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
关键词:货币供应,经济增长,物价水平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实施的好坏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研究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界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者期望能够系统准确地描述三者关系,以便政府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最早对货币和产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他们和托宾的研究结果都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很可能是真实产量变动的结果。Stock、Watson和Cover同样也得出短期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对产出波动具有影响的结论。Boschen和Mill也证实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不会产生长期影响。尽管学者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具有影响。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分析1984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及Johansen协整检验来研究经济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倘若存在协整关系,可研究三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长期均衡关系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短期波动的影响。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进一步研究它们短期内受到冲击后的响应,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一、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度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作为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由于在1984年之前,我国实行“大一统”银行体制,经济开放程度低,计划经济占主体地位,不利于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因此,本文选取1984~2009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
在数据处理方面,为统一研究口径,本文将M2、GDP以1984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化,同时将CPI也转化为以1984年为基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其次,将各变量指标取自然对数,以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
(二)协整检验理论
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的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虽然一些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非平稳,但它们之间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
为消除时间序列潜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M2、GDP、CPI三个指数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表示为lnM2、lnGDP、lnCPI,其一阶差分ΔlnM2、ΔlnGDP、ΔlnCPI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原序列的二阶差分代表各增长率的变化,分别用Δ2lnM2、Δ2lnGDP、Δ2lnCPI表示。
为消除由于时间序列变量的非平稳性引起的“伪回归”现象,因此,本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回归模型:
Yt=γYt-1+
Yt=α+γYt-1+αiΔYt-i+εt (2)
Yt=α+βt+γYt-1+αiΔYt-i+εt (3)
式(1)不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式(2)只包含常数项,式(3)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
其中,εt为随机扰动项,服从独立同分布的白噪声过程。上述模型检验的原假设为H0:=1的t统计量的极限分布。若接受原假设,则存在一个单位根,序列非平稳。否则,序列平稳。
lnM2、lnGDP和lnCPI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lnM2、lnGDP和lnCPI的趋势
从图1中可以看出,lnM2、lnGDP和lnCPI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有截距,不具有平稳性。于是,对其进行差分,并通过ADF检验分析各变量的单整阶数。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相应临界值。如果拒绝原假设,则序列平稳。
(三)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更精确地确定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因果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进一步验证。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变量为平稳序列,因此,本文对Δ2lnM2、Δ2lnGDP和Δ2lnCP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依据AIC和SC最小准则,取滞后阶数为3,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 |
F统计量 |
概率 |
结论α=10% |
Δ2lnGDP不是Δ2lnCPI的Grange原因 |
9.36424 |
0.00119 |
拒绝 |
Δ2lnCPI不是Δ2lnGDP的Grange原因 |
4.32781 |
0.02347 |
拒绝 |
Δ2lnM2不是Δ2lnCPI的Grange原因 |
5.40282 |
0.01111 |
拒绝 |
Δ2lnCPI不是Δ2lnM2的Grange原因 |
1.95684 |
0.16692 |
接受 |
Δ2lnM2不是Δ2lnGDP的Grange原因 |
2.80465 |
0.07827 |
拒绝 |
Δ2lnGDP不是Δ2lnM2的Grange原因 |
2.9504 |
0.06917 |
拒绝 |
由表1所知,Δ2lnGDP不是Δ2lnCPI的Grange原因的F统计量为9.36424,相应概率为0.00119,远远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Δ2lnGDP是Δ2lnCPI的Grange原因,即经济增长是引起物价水平变动的原因。同时,Δ2lnCPI不是Δ2lnGDP的Grange原因的F统计量相应概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原假设被拒绝,即物价水平的变动同样引起经济增长的变动。由此可知,我国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会导致物价水平显著上涨,而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因此,如何在稳定物价水平的基础上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成为研究的一大难题。
在Δ2lnM2与Δ2ln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F统计量的相应概率均大于5%。然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说明放宽显著性水平时,我国的Δ2lnM2与Δ2ln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我国经济的变化,我国货币非中性,它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实际变化;但我国经济的变化同样又会反作用于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这种内生性会给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知,Δ2lnM2、Δ2lnGDP和Δ2lnCPI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为研究长期均衡关系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短期波动的影响,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VEC)。
误差修正模型是计量经济模型中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模型,适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序列。误差修正模型通过误差修正机制的调节作用,有效地防止了长期均衡关系的偏差在数量或规模上的扩大,反映了短期的调节行为。根据AIC和SC准则,本文建立VEC模型时选取滞后阶数L=3,以保持与Johansen检验的一致性,得到误差修正项为:
ecm=ΔlnM2(-1)+0.60595ΔlnGDP(-1)-1.436362ΔlnCPI(-1)-0.201317 (4)
从而根据Eviews模型估计结果参数可得到误差修正模型为:
Δ2lnGDP=-0.489167ecm+0.666857Δ2lnM2(-1)+0.167205Δ2lnM2(-2)-0.105441Δ2lnM2(-3)+0.782765Δ2lnGDP(-1)+0.557181Δ2lnGDP(-2)+0.791599Δ2lnGDP(-3)-0.932268Δ2lnCPI(-1)-0.989689Δ2lnCPI(-2)-0.588377Δ2lnCPI(-3)-0.005864 (5)
R2=0.707103;Adj.R2=0.414206;F=2.414169
Δ2lnCPI=0.353753ecm+0.155607Δ2lnM2(-1)-0.308835Δ2lnM2(-2)-0.109356Δ2lnM2(-3)+0.497990Δ2lnGDP(-1)-0.037565Δ2lnGDP(-2)+0.145512Δ2lnGDP(-3)+0.142689Δ2lnCPI(-1)-0.175840Δ2lnCPI(-2)-0.113455Δ2lnCPI(-3)-0.009425 (6)
R2=0.855403;Adj.R2=0.710805;F=5.915753
由上可以看出,长期均衡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影响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动对长期均衡的偏离反应比较灵敏。
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分析
本文对VAR模型中单个参数进行解释时有一定的困难,此时可以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来动态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它是在扰动项的基础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从而对内生变量产生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建立在VAR模型或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刻画模型受到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本文已验证了ΔlnM2、ΔlnGDP和ΔlnC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Δ2lnM2与Δ2lnGDP存在双向因果关系,Δ2lnGDP和Δ2lnCPI也互为因果,而Δ2lnM2又是Δ2lnCPI的Granger原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ΔlnM2、ΔlnGDP和ΔlnCPI三者之间的短期相互影响,本文采用广义脉冲法分析它们的动态影响,克服了Cholesky脉冲响应法中因变量次序不同而使得结果不同的缺陷。
从Δ2lnGDP对Δ2lnM2的脉冲响应(见图2)中可看出,我国经济增长率ΔlnGDP的扰动项在货币供应扩张幅度ΔlnM2的冲击下不断下降,在第七期达到最低点-0.08左右,但随后冲击减小,长期冲击趋于稳定,可近似为0。这说明货币供应量扩张幅度的一个冲击,初期会阻碍经济增长率的增长,但这种对经济增长的破坏性随后会逐渐减小。长期来看,冲击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趋于稳定,虽然仍为负面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是很大,基本可以忽略。也就是说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冲击下,由于短期内货币扩张效应主要反映在价格上,使得经济增长率初期会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断减小,最后趋于稳定。本文得出结论:长期内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我国存在“托宾效应”。
图2 ΔlnCDP对ΔlnM2的脉冲响应
图3 ΔlnCPI对ΔlnM2的脉冲响应
从Δ2lnCPI对Δ2lnM2的脉冲响应(见图3)可知,在ΔlnM2的冲击下,ΔlnCPI的脉冲响应开始为正值并不断增大,在第二期达到最高点0.05,随后很快变为负值并不断下降,但长期内,冲击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这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增加导致价格上涨率短期内不断下降,而在长期作用下,价格上涨速度加快,最后以趋于稳定的减速度上涨。虽然价格上涨的速度减小,但价格仍是在持续上涨的。换言之,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的增加加剧了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突然提高导致物价瞬间提升到很高的水平,导致短期价格上涨率猛增。然而,货币供应并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因此,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加速扩张并不能使价格上涨率不断增长。相反,由于时滞效应,总需求短期内不能立刻作出相应的扩大反应,致使价格上涨率较货币增长速度而言反而不断下降,只是形成了潜在的通胀压力。在长期的影响下,总需求逐渐扩大,而先前货币供应过度所形成的潜在通胀压力逐渐被释放出来,使得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并逐渐趋于稳定,加剧了通货膨胀。
图4 ΔlnCPI对ΔlnGDP的脉冲响应
从Δ2lnCPI对Δ2lnM2的脉冲响应(见图4)可以看出,短期内ΔlnCPI对ΔlnGDP的冲击为正值,并且不断增大,在第七期达到最高点,超过了0.08,之后逐渐减小。从长期来看,冲击为正值,且趋于稳定。这表明经济增长率的一个冲击导致物价上涨率短期内不断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速度逐渐减缓,长期下,物价以稳定的加速度上涨。这说明经济增长会导致物价水平提高,但由于物价的上涨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对物价的作用相对减弱,物价上涨速度减缓。总体而言,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致使了物价的上升。
三、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局限性需要财政政策的积极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合理有效地搭配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李晓玲(1959—),女,四川遂宁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彦云.金融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45-57.
[2]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6).
[3]曾令华.“货币短期非中性”的政策意义与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0,(9):13-21.
[4]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7):1-9.
[5]陆军,舒元.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J].金融研究,2002,(6):32-40.
[6]杨建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8-13.
[7]黄光锋.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08.
[8]蒲艳萍,张翼.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7,(6):25-28.
责任编辑:夏雨