,供需缺口达到4.6亿元,资金需求满足率仅为34%左右。2004年农业贷款增加2.7亿元,而新增农业贷款需求总量9.3亿元,供需缺口达到6.6亿元,资金需求满足率仅为30%左右。
    2.供需结构不平衡。调查表明,自然条件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金融需求较少,金融供给相对过剩。自然条件较好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平原地区,金融需求旺盛而金融供给不足。
    3.供需对接困难。农村信贷需求紧张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紧张,部分大额农户贷款需求也难以满足。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门槛较高,这部分资金需求基本上由农村信用社承担。而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风险防范能力弱,普遍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农村信用社要规避风险,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授信只能有选择地进行,造成部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004年末沂南县农村信用社对141户民营企业授信,授信额度3959万元,户均授信28万元,基本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二、临沂市农村金融供需状况分析
    (一)农村金融需求总量较大、结构复杂
    从需求结构上分析,当前,虽然农民仍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种养业资金需求占总需求的74%,但已经从传统的散种、散养向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转变,种养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户均资金需求量可以看出,温饱型农户需求较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型农户需求较大;从农业中脱离出来的个体工商户需求较大,且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占比较低,且大多为粗放型的加工项目,缺乏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从需求地域上分析,交通闭塞、生产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民世代以农耕为主,很多青壮劳力也主要倾向外出打工,没有新上致富项目的冲动,贷款需求较小;交通便利、靠近城区、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在温饱之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热衷于经商办实业,产生了较大的贷款需求。
    从需求的额度上分析,农村金融需求正由分散小额借款向集中大额借款的方向转变。目前,农村经济正逐步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各类经营实体需要征用土地、购建厂房、新上设备、扩大营销,资金投入也随之加大,由昔日的几百元、几千元,增长到现在几万元、几十万元乃至更大金额。
    从需求的种类上分析,农村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除对资金供给本身的需求外,一是普遍希望金融机构能够提高现金兑换、结算等基本金融业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普遍希望简化贷款手续,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三是部分贫困户迫切需要小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等;四是部分富裕农民产生了金融理财服务需求,出现了买车、建房等消费性贷款需求。
    (二)农村金融供给总量增幅大,但渠道少、缺口大
    2003年临沂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148.3亿元,较上年增长36.7%;2004年,农业贷款余额180.9亿元,较上年增长22%。2003年和2004年全市各项贷款增幅分别为37.3%和15%。从农村金融供给的总量、结构与农村金融需求调查情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单一、供需缺口较大的特点。
    从供给主体上看,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相对低下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县城以下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总量较为稳定。从各项指标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从供给对象上看,各层次贷款对象对贷款的满足程度不同。可从三个层次加以分析:一是农户小额(万元以下)贷款基本得到满足。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逐步扩大了小额贷款的范围,由过去较单纯地为农民发放生产性贷款,扩大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养殖、加工、运输、经商、助学等方面的贷款需求,积极实施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农户的有效小额贷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满足程度较高。近几年全市各金融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大力扶持实力强、高附加值、诚实守信、能带动千家万户在发展经济中致富的龙头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了食品、蔬菜、烤烟等农字号龙头企业1057家,这部分龙头企业都与银行有信贷关系,带动基地面积500多万亩,带动农户152万多户,占全市总户数的60%左右。三是正处于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旺盛,但满足程度较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民筹集资金,纷纷办起了产权明晰的民营企业,但由于资本金少、资产规模小、缺乏贷款抵押物等缺陷,获得银行(农信社)贷款的难度很大。四是农村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五是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利建设等领域成为信贷资金投放的空白点。
                                                  
    从供给地域上看,贷款供给“旱涝不均”。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在交通闭塞、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由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发展滞后,使驻地农村信用社放贷困难,个别信用社存贷比例不足40%;而交通便利、靠近城区、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由于个体工商户和外出经商户较多,使当地农村金融需求旺盛,驻地农村信用社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三、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成因分析
    (一)金融供给方面
    近几年来,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成为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首要因素,并由此导致了以下问题:
    1.农村资金流失问题仍然存在。据调查,县域经济中资金流出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流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尤以金融环节流出为最。
    2.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一是随着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资金需求主体和资金用途呈现多元化。而农村信用社无力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基层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不良资产占比较高。三是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营销意识不强,业务品种开发滞后,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信贷管理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脱节。四是农村信用社结算不畅,影响金融服务。
    3.农业贷款利率高、期限短成为制约农村资金需求的障碍。与农业生产收益率较低的现实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现行贷款利率偏高,农民难以承受,从而产生“惧借”心理,农户急需资金时,首先考虑向亲戚、朋友求助解决问题。在执行利率政策上,没有考虑按照借款人信誉、不同类贷款风险程度以及自身资金的松紧状况实行差别利率,资金价格不能体现扶优限劣的政策取向。同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期限与农业生长周期也不相适应,基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多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一般经济作物生长周期至少1年,经济效益较好的林果类则需2—3年后才初见效益,贷款期限远远短于农业生产周期,这一方面造成农村信用社部分新增贷款成为不良贷款,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支农发展。
    (二)金融需求方面
    近几年,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低效的特点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使信贷需求与信贷风险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金融机构实际上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各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需要为信贷资金寻求理想的投放对象,承受较大信贷风险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有较大的信贷需求,需要银行、信用社担供贷款支持,贷款需求主体承受着较大的筹集生产建设资金的压力。而要把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即银行和贷款户为共同利益撮合到一起又较为困难,这就形成了“贷款难”与“难贷款”并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村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有效需求。而部分贷款人信用缺失,也成为资金供给的瓶颈。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伟 山东临沂银监分局 张强)
    

Tags:高伟,张强,积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